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齋心語】放下不是放棄;答疑解惑;心作心是。人間佛教帶來的許多思考
作者:夢齋山人
1、快樂分享:放下不是放棄
人生像一隻皮箱,需要用的時候提起,不用的時候就把它放下,應放下的時候,卻不放下,就像拖著沉重的行李,無法自在!人生就是一個修行的過程。人生的修行,貴在修心,以不動之心面對各種人生境遇,努力學習,不斷精進,最終圓滿。這就是智慧。記住呀,放下不是放棄,放下是心中不執著任何人和事而已。
2、答疑解惑:
請問山人,金剛經說:佛說法無實無虛。無實無虛為何義?
答:無實是說事相,萬物緣起而生,緣滅而滅,無有真實,所以說無實;無虛是說本體理性,萬法雖然緣起如幻,但皆從本體真空而生,攝萬相回歸一真如理性,萬法畢竟空寂,平等平等,唯有一真實,所以說無虛。既不執實,又不執虛,方可契入中道。
3、心作心是:
在《佛說觀無量壽佛經》中有句佛語:是心作佛,是心是佛。可以講這句就是凈土法門的重中之中了。這個作字,在唯識宗來講就是作意,也就是用心去觀想,用心去憶念。我們凡夫俗子大部分都是在想著娑婆世界的事和人,想極樂凈土的事,想成佛的事就是太少了呀。法華經言:知法常無性,佛種從緣起。我們對極樂凈土和作佛的事是十分生疏的,對娑婆世界的貪嗔痴慢疑,我們是再熟悉不過了。所以大德說:修行凈土宗,要把生處轉熟,熟處轉生。這個轉換說著容易,做起來難。古代有一名畫家,喜歡畫馬,常年累月苦思冥想的要畫好馬。一日晚上睡覺,他媳婦半夜醒來看見身邊躺著一匹馬,嚇壞了。事後她把此事告訴丈夫。丈夫聽後再不畫馬了,改為畫諸佛菩薩,後又學佛念佛,壽終時瑞相很好。由此看來,心作心是非常巧妙呀。我們每天誦《阿彌陀經》,其目的是讓我們時刻想著極樂世界的依正莊嚴,讓我們時刻發出願生極樂世界的大願來。楞嚴經言:眾生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這就是是心作佛,是心是佛呀。這個憶和念,都是用心作意,憶念和想念呀,持佛名號也是更好的憶念阿彌陀佛和極樂世界呀。沒有願力,沒有憶念,那麼這個持佛名號,就顯得蒼白無力了。所以凈土宗大德都把信願放在首位。這個信願就是發出離心呀,發菩提心呀,沒有這個菩提心,念佛是不能往生極樂凈土的。發菩提心吧。南無阿彌陀佛。
人間佛教帶來的許多思考夢齋山人
最近幾年佛教圈內,有兩種思想流傳很廣。一是人間佛教思想,二是移民凈土思想。人間佛教的思想,最早來源於太虛大師,後又經印順法師和星雲大師等大僧高德弘揚,得以廣泛的傳播。移民凈土的思想,早在凈土三經中,佛陀就三番五次的勸說眾生,發願往生極樂世界,不過現在改個名詞罷了。最近看了幾篇論文,不難看出這兩種思想有爭議的地方。提倡人間佛教者,列舉了很多論據來說明。如佛陀是在人間降生、出家學道、成佛轉法論渡眾生,是在人間示現涅槃。曾經有人問我:修凈土宗的人,發願往生極樂世界,這與教下和禪宗提倡的把握當下,修四攝六度的人間佛教思想是否矛盾?我說不矛盾。凈土行人發願往生極樂,是立足於世間這個基本點。看跳水運動員跳水,要有一塊板,如果沒有這塊板,在好的運動員也跳不起來。又如荷花,只有在污泥濁水中,才能茂盛成長。紅塵滾滾的世間,就是這塊板,就是污泥濁水。沒有世間法,哪有出世間法呢?現在有講南傳佛教的法師,對凈土宗是不太認可的。這也不足為怪,因為南傳佛教是以四阿含經為基礎的。在四阿含經中,佛陀沒有講到第八識,也沒有講到極樂世界。只是講緣起性空,讓眾生認識到世間苦空、無常、無我,修四聖締法而出離三界。其實念佛一法,佛陀早在初轉法論講華嚴講時就講到了:眾生多劫受苦,為不遇佛名故。寧受地獄苦,得聞諸佛名;不受無量樂,不得聞佛名。你看,這是原經摘錄。
