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真正丹道理法及工程次第5

編後語

此太和玄功乃本門丹道築基秘法,從未全盤公開外傳,修習者需按次序行待;循序漸近,不可躐等而進,這樣,則無任何流弊,行持時,必須需反覆看書,領會明白方可行持,其中一些法訣通過一定時間之修習方可明白,故不能望文生義,功修深者,悟性高者或以前有基礎之行者可依實際情形自二步或三步開始修鍊。以後之一、二、三、四、五、六轉酎情按照每一修鍊者之功修層次而分發之,修習前,必須反覆翻看書本,尤其是說理和後面悟道心言部分,修習中遇到難題,可隨時來信詢問。

 

第五編 築基概說及補充部分

第一章:築基總說

鴻濛內丹築基法理在前一部分已詳述,但還有未盡之處,故需在此略為補充一部分。

所謂築基者,乃是堅固肉身以及平和心理。故此主旨是增補虧損,達炁滿不思食,精滿不思淫,神滿不思睡之效果。但並非說不食,不睡,讀友諸君切勿誤會,築基之法,分為數種。第一,從性功入手,以清靜之法入門;第二,性命同修,隨機運用;第三,從命功煉炁之術入手;第四,以服藥為主,修鍊為輔;第五,從男女陰陽雙修入手,且輔以服藥與器械。下面分別作詳細介紹。

第一節:性功入手法

從性功入手者,多以「清靜自然,致虛守中」之口訣為修鍊之入門,不必注重炁機之運化,並輔之戒律以規範言行,高尚情操,提高精神境界,務必使自己性格歸於平和仁慈,行為端正莊嚴,此法適用於絕大多靈敏人,如果真能明白口訣真意,則無任何出偏與弊端之可能,但自己無法完全把持住,基本上貪天之功,與命功上乃不煉自煉,全順天行,不假人力。故此要達到理想之效果極難極慢。因為已放之心難以收擾,已欲之身難以控制,非決裂大丈夫難迅速見功。此法最適於童體未破,心性純樸之青少年。因青少年先天炁足,且身心未遭污染,只要能下決心修鍊,僅僅只要保持心理上的清靜自然,完全以靜為功,不要走許多彎路,直接用「鑽」字一訣,「鑽」入恍惚沓冥之中,自然真陽產,真心現矣,不必用許多有為之法,損卻許多功夫,自可命名神合於炁,炁歸入神,常使心神保持在先天境界即可矣,真訣云:「守靜致虛,守其入而防其出」丹經又云:「神返身中炁自回,如此朝朝還暮暮,自然赤子產真嬰」「性住炁自回,炁回丹自結」。

第二節:性命雙修法

性命雙修,乃築基上乘大法。此法修性修命並無偏重,乃隨機運用也,因人因時而異,所謂補不足而損有餘。一個時期以修性為主,一個時期又以煉命為重,終歸性命同修,實無主次偏重,此法一般以「神炁合一,清虛守中」為口訣,此派最重要的就是「玄關一竅」。

第三節:先命後性法

偏重命功入手而兼煉性,先已靜為基,後主以接命之術。此法一般適應於中老年人,其入門之訣很多,如:守竅,導引,行炁,內家拳法,樁功……等。根據每一個人之不同情況而傳授之,對於絕大多數人而言,一般以守竅入門。但行者需注意,此竅者乃活竅,非死死之竅。故守竅時,乃是似有若無,似守非守,順炁息之自然,而守之,守者,非守也,乃是安和放也,放心於其「中」也。如能明白安放之自然妙旨,則得守竅之真旨矣,此處最重要之竅乃炁穴也。中老年人一般守下丹田,或者守湧泉,命門,夾脊,陰蹺之竅,但切不可死守一竅,死守則非弄出毛病不可,待以一竅純熟後,則需運神周身,如守下丹田久了,必有昏沉之感,則可內視上丹田而昏沉自去,又如下丹田守之太過而發熱,跳動,則應順息之自然,而守陰蹺穴或夾脊。總之一個順之自然,不可一個竅還沒守出個好處,又運神另處,切記,運神之法乃是順體內某種炁機之自然或外呼吸之自然而守於它處。守竅還有一個重要口訣,即是「先存後忘」。即「放安」到後來,則忘掉此竅,此忘非是神散於體外,乃是凝神於體內也,所謂凝神於虛也。

煉命者,即煉炁也。守竅之同時結合煉炁。需培補者則待炁息自外降入體內後,略存一存再呼出。但又切不可勉強,具體煉炁之法的其餘部分已在第二篇和三篇中說明,在此則不再另述。

下面略為補充有關人身之關竅的法理部分。學習接命之術,學者先必明白人身絕大部分關竅及絡脈和五臟之作用。(關於此,諸君同好不可不讀《黃庭經》與《黃帝內經》貳書)練炁第一關竅乃橐籥管,第二關竅乃丹田(此處有上、中、下三丹田)。第三關竅,乃背後三關,即尾閭,夾脊,玉枕。在此重點要闡明的是,夾脊有二處,其一乃腰部正對前之臍輪的脊柱骨空穴內;其二乃背部正對膻中穴的脊柱骨空穴內。清靜之神注入脊柱骨這兩處空穴內,在下者可添油接命,可保精不漏,因為此處與陽關相通,且前通入二內腎與臍輪,在上者可洗心沐浴,可清心煉炁,正水火既濟之處;如收心太緊而心火煩躁,則可放心於此,而入於虛無,則火燥心煩之症立除,此竅亦有回陽化欲止漏之神效。第四關竅乃陰蹺及八脈秘旨。人道運行十二經絡。仙道運行八脈,而陰蹺一脈更乃八脈之樞,陰蹺才動,八脈皆動。另外,各種修鍊關竅皆從運煉八脈中而顯其功效。故可由八脈探得我身造此之源,而接我之命。《悟真篇》所云:「玄牝一穴」「虛危穴」即由八脈之造化而來,此「玄牝一竅」也是八脈和所有煉炁之總持門,乃先天和後天共同運化之竅,或曰:「九竅渾同為一,是為玄牝」,究其實,只不過為一神一炁而已,是為先天接命之術。

