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體表標誌定穴法(精細)

確定一個腧穴的位置,除探索感應外,常利用體表的各種標誌,尤其是骨性標誌作為定位依據。人體體表標誌可分為靜態標誌和動態標誌兩大類。靜態標誌,主要指骨性標誌(如骨節突起或凹陷),以及五官、毛髮、乳頭、臍窩、指(趾)甲等。如在腓骨前下方定陽陵泉,在骶後孔中定八髎穴,在目外眥旁定瞳子髎,在眉梢後定絲竹空,乳頭下方定乳根,臍窩之中定神闕,拇指橈側指甲角後旁定少商等。動態的標誌,主要指隨著屈伸等活動而出現的肌性標誌、皮膚皺紋,以及採取某種特定動作而確定的參照標誌等。如在屈肘外側紋端外定曲池,咬肌隆起處定頰車,舉臂時肩峰前外方凹陷中定肩髃,兩虎口相叉食指盡處定列缺等。

  現將基本的體表標誌分述如下:

  (一)頭部

  髮際:頭髮分布區的邊緣。位於前額上的橫向邊緣,稱前髮際;位於後項部的橫向邊緣,稱後髮際。

  發角:前額兩旁,當前髮際與鬢髮前緣會合成角處。下對顴弓中點。

  曲角(曲周,顳顬):額旁顳部頭髮邊際向前成弧形突出處。

  眉心(眉間,闕中):前額正中線上,當兩眉頭之間。

  眼眶:為一個四稜錐形的骨性腔,外口稱眶緣,在眶上緣的內1/3折點處有眶上切跡(或眶上孔);眶上緣上方有隆起的眉弓。眶下緣中點直下方,可摸到眶下孔。眶上切跡、眶下孔、頦孔一般均位於目中線上。

  人中溝(水溝):上唇表面正中的縱行凹溝。

  鼻唇溝(巨分):由鼻翼旁伸延至口角外側部的圓弧形淺溝。

  顴弓:循顴骨向後至耳前的弓形突起。下方凹陷為顳下頜關節,張口時可觸摸到下頜頭在關節窩內轉動。

  下頜角(曲頰):下頜骨的下頜支後緣與下頜體會合成角處。

  耳尖:外耳上緣最高點。一般位於眉梢與枕外隆凸的連線上。

  耳根:耳郭附著部。其上端稱耳根上點,下端稱耳根下點。

  耳垂:外耳下端的無軟骨部分。

  耳屏(耳珠):外耳門前方的瓣狀突起。

  顳骨乳突(完骨):顳骨後下部,外耳後方的圓形突起。表面粗糙,有胸鎖乳突肌、頭夾肌、頭長肌附著。其尖端突向下前方,與耳垂處於同一水平面上。

  枕外隆凸:枕骨後表面中央的隆凸。

  (二)頸部

  喉結(結喉):頸前中央,甲狀軟骨前緣隆起部,男性青春期後此處高而顯著,吞咽時作上下移動。在喉結上方摸到的凹陷為甲狀切跡,甲狀軟骨上緣正對第四頸椎。

  胸鎖乳突肌(纓筋):頸側部肌肉,起自胸骨柄和鎖骨胸骨端,兩頭會合後斜向後上方,止於乳突部。當頭轉向對側時,隆起尤為明顯。《內經》稱「嬰筋」,主要指胸骨頭部分。《類經》張介賓註:「《說文》曰:嬰,頸飾也。故頸側之筋曰嬰筋。」

  第七頸椎棘突(大椎):由於項部肌肉多,頸椎棘突又短,所以除第七頸椎棘突呈明顯隆起外,其上方棘突一般不易被摸到。有時這裡可呈現兩個突起,上面一個為第六頸椎棘突。有時可摸到三個突起,中間一個為第七頸椎棘突。第七頸椎,其棘突較長,向後平伸,尖端不分叉。為項韌帶附著處,當頭部前屈時,棘突部隆起更為明顯,並能隨頭左右活動。

  (三)胸腹部

  胸骨上窩(天突):胸骨柄上緣,頸靜脈切跡上方凹陷處。

  胸骨角(璇璣):胸骨上窩之下,胸骨表面的第一個隆起,是胸骨柄下緣與胸骨體的結合部。兩旁為第二肋軟骨。

  胸骨下角(歧骨,胸肋角):胸骨體下端與左右兩側的肋弓下緣所形成的角,一般約呈90°,矮胖者常大於90°。後當第九或第十胸椎椎間盤水平。

  胸骨劍突(蔽骨):胸骨下端的小骨片,形似鳩尾,長短不一。

  鎖骨(巨骨):內端與胸骨構成胸鎖關節,外端與肩峰構成肩鎖關節。(圖2-1-4)通過鎖骨中點的垂線稱鎖骨中線,與乳頭線相似。

  鎖骨下窩(雲門):抬臂時,當胸大肌與三角肌間呈現凹陷。

  鎖骨上窩(缺盆):鎖骨上方的凹窩,由鎖骨、肩胛舌骨肌及胸鎖乳突肌圍成。施沛《經穴指掌圖》:「結喉下巨骨上,缺陷處若盆也。」

  肋間隙:第一肋前面常被鎖骨遮掩,其下為第一肋間隙。上下兩肋之間的空隙,一般上位肋間隙較下位為窄。胸部穴即按肋間隙定位。第1~7肋與胸骨直接相連,第8~10肋軟骨與上位肋軟骨借結締組織相連而成肋弓,其下方為腹部。

