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一個對別人很好的人,怎麼會招來被貶低的呢?

心理引言:當我們用一個「對你好」,來防禦「被貶低」時,其實貶低的真正來源,可能正是我們自己,是我們自己為了防止我們不接受的那一部分跑出來,所以才拚命用一個對你好的方式去拉近與對方的關係,但其實不管我們怎麼防止,那一部分就在我們自己的內心,它會在暗中起著它著作用的。

這個話題,其實來自我的身邊,看到同道說的一句話,他說有人問他,他對別人很好的,可是為什麼有時卻會被貶低呢?於是就這個話題與他進行了些微的討論。其實仔細想想,生活中這樣的事情並不少見,尤其是在父母與孩子之間,常常會上演這樣的劇目,比如,一個對孩子的學習成績有很高期待的母親,可能會被孩子感受為她愛分數勝過愛自己,在孩子的眼中,她可能是一個缺少溫暖的,自私的母親。那麼,一個對別人很好的人,怎麼會招來被貶低的呢?這聽來好不合常理,其實,人內心之中有一塊地方,在很隱秘的運轉著,這個地方的運轉,往往與我們眼睛所見的內容截然不同,這個地方,叫做潛意識。我們的行為,情感等等,大部分是受潛意識推動的,所以,去理解潛意識的運作,對於我們更好的理解自己,理解他人,理解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具有很重要的意義。

細細品味前面那句話,對人好怎麼還會被貶低?其實,這裡面有一個」交換「的預設在裡面,即,我對人好,就應該收穫被善待。短短的一句話,卻包含了非常複雜的心理意義。

首先,你為什麼對人好?

如果是為了換回被好的對待,那這個對人好其實目標就已經在不知不覺間做了一個轉移,對人好的真正落腳點,並不是為了對方好,而是為了收到我自己被善待這樣一個回報。在這種情況下,也許有時我們自己的希望是會落空的,當自己的期望不被滿足時,也可能我們自己所感受到的那個失望本身就會被我們自己感受為被貶低,這其實與對方的關係並不大,只是我們自己內心對關係的一個解讀。同時,如果對方感受到了我們的對他好背後,是有另一層期待的,那他也會感覺不舒服,於是他就真的可能用一種攻擊的方式來回報我們,那這個時候,我們真的有可能接收到來自對方貶低的信息,就象前面我們說到的那個母親與孩子的關係。

其次,對人好與被貶低之間一定是彼此相斥的關係嗎?

其實不一定的。真正的對一個人好,是一種只求耕耘,不問收穫的狀態。這種狀態會讓我們自己對人好時,自己感覺是很滿足的,至於對人好之後會發生什麼,那完全不是自己關心的事情。這種狀態下,對人好就已經是事情的結尾了,所以與被貶低之間是沒有什麼關係在的,當然也就無所謂兩者之間建立起相斥的關係。當我們內心中把兩者之間聯繫起來時,其實是我們自己的內心中有被回報的期待,這個期待本身也意味著,我們自己的心理邊界在這一時刻是與他人緊扣在一起的,我們的情緒情感在此時並不獨立,是受他人的態度影響的,也就是心理邊界不清晰,我們自己受制於自己的期待,其實與旁人沒有都大關係。

第三,當我們用一個「對你好」,來防禦「被貶低」時,其實貶低的真正來源,可能正是我們自己,是我們自己為了防止我們不接受的那一部分跑出來,所以才拚命用一個對你好的方式去拉近與對方的關係,但其實不管我們怎麼防止,那一部分就在我們自己的內心,它會在暗中起著它著作用的。比如,當我們很討厭某個人時,礙於社交的需要,我們可能會去誇讚他,也防止我們自己因為討厭他而做出什麼不適宜的事情來,但其實我們內心中對他的討厭一直在底層涌動著,這些涌動的情感可能推動我們在誇讚對方的同時,也傳遞了些讓對方能捕捉到非語言信息的厭惡,比如皺眉。在人類的關係中,那些非語言信息所傳遞的信息,是會更被相信的,所以對方可能也會感覺到一些不舒服,所以,他可能會一邊享受你的好意的同時,一邊討厭著你,所以,他傳遞些貶低的信息出來,也就非常正常了。