再說一說五臟秘旨,後天延命之術,以保腎安心為法理,脾屬土、肺屬金、肝屬木、腎屬水、心屬火。後天調養之法在先調和脾胃,使脾胃健康,能納取後天水谷精微之炁,再調理好肺金。後天之運化在於土生金,金再生水。心安,則脾胃調和而土旺,土旺自然生金。少思慮,戒絕大的情緒波動以養脾土。少言語以養肺金。只有土金相互調和,後天之本堅固,則腎水自旺。再加以靜心煉炁之術,則坎陽自升而調養五臟,而心液亦自然下降流布五臟肌肉化為津液潤澤周身,此津與炁互生互化洗滌吾身之陰濁,潤澤吾身之結構組織,正乃玉液煉已初步。

但先天之道的生機造化則不然,完全以先天金水相生為主,此水者,乃先天胎息也,在先天造化之時刻,則脾土不動,肺金停運,心腎之炁交融,而產生先天真鉛(金)。進入先天之機,則呼吸俱斷,食飲俱斷,睡眼亦無。

各種內家拳法及有為導引之術皆已包涵於此法作用之內,諸君同仁於此處又必須注意,在丹道修鍊中須用內家拳法和導引之術,以期待所煉陽炁作用周身,使津與炁互生互化,洗滌吾身陰濁。

第四節:服藥為主修鍊為輔

以服藥為主,修鍊為輔,此乃外丹及部分中藥之服食運用,現時此種修鍊法已基本絕跡。除中藥服食(丹餌補藥)之外,其外丹(此處單指地元爐火所煉神丹)服食法已不適應於現今社會,即使中藥的丹餌服食亦配製甚難,耗資巨大。中藥服食不外乎補不足和損有餘,此需辨證施藥,關鍵在於調和五臟之炁,其始在於祛除疾病,進而改變吾原有之氣質使自我之性格歸於中和,故此中藥丹餌服食亦可應用於各種築基修鍊法中。

第五節:男女雙修神仙栽接

男女雙修之術,此法乃在第三法的基礎上而行之,故需明白第三法的所有關竅和理法秘旨。男女陰陽雙修之術分為數家。其一,房中衛生術,此種實非丹道修鍊。其二,神仙伴侶,夫妻俱仙的法子,引乃最上一乘人元丹法。條件是男的必需已緊鎖陽關,能返精補腦,修成不漏之身,女的需斬斷赤龍,即是不來月經,女子不懷胎也,否則終不可施行,其三,三家之術,此法即《參同契》、《悟真篇》所介紹的法子,三家之術不一定夫妻雙修,修鍊之外界條件極嚴,如需要二三道侶,及必要之器械和許多丹餌中藥,道侶之中定有一個女子等等,所謂法,財、侶、地也。而且自身修鍊之條件也必須達橐籥開通,且具備一定層次的靜定工夫,此法條件太苛刻,不利於施行,現今基本無人具足以上諸般條件。此法較為代表性的乃是明朝孫汝忠所傳的《金丹真傳》一法。值得注意的是:《金丹真傳》雖淵源於《參同契》、《悟真篇》但又有所不同,《金丹真傳》偏於陰陽栽接,條件較多苛刻得多。《悟真》與《參同》則含有「火里栽蓮終不壞」的煉性之道,而且大定真空,自引大千人元,乃此法之上乘,並不局限於《金丹真傳》之狹隘範圍。讀者於此,不可不辨。

在此還須注意的是,所謂陰陽雙修之術的陰陽運煉乃是修鍊者自身內之陰陽。《悟真篇》之「玄牝」竅乃自身內之陰陽運煉之竅。故陰陽非在身外,在某種大的全局說來,外部乃是起到無意的調和與依憑依靠之作用,所謂外部資助乃是不求而自得,遂感而通。修鍊者切不可有「須求」外部之心。功修當中,只專一自身之陰陽二炁的修鍊即可,唯在於雙方必定要同心同德,生死與共,且對方必需心性純樸很有慧根。雙修之男女雙方必需無一絲一毫之淫慾之念。所謂「敬如神明,愛如父母」「男不寬衣,女不解帶」。訣云:「有情無欲,同心同德,同功異法」。再而:「無情似愛,同心似離,同法同功。」如修鍊之時,如有男女之相,求助採取之意,則必入魔道。

總之築基之法雖有數種,究其實不過一性一命,一神一炁,不過因人,因時而取法不同也。要活學活用,不可執守陳法不放,除第一種法外,其餘數種都需具備一定之靜定工夫後方可施行。

 

第六編 鴻濛內丹工程次第四步法程概

第一章:四步法程概說

第一節:四步法程

一般丹道之修鍊,可分為「煉精化炁,煉炁化神,煉神還虛,煉虛合道」四步。其實,唐代以前之丹道法理本不分段落和層次,從始至終都是一法貫之。及至唐代後,特別是元明清之際,根據實際情形和說法方便,而將丹道之修鍊劃分四個階段和層次。雖分為四,實則一也。有了層次之劃分,能使修鍊者,有所把持和依憑,不致躐等而進。實際上,根據丹修的真實功修層次和境界與效驗(如:對肉體的改變情況,精神的變化深度,天人合一的深淺程度)也可分為四個層次,從此一點,故有四步法程之說。

四步法程的劃分是有其深刻內涵與理由的。「為說法」方便起見固然為其中原因之一,而更重要的是,丹修的真正「內景」之層次對於每一個修鍊者大致相同,不同之內在運化和外在表現則代表了不同之層次。丹修必有高低層次之不同,故按功修層次而言,必可分為四個時期和四個層次,進行真正的丹道修鍊絕大多數行者的功修都將按照煉精化炁,煉炁化神,煉神還虛,煉虛合道之次第逐漸提升,不管是從性功入手,還是從命功入手,皆是如此。

