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楞嚴經·卷一|尋心之旅:心在身外,大概也只有阿難才想得出來

心在身外?這個答案大概也只有阿難才想得出來,並且還找得到理由。當然,佛陀輕而易舉的化解了阿難的說法。阿難雖然頗有辯才,遇到佛陀也只能甘拜下風了。

繼續邊讀邊聊《楞嚴經》。

【阿難稽首而白佛言:我聞如來如是法音,悟知我心實居身外。所以者何?譬如燈光然於室中,是燈必能先照室內。從其室門,後及庭際。一切眾生。不見身中,獨見身外,亦如燈光,居在室外,不能照室。是義必明,將無所惑,同佛了義得無妄耶。】

阿難稽首對佛陀說:「我聽佛陀這麼說了之後,覺悟到我的心實際上是居在身外的。為什麼呢?就好象室內的燈光,先照在室內。經過室的門,就能照到門後之庭院邊際。一切眾生,之所以不見身中之物,獨獨能看見身外之物,就像這燈光一樣。燈光如果居在室外,自然就照不到室的裡面。」

阿難對自己的這個回答非常自信,他說:「這個道理很清楚了,不會再有任何疑惑,就如同佛陀所說的了義經典一樣,沒有任何虛妄。」

【佛告阿難:是諸比丘適來從我室羅筏城,循乞摶食,歸祇陀林。我已宿齋。汝觀比丘,一人食時,諸人飽不?】

面對阿難的滿滿自信,佛陀沒有答覆,只是又問阿難:「這些比丘,剛才跟從我從室羅筏城循序乞化、摶食(手捏飯糰而食)歸來。我已經吃完了齋食。你看眾比丘,一個人食的時候,其他人能飽嗎?」

【阿難答言:不也,世尊。何以故?是諸比丘,雖阿羅漢,軀命不同,云何一人能令眾飽?】

阿難回答說:「不會飽的,世尊。為什麼呢?這些比丘,雖然都是證果阿羅漢,但身軀各是各的,怎麼能一個人食用後,大家都會飽呢?」

【佛告阿難:若汝覺了知見之心,實在身外,身心相外,自不相干。則心所知,身不能覺。覺在身際,心不能知。我今示汝兜羅綿手,汝眼見時,心分別不?】

佛陀對阿難說:「如果你的靈覺明了知見之心,確實是在身外的話,那麼身和心相互疏遠為外,自然就沒有相互的牽連干涉。那麼,心之有所感知,身不可能覺受得到。而出現在身際的覺受,心也不可能知道。我現在示意給你看兜羅綿手,你眼睛看見時,心裡生分別嗎?」

兜羅綿手:兜羅綿,翻譯為細香綿,是由兜羅樹上如柳絮狀棉編製而成。比喻佛菩薩的手像兜羅綿一樣細軟潔白。

【阿難答言:「如是,世尊。」】

阿難回答說:「是的,世尊。我眼睛看見了,心生分別了。」

【佛告阿難:「若相知者,云何在外?是故應知,汝言覺了能知之心,住在身外,無有是處。」】

佛陀對阿難說:「如果眼看見、心明了,心目能夠相互覺知,怎麼能說心在身外呢?所以應當知道,你所說的覺了能知的心,住在身外,也是站不住腳的。」

阿難以室外燈光為喻,提出了「心在身外」的看法。佛陀以「一人食,不能令眾飽」破掉了這個觀點。既然心不在身內,也不在身外,那麼「心」在哪裡呢?且看下回分解。

推薦閱讀: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二講-第4集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二講-第38集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二講-第3集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講記(第71集-第80集)

TAG:楞嚴經 | 阿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