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國學中的隱忍哲學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福和禍是可以相互轉化的,如果我們只是看到眼前的東西,而忽視了可能變化的方面,就會在事情發生變化的時候措手不及。日本學者春山茂雄在《腦內革命》一書中說:想好事,好事降臨,想壞事,壞事敲門。

時刻記住「銳者易折」的道理。酒極則亂,樂極則悲,萬事盡然,言不可及,及之而衰。_《史記滑稽列傳》得意到了極點,往往就是失意的開始。最輝煌的時刻來臨,就意味著你已經開始走下坡真正的智者,懂得越是在得意時,越是要放低姿態,一旦得意,人會不自覺的膨脹,自我放大。

老子曾說:「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意思是知道什麼是剛強,卻安於柔弱的地位,如此才能常立於不敗之地,古人說,君子之所取者遠,則必有所持,所就者大,則必有所忍。天之道不爭而善勝,不言而善應,不招而自來。-《道德經》第73章。

藏而不露,並非不露,古語說,君子藏器於身,待時而動,把握好藏與露的分寸,最後才能露出真正的鋒芒,越是爭強,越是容易成為眾矢之的,無論什麼時候,眾人的矛頭永遠是指向那個最出風頭的人,守弱才能夠更好的積蓄實力。言多招禍,行多有辱,傲者人之殃,慕者退邪兵;為君藏鋒,可以及遠;為臣藏鋒,可以及大;納於言,慎於行,乃吉凶安危之關,成敗存亡之鍵也。一一曾國藩。

古今中外的仁人志士,皆有各自的目的,但共同之處是等待成熟時機的到來,時機不成熟就貿然行動,不但會使艱苦隱忍的成果毀於一旦,更會使規劃好的宏圖大業暴露於對裡面的火力之下。1076年,德意志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亨利與教皇格里高里,爭權奪利,鬥爭日益激烈,發展到了勢不兩立的地步,亨利將擺脫羅馬教廷的控制,教皇只想把行里所有的自主權都剝奪殆盡。在矛盾激烈的關頭,亨利首先發難,召集德國境內各教區的主教們開了一個宗教會議,宣布廢除格里高利的教皇職位,而格里高利的針鋒相對,在羅馬的拉特蘭諾宮召開了一個全基督教會的會議,宣布驅逐亨利出教,不僅要德國人反對亨利,也有其他國家掀起反亨利的浪潮。教皇的號召力非常之大,一時間得國內外反亨利力量,聲勢震天,特別是德國境內,大大小小的封建主都興兵造反,向亨利的皇位發起了挑戰。亨利面對危局被迫妥協,於1077年1月,身穿破衣之聲,帶著兩個隨從,騎著毛驢,冒著嚴寒,翻山越嶺,千里迢迢前往羅馬,向教皇認罪懺悔,但格里高利故意不予理睬,在亨利到達之前躲到了遠離羅馬的卡諾莎行宮,亨利沒有辦法,只好又前往卡諾莎去拜見教皇,到了卡諾莎後,教皇緊閉城堡大門,不讓亨利進來,為了保住皇帝寶座,亨利忍辱跪在城堡門前求饒,當時大雪紛飛,天寒地凍,身為帝王之中的亨利曲奇脫帽,一直在雪地上跪了三天三夜,教皇才開門接見,饒恕了他。亨利恢復了爵位,保住皇位,返回德國後,集中精力整治內部,然後派兵把一個個封建主各個擊破,並剝奪了他們的爵位,和封邑,把曾一度危及他皇位的內部反抗勢力逐一消滅,在陣腳穩固之後,他立即發兵進攻羅馬,以報跪求之辱,在亨利的強兵面前,格里高里棄城逃跑,最後客死他鄉。
推薦閱讀:

君子為何鬥不過小人?
如何理解鄧小平法制思想?
以經濟哲學破解「公平之困」
梁振英大手筆扶貧背後的管治哲學
迷茫的人生,只是缺乏信條

TAG:哲學 | 國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