而更重要的是,在每一次開始做功直至收功的這一連續不斷的行持過程中(一般為二至三個時辰),也定可劃為四個時期和段落。即煉精化炁,煉炁化神,煉神還虛,煉虛合道。這就是從始至終都是一法貫之的涵義,一時有一時的煉精化炁,一刻有一刻的四步工程,一天有一天的四步工程,一年有一年的四步工程,直至十年,幾十年,都是一法貫之。

所以,一,從總的方面說來,即從行者開始修鍊丹道直至完全成功的這一極長時間內,可劃分四個功修層次,故有四步工程之說。二,從每一次真正的做功而言,更可分為四個時刻,丹經云:「冬至不在子,身中自有一陽生。」又如:「一刻即一年,一時即一天。」「無卦、無爻、無斤兩。」「慎終若始」等等都是說的此意。

第二節:煉精化炁概言

從對肉身的改變而言,在煉精化炁這一步工程的總的大體修持中,可使行者的陽關緊鎖,男子修成不漏精之身,返老還童,白髮轉黑,炁滿不思食,神滿不思眠。從理法上而言,煉精化炁為有為命功,偏重於精化炁,炁煉精,而在每一次的修持中,亦含有煉炁化神、煉神還虛、煉虛合道。否則,即不為丹道真正之煉精化炁(或處於初級築基層次)。煉炁化神在於使炁合神而歸神,(此也有深淺之層次)丹經謂之「溫養」。又進一步使此綿綿之神歸於虛無的不神之神的寂照,此又謂之煉神還虛,丹經稱,止火或文火(煉神返虛也有深淺之層次)。最後完全入於混沌虛無的不知不覺不照中(真意之運用也無),所謂寂無所寂與道合真,神炁完全合一。如此靜極而動,動極而靜,陰陽反覆交合,形成煉精化炁之小周天循環。

為何單單將此一修鍊時期稱為煉精化炁呢?一、前面已經說過從對肉身之改變而言可稱為煉精化炁。二,從內在運化而言,炁之升降開合運化在總的周天循環的時間中,所佔比例為多,也即有為武火之法諸多。動的感受多,靜的感受相對少一些,靜定的深度不及後面高層次。故煉精化炁稱之為有為命功。此階段則重於煉命而兼煉性。功修一次與另一次功修常有間斷。甚或在一次的行持中也有中斷。

丹道之煉精化炁之精者,乃無形之精,而非後天有形之精,通過修鍊使精化為陽炁,滋潤周身及補充腦部之真陽不足,後通過周天火候之運行任督二脈及八脈,使得自家神炁初步達到合一,神炁反覆配合採煉,而入於下丹田。日久自可結成內丹,成就長生不老的乾坤之軀,此一階段主要是小周天之修鍊而兼行大周天。修鍊者修鍊的主要為自家自身之神炁,身內陰陽之交和也。當然,並不是說沒有外界之資助,而是外界資助為輔助。到煉精化炁功夫完成,則胎息初成也。

第三節:煉炁化神概言

再說一說煉炁化神,相對於煉精化炁而言,煉炁化神乃無為命功,自身之炁機與天地連通,此時之者非後天呼吸之炁,實乃胎息元炁及至天地太虛元炁。在每一次的功修中「炁化神」之功修時間所佔比例大大增加,元神長覺長明(以前煉精化炁若靜定工夫不深者,恐仍有昏睡,散亂之時)全無昏睡,功修基本不再間斷。丹經云:「丹光不離」,即是指此。當然,「煉精化炁,煉炁化神,煉神返虛,煉虛合道」這四個功修段落也不斷周而復始地在行者體內運化。此時主要行大周天火候,就人身而言,大周天運行規律在中黃正道,就總的天人感應而言,我與天地精神相互往來謂之大周天。其中「文火」運煉之時間比以前大大延長,乃有「無為火候」之稱。丹經云:「但安神息任天然」。在大周天中,精自化炁,炁自化神,神自返虛,有的稱此為「中黃直透」,乃仙家頓法。有慧根的童體無漏之人可免去煉精化炁這一關,而直修此煉炁化神之仙家頓法,而頓超直入。

煉炁化神乃無為命功,真胎息已成,後天生理之運化大大變慢,先天呼吸佔主導地位,後天呼吸為輔。修鍊者靜定工夫更深,時間更長。而大靜必有大動,動機之感覺也隨之變得更精微更深了。到極高功境時,完全乃無為火候,不採而采,無為採藥,直至八脈俱停,外呼吸和外脈博完全停止。自然而然,以神主炁,以神煉炁,至完全沒有炁之升降開合氤氳之精微運化,則炁盡化為元神,結仙胎於中下二田,陽神成也,接後乃煉神還虛之出神的功夫。

為何說煉炁化神乃無為命功呢?因為,此時修鍊者自身之陽炁已與天地之陽相連相通,不勞取捨,其炁自采歸爐,完全無須人力,只順天行可也,順天地陽炁之生髮而自然充溢吾之陽炁,故說,此段乃無為命功。為何又稱煉炁化神呢?因為所謂煉炁化神者,乃神煉炁也,在天人成一炁,彼此感而通,陽自空中來,抱我主人翁時,若吾元神真意不主宰期間,那麼,天人雖成一炁,但收功後尤恐吾無所得也,吾之炁,歸吾之炁,天之炁歸天之炁,兩不相干,更可慮者,吾之炁有可能隨太虛之炁而去。故此要有吾之元神長覺長明,主宰其間,故需元神老成,性功精純,煉精化炁完成方可行引步功修。故曰:煉炁化神。

第四節:煉神返虛概言

煉神返虛,為性功,乃跳出肉身的修鍊功夫,也即對陽神進行修鍊的功夫,對肉身言,丹經曰:「真空鍊形」。此乃實為形神同煉,鍊形即煉神,煉神即鍊形也。此時,自性元神遷居於泥丸宮,「以泥丸為床,以天地為室,以太虛為屋。」息脈俱停,後天之生理運化基本停止,全部轉為先天造化。行者長時間地返於至靜,當然,也還是有運化之機,但運化之機所佔比例雖極少,但是運化之機可比以前功修深廣得多,精微得多,運化已經深達構成身體之精細微塵以及全身的每一個細胞深處。丹經云:「真空鍊形,焚身煉質」也。

