劉興亮:阿爾法這隻AI狗真的會滅了人類?丨一刻影像

下面這位「超神」講者他在過去就預測了未來,而今他的預測已印證大半。他還說未來人工智慧將擁有自己的思維和情感。這位DCCI互聯網研究院院長劉興亮老師並不是空穴來風,他將深邃的高科技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趨勢淺顯地講給了觀眾。這和「雲計算」以及「大數據」也是密切相關的,因為這個時候AlphaGo除了圍棋這種規則遊戲的必勝之外,在任何事物上,它的背後都是千千萬萬個人的智慧集合,一個人怎麼能夠對抗整個人類智慧?

然而就像楊光對二次元的態度:就讓我們感受,體會二次元吧。劉興亮老師也有自己的解決之道,想知道是什麼?看視頻吧!

一刻|劉興亮:阿爾法這隻AI狗真的會滅了人類?

我是一刻講者劉興亮,很高興今天能夠和大家分享關於人工智慧的我的一些看法。到了今天這個時刻為止,我們的人工智慧就像今天北京的天氣一樣,是藍色的應該說是一片大好。有一個很大的原因就是近期的這樣一個圍棋人機大戰,所以我們今天就從這一場世紀大戰開始講起。

早在這個活動前一兩個月,因為我在去年的11月份曾經出版了一本類似的書籍,書名叫做《智能爆炸》,分享了我對人工智慧的很多看法。就有一些媒體來採訪我,我的觀點是α狗一定能夠戰勝世石。

記得在戰前,因為人類都是好賭的,其實大家都在賭這個,到底誰能勝。什麼樣的人認為李世石一定是贏的呢?主要是來自於圍棋界。不管是你看看之前對古力的採訪也好,還是於冰,還是那個小鮮肉柯潔,他們都認為圍棋一定能夠贏。說α狗一定能夠贏的主要來自於我們IT界,或者是互聯網界,或者說人工智慧界。我為什麼說它一定能夠贏呢?因為只要是有規則的東西,人類一定干不過機器。只要是有規則的。

美國很多基金公司,他們都在已經用機器來買進、買出。基金設定一個演算法,不需要人工去操作。何況是一個更好判斷勝負關係的一個智力遊戲呢。在這樣有規則的情況下,它是能夠戰勝人類的。但是你沒有規則它就沒有辦法。比方說我們的A股,我覺得α狗也是贏不了的,因為A股有啥規則嗎?你懂得,這個東西不能多說。

現在是一個什麼樣的時代。我曾經把全球的IT行業以10年為一個界限劃分了幾個時代。第一個時代是從1980年到1990年,這是全球IT行業第一個十年,這一個十年的關鍵詞是硬體,霸主是IBM,很遺憾這個十年沒有任何的中國公司抓住機會。第二個十年是從1990年到2000年,這個十年全球IT行業的關鍵詞變成了軟體。在這個十年里,有中國公司抓住了機會,比如說聯想,用軟體帶動了計算機硬體的發展,聯想抓住了計算機這樣的機會。這是第二個十年。

第三個十年是從2000年到2010年,這個十年全球IT行業的關鍵詞變成了互聯網,霸主變成了現在的谷歌,這個十年中國公司可以說是抓住了非常好的機會,我們今天所說的BAT,中國互聯網的鬥地主的一個第一格局,第一陣營,就在這個十年裡邊發展起來的。到我們中國現在已經基本上算是一個網路強國,我們可以說是僅次於美國,因為很多數據可以佐證。

比方說排名,按數據排名前十的互聯網公司,中國佔了四家,美國佔了六家,中美瓜分了。其實劃分到市值IT20強來說,中美也佔了其中的17家。所以說中國現在已經是一個網路強國了,也敢說是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網路強國。我們的地位就在這一個十年奠定的。

第四個十年是從2010年到2020年,因為我當時是在2008年、2009年做的一個預測,這一個十年還沒來。

我預測這一個十年關鍵詞是移動互聯網。因為當時還沒來,我還沒有給出這個十年的霸主是誰。但是到今天我們這一個十年已經快過去了,2016年了,過去六年了,這個霸主現在依舊不清晰。但是這個十年中國可以說是我們的移動互聯網抓住了更好的機會。我們在移動互聯網的時代超過了前面所有的時代。在這樣一個領域我們和歐美國家的差距是各行各業中最小的,甚至可以說在一些細分領域我們超過了美國。

