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孔子的誤解究竟有哪些?
06-17
1、以德報怨. 不少人以為這是孔子的觀點,由於儒家講「和」,對於怨恨,應該「以德服人」吧 ,其實,這是一種自以為是的誤解.《論語·憲問》:「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孔子主張「以直報怨」,以直道而行,分清是非,講求對等原則,你打我一拳,我一定還你一腳;不贊成那種無原則的「相逢一笑泯恩仇」.實際上,「以德報怨」是道家思想,這句話出在《老子》.2、言必信,行必果. 這話聽著聽帶勁,似乎很有道理,應該是孔聖人說的吧.非也!《論語》:「言必信,行必果.硜硜然小人哉,抑亦可以為次矣.」意思說:「言語一定信實,行為一定堅決,死硬地像塊石頭般,那是小人呀!」哈,弄反了,一味地轉牛角尖,不懂反思,是小人呀!下次看書不要看一半呦.還有呢,《孟子·離婁下》:「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義是從.」3、《論語·陽貨》: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近之則不孫(遜),遠之則怨. 很多人,特別是女性對語耿耿於懷,其實不必,我以為,這話相當準確地描述了婦女作為感性動物的某些典型特徵.和她們親密,她們有時就太隨便,任意笑罵打鬧,持寵放肆.而稍一疏遠,就埋怨不已,甚至惡意頓生.這應說是女性心理學的某些事實,並不必含褒貶含義.但如果男人如此,就有些不男不女,成小人了,這只是他們的共性事實罷了.當然,這裡的「小人「,不是指「小孩」,不要被于丹的「心靈雞湯」灌迷糊了! 4、克己復禮. 我們往往人為這是老孔開歷史倒車的「罪證」.其實,這是把我們的愚昧無賴到聖人身上了.孔子的「克己復禮為仁」是講道德實踐問題,是倫理學範疇的一個命題.「復」不是恢復或返回,而應當解釋為「踐行」,是說克制自己的慾望,踐履禮的規範;「禮』,已遠遠超越了周禮的藩籬,是在為一個新的歷史時代奠基行為的規範.克己復禮,是對個人道德和社會公德提出的根本性的論題,依然具有強烈的現實意義. 5、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 有些人理解為,孔子只是好德而討厭好色的道德潔癖者,是嗎?君子好色不淫,天生兩性,相吸相好,有何過錯?性是神聖地,不是骯髒地;人來於哪裡?人來自於性,延代欲樂,何樂不為?!孔子見南子,眼神也直了,好德也好色,矛盾嗎?好德不色?好色不德?每個都有自己的身體、心靈,自己琢磨下,不要狹隘的道德論者忽悠暈了! 6、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千百年來,我們把這話當做衡量個人目標的標杆,以為自己,三十就要立,四十就不惑,五十就知天命,六十就耳順,七十就會從心所欲、不逾矩,可也總是感覺有些錯位.哈,其實,很多人都高抬自己了,看到最前面的「吾」沒有?「吾」是誰?是夫子自道,人家總結自己一生,你自作多情什麼!孔夫子可以做到的,我們誰能達到嗎? 前提不一樣,對象不一樣,你就跟人家聖人比呀,所以錯位的感覺就出來了.三十不立的多了去了,四十不惑的更多,有些人一輩子都沒立,絕大多數人,一輩子都惑,也就是說,我們大多數人,一輩子都沒活過「四十」,人家聖人的「四十」!不要自鳴得意,這輩子活過「四十」,就是你的造化了! 7、《論語秦伯》: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一般的標點讀法為:「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這當然是典型的愚民權術論.我認為不大對勁,因為孔子是反對愚民的,他贊成對人民進行教育,甚至提出「有教無類」,是偉大的教育家;他自己出身貧寒,少時勤學苦讀,知道教育對人的重要性,怎麼會自己有些成就就反對教育人民了呢?按孔子做人的原則和性情,他不會那麼說的.那是後人誤讀標點,誤解了孔子,或故意誤讀的,為統治階級服務的.我認為應該這樣標讀:「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那就是翻譯為:人民,可者使自由之,其所不可者亦使知之!這不是一個偉大教育家的理想和胸懷嗎?!(孔子多少有道理的話,被愚蠢、卑鄙的小人誤解或故意曲解了呀!) 8、中庸. 平常我們把「中庸」理解為,做人要圓滑,要做老好人,這是很大的誤解.子曰:「中庸之為德也,其至矣乎!民鮮久矣.」(《論語-雍也》)中,正也,不偏不倚,天下之正道;庸,常也,中和守常,不變之天理.中庸,就是行為要符合天理依據正道.教育我們要正道直行,不要走歪門邪道,不要兩面派,絕非現代人所普遍理解的中立、平庸! 9、孔子歧視勞動嗎? 《論語·子路》:樊遲請學稼.子曰∶「吾不如老農.」請學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遲出.子曰∶「小人哉,樊須也!上好禮,則民莫敢不敬;上好義,則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則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則四方之民襁負其子而至矣;焉用稼!」 有人看到這一段,就胡說這是孔子歧視勞動的證據,其實是不懂孔子的志向和苦心!孔子罵樊遲小人,是因為他目光短淺、志向淺薄、不知大小,孔子是培養志向遠大的君子的,你竟然向他學怎麼刨地,是不是有點叫板、搞笑?該不該罵?這樣沒出息、沒悟性,我看罵都是輕的,該打他兩巴掌!君子不器,樊遲竟來學成器(種地),孔子能不生氣嗎?這並非歧視勞動,孔子出身貧賤,什麼苦活沒幹過,他怎麼會歧視勞動呢?而因為樊遲學種地與孔子培養人才的目的背道而馳,辜負了他的教育和苦心,所以修養很好的孔夫子也忍不住罵人了,呵呵!(君子不器.我們現在希望孩子成器,只是低層次呀~~~) 10、孔子提倡愚忠、愚孝嗎? 《論語·顏淵》孔子對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有人說,這是孔子提倡愚忠、愚孝呀!這關乎等級問題,平等中也是有等級的.平等不是相等.等級本來屬於自然現象,就像月亮繞著地球轉,地球繞著太陽轉.做領導、父母的要有應該的樣子,你也必須尊重你的領導,孝順你的父母,有什麼錯嗎?孔子只是說出了實情,如果孔子說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那才是發瘋了!孔子提倡忠孝,但反對愚忠.《論語·八佾》孔子對曰:「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論語·里仁》子曰:「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詩經被刪改是真的么?
※孔子
※孔子曰
※《論語解構》崇德、修慝、辨惑
※節後上班的苦,只有窮人知道
TAG:孔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