針對肉身而言,其中亦有煉精化炁,煉炁化神、煉神返虛、煉虛合道這一個周天循環,但此時「精已非前文所指之精,此精乃先天一炁也。此時元神更非先前之神,乃神精一體之陽神也。此時之炁,乃天地人至精呼吸之真息往來也。神即炁,炁即神,精即神也。神即形,形即神矣。但此一段修鍊偶爾還有真意之運用,所謂:「調神出殼以目為機也。」最後,終至形神渾化,肉身盡化為微塵炁體。

但另有一法,專行調神之功,不待形全部化為炁,而陽神沖舉,拋棄部分肉身。此也可與宇宙同泰,萬動長存。按照古代丹道學說而言,行天元丹法之煉神返虛將肉身盡化為炁,約需要的時間為600年-1000年之久方可盡全功。如果結合地元神丹之外丹服食,則一紀(十二年)功成。故此,煉神還虛相對於煉虛合道而言可稱之為有為性功。因為仍有作為,此作為即是「調神之功」。

第五節:煉虛合道概言

最後之煉虛合道功夫,實際上也可稱為煉神返虛,此時,靜無所靜,寂無所寂,照無所照。以前之修鍊都離不開真意(丹經喻真意為「土」),到此,真意之運用方完全停止,故稱寂無所寂,照無所照,湛然常寂,同歸一炁一神也。故此段工夫乃完完全全的無為性功,身心完全溶入於無限宇宙的大道運化之中。動亦是靜,靜亦是動,最後,過去,現在,未來連為一體,無時間,無空間,丹經謂「我之元神劫劫相連」也。佛經云:「無限過去無限未來,歸於一瞬。」陽神化為千百萬億無量數而遍佈於太虛。虛空粉碎,神之光芒無處不到,涵括太虛,「時空滅時,這個不滅」、「宇宙壞時,這個不壞」。虛空已不能成為我之無形障礙。故曰:虛空粉碎。「宇宙生時,我則開化度人。」此時自性元神以虛無為床,以天地宇宙為室,以古往今來,以劫應劫為屋。修成礦劫不壞之元神矣。

第六節:綜述小結

綜合上述,煉精化炁,以炁為主,以息運神而成丹。煉炁化神,主靜立極,長覺長明,以神為主,以神煉炁,而炁盡化神,結成聖胎。煉神返虛,主要為煉神之功,以神合虛,以虛化神。乃不煉之煉也。煉虛合道及返虛之功,此虛者乃古往今來,劫劫相連之虛也,乃道之本體也,到此乃完完全全的無法無修。其實,真達先天混沌層次,煉炁即是煉神,煉神即是煉精,煉精即是煉炁,實無可分。

整個修鍊過程是天人合一之程度不同而劃分不同層次,人體內一切精炁神之精微運化都是一神一炁之妙用,丹經云:「得其一,而萬事畢。」果能把丹道所有義諦和法理貫通為一,則以上之言盡為廢話也。得其意而忘其言,得其一而忘其意。與天合一程度越深,則修鍊之層次亦越離高,「隨修隨忘,一動即覺,一覺即無,不著於相,不著於空。」此實為修行之深層真口訣也。真修行士豈不味於斯言乎!

第二章:兩重天地四個陰陽與先天一炁

二重天地者,先天地和後天地也。四個陰陽者,後天陰陽,先天真陰真陽。先天一炁者,就是其生命能之本源力而言,稱之為一炁,此炁不可察,不可思議,就靈覺而言,謂之真神、真心,亦不可察,不可思議;就其實質性而言,則稱之為真空妙有,亦不可察,不可思議。三種涵義同歸於一,無形無相,無處不在而又無處在。進行真正的煉丹修鍊,行者首先必定要弄明白此個兩重天地與四個陰陽以及先天一炁之關係和異同。否則,無法下手,不知何為真機,何為真動,何為真靜,何為真景。甚至認假為真,產生幻丹,不能達至大乘至境,終離道甚遠矣。

第一節:後天地淺述

後天地有三個含義。一,總的說來,在功修中,行者覺受到的各種有象有形內景運化,皆屬後天;二,在功修中,行者只能覺知到神之動,神之明,而執於此種內景上,而更無炁之精微運化。此時,說明行者還處於後天地上修持。丹經云:「孤陰不生也。」最終落入頑空。當今崇尚禪宗之徒容易流於此弊。仙家稱此等之士,「只知離宮修定,不會水府求玄。」此種修法非特別具備上根上智之大德之土不能實行之。三,在功修中,行者只能感受到炁之有相運化,而執依於此種內景上,而無元神之澄徹清明。這也說明行者處於後天地上修持。

或者,神不清不明,炁不定不精,而此時專務於杳冥中滅神滅想。但是以前神炁並未經過充分煅煉,就想一步登天,入於杳冥中求取所謂「真鉛」,最終將落入頑空,最終還是處於後天地上修鍊。

後天地與後天陰陽相對應。後天陰陽者,一指口鼻呼吸的一出一入,一來一去。入者為陽,出者為陰;升者為陽,降者為陰。二指體內某種能覺知到的升降開合炁機,升者為陽,降者為陰。三指念想思慮之神。四指平和安靜之人心,以上四者又互為陰陽。

後天凡陰凡陽的最大特點是其運化具有明顯的歸所和出處,即行者自心靜知該種炁機歸入何處,何時。凡屬後天心神(亦包括安和平靜之心與雜亂之心)能覺受到的皆稱之為後天陰陽。後天陰陽有頭在尾,有來有去。如所謂腎中陽升之時的覺受,心內靈液之下降,剛入胎息的呼吸升降開合,體內的各種熱感和痛感等等皆屬後天陰陽之變化。修丹之士,千萬不可執於此,此只不過為入門之必要依憑和權宜也,但離開此,也是無法下手修鍊的。

