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品的腐敗與崇拜
(摘要:2014年10月27日 《財經郎眼》節目主題為「藝術品的腐敗與崇拜」,內容充實且富有思想,面對當前秋拍季,值得大家有所思考。)
本期節目中有兩組十分吸引人的數據與事例:
1,數據一:僅用4年使中國成為世界拍賣市場最大份額
2011年,中國藝術品拍賣金額968億人民幣,世界藝術品拍賣金額佔比30%,居第一位,超越排名第二的美國和排名第三的英國,並且在2012年和2013年成為第一個連續3年蟬聯世界藝術品拍賣金額第一位的國家。
以2013年為例,中國藝術品拍賣中:
中國書畫佔比66.05%;郵品錢幣、古代碑帖和瓷器雜項佔比22.48%、珠寶、翡翠、名表名酒、當代工藝品等其他門類佔比4.85%,而油畫及當代藝術僅佔比6.62%。
換言之,中國人主要在玩老祖宗的東西,在玩自己的東西。就靠這些東西,從2007年的世界藝術品拍賣總額佔比7%用了僅僅4年時間增長到30%,基本沒帶那些號稱世界級的藝術品玩,並且把中國的、老祖宗的東西的價格全部炒到世界級藝術品的價格。
2,數據二:拍賣市場中各種證書擔保但贗品橫行
國家一級畫家、中國國家畫院研究院、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史國良估算:目前國內大拍賣公司真品約佔70%,小拍賣公司真品約佔30%。文化部文化市場發展中心藝術品評估委員會常務副秘書、辦公室主任、著名收藏家呂立新說:拍賣市場上的5000件徐悲鴻作品只有5%是真品。但全部都是經過專家學者鑒定並且出示了鑒定證書或估價。
3,事例一:謝根榮「金縷玉衣」事件
謝根榮、男、1960年生、浙江湖州人,原北京燕山華爾森集團法人代表。2002年自製假「金縷玉衣」騙貸7億元,被判無期徒刑。
北京中博雅文物鑒定中心主任牛福忠稱,他用謝根榮給的玉片自己串製成「金縷玉衣」,之後牛福忠找來原中國收藏家協會秘書長、原故宮博物院副院長、原北京大學寶石鑒定中心主任教授、北大考古系研究生導師五位專家進行鑒定。
這五位「專家」當時就在裝「金縷玉衣」的玻璃櫃外「走了一遍看看」就鑒定為漢代文物,並出具評估報告,評估價格24億元人民幣。最終,謝根榮憑藉這件「金縷玉衣」做質押,向建行北京市經濟開發區支行騙得5000萬貸款和4億5千萬銀行承兌匯票,及為之前所欠銀行的6.6億欠款做擔保。
關鍵問題是,謝根榮案事發,謝根榮因貸款詐騙罪獲無期徒刑、建行北京經濟開發區支行行長顏林壯獲刑20年並處罰金20萬元、副行長趙峰獲刑19年並處罰金10萬元,另有3人獲刑2-7年不等並處罰金。
但是為「金縷玉衣」出具評估報告和估價的五位專家,因為「學術自由」和「水平有限」沒有被追責。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4,事例二:蘇敏羅訴北京瀚海拍賣有限公司敗訴
2005年上海收藏家蘇敏羅女士在北京翰海拍賣有限公司的「2005年秋季拍賣會油畫雕塑專場」上以230萬的價格拍得吳冠中的一幅《池塘》畫作,並支付傭金23萬,共計總價253萬。
2008年,蘇敏羅女士攜畫作拜訪吳冠中,吳冠中確認該畫為偽作,並在畫作玻璃上題寫「此畫非我所做,系偽作」,2008年7月1日」蘇敏羅女士隨即將北京瀚海拍賣有限公司告上法庭。但是最終,蘇敏羅女士敗訴,被駁回一切訴訟請求。
當然,這案件中關聯了許多法律條文、程序和文書,瀚海公司在拍賣交易過程中的一系列免責聲明幫助他們在訴訟中獲勝。
根據規定:必須找3位「中國文物鑒定委員會委員」簽字認定才能推翻免責條款。所以,就算是吳冠中本人說是偽作都沒有用。這就又回到了上一個事例。
從08年到現在,已經6年過去了,在中國的藝術品拍賣市場上「蘇敏羅」的數量不降反增,漸有泛濫之勢,連畫家自己打假也基本都不得維權。
5,由此衍生出當前藝術品收藏行業兩大問題:
1、「專家們」壟斷定價權——收錢蓋章,虛假鑒定
2、「拍賣行」無責任拍賣——賣假無罪,推波助瀾
就因上面這兩大問題使得我國現在藝術品市場腐敗重生,最終受害者當然還是我們這些小眾投資人。
但是:
習近平總書記曾說:「文藝不能在市場經濟大潮中迷失方向,不能在為什麼人的問題上發生偏差,否則文藝就沒有生命力。」把這句話套在藝術品收藏領域,藝術品收藏最終是為老百姓服務的。
倫敦蘇富比拍賣公司:
1999年,倫敦蘇富比拍賣公司曾經拍賣四張梨花木椅子,但最後被證實是贗品。之後蘇富比拍賣公司馬上將成交額還給了買家,並且所有參與過鑒定這四張梨花木椅子簽過字的專家全部辭職。
健康的市場需要這些有責任心、有信譽的機構支撐,才能將中國市場做大做活。
《盧芹齋傳》中有一段敘述:今天中國文物面臨的重大危機,並非所謂文物外流,而是文物的作假與賣假。我們常聽到一種理論,說有贗品才有研究的樂趣,如果文物全都是真的,那鑒定的學問就無用武之地,也失去了撿漏的可能。按照這種說法,好像贗品越多,收藏就越有樂趣,其實大錯特錯。
來源:《華夏古泉網》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