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是缺鋅缺鐵還是缺碘?缺少它們危害原來這麼大,不懂請認真看
「小南,我抱寶寶去公園溜達,有人說寶寶缺乏微量元素,6個月以後會很容易生病,真的嗎?要不要檢測一下微量元素?」
「寶寶正常餵養嗎?每天奶量足的吧?」
「正常的呀,足的呀。」
那就行了,一般來說正常餵養都能滿足小寶寶的生長需求,爸媽不要糾結「缺」和「補」,啥東西在體內多了都不好,營養元素過多也會影響寶寶的代謝。
也沒必要去檢測微量元素,很多元素的生理效應部位都不在血液呢,檢測結果並不能代表什麼。
人體需要哪些微量元素?
人體由60多種元素所組成。根據元素在人體內的含量不同,可分為宏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兩大類。
微量元素,顧名思義,就是在人體中存在量極少、通常指低於人體體重0.01%的那些礦物質(高於0.01%的就是宏量元素)。
1990年,FAO/IAEA/WHO三個國際組織的專家委員會,重新界定了必需微量元素的定義,還根據按它們的生物學作用,劃分成了這3類:
微量元素的重要性
這些個微量記不住或者不認識(字)沒關係,爸媽只要知道,首先它們很少,0.01%都不到,確實很「微」。
然後,總量就這麼點,我們每天對它們的需求量自然也就很少,但是再怎麼微再怎麼少,人家還是很重要滴:
火柴頭大小的量,就能發揮巨大的生理作用,對維持人體中一些決定性的新陳代謝十分必要。
一旦缺乏或不足、過量,都會引起生理異常或發生疾病甚至危及生命,30%的疾病都是微量元素缺乏或不平衡導致的。
以爸媽最熟悉的幾種微量元素為例。
缺鋅,會讓寶寶厭食、生長發育慢,以及小嘴巴小眼睛肛門或外陰部紅腫、濕疹。
缺鐵,會讓寶寶貧血、注意力下降、出現「豆芽菜」體型。重度缺鐵性貧血甚至會威脅到寶的生命。就連鉛中毒的發生概率,缺鐵的寶寶也要比不缺的寶寶高3—4倍。
缺碘,會讓甲狀腺激素分泌減少,寶寶就容易體格發育遲緩、智力低下,嚴重的還會導致呆、傻等。
微量元素哪裡來?
一般來說,我們需要的各種微量元素都能從食物中得到補充。動物肝臟、瘦肉、魚、貝、堅果類食品的微量元素含量最為豐富。
其中,海產類食物的碘含量很高;全穀類、酵母、牛肉、啤酒中的鉻含量很高;豆類、根莖類蔬菜、芝麻、堅果類中銅含量很高……(再說下去都要說餓了)
各種食物所含的微量元素種類和數量不完全相同,那就啥都吃點,粗糧細糧葷菜素菜水果啥都吃,不偏食不挑食,就能基本滿足人體對各種微量元素的需要。
所以,爸媽一定要合理調節寶寶的飲食結構,還要讓寶寶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微量元素有沒有必要查?靠譜嗎?
這是爸媽最關心的問題,不查不安心,查了又有疑問。
其實,國家衛計委在2013年就規範兒童微量元素臨床檢測有關工作時發出過通知:
非診斷治療需要,各級各類醫療機構不得針對兒童開展微量元素檢測;不宜將微量元素檢測作為體檢等普查項目,尤其是對6個月以下嬰兒。
也就是說,不推薦將微量元素檢測作為常規檢查。
如果你家寶寶身高、頭圍、胸圍、體重等都達標,吃喝拉撒睡都正常,精神也很好,就不用檢測微量元素。
尤其是6個月以內母乳餵養的寶,母乳中有寶寶需要的各種營養素,更沒必要檢測。
6個月後寶寶開始添加輔食了,可能會出現添加不夠或不及時的情況,但只要餵養正常,寶寶也沒什麼不好的癥狀,一般也不需要。
如果寶寶長大後有偏食、挑食甚至厭食的習慣,還反覆生病,發育落後等,醫生才會考慮做一個微量元素檢查。
目前,微量元素檢測主要是采血和檢測頭髮這2種,但結果並不是很準確。
像采血,指尖或耳垂采血時,會有組織液隨著血液一起出來,造成血液稀釋;采完沒有馬上化驗的話,空氣中的微量元素會沉積在血液里;用於消毒的酒精也可能混入血液。
頭髮檢測的干擾因素也很多,比如洗頭沒洗乾淨有殘留洗髮水、操作上有不規範之處等等。
甚至寶寶當天吃了什麼東西,身體有沒有其他癥狀,也會干擾到檢測結果。
所以,取身體的一小部分來判斷整體微量元素的狀況有點牽強,爸媽還是從飲食、生活習慣等方面都讓寶寶養成良好的習慣,吃好喝好睡好玩好就行。
推薦閱讀:
※帶寶寶郊遊 注意二三事
※寶寶巴士大全來支招,如何幫助孩子認識動物?
※酸奶再好,這3類寶寶也要把嘴巴看緊咯!
※為什麼有的狗媽媽生完狗寶寶,會立即咬死狗崽?答案你可能想不到
※迎接寶寶誕生,准爸媽該做的11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