第二節:先天地淺釋

先天地:一,指功修之中,神炁完全合一後,身心歸入虛無混沌的無知無覺,但又絕非枯木頑石之靜態;二,指在虛無中忽生一動一覺,神炁皆動,且神在炁先,其動至精微而無形無象,此種之動需元神才能感知到。此時,神炁一體,神在即炁在,炁行即神行,功修到此,說明行者已入於先天地上修鍊。

先天地與先天陰陽相對應,先天陰陽乃自然而然,完全不假後天人為,忽然而來,忽然而去,無所尋處。行者要尋找它,則它消失無蹤。如著意(後天心神)迎接它,則又消失無蹤,如果先天真陽生起時,一念轉濁,則其陽迅速變為後天。《道德經》曰:「迎而不見其首,退而不見其尾」。無來無去,無頭無尾,真陰者,乃先天元神,真陽者,乃先天祖炁,其實,先天元神也就是先天祖炁,異其名而同其實也,若有二者之分別,則不名先天,而叫做後天。

丹經上先天陰陽一般是指真胎息的那種運化狀態。所謂:神在炁中,炁抱神外,蓬蓬勃勃之清明生機充滿一身內外。但此為至精至微無形無象之生機。而且此時,修鍊者口鼻呼吸俱無,此種元神感知的氳氤無形無象之「狀」,即可稱之為先天陰陽,此時似覺非覺,切不能起常態之明覺心,此種氤氳之機乃真陰真陽之餘炁也。

總之,虛無覺生乃為先天真陰,虛無炁生乃為先天真陽,先天真陽真陰自不內不外「處」生起,於不內不外「處」消失無蹤而無所尋處。或有謂坎腎陽生謂之真陽,離內心神之陽生謂真陰,此說實離道遠矣,勉強可稱之為後天中之先天,後天之真陰真陽,但絕不是先天真陰真陽,行者此處需辯明白,方不墜入方所與邊見及對待。此先天真陰真陽方為煉丹之真種子。得此「一點」並不斷保養煅煉之,則可還丹矣。

第三節:先天一炁

但是,行者不要認為先天真陰真陽為先天一炁,如果錯認之,則又入魔,離道遠也。此個先天陰陽乃吾人身之先天祖炁(或謂元神)也。非先天的大道之元炁「體質」也。先天一炁者,乃指天地宇宙未生之時,混沌未開陰陽未判,生天地人物的最原始之炁也,先天一炁不是一種「狀態」,一種「內景」,一種「運化」。而是主宰這所有內景,所有狀態,所有運化的無形無相,無處不在的「玄德」,謂之「先天一炁」。

先天一炁自含於真陰真陽交合的那一時刻,表現為行者心身俱入於混沌無極之時,此時,方可謂有先天一炁來歸也。或者在此種真陰真陽的交合運化狀態中,好似有一點「清明廣大,安閑恬靜」主宰其中。也說明先天元炁,天地真陽歸入我身矣。故先天真陰真陽交合則自然先天一炁來,正如施肩吾真人云:天人連一炁,彼此感而通,陽自空中來,抱我主人翁。此中不參雜任何思議與模擬,乃是自然來歸,故先天胎息一成,自然天地之元炁不吸自入,不取自得,如磁吸鐵,遂感而真忘而後不期而「遇」,自然而來,以此真陽陰之交合不斷抽添攝取先天元炁,補我歷年來被天地所奪之元炁也。

第四節:綜述小結

總之,丹道之陰陽層次可分為:一,後天地層次,後天凡陰凡陽,後天真陽真陰(真鉛、真汞)二,先天地層次,先天真陰真陽(先天祖,元神)再就是陰陽無分之先天一炁也。若將先天一炁稱之為真陽,那麼,吾之先天真陰真陽(先天祖炁)則可稱之為真陰。但是,以上分別乃說法而言,切不可強為分別,他們之間無明顯界限,實皆為先天一炁之不同妙用也。故丹經云:「靜時亦在,動時亦在;濁時亦有,清時亦有。」

先天一炁,凡眼不能見之,即使元神道眼亦不可見也。「隨修隨忘,一動即覺,一覺即無,不可思議,不可執守」。丹經云:「用念即非,道不屬心知意為也。」總之要一切放下,無區別,無分辯之心,方可得現先天真陰真陽,方可得先天一炁來歸。即使所謂得者,實無所得,切不可生喜。故曰:「用念即非」見道易,守道難矣。

 

第七編 煉精化炁修鍊秘旨

第一章 煉精化炁第一轉

第一節:修鍊正法--心息相依

築基功成,則需進行此步之功修,此乃煉精化炁之初步,心者,平和安靜這後天神識;息者,一往一來,一升一降,一開一合,之精微運化也。此一步之目的乃是,不使通體內外無形之精炁(勉強可稱為無形之原始生命能量,此乃吾人身之元精)化為後天陰氣和後天津精。進一步可使此無形之精化為先天陽炁(此處指吾人身先天陽炁),再而神炁混合入歸虛無,產生真陽之炁(丹道中結丹,還丹之元精,乃吾之先天祖)我順之自然行法采此真陽之葯歸入丹田。

心法口訣:「調息凝神,凝神調息。神安注腹,初炁伏田。旋而為一,自生造化,凝神調息,調息凝神。」心法具體解析如下:

第一句口訣在於保我通體內外無形之元精,不使化為後天。故能時時做到心神的平靜悠閑無執,炁息能深長細柔無滯。如此,則可以時時是化精,保精。一度不泄,即一次添油矣。

第二句進一步順之自然微微用意之具體方法和真機。神者,我清靜之神也,注者,神之妙用意也,而意之所發為耳光和眼光。觀之於無,聽之於無,不執形色音氣,腹為下腹內腔,一般指下丹田,經過凝神調息之修鍊後,我神悠閑地安放入腹中,下腹化為一片虛空境界,此時切不可起明察之心,自然我之身內初步之生炁運化歸於命蒂。外呼吸若有若無,神入炁中,蟄藏於炁之深井中,其形身遂歸虛無,久之,升降開合之精微形相運化連成一體而無形無象無開合升降矣。自然入於混沌,故曰「初炁伏田」。

