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丁楠中東觀察:沙特為什麼不高興(上)
10月以來,沙特出人意料地兩次在聯合國抗議現行國際秩序不公正,引發各國媒體關注。在10月7日的聯合國大會上,沙特外交大臣拒絕發言以示對安理會敘利亞決議不滿。17日,聯合國大會投票選舉沙特為2014-16年度安理會非常任理事國,沙特代表卻拒絕接受席位。這在安理會歷史上尚屬首次。
沙特此時發出抗議,主要是針對美國
有人指出,沙特在聯合國的「急轉彎」並不奇怪:沙特的決策機制高度集中,個別王室成員一時的喜怒哀樂可以直接改變國家政策的走向。還有分析者認為,沙特決策者在最後關頭意識到進入安理會可能得不償失:在多數表決制下,有關敘利亞、伊朗的決議草案一旦獲得通過,沙特代表即使有異議也必須被動遵守決議規定,實際上被聯合國框架所束縛。
沙特政府譴責安理會在處理中東事務時不公正、不作為,間接表明對中俄三次否決制裁敘利亞決議的不滿。然而敘利亞動蕩已近三年,中俄對敘利亞問題的立場和政策是連貫一致的。沙特此時發出抗議,主要是針對美國。
早先沙特為獲得安理會席位四處奔走
沙特拒絕接受安理會席位,事先未曾告知作為盟友的美國政府。10月22日,沙特國家安全委員會秘書長班達爾親王會見歐洲外交官時透露,他正考慮減少與美國情報部門的合作,轉而同約旦、法國一起培訓、武裝敘利亞反對派。
沙特對美國的疑慮從今年夏天以來與日俱增
在沙特王室看來,率先損害兩國關係、「拋棄」盟友的不是沙特,而是美國。今年夏天以來,美國在埃及、敘利亞和伊朗的外交政策和實踐令沙特疑慮重重。
沙特與伊朗之間存在明顯的民族、教派、社會制度和地緣政治衝突。2011年年初席捲西亞北非的阿拉伯革命加深了兩個地區大國的結構性對立(詳見7月27日文章《沙特伊朗競逐埃及革命》)。面對突入襲來的革命浪潮,沙特王室首先要維護國內統治穩定,努力將示威遊行拒之門外;同時,它要防範伊朗利用各國政權更迭契機以異族身份介入阿拉伯世界擴展政治影響;最後,沙特自身也想借革命之機把伊朗支持的什葉派勢力趕出敘利亞,切斷伊朗、伊拉克、敘利亞、黎巴嫩(真主黨)在地緣政治上的軸線。
在埃及,穆爾西上台後試圖結束與伊朗40年的敵對狀態。埃伊兩國借多邊外交契機實現元首互訪,並考慮開通航線,發展旅遊和經貿關係。埃及還提議吸納伊朗加入由埃及、沙特、土耳其組成的對話機制,商討敘利亞危機出路(沙特很快退出了四方會談)。上述舉措引起沙特的高度警惕。
2013年7月埃及軍事政變後,埃伊關係急轉直下。沙特王室如願以償,大力支持最信賴的盟友——埃及武裝部隊——重掌政權,以扭轉過去一年埃及外交的「失范」行為。然而7月政變和8月清場行動過後,一貫支持埃及軍方的美國政府卻在評價埃及局勢時含糊其辭,不僅沒有大力支持軍隊主導的過渡政權,反而取消了對埃及的部分軍事援助。沙特對此感到不滿。
埃及事態還未平息,8月下旬敘利亞戰場爆發了化武危機。美國認定阿薩德政權使用化學武器襲擊平民,決定採取有限度的軍事打擊。沙特、科威特等海灣國家認為敘利亞政權更迭的時機已到,預測伊朗、俄羅斯和中國將在這場地區博弈中慘敗。沙特軍方還提出與美國聯手開展軍事行動,配合西方打擊敘利亞。
然而事情的結果卻使沙特政府敗興而歸。奧巴馬不僅放棄了打擊計劃,還與俄羅斯聯手在敘政府配合下銷毀化學武器,西方對敘利亞政權更迭的興趣大減。有沙特媒體評論說:原本期待奧巴馬打擊敘利亞以助沙特一臂之力,沒想到美國卻先拿自己的盟友開刀!
美國和伊朗試探性接觸則令沙特、乃至整個阿拉伯世界深感不安
如果說埃及、敘利亞問題還不足以觸及沙特與美國關係的核心,今年9月美國和伊朗試探性接觸則令沙特、乃至整個阿拉伯世界深感不安。
鑒於伊朗的區位優勢、資源稟賦、勞動力素質和市場需求,一旦西方逐步取消經濟制裁,伊朗實現經濟飛躍只是時間問題。一些評論者將此次美伊接觸比作上世紀70年代中美關係緩和,認為伊朗有望成為中東地區的新興經濟體,與美國保持非敵非友的競爭關係,並在敘利亞、阿富汗等問題上廣泛合作。對沙特來說,與伊朗的較量是一場零和博弈。西方對伊朗的任何讓步都將被沙特視為對自身的威脅。
克里在今年頻繁訪問沙烏地阿拉伯以維護兩國關係
儘管美方對沙特軍售動輒數百億美元,但這依然不能消除後者對美國政策走向的憂慮。造成這種心態的大背景是美國對海灣能源需求的變化。
此前,美國與沙特關係可以簡單概括為:沙特保證美國能源供給,美國向沙特提供軍備,遏制伊朗擴充實力,確保海灣局勢穩定。但自本世紀初以來,美國從海灣國家進口原油比重逐步下降。伴隨著技術創新和新能源開發,過去5年來美國能源自給率顯著提高,現已超過80%,同時單位GDP能耗降至上世紀70年代的一半。國際能源署預測,美國將在2020年之前成為全球最大的產油國和天然氣生產國。
在這種情況下,美國與海灣國家的關係會不會出現鬆動?近年來,在有關美國中東政策研討會上,「美國戰略重心再平衡(rebalance)」、「與海灣脫鉤(delink)」等辭彙成為阿拉伯聽眾反覆詢問的話題。沙特王室深知,一旦少了美國支持,沙特在諸多地區問題上都不可能像原先一樣理直氣壯。
雖然美國外交官強調能源自給率提升不會動搖與海灣國家間的關係,但後者的治理模式畢竟與美國宣揚的主流價值觀格格不入。倘若類似埃及的革命在海灣發生,美國會不會像對待穆巴拉克一樣拋棄曾經合作數十年的盟友?除了打能源牌外,海灣國家還能用什麼籌碼與美國討價還價?面對奧巴馬政府近期在埃及、敘利亞和伊朗問題上的作為,海灣的君主和酋長們在憤怒之餘,不得不對上述問題早作打算。
請支持獨立網站,轉發請註明本文鏈接:http://www.guancha.cn/wang-ding-nan/2013_11_03_182987.shtml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來源:觀察者網 | 責任編輯:郭思嘉 更多
|
專題 > 阿拉伯之冬 |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
※任性,不用糾結什麼「最佳時間」
※幽默十話:表哥惹表嫂不高興了
※別讓長靴不高興
※林沖怎麼死的?林沖一死宋江為何特高興?
※高興,就笑,讓大家知道,悲傷,就哭,然後當做什麼也沒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