像以前我們搞互聯網的,我們不去矽谷,一年朝聖個一兩次,你覺得可能自己心裡空落落的。但現在呢,經常有美國的同行來中國取經。今年我已經接待過兩批了。當然說我們的蓬勃發展可能會基於我們的很多因素。比方說我們很多的特定的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舉個小例子來佐證一下。

美國是一個什麼樣的國家?大家上下班的主要交通工具是靠私家車。而中國呢?我們主要靠公共交通工具。就拿我們此刻所在的北京來說,每個人平均上下班路上,平均是兩個小時。這兩個小時幹什麼呢?我們把時間推到10年前、15年前,大家坐公交、坐地鐵,你去看,大家清一色的在看報紙,一人一份報紙。你今天你去坐地鐵,還有人看報紙嗎?或許有那一定是奇葩,我們大多數都在看著手機,看著ipad,這就是我們和他們的差距。我們每天至少有兩個小時,啥也幹不了,只能移動互聯網,這就是一個我們和別人區別,所以說我們可以發展的更快。簡單說一下。

我當時還預測了第五個十年,第五個十年是從2020年到2030年。因為我當時預測的時候第四個十年還沒有來,更別說第五個十年。但是我當時很明確的給第五個十年給出了一個關鍵詞,我認為第五個十年的關鍵詞一定是人工智慧。我原來的預測是從2020年到2030年是人工智慧的快速發展的十年,但是到了前年年底的時候,我覺得有很多跡象,這個時代已經要來了。智能化時代為什麼要來了呢?我認為是具備了四核驅動力,有四個充分必要條件,導致了我當時所定義的它的這個智能時代化提前來了,四個因素。

第一個因素是移動網路和感測器的蓬勃發展,移動網路現在我們每個人隨時隨地都在移動著,都在網路著。還有一個就是我們感測器的發展,有了感測器我們才可以所說的互聯網,我們萬物互聯,才可以聯動起來,這個關鍵就在於到了21世紀以後,我們感測器的價格與價值,相應的我們都可以用了,一個小的感測器。以前一個小的感測器都要好幾十塊,現在可能幾毛的都有了。所以說它會讓我們的物體更加連接起來,這是第一個條件。

第二個條件就是深度學習的,突發猛進的這個技術的進步。我記得在人機大戰之前,媒體採訪,我看過一段古力的採訪,古力說他認為α狗完全不可能戰勝李世石,它的論據是什麼呢?它的論據是在幾個月前,α狗戰勝那個歐洲冠雄的時候,展現出來的凄厲,介於業餘水平和專業水平之間。我們可以算是個初段選手,他認為幾個月前一個初段選手,不可能在幾個月以後能夠打敗一個九段選手。

它的論據是這個,他這個說法既對又不對。在人類世界這是對的,不可能幾個月你從一個初段選手直接進化成一個九段選手,人類世界上這是完全不可能的。說他不對,因為他不了解這是一個機器,這個機器會深度學習,它具備了深度學習這個技能以後,它就有可能幾個月內從初段選手進化成一個九段選手。在人類世界上和α狗的世界那是完全不一樣的,人類不明白α狗的世界。α狗為什麼會這樣呢?就是因為它的深度學習。

從進入21世紀以來人工智慧的這個深度學習得到了一個突發猛進的這樣一個發展。我們一個人作為一個物體上的一個人,我們的學習必須要經過很多個層次。我們必須要從小孩變到少年、中年,我們會經過時間的積累慢慢去學習,而機器則不一樣,這是第二個因素。

第三個因素,是我們用雲計算的這樣一個蓬勃的發展。雲計算,為什麼說我們現在有很多可穿戴設備能夠像雨後春筍般的發展起來,什麼智能手環、手錶、電子、耳環。要擱在以前,你這麼一個小的東西裡面,你如果還要有計算能力,要有存儲能力,怎麼放得下呢?而現在不需要,這一切交給了雲計算。

第四個因素,是大數據的發展。大數據能夠讓我們的人工智慧或者說我們的硬體產品,能夠更好的去做出它相應的一些判斷。所以說我當時基於這四個因素的發展,我認為這個時代已經來了。這個時代來了以後,會和過去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呢?或者說大家可能更關心的,這個機器人會不會毀了我們人類這個世界呢?我們先說一下未來的世界和過去有什麼樣的不同。