人與人之間的情感聯繫是非常複雜的,拋開「交換」這一層,其實「對你好」與「被貶低」之間,還會有著其他非常豐富的心理學意義:

1、「對你好」本身,其實也投射了一些貶低給對方。在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中,能」對你好「的人,往往是在某個方面有能力的人,所以當我們對人家好時, 也在某種程度上證明著我們自己是有能力的人,而對方可能是在這方面需要幫助的。對於一些常常視對人好為已任的人來說,也可能」對你好「背後,是他的全能需要在做怪,也就是當他去不斷滿足別人,不斷做些如上帝般拯救他人的事時,在他自己的感受里,他自己是有能力的。而他自己之所以對能力有這麼強烈的需要,恰是因為他內心中對自己有強烈的不確定感,或者是他自己需要一個上帝般的人物來拯救他,當他的這個期待不被滿足時,他就把這個期待投射出去,從別人的身上體驗到被幫助的需要,讓自己成為一個上帝般的拯救者,從而在幫助別人的過程中,也滿足了自己被拯救的期待。所以,這個上帝感本身其實是在防禦他自己的弱小感,當他去幫助別人時,他也會把自己的這個弱小感扔給別人的。

對於接收到這些信息的人,如果本身他是一個有這方面依賴需要的人,他可能會欣然接受;如果他是對自己的能力不足本身就很焦慮的人,就可能在接受到這些信息後變得更加焦慮,因為那也在某種程度上提醒他,讓他感受到了自己在這方面的需要,這種有需要的感覺可能會讓他將自己感受為不夠好的,這可能就會喚起他內心中要保護自己的慾望,保護的方式之一是否認自己的這些需要,把」能力不足「反彈給」對你好「的人,這時,這個」對你好「的人就會感受到被貶低。

2、」對你好「可能是一種控制的方式,控制本身會激起反抗。在生活中,我們常常看到有一些人,他們犧牲自己的很多需要,去滿足別人,期待這樣可以換回別人同樣對待自己,可結果往往是令他們失望的,他的犧牲自己,往往換回來的,是別人對他的敬而遠之。這種犧牲自己式的」對你好「,其實在向外界傳達一個信息:你欠我的。這種信息是可能製造他人強烈的內疚的,也是非常強烈的一種控制方式 。接收到這樣信息的人,在早期可能會享受被呵護的感覺,但隨著關係的深入,他會感受到被控制和在情感上被的剝削的部分,這是讓人非常不舒服的感覺,在這些感覺的驅動下,他就可能做出反抗,從而貶低」對你好「的人,藉助於貶低對方來提升自己的能力感,或者是脫離對方的控制,使自己重獲自由。

所以,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接受和尊重彼此的不同,比」對你好「更受歡迎些,因為沒有這個」好「,彼此之間的關係會更輕鬆更自由,便不會有誰欠誰的,便不用記賬還賬,便更容易建立起彼此信任尊重和平等的關係。

3、」對你好「可能是一種對親密的需要,不適宜的方式會讓對方感受到被入侵。當我們願意對一個人好時,往往也意味著我們期待走近那個人,期待建立一段比較親密和穩定的關係。對於一些成長過程中沒有很好建立起心理邊界,或是情感缺失比較嚴重的人,他們的」對你好「可能是狂風暴雨式的,這種鋪天蓋地的好,有時會讓接受的人招架不住,甚至會有窒息的感覺 ,為了自保,他可能就會逃離這樣的關係,這個逃離本身會讓」對你好「的人感覺到不被需要,被拋棄等等,從而產生被貶低的感覺。這種劇烈的對你好的背後,其實是」對你好「的人的需要,他內心有強烈的渴求,渴望來自外界的強烈的情感支持,當他沒有被滿足時,就會把這個渴求投射到與他相處的人身上,用逆轉相互之間的關係的方式,去強烈的給予,再從對方身上看到強烈的獲得,這樣他自己的內心也就獲得了象徵性的滿足,從而滿足自己對這部分內容的需要。