  季肋(季脅):第11~12肋(浮肋)前端的遊離部。

  乳頭:男性常位鎖骨中線的第四肋間隙或第五肋骨上。距胸前正中線10厘米。女性的位置變動較大,未育女青年大多位於第五肋骨,中年婦女大多位於第六肋骨。乳頭距鎖骨中線外0~4厘米不等,年齡越大越偏向外側,但主要集中於0~2厘米處。乳頭四周的棕色皮膚稱乳暈,直徑約5厘米。

  臍窩:常位於兩髂嵴最高點連線稍下處,相當第四腰椎水平。臍部無皮下脂肪,臍窩越深表明腹壁皮下組織越厚。

  恥骨聯合部(曲骨,橫骨):恥骨聯合上緣和恥骨嵴(恥骨體厚而粗糙的前上緣)。當腹股溝內側可觸得恥骨結節,再向內為恥骨嵴。

  髂前上棘:髂嵴前端的突起,縫匠肌和闊筋膜張肌起於其上。

  (四)背部

  脊椎棘突(椎節):胸椎棘突,在前俯時隆起明顯,最高點在第六與第七胸椎。腰椎棘突之間肌膚略呈凹陷,肌肉越發達凹陷越明顯;最低點在第三腰椎。第1~4骶椎棘突在成人時已形成3、4個結節,第5骶椎已無棘突,所以總稱為「二十一椎」。

  肩胛岡(肩上橫骨):肩胛骨背面的高嵴。它與前方的鎖骨共同圍成內連頸根的肩上區,肩胛岡內側端與第三胸椎棘突相平。

  岡上窩(肩解):肩胛岡上方的凹陷。較深。

  岡下窩:肩胛岡下方的凹陷,較淺。

  肩胛骨內側緣:對向脊柱的內緣。

  肩胛骨外側緣:對向腋窩的外緣。

  肩胛骨上角:肩胛骨上緣與內側緣的會合處,約平對背部的第二胸椎椎體和第二肋骨上緣。

  肩胛骨下角:肩胛骨下端,一般達第七肋骨(或肋間隙)。

  髂嵴:髂骨上緣的弧形隆起。最高點約平第四腰椎棘突。

  髂後上棘:髂嵴後端。瘦弱者呈隆起頭,年青或肥胖者皮膚表面呈現一凹陷。為骶髂關節中心點和第二骶椎中部的標誌。

  骶後孔:骶骨背面的四對小孔,為八髎穴所在。

  骶管裂孔(腰俞):骶尾關節上方正中呈凹陷處。

  當頭部前屈時,可摸到明顯隆起的第七頸椎棘突(大椎)。兩手垂於軀體兩側時,兩肩胛岡連線平第三胸椎棘突,兩肩胛骨下角連線平第七胸椎棘突。第十二肋與豎脊肌外緣交點,相當第一腰椎水平。兩季肋下緣連線平第二腰椎棘突。兩髂嵴最高點連線平第四腰椎棘突(十六椎)。兩髂後上棘平第二骶椎(十九椎)中部。

  (五)上肢

  肩峰(髃骨)部:肩峰外側緣與肩胛岡連續處的突起。

  三角肌:起於鎖骨外1/3、肩峰外緣和肩胛岡下緣,由前、後、外三面包裹肩關節。形成肩部圓隆外貌,止於肱骨三角肌粗隆。

  肱二頭肌(臑肉):長短兩頭起自肩胛骨,向下各成一肌腹,多於臂下1/3處相合,再形成一紡錘狀肌腹,止於橈骨粗隆後部。

  腋窩:上肢內面與胸壁相連處的凹陷部,胸大肌下緣組成腋前襞,大圓肌和背闊肌下緣組成腋後襞。

  腋紋頭:沉肩合腋時腋前紋頭為腋前皺襞的頂端,腋後紋頭為腋後皺襞的頂端。

  肱骨外上髁:肘外側面上方隆起。上續臂外側肌間隔的凹溝,溝前方為肱橈肌和肱肌,溝後方為肱三頭肌內側頭。

  肱骨內上髁(肘內大骨):肘內側面的隆起,大而顯著,位較外上髁稍低。在肱骨內上髁的骨溝中可觸及尺神經。

  肘尖(尺骨鷹嘴):肘後的明顯突起。伸肘時,肘尖與肱骨內、外上髁三點在同一直線上,屈肘成90°時,此三點成一等腰三角形。

  肘橫紋:屈肘時出現的橫紋,與肘尖高度相當。

  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臂內兩筋):用力握拳屈腕時,腕臂屈側面的肌腱明顯突出。掌長肌腱居腕的正中部,其外側為橈側腕屈肌腱。