神炁初步合一,「旋而為一」入於虛無。我中忽然神炁皆動,真陽之葯自生矣,故曰:「自生造化。」接後,行「凝神調息,調息凝神」而採藥。凝神者,進火也,調息者,採藥也,凝神者,此時之神乃初步之元神。元神返照於陰蹺一穴乃為凝神。調息者,乃是自然而調,自然而息,微意觀照而已。順之自然升降開合,我神安放入陰蹺,再向陰蹺攝入丹田。總之,必忘形忘身,方得其大旨,以上所述為後天工法,屬於煉精化炁之初步。

後天神氣有分別,故進火是進火,採藥是採藥,不可混為一談,但雖是後天工法,實含有自然無為妙旨。下手之時有一個「有為」,中間全為「順之自然,順水推舟」也。此屬「心法」範疇,築基完成後,方可以行持,如此才可明了心法之妙處,才能悟到心法中不容言傳之內涵,千萬不可躐等而進,否則,一定落入後天意識為之的下乘功夫,與真正的此步工夫相關甚遠也。

至於火即葯,葯即火,「但安神息任天然」之無為火候和不採而采,葯自采,自歸爐等法乃是後來之事,已入先天層次也,後面將論述到此。

此節工夫使行者達到「心息相融」之境地,進而後天神初步結合,產生後天真陰真陽。其中「內景」因人而異,但論及層次實質則為一樣。

此步反覆行之不久,自然從後天初步返入先天,初識內胎息之妙處,但非真胎息,此時,後天真陰陽進一步運化全身毛竅肌肉和內臟。

第二節:煉精化炁之切要

心息相依,神安注腹與凝神入炁穴

以層次而論,心息相依乃後天層次,但又切不可執於形象之後天升降開合之運化。心息相依之目的乃是心與呼吸相互依靠之意,不使呼吸和心散亂。神安注腹乃心息相依之深入層次,凝神入炁穴已入於先天境界,何謂炁穴,炁包神包,神在炁中,根深蒂固,二者氤氳。

丹經有云:「以汞煉鉛,以鉛制汞。」以汞煉鉛者,是以元神覺照,凝照後天元炁或後天氣。如果隨物而逐,則一瞬又落入後天,非元神之凝照矣。此中之微妙極難掌握。其要訣在於,元神未老成時,切不可用神,時時以虛無默默混沌為鄉。以自然之呼吸包裹於外為屋。不可放縱,待其老成,方可行武火凝照以及運炁之訣。總之一個口訣:「行神炁合一入於虛無混沌。」

以汞煉鉛另一個最緊要之處又在於:主宰之元神需惺惺不寐,長覺長明,不能稍許昏沉。故元神初顯時,更應保持純潔一心,不生它變,保持最初之元神「狀態」。心胸全要坦坦蕩蕩,無有一物,放下一切。此時,切不可隨後天之呼吸升降而升降,消長而消長,但又不可完全忘掉一切,歸入頑空,訣云:「綿綿若存。」果認得此四字真旨,則鍊汞之道全得矣。

凝照久之,鉛炁自生,上升入腦,順之自然,自停泥丸片刻,煅煉我泥丸陰質,消融神中陰濁。如此,元神就更不易飛揚。其性老成。行之久久,真鉛自生,來歸伏我之陰汞,一得永得。「以汞煉鉛」乃以火蒸水之術,乃煉炁之道。「以鉛制汞」乃以陽伏陰之法,乃煉神之途。如從炁之點化運煉而言,謂之:添汞,如從神之「觀照提取」而言,則曰:「抽鉛」。

元神之返照微意運用,即乃「真意」。一般情況下,切不可用神用意太重,重則落入後天,不得真意之旨。需性功澄徹,方可全明「真意」。凝照一處即凝神。凝神者,非是凝於有形,乃是凝於有中之「虛無」,但又絕非後天神識之所謂「照」,後天神識不可能「照」,一照則是為執為識。故此讀者諸友更須注意,後天識神不稱之為照,而稱之為識。

凝神入炁穴者,乃是寂照不動之元神凝入先天胎息之內(元炁),不是用意調後天呼吸,人之先天胎息之根最初成象於臍內空處,故凝神入此化歸虛無,乃稱作凝神入炁穴。

後天神不可凝,後天氣不可聚。以不定之神合不定之氣,則神更加不定。日修月煉,促死而已,現今所謂內丹修鍊速成之術,即犯此病。無主張的神合無主張的氣,反而更易導致散亂與昏沉,反而慾念紛紛,燥火更甚,今日有起氣功家死死守住下丹田,弄得下田一團火熱。反美其名曰:結丹,殊不知,後天一團心神燥火反促修鍊者下元漏失,促其速死也。故此至少要達到築基太和功法中的「元神初顯,炁通橐籥」,才可以行「凝神入炁穴」「神炁合一」之法,如果沒有達此境地,千萬不可太執著於後天肺呼吸之氣。順其自然,我心唯虛而不可「用意」,口訣曰:「心隨炁轉」。

丹道乃凝神之道而已,與禪宗不同。禪宗只重見「性」,丹道則更進一步,不但要見「性體」更須「凝神,住性」。故無師傳,切不可行凝神之道,因本已性明,如又加上一個「凝」「住」之有為法,則其性一動,如果無特別真訣,則為頭上安頭,反落後天,因此,丹道乃奪天地造化之道,窮究天人之際的學問,重創性命之方法,不遇真師,實難強精。

如何使用「凝照」之真意,在何時應用,應用之「輕重」在何處用之?即所謂火候也。此真意之應用雖有節次法度,但總不過一天然妙旨,合其自然,天然符契,則無不如意,不合其符契,則處處有危險。明白於此,餘下所有行功全是無為,無念,清靜自然。丹經中所謂的「著意」「求」「尋」「入」「勿忘勿助」「神光」等,皆是指「真意」也。故看丹經切不可望文生義,佛家或稱「真意」為「慧覺」,實乃不思而議之謂也。

不照而照乃為真照,無心而凝是為真凝,此又何謂也,譬如明鏡,若無灰塵,自然可以照見萬物,若有灰塵,則不可照見萬物。若心有「照」之意,譬明鏡有塵,心若無照無意,則似明鏡無塵。使後天神識化歸虛無,自然先天顯現,而神自凝矣,用後天神識和理性是不可能虛擬和暗想出來的。唯得一抽象言詞而已。丹經云:「丹屬心知意為者,皆非矣。」陳泥丸真人在《丹基歸一論》中云:凝神入炁穴,以神合炁等豈是容易明哉!迷者自迷,悟者自悟,今有所謂丹道學者將凝神入炁穴標為「意守丹田」此乃誤已誤人,以盲引盲啊!

