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如何讓孩子愛上讀書

孩子愛好閱讀是爸媽所希望的,那麼如何才能培養寶寶愛閱讀的好習慣呢?請看下文介紹的實用方法.

  案例:母親給一歲半的兒子買了一本小人書,書名叫《桑布》。一天,母親對另外幾個好友講起小人書中的故事情節:「有個叫桑布的男孩兒,過生日時,別人送給他好多好多的禮物。在回家的路上,他遇上了一隻兇猛的野獸,把他的禮物全叼走了。桑布哭著回到了家,經過父母的一番安慰,不哭了,高興地坐在漂亮的餐桌前吃飯。」母親話音剛落,兒子突然說:「不,他哭的!」說著,便指著小人書給媽媽看。原來,那是封底的裝飾畫,上面的確畫著一個哭著的桑布。

  點評:以上是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所舉的一個案例,說明嬰兒和成人對事物的感受、理解是不同的。這在大人給孩子說小人書時會明顯地表現出來。所以,父母在給小寶寶說書時,要講究技巧,慢慢提起他的興趣,從而讓他喜愛上閱讀。

  用手指點畫頁內容

  一般而言,好的童話書包括三條線索:文字講述線索、圖畫講述線索和文字和圖畫共同講述線索。因此,認真觀察圖畫能夠幫助孩子理解相關內容,並且培養他的觀察力、想像力,以及對圖畫符號的領悟能力。所以父母在朗讀時,如希望孩子注意的部分可用手指點,更能幫助孩子理解圖和文的互補和互動,並關注其中別具匠心的小細節。

  要充滿熱情地朗讀

  要想讓孩子對閱讀感興趣,父母首先要表現出樂在其中的狀態。這樣才會讓孩子通過模仿向你學習,並被你的情緒所感染。相對邏輯語詞記憶、形象記憶和運動記憶而言,這種情緒記憶對孩子來說更為持久和深刻。所以,在親子共讀的過程中,父母的熱情可以更好地激發孩子的閱讀興趣。

  根據情節改變表情

  要把故事讀得有聲有色,「聲音表情」非常重要。可以採用聲調高低、聲音大小、聲色粗細,以及生氣或開心的腔調來表現故事中的人物和情節的變化。還可以適當模擬故事中角色的動作和手勢,使故事更形象化,以此刺激孩子保持注意力。此外,朗讀的時候還要控制好速度,讓孩子有時間去理解和吸收。

  提前熟悉故事情節

  上學時朗讀課文的經歷告訴我們,再簡單的文字,第一次朗讀時在字音、斷句、重音和連貫性上都會出現錯誤。這些錯誤肯定會直接影響你的小聽眾對故事的理解。所以媽媽在說故事前應先通讀一遍,了解故事脈絡、角色特徵、語言風格等,才能更好地完成朗讀。

  適時地用口頭語解釋

  給孩子讀書就是要讓他接觸豐富的書面語言,但是理解書面語言需要一定的過程,父母可以有意識地用口頭語言或半書面語言來解釋,譬如「愚蠢的主意」,就是非常笨的主意,那不是一個好主意等。

  小貼士:

  日常生活中經常有意識地使用那些讀過的書面辭彙,以幫助孩子理解和記憶書面語。朗讀後還可以和孩子一起歸納和總結故事的大致內容,對孩子積累閱讀經驗很有好處。怎樣讓2歲的寶寶愛看書?2歲的寶寶,興趣不固定,隨著年齡增長,他們的興趣點和注意力會不斷轉移並且擴大。父母一方面要理解寶寶,同時也應意識到,已到了培養寶寶閱讀興趣的時候了。

  要培養寶寶的閱讀興趣,請選擇適合寶寶年齡、與寶寶興趣傾向吻合的書。另外,充滿驚喜的立體書,更容易激發寶寶的閱讀興趣。

  1.選擇適合寶寶年齡的圖書

  寶寶在2歲以內,可以給他們提供能自己安全翻閱的布書。布書可咬可啃、不會撕壞、容易清洗,鮮艷的色彩和簡潔的圖案容易吸引寶寶注意,能鼓勵年幼寶寶抓握、翻閱、觸摸,以鍛煉手部小肌肉和手眼協調能力。