」對你好「所投射的親密期待,一方面會讓接收到這個信息的人感覺舒服,因為被善待本身,會讓被善待的人感覺到」我是好的「,這是非常滿足人的自戀需要和情感需要的,對我們每個人來說都是是非常重要的體驗。同時,這也有可能會讓接收到的人感受到強大的壓力,如果他感受到心理邊界被入侵或是感覺被控制時,就會試圖逃離那段關係,為了保護自我的完整性,他也可能會反彈貶低性的內容,從而幫助他逃離讓他感覺危險的關係。

4、 在人際關係中,有些人本來就是以貶低別人的方式來建立關係的,也許在他的人格中,有需要完善的內容。這個世界上,也的確有一些人,他們的人格在發展過程中,遇到阻力,甚至會遭到破壞,所以他們不太有能力採用具有建設性的方式與人建立關係,他們人格中的破壞性內容會常常跑出來,在與人互動的過程中,會採用一些攻擊性的或是貶低性的方式來與人建立關係。這在人格結構性缺損的人中,其實也是常常見到的,比如邊緣型人格障礙、偏執型人格障礙人群等等。他們所採用的方式雖然讓人感覺非常不舒服,但他們之所以採用這樣的方式,其實那也與他們的成長經歷有關,也許,在他的成長過程中,他自己本身就是被這樣對待的,所以他也不太有機會去學習到更有建設性的方式。

在人格受損的人的內心世界,他常常感受到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傷害性的,感受到來自外界的信息是對他的攻擊和破壞,所以,他會常常生活在恐懼之中,恐懼來自外界的對他的否定和傷害,他為了讓自己有能力在這樣的恐懼下生活,就會慢慢發展出強大的戰鬥精神,來應對外界對他的傷害,雖然這個傷害其實是來自他內心的恐懼,並不一定真的是是外界對他有傷害的可能。而他戰鬥的方式,可能就是借貶低別人,來提升自我的價值感能力感,從而滿足他自己脆弱的安全需要。

5、有時貶低性的攻擊本身其實是表達親密的一種方式。有些人,他們習慣用貶低他人的方式,表達他的攻擊;還有一些人,喜歡用攻擊的方式表達與某人的親近。其實攻擊本身是一種聯結的需要,心理諮詢行業之所以強調攻擊的重要性,強調沒有表達過攻擊的心理諮詢不是一個完整的諮詢過程,是因為表達攻擊的能力,本身也代表了攻擊的人有能力處理他體內可能具有破壞性的驅動力,同時,表達攻擊的背後,其實也有對關係的信任。因為對於一個人格結構相對健全的人來說,只有當他感覺彼此的關係相對安全時,他才可能放下對關係被破壞的恐懼,將自己的攻擊性釋放出來。這也是為什麼有時我們在與人相處時,彼此間嘻笑怒罵,似乎彼此給了對方很多貶低性的內容,但是在雙方的關係中,卻感覺非常的親近。

說了這麼多,似乎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步步驚心,好象不管做點什麼,都有可能有潛在的陷阱,其實,人與人之的關係沒有那麼困難,在與人相處的時候,我們不過要學會一些簡單的法門:做真實的自己和容納對方的情感。當然這說起來是很容易的,真正做起來,卻可能是要努力一生的。因為做真實的自己,就需要內心有強大的安全感,這樣才能讓自己放下那些有破壞性的防禦,坦然地去面對他人;而容納他人的能力,來自對人性的接納與理解,而這可能真的是需要我們用一生的時間去學習的。


推薦閱讀:

待產前怎麼準備寶寶和媽媽的東西?
怎麼樣看陽宅風水
對戀人的行為起疑的時候,我們該怎麼做呢?
拜一棵大樹或長青樹為乾爹或乾媽怎麼做?
孫子兵法:沒有「以退為進」的心機城府,怎麼能在職場中笑到最後

TAG:怎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