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生活即行道
南天主宰文衡聖帝降(2016.11.16.星期三)
詩曰: 南天主宰鸞門基,文衡聖帝弘此局;
靈明佛乘揚真諦,修道即在生活里。
人生寶貴,生命難得。人落入此有形空間,必要有智慧,在此生存之過程當中,來創造自身存在之價值,對人類以及此環境作出更大的貢獻,方不負此人身。但人總不知投生人道之可貴,不懂得運用有限之生命去開創更廣闊之自我價值實現,卻著重於感官聲色之誘惑,而將自己的心胸局限得十分狹隘,終日只是汲汲營營,圖謀自身之安樂,而不能將眼光放遠大,更因自私慾望,往往同與其有緣之朋友及親眷結下複雜的恩怨情仇,以致生生世世糾纏不清,輪迴不止。
人生能覺知修行悟道之重要,往往是由於身心遭逢重大之衝擊,盼能在不如意之現狀中尋求解脫困苦之良方,此時學法悟道之因緣則容易浮現。又人於重大身心變故之時,是最能從迷惘之色聲誘惑中抽離出來,因此一般世人認定禍福之標準,實則並不盡然如此也。
人因不明人生真正的大事為何事,故將生命之重點放在滿足自己生活、潤生之欲求,然而當人擁有再多、再龐大的財富,卻還是無法完全使得心理獲得真正的安定、真正的快樂、真正的喜悅、真正的自在、真正的富足。原因為何?乃在於真富足並非物質外相與過多的追求某種心理幻象可達成。真正的富足與安樂須摒棄自心之妄所帶來的幻覺,重新回到本體原始清靜之狀態,沒有得失,沒有恐懼,沒有人我恩怨情仇,沒有任何牽絆。如此方能達到真正自由,真正和諧,與一切生命共存在此浩瀚無量之宇宙。
人之可悲在於身不自主,心不自由。追根究底乃是因為無能力調伏自我之習氣,無法止息貪婪之索求,不能安定浮躁之情緒。種種身不由己之障礙,若不能徹底排除,即使學再多之法,研再多之理,念誦再多之佛經,行持再多所謂之善事,跑再多道場,犧牲再多精力、財富,而冀盼歿後即可功果圓滿,回歸天界,那便是尚未得道、覺悟之修行人經常具有的嚴重錯誤認知!
須明修行重在修心,修心首要勇斷無明。無明衍生之習氣不除,心中私慾妄念不化,愚痴、固化、情緒不伏,空於理論上窮究,執於觀念上打轉,實則於真功實德上毫無落實,此乃學法者之大弊也。
當今時代人道眾生知識普遍提升,又科技造福人類,智慧與道德觀亦整體大幅提升。人類生活水平提高,人文素養亦迅速跟著上升。此時應該是發展人道心靈成長的最佳時機,然而以台疆而言,宗教道場林立,生於寶島之眾生一生當中皆有機緣去接觸到修行此一區塊。但為何宗教道場所提倡之教義卻無法普遍獲得更多人之認同?原因為何?身為道場之主導者及主事者,可曾認真思考過此一問題?
現今之宗教給予人的究竟是何種印象?大多數人均認為宗教道場即是供奉神祇、仙佛,供人朝拜之場所。尤其是遇到人生之難題時,便會前往道場尋求神佛之護佑。平時心中有所求時,亦會以道場為心靈寄託。一般接觸道場之信徒,由於對聖神、仙佛之虔敬,不敢冒瀆,往往會求助於道場與廟方人員,但最終給信徒留下的印象便是花錢即可消災的觀念。這豈是上天設立人間道場的目的?在此種條件交換的行為下,已經造就人們不習慣以自己的智慧與能力去解決身邊的困難,而只是一味地依賴神威佛力,來將命運交給無形且神聖的未知。這難道是 上蒼設教的目的?
即便有部份道場能在濟(祭)改之同時應機說法,然而大部份的信眾更嚮往神威顯化以及靈驗感應的濟世方式,使得真正弘揚真理之道場乏人問津,宣揚感應的道場反而門庭若市。此般之結果,是該怪乎何人也?顯化之道場固然可救渡急難眾生於一時,但終究一切因果業力總歸於一心之起用。心之根本不明,造業招災不止,輪迴生死不斷,眾生救渡不盡呀!
無知、不知修行者因無明而煩惱不斷,固然可悲;而覺悟人生苦短、立志修行者本應十分可喜,但因修行心態偏差,以致越修越執著、越修越固化者真是大有人在,甚至比無修者更難挽轉。故修行人必要明白:道本在日常之中,修者應智慧無礙,和諧圓滿應對人事。道很平常、很親民、很自然、很自在,而非與常人格格不入,猶如精神異常般性格分裂。若修道將自己成為怪人,那不但自己成就無望,更令身邊有緣之人望而卻步,不敢跟隨汝之腳步入於修道之徑,如此等於在斷人慧命法身之因緣成就矣!
修行人要修得很自在,心更自主,靈更輕盈,身更自由。唯有身、心、靈皆自在無患,才能更進一步來發揮本身之良知良能,生命之價值與功能方可呈現。如此既可成就自己,更可利益大眾。
人生難得須珍惜,心無執妄近道矣;
修行即在平常境,身心自在逍遙期。
今日著作盼世間修子深悟。吾退。
歡迎分享、轉載、功德無量
推薦閱讀:
※懷孕時候可以養貓么?
※裸睡的壞處有哪些?
※卜卦須知及個人介紹
※湖州師範學院真的要升大學么?
※跌落、槍擊、爆破......論暴力測試手機的N種方法
TAG: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