  2.結合寶寶當時的興趣點

  寶寶在不同階段會表現出不同的興趣點,媽媽要留心關注寶寶的新興趣,比如男寶寶開始喜歡看螞蟻、踢足球,女寶寶想玩拼圖、過家家等。選擇與他們階段性興趣相關的書,讓閱讀始終有新鮮感。

  3.試試互動性強的立體書

  形式多樣的立體書,更容易激發2~5歲的寶寶對書本的好奇心。我的兒子在看《快樂動物》立體書時,會動手拉一拉、轉一轉、翻一翻,摸一摸,邊玩邊看。始終懷揣著「好奇」在看書,而這正是引領寶寶走進書本的力量。

  總之,媽媽要謹記一點:別把書本當知識來讀,要先把它當玩具來吸引寶寶「玩」。有了這份「玩」的興趣,寶寶才會去探究書里的畫面和內容。適合寶寶早期閱讀的3種書(圖)

適合寶寶早期閱讀的3種書

  適合寶寶閱讀的幾種書

  寶寶在3歲之前,所謂的閱讀、識字就是讓寶寶常常看字、聽句和接觸書本與畫冊。

  要讓寶寶喜歡上閱讀,還要給寶寶選對書,只有那些適合的、並能引起寶寶喜歡的畫冊與圖書才能引起寶寶閱讀的興趣。其實,並非要選正經八百、四四方方的書。那些設計巧妙的玩具書,不僅讓大人覺得有趣,對寶寶來說更是有著無窮的吸引力。

  適合寶寶的3種書

  活潑優美的圖畫書是兒童圖書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最適宜寶寶進行早期閱讀的圖書。常見的兒童圖畫書有3種:

  概念書:類似於識字卡片,向寶寶們講解某個概念,比如大小的概念及數字的概念。

  知識書:這是兒童的百科全書,只要寶寶想知道的在這類圖書裡面全部都有。

  故事書:這種書都是兒童題材的小說,故事情節生動曲折,寶寶往往很喜歡。

  這3種圖書猶如寶寶成長過程中的必須營養品,爸爸媽媽選擇時都應涉及,做到寶寶的精神營養要均衡,千萬不要有偏差。

  讓寶寶看書時,爸爸媽媽可以把寶寶抱在身上讀幾頁給他聽,這樣不僅可以增進親子感情,而且會讓寶寶慢慢地被這些圖書所吸引,不久寶寶會喜歡起書來。

  自製手工書

  在這個年齡,爸爸媽媽也可以嘗試著和寶寶一起做本屬於寶寶自己的手工書。書的內容可以是生活的照片,加上大大的文字,或是簡單的塗鴉,來吸引寶寶的興趣。引導寶寶閱讀的正確方法閱讀,是人終生學習的一個主要途徑。而閱讀的習慣最好從幼兒期開始培養,而事實上也越來越多的家長重視幼兒的閱讀培養,但是卻並非每一個家長都收到理想的效果。

  日前,陳女士苦惱地對記者抱怨,她一直很重視引導女兒的閱讀,從小就為女兒講各種故事,但是女兒現在都快上小學了,卻只喜歡聽故事,不喜歡自己閱讀故事。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家庭教育專家劉老師解釋說,這極有可能是家長過多的講而忽略了讓孩子閱讀。

  引導 需要邊看邊講解

  劉老師介紹說,兒童的閱讀活動,其實在幼兒後期就可以開展。幼兒常常會央求父母為自己講故事,他們喜歡聽些小動物和小朋友的故事。這時候是引導幼兒閱讀的契機,父母應及時利用兒童的好奇心和愛聽故事的心理,引導兒童閱讀小人書及其他簡易讀物。

  但此時的閱讀,因為兒童識字不多,不僅需要大人的參與,而且還需要大人講解,恰當而生動地講解能引兒童入迷,調動兒童的閱讀興趣,使他們愛聽愛讀。這裡值得注意的是切忌光聽不看,因為兒童一旦依賴耳朵聽故事,以後就不喜歡用眼用心去讀。隨著兒童年齡和知識(包括識字)的增長,大人可改講讀為榜樣帶動法,即父母用閱讀的好習慣來帶動兒童獨立閱讀,這樣長期堅持下去。