  尺側腕屈肌腱:掌長肌腱內側為較深位的指淺屈肌腱,再內側為尺側腕屈肌腱,腱索止於豌豆骨。

  腕橫紋(腕掌屈紋):一般有2~3條。①腕近紋約平尺骨頭。②腕中紋兩端平橈骨莖突和尺骨莖突,相當於橈腕關節線。③腕遠紋微凸向於掌,通過腕中關節線的最高點,相當於屈肌支持帶的近緣;在該紋外1/3折點處可摸到舟骨結節;該紋尺側端的突起為豌豆骨(掌後銳骨)。一般所謂腕橫紋多指腕中紋。

  魚際:拇指後方掌面肌肉所形成的隆起稱「魚」或「手魚」,其邊緣稱魚際。又其他肌肉隆起處也可稱魚。一般將拇指後的掌內隆起稱作大魚際,小指後的掌尺側隆起稱作小魚際。

  掌橫紋(掌屈紋):手掌麵皮膚的明顯凹痕(皮紋),主要有三條:①魚際紋(掌近紋):位於大魚際隆起部的尺側緣,斜向第二掌骨頭平面,與掌中紋相合。②掌中紋:由第二掌骨頭平面斜向手掌尺側;食指完全屈曲時,指尖正對此紋;有人缺如。③掌遠紋:從第二指蹼近側1~2厘米處,沿第三、四、五掌骨頭平面至手掌尺側;手指完全屈曲時,第三、四、五指指尖正對此紋。少數人掌中紋與掌遠紋連成一線。

  本節:掌指關節隆起部,由掌骨頭與近節指骨底構成(包括關節囊所覆蓋處),其背麵皮紋較多。

  赤白肉際:手掌面與背面交界處。掌背麵皮膚顏色較深,故稱「赤」;掌而較淺,故稱「白」。正當赤白皮膚移行處,故稱「肉際」。

  指甲角:指甲基底部月牙形凹溝(指甲輪)的兩側,指甲根和甲側緣表面的上皮皺襞彎曲成角處。

  (六)下肢部

  股骨大轉子(髀樞):臀部外側股骨大轉子隆起部,位於髂前上棘與坐骨結節之間的連線上,當臀大肌隆起與闊筋膜張肌隆起之間的凹陷處。

  臀橫紋(臀溝):臀肌下緣的皺襞,深面有坐骨結節。

  縫匠肌(股內大筋):起於髂前上棘,止於股骨粗隆內側部。

  股骨內側髁(內輔上):股骨下端內側面的隆起(較外側髁明顯)。

  脛骨內側髁(內輔下):脛骨上端內側面的膨大部(較外側髁明顯)。

  髕韌帶:髕骨下方肥厚而堅硬的韌帶,為股四頭肌的延續部分,兩側凹陷稱「膝眼」,可觸到膝關節面(膝中)。

  膕橫紋:屈膝時膕窩中的橫紋。

  脛骨粗隆:脛骨上端與脛骨體接連處前面的三角處粗隆,有髕韌帶附著。

  脛骨前緣:小腿前面沿脛骨粗隆而下,可摸到脛骨體前緣和內側面,緊貼皮下,微彎行,直至踝部。前緣外側隆起由脛骨前肌和趾長伸肌、拇長伸肌組成。

  腓骨頭(成骨):腓骨上端膨大部。

  外踝:腓骨下端外側面膨大部,比內踝稍下而低下。後方可摸到腓骨長、短肌腱。

  內踝:脛骨下端內側面膨大部,比外踝稍高。內、外踝前方由內向外可摸到脛骨前肌腱、拇長伸肌腱和趾長伸肌腱。內踝下方一橫指處可摸到跟骨載距突。

  跟腱:小腿後面有肥大的小腿三頭肌隆起,向下延續為跟腱,止於跟骨後面。

  舟骨粗隆(然骨):足舟骨內側面的圓形粗隆,通常位於內踝與第1跖骨頭內側的連線上。

  第五跖骨粗隆(京骨):足背外側面,第五跖骨體外側的隆起。一般位於小趾端與足跟後緣之間的中點處。

  本節:跖趾關節隆起部,由跖骨頭與近節趾骨底構成。

  趾甲角:趾甲基底部月牙形凹溝(趾甲輪)的兩側。覆蓋於趾甲根和甲側緣表面的上皮皺襞彎曲成角處。

推薦閱讀:

有官的信息標誌
男人長一痣,富痣,進財痣,富甲一方的標誌
「逆商」才是衡量一個人的成功標誌!
可能結二婚男命的 標誌?
【銳評】 金一南:俄土伊三方敘利亞問題會談標誌准地區同盟出現

TAG:標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