其實說白了,我們人工智慧,我們的硬體產品。說簡單點和過去不同的就是它具有情感,它可以和人進行情感上的交流。比方說我們現在回到家裡,想聽音樂,是個什麼樣的步驟呢?我們可能需要拿出手機,調出APP,我可以把我閨女的房間,放上小兔子乖乖,在我的書房裡放上什麼。我還需要拿出手機找到這樣的APP,我要去放音樂,我要讓家裡的每一個房間充滿音樂。

未來是個什麼樣的狀態呢?可能下一步的狀態很快就會實現,我不需要拿著手機,我只需要嘴說。比方說我要聽一首劉德華的歌,未來可能更不需要它懂你,你一進屋他就會通過各種用途來判斷你今天是高興得還是悲傷的。你是正在刷碗,他可能自動給你配上一首洗刷刷,洗刷刷。

如果你正在讀書,它可能自動給你播放輕音樂,他懂你。再比如說我們開車,未來汽車是什麼樣的呢?比方說我一上車,我就把溫度調成18度,這個車可能就會告訴你,說你現在剛來了大姨媽,你不適合這麼低的溫度。它知道你的這些生理周期或者是說身體狀況,它會很關心你,像你的媽媽一樣關心你。

再比如你今天可能路上很堵,你心情也很煩燥,或者天氣很炎熱,或者你老闆剛批評了,你心情很煩燥,你上班路上你都不想去上班了。這時候它應該怎麼樣呢,你的汽車就應該音響里放出,打個比方比如說放出海浪的聲音,燈光都給你變成藍色的,你可能還有燈光在你的車窗上投出小魚啊、海龜啊,模擬一個大海邊的環境,你可能漸漸就會好多了,他會有情感。

再說未來,我們人類和機器到底是個什麼樣的關係呢?一開始我們的機器一定是隸屬於人類的,它是我們的,我們可以理解為是我們的一個工具、助手、或者保姆。後來機器會思考以後,它就可以和人平分秋色了。它就可以和人平起平坐了,比方我們現在,它下棋也可以贏了九段高手了。

但是未來機器會不會控制人類呢?我的觀點是不會的。未來機器和人類的我給出的定義他們是共生的關係,誰也離不開誰。在我那本書里,我把這種特別高智商的機器人,我把它不叫機器人,我給它起了個定義叫智人。它可能像擁有人類一樣的智慧。未來呢,我覺得我們的機器可能會,給我們帶來很多的幫助。

也有很多朋友他會關心,那機器人來了,那我們會不會失業呢?有一大批一定會失業的,這就像互聯網網店對傳統線下店的衝擊一樣。如果你在線下店,什麼樣的線下店受網店的衝擊最大呢?

你在線下只解決了售賣這個環節的店,那一定受衝擊最大,消費者來你這兒,買了東西該走,甚至來了不需要多決策,買完了以後也不需要更多的體驗,他只需要來你這兒買了就走的實物店,衝擊一定很大。什麼的店受網店衝擊小呢?線下有越多的體驗環節,讓消費者感到更多的體驗式的服務,體驗式營銷服務的店,那一定受網店的衝擊最小。

所以我們人類和機器也是這樣,如果你只知道一個簡單的、重複的勞動,比方說你就帶生產線,流水環節上,東西穿到你這兒來的時候,你在上面套了個殼,走了。又過來又套一個,這個機器人完全可以做到。

甚至一些高智商的一些領域,比方說記者,如果說你只知道發一個通稿,只知道在網上搜一些東西,整理整理,發一個稿件,那這樣的機器人也可以辦到。現在已經有各大世界通訊社都還有機器人處理這種簡單稿件了。所以說你簡單的、重複的勞動,那很就可能會被機器人代替。但是那一些更加富有創造性思維的勞動,機器人永遠代替不了。


推薦閱讀:

回憶影像:1956年《春節大聯歡》
肝海綿狀血管瘤影像學表現
漫漫長夜如何熬 光軌影像讓夜晚輝煌璀璨
20世紀初的美國彩色高清影像
百張罕見民國生活影像?震撼!

TAG:人類 | 影像 | 一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