  閱讀還是培養綜合能力的過程

  此外,劉老師還表示,親子閱讀時間,父母不僅僅是講故事,還可以通過提問引導孩子觀察、思考、表達等各方面的綜合能力。

  「假設你們在閱讀《小紅帽》的故事,看到大灰狼打扮成外婆敲門了,這時候可以問孩子『你猜猜小紅帽會不會相信?你相信嗎?你會怎麼做?……』讓孩子自由發揮想像,進行創造性講述、並及時對幼兒進行鼓勵、肯定。這一步是較高級的抽象思維的發展,可讓孩子在創造思維中進一步體驗社會性情感,學會思考實際問題。」劉老師說。此外,劉老師還表示,辭彙量是語言發展的基礎,是思維運用的「材料」,家長在引導孩子讀書過程中應注意在作品中發現具有一定美感或特定意義的辭彙,也可從孩子的發言中找,激發孩子的「成功感」,或自己計劃設定一些優美的詞語,讓孩子熟悉、了解、掌握甚至運用。

  幼兒圖書並非單一的文學作品的園地,有許多幼兒畫冊是帶有智力開發內容的,家長不但應充分利用現成的智力題,同時還應注意發掘圖書內容隱藏的各種教育資源,比如畫面結構、色彩、線條、形象,物的數量等等。可以提問:「小房子屋頂是什麼形狀的?圖中有幾個小動物?這些花都是什麼顏色的?」等等。功夫不負有心人,仔細尋找,不難發現其中蘊含著許多教育孩子的素材,這樣可以培養孩子數、形、空間思維等方面能力。「閱讀」影響孩子一生的素養愛聽故事是每個孩子的天性,講故事是每個家長的天職。而總有那麼一天,孩子會捧起以前一直由家長捧著的書,也不用大人在一邊陪伴了。閱讀的重要性家長都知道,但閱讀已經被認定為人一生最重要的素養,可能很多家長都沒想到。

  據專門作過早期閱讀課題研究的簡健萍介紹,越來越多的國外學者和研究機構都把閱讀看作一個人能力的基礎。閱讀素養高的人,不僅求職的能力、轉換行業的能力強,而且從心理學角度講,也更容易擁有快樂、充實的人生,發生心理抑鬱的幾率較小。

  閱讀的培養從0~6歲開始

  家庭環境中,起決定性作用的當然是家長。很難想像,如果父母不喜歡看書,只顧看電視,那麼孩子怎麼會「自己」喜歡上書呢?還有些家長把幼兒閱讀簡單地認為是教孩子識字,然後讓他們自己會看書。其實閱讀興趣的培養遠沒有這麼簡單。因為一個識字的人不一定喜歡看書,也不一定能夠看書。所以要想孩子愛上閱讀,父母首先需要對閱讀也產生興趣。最理想的環境是:充滿書香的家,書在家裡無處不在,讀書是家裡成員的休閑活動之一,而且父母經常與孩子交流閱讀經驗和心得,在這種環境中孩子必然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

  讀物挑選:既要精又要雜

  簡健萍認為,家長給孩子挑書首先要挑高品質的讀物,也就是中西方經典的優秀讀物。此外一定要顧及「多樣性」。故事、童話、唐詩、科普,要儘可能把孩子培養成「雜家」,而不要在閱讀上「挑食」。幼兒讀物的「厚度」應該隨著年齡逐漸遞進。3歲以下的孩子一本書20頁足夠多了,中大班開始看多幅連環畫,再大一點,就可以嘗試有章回的長篇故事了。

  陪讀方式:用心朗讀+互動遊戲

  早期閱讀啟蒙,親子閱讀是必不可少的方式。如何把陪讀進行得生動有趣,不至於讓孩子覺得枯燥呢?專家們給出如下建議:

  閱讀前先讓孩子自己取書,讓他在自己的小書架里挑一本想看的書。或者先給一些提示,比如「今天我們一起來看一本關於小兔子的書吧」,再讓孩子去找書。

  家長朗讀完一遍後,或者讀到一半時,可以根據故事內容提一些開放式的問題,比如「猜猜看,接下來會有什麼可怕的事發生」,或者「如果你是圖畫書里的這隻小兔,你會怎麼辦呢」。