佛陀在法華經說:三界苦空,猶如火宅,眾苦充滿,甚可怖畏。又在遺教三經和凈土五經中說:國土危脆,五痛五燒。我們想放下屠刀立地成佛,這是好事。佛陀在兩千五百多年前,就示現給我們看了。要想在娑婆世界成佛,就得斷盡三惑(見思惑、塵沙惑、無明惑),滅二死(分段生死、變異生死),破盡四十二品無明,才得證佛果。這的確很難,所以龍樹菩薩說通途法門修行是難行道。我們要立足於世間弘揚佛法,就是要把佛法在世間紮根開花。就如同老跳水運動員,要給新跳水運動員一塊好用的木板和先進的跳水方法一樣。我們要把人間佛教和移民凈土有機的結合起來,兩者合則為美,離則為敗。諸大經典中,常說發菩提心,何為菩提心?一是出離心,二是空性慧,三是慈悲心。不論修那個法門,都要有出離心,出三界之家,出三惑之家。空性慧是說,要對世間的一切看破放下,同時要做好本職當下之事。就是在五濁惡世之中悟得空性,又在空性之中生出妙有。我們既不能留戀世間,這是指發願出離三界得證佛果;我們又不能舍離世間,因為離冰無水,離煩惱無菩提,無木板不能跳水,無污泥濁水長不出蓮花來。菩提本性,不可著相取,不可寂滅求。楞嚴經說:如來藏心,本非因緣,非自然性。這就是說不是因緣自然,不離因緣自然。如此方可契入中道。我們要在人間積攢資糧往生極樂成佛,成佛後倒駕慈航回來度眾生的。我的頭像有偈:發願今生得解脫,成佛駕航入娑婆,眾生無邊誓願度,慈悲喜舍無休歇。大願如斯,做好當下,不離兩邊,圓融自在。南無阿彌陀佛。
人生佛教的思想是民國時期太虛大師提倡的,其目的是使佛教不脫離社會,不脫離現實,把佛教普度眾生的思想融入社會,達到廣度眾生脫離苦海,離苦得樂。中論說:若不依俗諦,不得第一義,不得第一義,不可得涅槃。惠能大師說: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猶如覓總角。祖師大德的開示,都是在講佛法不離世間法,佛法不壞世間法,修行必須從現前的一念心性和事相入手,以出世的心做入世的事,最終達到出世解脫自在。而今有些人把人生佛教逐漸庸俗化和低級化,只講人天善法不說出世佛法,以人天善法掩蓋了出世佛法的真實理念,進而要以人天善法取代出世佛法。說什麼把人做好了就是佛;什麼家庭和睦妻賢子孝社會安定,人間就是極樂凈土;又說什麼不念誦弟子規不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等等。以致於出現了這個善人講病,那個老師講因果治病,這個先生講治百病保長壽的秘訣,那個居士講什麼另一世界神鬼的秘密等似是而非的說法及諸多不良現象。
佛法雖說不離世間法,但在事相上講,世間法絕不是佛法。法華經說:三界如火宅;華嚴經說:三界是魔鄉。事相上講應在火宅中,把慈悲喜舍廣度眾生的思想融入社會,而不是讓人們留戀這個五濁惡世。華嚴經說:忘失菩提心而修諸善法是為魔業。菩提心有三個層面:一是出離心,二是行菩薩道,三是空性慧。沒有出離心則構不成菩提心,沒有菩提心則構不成佛法。拋開三世因果論和業果輪迴論而一味的大談特談人天善法,而且還美其名曰說這是在打基礎。其實質就是把人生佛教演變成了人乘佛教,誤導眾生執迷三界六道而不肯出離。不出三界就是在魔之中受魔王撐控。我們深在魔鄉不感其苦,卻還要不離此地建立什麼人間凈土,這與佛陀的教法有很多相違背之處。人間若有凈土,佛陀何須再說凈土諸經,五次三番規勸眾生舍離五濁惡世而求極樂凈土哉!這正如金飯碗與金尿盆一樣,體一而用異,質地都是金子,但做用則一凈一染,你終究不能拿金尿盆當金飯碗用吧,娑婆極樂亦如此。做為佛弟子要多參研佛經,不要人云亦云,更不能輕信他人邪法誘導而留戀世間娑婆不求生西方凈土。
執理廢事,是宗門修行人常出的弊病,而今此病也漸入凈土法門。說什麼不離當下就是凈土,不離娑婆就是極樂等等。從理性上說是這樣的,從事相上說則不然。你能否於當下斷盡三惑,了脫二死否?如能做到,可以這麼說,如果做不到,還是多參究天如禪師的《凈土或問》和幽溪大師的《凈土生無生論》,理清生而無生,無生而生的道理後,你才會老實念佛求生西方凈土的。 大德說:厭離娑婆如出牢獄,如離測坑、如出火宅;欣求極樂如思戀人、如奔寶所、如歸故鄉。切不可搞個人崇拜,追隨邪知邪見而耽誤了往生西方凈土了脫生死的大事。
推薦閱讀:
※人間佛教的建立 第一篇 從人道到佛道
※人間佛教與凈宗修持
※人間佛教與現代青年
※凈宗法師關於人間佛教的開示
※弘揚人間佛教應以青年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