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治療:更年期綜合征(請轉發)

更年期綜合征屬內分泌-神經功能失調導致的功能性疾病。以絕經或月經紊亂、情緒不穩定、潮熱汗出、失眠、心悸、頭暈等為特徵。屬於「絕經前後諸證」的範疇。更年期是卵巢功能逐漸衰退到最後消失的一個過渡時期,上述癥狀出現的多少和輕重程度不一其中以絕經的表現最為突出。絕經的年齡因先天稟賦和後天生活、工作條件及環境而有差異,一般在45~55歲之間。約35%左右的婦女在絕經期前後伴發各種不適癥狀,多數癥狀較輕,通過自行調節可逐漸消失。約25%左右癥狀較重,影響生活和工作。其病程長短不一,短者l~2年,長者數年至10餘年,需要系統治療。  

很早就對本病有了明確認識。《素問·上古天真論》篇曰:女子「七七任脈虛,太沖脈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任脈虛,太沖脈衰少,天癸竭是婦人自然衰老的生理現象,在此期間,腎氣漸衰、精血不足、沖任虧虛為其本,而心腎不交、心火內擾、肝腎陰虛、肝陽亢盛、脾虛不運、脾腎陽虛等則為發病的主要因素。 

【臨床表現】  月經及生殖器變化:絕經前可有月經周期紊亂,表現為月經周期延長或縮短,經量增加,甚至來潮如血崩,繼之以月經不規則,經量逐漸減少而停止(少數婦女月經驟然停止)。外陰、陰道、子宮、輸卵管、卵巢、乳腺等組織逐漸萎縮,骨盆底及陰道周圍組織逐漸鬆弛。精神神經癥狀:情緒多不穩定,易激動,緊張,憂鬱,煩躁,易怒、好哭,常有失眠、疲勞、記憶力減退、思想不集中等。有時感覺過敏或感覺減退,出現頭痛、關節痛或皮膚麻木、刺癢、蟻行感等。  植物神經、心血管癥狀:陣發性潮熱,汗出,時冷時熱。伴有胸悶、氣短、心悸、眩暈或短暫的血壓升高或降低等。  1.心腎不交心悸怔忡,失眠多夢,潮熱汗出,五心煩熱,情緒不穩,易喜易憂,腰膝酸軟,頭暈耳鳴,舌紅、少苔,脈沉細而數。  2.肝腎陰虛頭暈目眩,心煩易怒,潮熱汗出,五心煩熱,胸悶脅脹,腰膝酸軟,口乾舌燥,尿少,便秘,舌紅、少苔,脈沉弦細。  3.脾腎陽虛頭昏腦脹,憂鬱善忘,脘腹滿悶,噯氣吞酸,嘔惡食少,神疲倦怠,腰酸肢冷,肢體浮腫,大便稀溏,舌胖大、苔白滑,脈沉細弱。  

【治療方法】  1.基本治療  治則:益腎寧心、調和沖任、疏肝健脾、暢達情志,脾腎陽虛者針灸並用,補法;心腎不交、肝腎陰虛者以針刺為主,平補平瀉或補瀉兼施。  處方:百會關元腎俞太溪三陰交  方義:百會位於巔頂,屬於督脈,可升清降濁、平肝潛陽、清利頭目;關元屬於任脈,可補益元氣、調和沖任;腎俞為腎之背俞穴,太溪屬腎經原穴,二穴合用可補腎氣、養腎陰、充精血、益腦髓、強壯腰膝;三陰交屬於脾經,通於任脈和足三陰經,能健脾、疏肝、益腎,理氣開郁、調補沖任。  加減:心腎不交、心火內擾加心俞、神門、勞宮、內關清虛火、養心神;肝腎陰虛、肝陽亢盛加風池、太沖、湧泉疏肝理氣、育陰潛陽;脾腎陽虛加灸氣海、脾俞、足三里健脾益氣、溫補腎陽。  操作:本病虛實夾雜,以虛為本。各穴均常規針刺,先瀉後補或平補平瀉。

  2.其他療法  ⑴耳針:取皮質下、內分泌、內生殖器、腎、神門、交感。每次選2~3穴,針刺或用埋針、壓籽或壓磁法。2日1次,兩耳交替。  ⑵電針:取三陰交、太溪。針刺得氣後接電針儀,用疏密波弱刺激,以病人稍有刺激感為度,通電20~30分鐘。每日l次。  

【驗案舉例】  齊某,女,50歲。近1年來,月經先後無定期,情緒容易波動,脾氣急躁易怒,常因小事與人爭吵,經期兩脅及乳房脹痛,喜嘆息,煩躁不安,夜寐驚夢,腹脹納呆,大便不爽。診斷為「更年期綜合征」,藥物治療無效。以理氣解郁、和胃化痰為治法,取太沖、太溪、肝俞、腎俞、膻中、足三里、豐隆。先針背俞穴,再刺其他腧穴,留針30分鐘。每日1次。經治18次,諸症消失,後隨訪一直未發(王雪苔,中國當代針灸名家醫案,第1版.吉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l:248~249)。  

【按語】  1.針灸對本病效果良好,但治療時應對病人加以精神安慰,暢達其情志,使病人樂觀、開朗,避免憂鬱、焦慮、急躁情緒。  2.勞逸結合,保證充足的睡眠,注意鍛煉身體、多進行室外活動如散步、打太極拳、觀花鳥魚蟲等。  3.以食療輔助能提高療效。如伴有高血壓、陰虛火旺者,宜多吃芹菜、海帶、銀耳等。

推薦閱讀:

健康促進模式結合針灸治療中風後肩手綜合征的護理體會
治療糖尿病, 中醫好還是西醫好?
董氏奇穴及單穴治療學釋義
中醫治療黑痣
腳氣有效治療方法?

TAG:針灸 | 治療 | 更年期 | 綜合 | 轉發 | 綜合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