第三節:精炁之辨

煉精化炁使元精化為陽炁。

一、陽炁通過任督二脈及八脈或小周天火候調和及采煉,入於下丹田。日久,結成內丹。二、陽炁薰蒸改造五臟六腑及筋骨皮肉。三、使修鍊者初知神炁之妙,明白何謂神,何謂炁,進而會用神,但進行煉精化炁之先,則不可不首先大略明了何謂「精」否則,將錯過時機,入寶山空手而回或認假為真。

煉精化炁之「精」非後天之精,乃先天之無形無相的吾人之原始總能力也。念動,情動化為後天形質之精(如:汗、津、尿、生殖交感精等)。無念,觀照則化為輕清之陽炁,此無形之精分為三種層次。

一、性精:神動之性陽生也,此精屬內,屬心神之範圍,又謂離中真陰也;二、命精:命陽生也,屬彼屬炁之範疇,腎中真陽,坎內陽炁也;三、元精:真陰真陽交合而後產生的生機妙用,丹經謂為「一點」「一黍」,吾人一個完完全全的太極本體也。神在是,炁亦在是,其初萌動之叫元精,初騰時為先天真陽之炁,其中之靈覺謂之為元神真意,又有些丹經稱此為「真鉛」。神在炁先,神既炁,炁即神,實不可分,故曰:先天。

那麼,先天無形元精之生髮為陽炁,以何為證候呢?有什麼效驗呢?依實際情形,大略有四種驗證,此數種驗證之效驗乃對不同之功夫深淺層次而言。

一者,神動之驗,行者初次體驗到「神」之靈。如:忽有靈覺,心內省悟,一念不生,心中有一點清明氣象,且此清明氣象完全由內心而自起,不假外觸,心神變得比以前安閑適意。其二:炁動為效,覺丹田有溫暖之炁旋轉,似有非有,非寒非燥,如同小蛇似有靈性,活活潑潑,或一身上下,貫流為一,似融非融,似交非交,蘇綿美快,氤氳炁機充滿一身內外。其三:口中時時生出甘美津液。其四:見性之時也,最後之景漸無,只化為一「景」(極難用語言描述)。即是在極杳冥中,混沌又混沌後,自不內不外之虛無中,忽現出「浩大清明,包容天地人萬物」之一完完全全的太極本體,此時初見性體,禪宗謂之見性,我們丹道仙家謂之真正「元精」發生。丹道煉精化炁之正功即是將此「元精」入於水府(胎息),不使一毫一絲化為後天,胎息自然運煉,精自化炁。

第四節:日常精生和靜坐精生運煉心法

此法訣隨時應用於日常空閑之刻,心法口訣曰:「和身落坐,暝目暝念,耳觀運化,心息相依」此為應用於日常之際,隨方便放下心頭,迴光返照。

開始則以耳觀照整體形身表皮之開合運化,漸次宏觀參照內外整體之升降開合運化之炁機。凝神合身,身心相融,形神相守,自然漸入胎息,完全地無執無失,安閑自在,最後入天虛無混沌鴻濛。

如覺精生,則我唯靜以待之,順呼吸之自然,凝神入於腹田,不可生念,口中時時生出甘美津液(此乃腎水上涌也)。則順之自然引頸吞入腹中,後接行凝神調息心法。丹書謂此為玉液煉已,玉液鍊形,又謂返精補腦,總之,精生之時,不可生念,唯靜以應之,順之自然。訣云:冥目冥念,耳觀運化,入歸腹田,渾化虛無。

第二章 煉精化炁第二轉

心法:「五官渾同,凝神合炁,氤氳流旋,鴻濛化精,命胎歸田。」心法解析如下:

下手興工,耐住性子,調和身心,調息凝神,凝神調息,遂使五官之覺受渾同為一,唯留「神」之妙用。我之「神」不執於全身任何一處一點。整體關照,一體同照,自然而然和於全身氤氳陰陽炁機。全身炁機交感生化不息,河車初動,腎水涌流,自然漸入鴻濛混沌,精自化炁,炁自歸神,及至入於腹田。河車真動,真胎息初成,外呼吸漸斷,本命之胎自歸入下腹。

此節修鍊的目的是使行者體悟到「神」。進而知「神」,用「神」。下面分幾個章節詳細介紹此節功修內景,及火候細微等其它問題。

第一節:內景真機與微細火候總述

(一)入手做功,耐住性子,調合身心。「一點」生起,身心俱入虛無,此時行者不可驚恐,需順之自然,勿忘勿助,自然又於無知無覺中又一動,直覺一片清明空朗之氣象充滿一身內外,心內自性微生樂意,一念也不能生起,此即為性陽生也。性精露象也。元神覺知中,全似從內而生,非從外來。此時,我更需順之自然,無念無欲保和此一清明氣象。但切不可著它,留念它,逐又忘掉歸入恍惚杳冥之中,此為正功初步之景,但因人而異或在其它景象,待到調養久久,精自化炁陰陽流轉於一身內外,之後皆自然行正功心法。

