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之際話養生:養「收」之始在立秋
06-16
8月7日是24節氣中的第13個節氣——立秋。立秋是反映陰陽氣機更替的八大重要節氣之一,標誌著秋季的來臨。 立秋乃氣候和氣機不同步的一個獨特節氣,從氣候看,立秋處中末伏時期,暑熱更盛;從氣機看,則由「夏長」轉為「秋收」。故立秋養生,需考慮夏季的暑濕及秋季氣機的收斂兩個特點 1.除濕務盡,兼顧健脾、防暑、酸收 立秋時節盛夏餘熱未消, 中醫把這個階段稱之為「長夏」,長夏的主氣是「濕」,此時「燥」氣尚未當令,故氣候仍以暑濕為主。 濕氣通於脾,秋傷於濕,如果立即發病,可出現腹瀉等症;如不立即發病,濕邪伏於體內,至冬季則發生慢性咳嗽等病。立秋當除濕務盡,濕除才能順利地秋收乃至冬藏。 內濕由脾所生,故除濕又需健脾。健脾山藥為首選,山藥不僅健脾益胃,固腎益精,其色白,還可入肺經,順應秋收之機以補肺,是一食三得之佳品。 立秋還需防暑,不僅要防日光直曬的陽暑,更要防受涼所致暑熱內閉的陰暑。此外,立秋氣候雖多濕,但氣機已在收斂,故應順應此秋收之機,在祛濕健脾的同時,多食酸味水果,如葡萄、石榴、獼猴桃、蘋果等。 2.秋心為愁,「收穫」對治 立秋陽氣開始收斂,能量開始往地底收藏,而生命的體現就在於能量,沒有能量的支持,所以秋天會落葉。人與自然相應,收斂類似於外在的失去,表現在情緒上就為「愁」,所以秋心為愁。 立秋時節很容易愁悶傷感,偶爾的愁是一種正常的情緒反應,但發展下去就是悲。所以在立秋要特別注意避免愁悶傷感,要及時予以對治排解。對治的方法主要有三:一是多接觸大自然。 秋天是收穫的季節,美景最能調節情緒,這是以外在的「收穫」對治能量失去的一種方法;二是早睡早起,加強日照和光照。早睡可保養人體的陽氣,早起可使肺氣得以舒展,防收斂太過,以避肅殺之氣;三是培養廣泛的興趣,以喜來對治。 秋天身心收穫多,情緒表現就為喜;若各方面收穫寥寥,情緒表現多為愁或悲。所以立秋要多學習,多充實自己,收穫越大,情緒調節能力越強。但要注意收斂神志,切忌過分追求,否則違背秋收之理,大喜則至大悲。 3.養生一薦 防暑除濕飲:以烏梅3枚、薏苡仁50克、赤小豆20克、綠豆20克煎湯當茶飲,有防暑除濕之功。濕重者可同時在足三里穴作雷火灸。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二十四節氣養生之「清明」
※小暑養生吃什麼好?
※天天用熱水泡腳,是養生?還是慢性自殺?
※詳解自製八珍糕製作方法
※節氣養生
TAG:養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