  不做「識字機器」

  家長在進行親子閱讀時,千萬不要過早逼著孩子學字。學齡前的孩子,是從圖畫中理解故事更多。文字在他眼裡也不過是一個個圖形,如果只是機械地記憶,認識再多字的孩子,也不過是台「識字機器」,只認得一個個單獨的字,卻不理解文字的真正含義和用法。

  簡健萍指出一個耐人尋味的現象,如今中國的成年讀物也越來越講求「讀圖」,這正是在幼年時圖畫閱讀嚴重缺失所造成的。因此對於學齡前的孩子,應給予他們足夠多的圖畫閱讀,以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文字,但隨著年齡的增長,應逐步由圖向文字過渡。早教早得太離譜寶寶會糊塗早教,一個當下的社會熱詞。然而,「早」到何時、「教」些什麼,則一直是困擾許多家長的一道難題。最近上海師大藝術與學前教育系在與早教品牌機構創藝寶貝簽訂教科研、實習就業合作協議的現場,多位學前教育專家對目前早教領域的誤區表示了擔憂。

  「2歲至6歲的孩子,他們的思維成長可以分成若干個階段,但現在各種錯誤的早教觀念與行為卻比比皆是。」創藝寶貝早教專家余虹對此作了分析。

  探索階段(約2歲前後)

  正確:主要鍛煉孩子們的五感,教會孩子用看聽聞摸嘗來感知事物,使他們的觀察力、想像力得到充分的提高和鍛煉。

  誤區:生怕孩子磕著絆著,特別是一些由保姆帶養的家庭,孩子的視覺、聽覺、味覺、觸覺、嗅覺彷彿都由大人刻意安排好的,降低了孩子主動接觸新事物的本能與興趣。

  表現階段(約3歲前後)

  正確:把想像到的各種事情按自己的想法大膽地表現出來。表現能力、動手能力有所提高。

  誤區:最常見的問題幾乎都集中在讓孩子去背唐詩、認字甚至學外語,這反而會限制孩子們用自己的思維去感知生活,也不利於他們表達豐富的情感。

  理解階段(約4至5歲前後)

  正確:讓孩子們從以前偏重於對五彩的認識,轉向淡彩結合甚至純黑白顏色的水墨畫學習,這對提升他們的感官品質會有很大幫助。要有意識地讓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在行為上能動靜結合,而且對一些可能枯燥乏味的色彩、圖形也要有一定的關注能力。

  誤區:孩子缺乏安靜地控制自己情緒的能力,對應當關注的事物不能收放自如,放任自己的情感與喜好。

  邏輯階段(約在學齡前一年內)

  正確:體驗各種藝術表現形式,如水彩、油畫、雕塑、建築等,使孩子的藝術鑒賞和表達能力有很大的提高。

  誤區:急於與小學教育「接軌」,將一年級的學科知識下放到這個階段,讓孩子開始為作業而苦惱。本報記者王蔚

  相關鏈接

  上海師大藝術與學前教育系副主任李燕說,現在早教領域有種十分錯誤的提法,就是「2歲背古詩,3歲就掃盲」。由於學齡前的孩子還不具備接受抽象知識的能力,過早地知識性傳輸會極大地挫傷他們的興趣培養,也會阻礙他們的創新思維能力的養成。李燕認為,特別是在入小學前的一兩年,「前學習階段」的能力與品行培養是至關重要的。

  遊戲對四五歲的孩子來說,與其去學珠心算,還不如讓他們玩過家家,讓孩子在情景遊戲中體會社會生活的豐富和多變。

  算術沒必要刻意教他們在作業本上一五一十地計算加減法。家長可以帶孩子一起購物,讓他們在不知不覺中接觸簡單的計算。打撲克、玩大富翁遊戲,也是一種很好的「數學學習」。

  識字相對於識一籮筐的字,學會開口表達、善於正確表達,則顯得更為重要。對即將入學的孩子,愛看小人書、愛用筆塗鴉、愛表達自己的所思所感,這就會為將來的小學學習打下良好的行為基礎。
推薦閱讀:

讀書∣投射、內攝、投射性認同(2)
楊絳:讀書是一生的信仰
【轉載】讀書筆記
世界讀書日丨你哪輩子修來的福氣,能讀到佛經?!
讀書 | 為什麼男人總是喜歡年輕的女性及其他

TAG:孩子 | 讀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