不久又自然入於虛無,從無知無覺中,忽的一「動」(實機動)(乃動與靜之間也)現出一其大無外,其小無內的吾人之一個完完全全的太極本體。本體一動生出一「覺」。我在此,當完全以此靈「覺」主宰一切,順之自然行持正功心法,心神完全返歸身中,自然一點炁機至會陰升起,頓時全身內外炁欲衝天,渾身融融泄泄,無可言喻。此時,唯順其自然,觀照於呼吸,順之升降自然,而我中自有主宰,不隨有形有象之炁機運轉,待其炁之運化達到飽和之時,順之自然,或行河車,或歸入丹田封固,心意最後放下來入于丹田。照於此,神歸入炁。

此中一點微細動機自虛竅中生起及至全氤氳布滿,丹經稱此為命陽生,覺受中,好似從外而來。

經過日夜之調養和鑽查冥,則口鼻呼吸變得越來越微,而真陽充足,滿於下田,自然一點炁機上沖,如上不能,則轉入尾閭,運行任督二脈,經過河車運轉的調和,身內陽炁漸趨入平和,不久八脈自然開通,煉采日久,內丹自可「生成」於下田。

第二節:微細火候

應用總訣:「順之自然,無執無失,功無間斷,隨修隨忘,隨覺隨修。」切不可執於內景之氣象,對一切內景和身體之運化,皆以平淡之心對待,以「虛靜」二字應之。

①神動火候。所謂神動,即為性陽生,性陽之生,內景不一,因人而異,但總含有一股清明浩大之氣象,其中一刻行者總可自然達至一念不生之境地,此乃真陽之精的作用初顯也。對於修道煉丹之人,達此一境界很容易,但如何保持,則較難一點。此時,火候之掌握,關鍵在於順其自然,繼續保持我一心一念不生,凝神入虛,歸入混沌的不知不覺中,性陽生時,最好不生出辯別之明覺心,則得其火候真旨矣。另有一法,此乃不得已而為之。神之初動,其自然作用有二,一種覺醒於身中;一種覺醒於身外。覺醒於身中則可行「凝神調息」之法工,順最初之狀態,清靜之神合於呼吸之息,順之氣息之自然而不執,歸入丹田合於虛無混沌,如果覺醒於身外,後天念頭已生起,則也可急行以上調息之法,心自如如不動,卻不可再生出一念去制止那已生「念頭」。不去管它,順呼吸之自然,使歸虛無,一切奇怪功景皆不必去管。

②炁動火候,在平常之時或靜坐之中,忽覺身下腹或海底之虛無竅內有炁上沖,此乃炁動也,此時我也是順其自然,「勿忘勿助」,一念不生,後天身形卻不可動,只保持住「炁動」之時「身心狀態」,即使躺著,也不可坐起,我心身唯靜而已。

但是,由於一些行者煉性不夠精純,在炁機大動之時,各種人慾之情性(如恐懼、喜悅、明察辯識心、生理本能、下意識、潛意識)在炁機之激發之下必將顯露和隱動,有甚者,神意飛揚,入於魔境,大事壞矣,不得已有一法子應用,其法如下:炁大動之時,我必奮提精神,以雙目神光窺定大動之處,一意不散,但又不可用意太重,重又落入後天,乃是一「照」字訣,而我之元神真主人自坐鎮夾脊中宮之虛無竅內(正對膻中之背椎骨空穴)主宰全局,但非是執守夾脊,乃是自然而然的心神,安放於此處之意,則絕不是有意的去執守此竅,如此,隨之即可放鬆心神,入歸虛無。

第三節:泥丸溫養

泥丸溫養火候,神炁皆動,時至神知,神者,我之元神也,知者,真陽生起之時,自然神炁一體,運行周天,自然升入大腦泥丸,隨後,我之心意停頓安放於泥丸宮內,似守非守,勿忘勿助,內想不出,外想不入,關閉五宮,混同為一,形身虛無,元神回光返於泥丸性宮,不久自然泥丸陰精化為甘露,下入口中,入於絳宮,我心頓變清涼,心性愈加清明。此乃一陰生起,活午時之妙用,三陰卻是絳宮沐浴溫養,此景實難用語言描述。

第四節:消陰秘訣

有在剛入於神炁合一的邊緣時行者開始昏沉,覺身內微有重濁陰炁和不通,神亦雖之昏沉,不能一意清純了照,此時,行者可雙目內視上丹田泥丸(非真的是看視,乃警覺於內也,以目為機警覺於泥丸)。不久神自清靜,昏沉自除,此乃以雙目之陽銷燭泥丸之陰,又有一法,行者或者睜雙目幾次攝入天光(睜眼之時,不可分辯是何東西,不見形象,唯見天光,迅速睜眼,即刻閉下),昏沉自可消失,又接次入定行功,行以上之法,不可用意太重,意重則落入後天,貴在自然行之,乃自自然然,此景一到,迫你非如此用功不可也,行者修鍊,未至此層,多望文生義,以為是有意識為之。

第五節:日常用功

日常微細火候,日常之際或剛睡醒之時,無原因的心內忽的一「悟」,只覺前程往事世情恍然如夢,而我之本真隨之顯其作用,一念不生,內外空明,此亦為元精之露象。但切不可誤會,此清明氣象即為元精,不然,離道遠矣,當於此時,順之自然,凝神調息,不使一絲泄露,返觀入身內丹田虛無玄竅,入歸混沌,或者忽感心地清涼,恬淡甘美津液,順之自然,送入下腹,凝神調息,神氣合一,收歸虛無,總之,採藥始下手則有微意,過後皆是順之自然,丹道大患為用念,丹道之煉精化炁貴於神返身中而炁自回再化炁,總訣云:「凝神為一,精而化炁,炁運周天。」


推薦閱讀:

中國專家:美國豈能將人權當做干涉他國內政的大棒 2012-05-25 17:13:41  來源:國際在線專稿  編輯:張斯路
中國男性娶妻標準匯總
中國古代繪畫簡介(十三):明代士人畫
世界第一斜塔在中國,早於比薩斜塔300多年
美國窮人vs中國中產:誰活得更滋潤?(一)

TAG:中國 | 道理 | 丹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