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泣血的十天:清軍十日不封刀,揚州百姓死傷超過八十萬
文|爆炸君
在中國古代曾發生過很多悲慘的事件,比如長平之戰後白起坑殺趙軍四十萬降卒,秦始皇大一統後焚書坑儒,三國時期人口銳減到不足百萬等等。而說起明末清初,則有一件事讓人讀之會當泣血,那就是清軍入關南下後製造的「揚州十日」。
古代行軍打仗尤其是攻城遭到強烈抵抗的時候,一旦城破,攻城的一方就會大肆屠殺城中的守軍。當然由於守軍前期奮力守城,大多應該都在攻城戰中戰死了,而城破之後攻城一方所大肆屠殺的應該都是手無寸鐵的城中百姓。這一種做法在中原地區受到少數民族攻擊的時候則尤為明顯,比如安史之亂中安祿山、史思明的叛軍;靖康之役中金兵的南下;更顯著的則是成吉思汗的蒙古大軍,幾乎所到之處全部被踏平,還播上牧草,企圖將城市變成草原……
與當年的金兵有血緣關係、與成吉思汗的蒙古大軍有姻親關係的滿清鐵騎在南下的過程中,在屠城殺降方面更是有過之而無比及,典型代表作有揚州十日、嘉定三屠等。
1645年,已經入關的清兵在豫親王多鐸的帶領下,南下圍攻揚州。當時的揚州守將是明末著名的民族英雄史可法將軍,面對來勢洶洶的清軍鐵騎,史可法向南明小朝廷數次求援,結果都無一回應,於是他做好了獨守孤城,與城共存亡的準備。當時圍攻揚州的清軍多達十幾萬,而守城的士兵則只有幾萬。
1645年4月24日,清軍用紅衣大炮猛轟揚州城牆,當天深夜清軍就攻入了城中。史可法率領守城官兵奮勇抵抗,以身肉搏,一時間揚州城內殺聲震天、死傷無數。到了5月20日,清軍已經基本攻佔了揚州城,但是此時史可法仍舊不願投降,還在率領余部做最後的抵抗。清軍攻城的總指揮多鐸為了報復城中百姓的頑抗,也為了搶掠揚州百姓的財產,遂下令十日不封刀,清軍士兵可以縱情殺戮。
到了5月25日,守城的史可法終於力不能支,在被俘之前他曾想引刀自殺,無奈部下搶過佩刀將其擁走。在突圍的過程中,史可法被清兵抓住,當時清軍主帥多鐸還親自勸其投降,不過都被史可法拒絕了。惱羞成怒的多鐸遂將其殺害,史可法就義時年僅四十五歲。此後清軍的屠城進入後半段,又連續殺戮了五天。不僅史可法的部下全部遇害,就連城中百姓也是無一倖免。
屠殺進行到5月29日,揚州城中的殺戮才慢慢開始平息。後來清軍允許和尚入城收斂屍體,結果收斂的屍體多達八十萬之多……真可謂是觸目驚心,而曾經繁華無比的揚州城,此時也是殘垣斷壁一副末世景象。有史料描述當時的慘狀為「堆屍貯積,手足相枕,血入水碧赭,化為五色,塘為之平」、「前後左右,處處焚灼」、「「城中積屍如亂麻」……
清軍統一全國後,推行嚴酷的文字獄,很多文人對清軍在揚州城內的暴行敢怒不敢言,遂在清初沒有人過多地提及「揚州十日」。但是當時揚州城內的一位倖存者王秀楚卻將清軍的暴行無一巨細地記載了下來,寫成了一本叫《揚州十日記》的書。後來此書被南部沿海地區的漁民帶至海外,遂流傳了下來。
清朝末年,民不聊生,很多革命志士紛紛投入到反清的運動中。有一些從海外歸來的革命者便將《揚州十日記》帶回了國內,並使其在辛亥革命前廣泛地流傳起來,他們也希望「使忘卻的舊恨復活,助革命成功」,所以「揚州十日」才廣為全國人民所知。(栗強)
推薦閱讀:
※在歷史文化知識不足的情況下,普通百姓遊覽名勝古迹的意義何在?
※百姓八字神斷
※百姓百病灸療十八穴(1):足三里灸
※習大大帶給普通百姓的訪美成果-新聞頻道-手機搜狐
※晚清百姓不愛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