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未病」常識之小兒腹瀉
小兒腹瀉病是兒科四大病之一,是一組由多病原,多種原因引起的大便次數增多和大便性狀改變的兒科常見病。兩歲以下嬰幼兒多發,以夏秋季節多見。如果久瀉可能會導致營養不良,影響孩子的發育。因此家長必須十分重視。
中醫認為小兒腹瀉多由內傷乳食,感受寒熱濕等外邪及脾胃虛弱等因素引起,皆可損傷脾胃。脾胃的損傷又可導致水谷不運,清濁不分,合污而下,引發腹瀉。
腹瀉最常見的癥狀為大便次數增多,一天可達十餘次,伴隨性狀的改變,可呈水樣、黏液樣、糊樣等。並且可能伴隨食欲不振,嘔吐等胃腸道癥狀。嚴重的甚至出現膿血便,少尿,發熱,精神萎靡不振等癥狀,家長應該高度重視。
對於小兒急性腹瀉,應當及時就醫,進行相應的治療。對於慢性腹瀉和發病較輕的寶寶,家長可帶孩子到醫院檢查,排除致病菌感染等因素後,進行相應的飲食調理,切忌濫用抗生素。
飲食上,脾胃虛弱而導致腹瀉的孩子應當多吃一些質軟而稀、容易消化吸收的食物,比如粥類、水果類、麵食等。比如:
* 姜棗湯:
生薑、紅棗、紅糖各5-6克,將姜、棗共煎50分鐘再加紅糖,取汁後早晚各服一次。此湯可以溫中祛寒,對於小腹冷痛泄瀉,得暖稍緩的孩子適用。
* 山藥粳米粥:
可在超市購買打磨好的山藥粉,每次取20g左右,加粳米50g,共煮至粘稠狀,每天2-3次。山藥和粳米是健脾和胃的良藥,堅持服用,對於腹瀉遷延不愈的孩子效果良好。
*山楂胡蘿蔔飲:
對於一些由於飲食不當而致消化不良而腹瀉的孩子,山楂就可以派上用場了,此處可用炒山楂片15-20g,加入新鮮的胡蘿蔔兩個,煎湯取汁服用,因山楂較酸,可以加入少量紅糖調味。
* 焦米糊:
即用磨碎的小米用文火炒焦,加入少量糖和水煮成米糊服用。此法可以促進孩子的消化吸收,並且可以吸附消化道內的有害物質,有致病菌感染的孩子也可配合藥物服用。
* 蘋果泥:
蘋果洗凈切碎後,溫水煮3-5分鐘,每天2-3次。此處應該注意不要加糖調味,可能加重腹瀉,此法適用於6個月以上的嬰幼兒。
另外,中醫認為「正氣存內,邪不可干」,夏秋季節是腹瀉的多發季節,在夏秋季出生的孩子應該重視母乳餵養,以加強抵抗力,並加強鍛煉增強體質。添加輔食應循序漸進,奶具、玩具定期煮沸消毒,及時更換衣物、尿布。
捏脊療法作為一項中醫傳統療法,輔助治療小兒腹瀉簡便有效。可使寶寶仰卧我,家長用食指中節橈側(靠近拇指側)抵在脊背皮膚上,拳眼與手垂直,拇指前按,用力提拿皮膚,自下往上沿著脊柱兩側推捏到大椎(低頭時最高的骨頭),連續五遍,每天1次,一周1為一個療程。
總之,小兒腹瀉應當預防為主,如果發現腹瀉癥狀,要及時就醫積極治療,以防向慢性腹瀉演變。日常要注意衛生,增強孩子的抵抗力。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