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比較文字學的研究

關於比較文字學的研究作者:周有光來源:作者賜稿來源日期:2007-11-16本站發布時間:2007-11-16 17:14:30閱讀量:620次

1998年,我出版—本《比較文字學初探》。」初探」是初步探索,不成熟的嘗試,希望拋磚引玉,請語文界同行們審議和批評。這裡先簡單介紹本書內容的要點,再談談個人摸索的經驗。一、本書內容的要點總論。本書的名稱可能有些陌生,書中首先解釋」什麼是比較文字學」。西方在釋讀丁頭字和聖書字之後,進行相互比較,並跟漢字比較,這樣就事實上開創了比較文字學。比較的內容主要有:文字的形體和結構,傳播和發展,應用功能,歷史背景等,從中歸納出文字發展的規律。比較的目的是辨別相互之間的差異性,闡明相互之間的共同性。文字學首創於中國,起初稱小學,清末稱文字學,1950年代稱漢字學。名稱的—再更改,說明認識在不斷前進。一國文字學正在發展為人類文字學。書中」文字學的輪廓畫」說明文字學的廣義內函:文字起源論、文字類型學、形意文字學、意音文字學、表音文字學、應用文字學等。比較文字學遇到的最大難題是文字的分類。中外各家的分類法各不相同。我分析各家的分類法,看到—個共同點,都是以文字的特徵為依據。這些特徵可以歸納成為三個文字側面:符號相(圖符、字元、字母)、語段相(語詞、音節、音素)和表達相(表形、表意、表音),合稱三相。我把三相排成一張」三相分類表」,可以包括所有的文字種類,希望能作為共同的客觀分類標準,這就是」文字類型學新說」。在許多類型中,主要有三大類型:形意文字、意音文字和表音文字。形意文字。這一類型的表達法主要是表形和表意,稱為形意文字。也有偶爾的表音符號,處於胚芽狀態。這都是沒有成熟的文字,一般稱為原始文字。成熟的標準是什麼呢?我提出:能夠無遺漏地按照語詞次序記錄語言。書中舉例說明了沙巴文和東巴文。意音文字。意音文字的表達法主要是表意和表音,已經脫離表形狀態。這一類型是比較文字學的研究重點,一般統稱古典文字。書中的舉例是:丁頭字、聖書字、漢字、馬亞字和彝文。馬亞字在1950年代釋讀成功,促進了比較文字學的研究。1980年代產生雲南規範彝文。這是第五種意音文字,又是漢字以外第二種現代使用的意音文字,它給比較文字學增添了新的內容。中國的六書說不僅可以說明漢字的造字和用字,還可以說明其他類型相同或相近的文字的造字和用字。」六書有普遍適用性」。書中比較了六種文字的六書:漢字、丁頭字、聖書字、馬亞字、彝文和類型相近的東巴文。這是比較文字學的新收穫。漢字是意音文字中唯一的現行全國性文字,並且是漢字文化圈各國的共同文字。它以各種變通方式書寫了越南語、朝鮮語、日語,還由古今許多民族仿照漢語漢字造成漢語的民族漢字,成為—個包含30來種漢字型文字的文字系統,分為孳乳仿造和變異仿造,以及異源同型的漢字型文字。中國是—個文字博物館。表音文字。表音文字包含音節文字、輔音文字和音素(音位)文字,一般統稱字母文字。字母學在國外是常識,在中國還沒有受到注意。這裡的」字母學綱要」介紹字母學的基本內容。音節文字是表音文字中的—個重要類型。我把音節文字分為兩類,一類是尚未規範化的叫做字元音節文字,另一類是已經規範化的叫做字母音節文字。正式用音節文字的國家很少了,但是民間文字仍舊很多是音節文字。輔音字母跟音節字母如何區分,跟音素字母又如何區分,這是—個—般書籍里往往沒有說清楚的問題。本書中作了對比和說明。西藏採用經過變化的印度字母。印度字母保留著輔音字母的特徵,這或許是中國學者們可能感興趣的問題。阿拉伯字母是典型的輔音字母,今天的流通範圍僅次於拉丁字母。新疆維吾爾文也用改良的阿拉伯字母。音素字母已經通行全世界。戰後興起—個拉丁化新浪潮,新興國家多數採用拉丁字母,中國少數民族有14種已經公布的拉丁字母文字。中國國內的文字,從形意文字到意音文字到表音文字(音節、輔音、音素),色色俱全,可以代表人類全部文字的發展過程。二、個人摸索的經驗1950年代,常聽說文字改革要按照文字發展規律行事。可是文字的發展規律是什麼呢?只有一句話:從表形、表意到表音。有人說,沒有—種文字是從表意變為表音的。形意音的演進規律不能成立。這是一個基礎性的重要問題,我用業餘時間默默加以研究。研究文字的發展規律,必須從比較各種文字做起。這樣,我開始了比較文字學的研究。—位朋友對我說,國外沒有比較文字學這個學科,書名最好不要稱比較文字學,免得人們議論。另一位朋友對我說,國外事實上早已有了比較文字學,中國給它正名,有何不可?不是說,外國沒有的,中國也要有嗎?為此,我踟躇了多年,直到1990年代才用比較文字學的名稱,因為找不到更合適的說法。為了慎重起見,書名上加上「初探」兩字。的確,在漢字系統中找不到形意音的完整演變過程。漢字在原產地中國,只有形聲化,沒有音節化。漢字傳到日本,從語詞符號演變出音節符號,但是沒有再進一步變成音素字母。注音字母是受了日本影響而在晚期擬訂的,至今沒有進入正式文字。彝文有雲南規範意音文字和四川規範音節文字,有音節化,無音素化。朝鮮頒布的音素字母,不是從漢字演變出來的。為了找尋形意音的完整發展規律,我走進丁頭字的歷史。我找到了它在傳播演變中從意音文字到音節文字再到音素文字的發展過程。這不是一種丁頭字的演變,而是整個丁頭字系統的許多種文字的總體演變。這好比從一種生物看不出進化跡象,從生物系統的整個發展過程中,看到了進化論的規律。字母是怎樣誕生的?這是一個困惑人的問題。聖書字中己經包含了字母,可是腹中胎兒始終沒有下地。字母起源於聖書字只是一種假說,無法具體證明。克里特島乙種線條文字的釋讀,具體證明了早期字母應用於商業文書。地中海東部幾種新發現的字母還沒有釋者,字母的起源問題要等待將來的考古來具體解決。字母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而是丁頭字和聖書字兩大文化的走廊中經過兩千年的孕育而逐漸形成的。這一認識不容置疑。在中國,還有文字繁化和簡化的爭論。古文字中有極少數單體的「文」有繁化現象,有人認為證明漢字有繁化趨勢。極少數例外不能算是規律。漢字中形聲字的大量出現,是否可以證明漢字有繁化規律?比較研究告訴我,丁頭字和聖書字也有形聲字,由於符號線性排列,沒有發生繁化感覺。漢字的形聲字疊合成為一個個小方塊,這是產生繁化感覺的原因。我認為,形聲字以及其他複合字,是符號的複合,不是文字的繁化。我把文字元號的形體分為三層:圖形體、筆畫體和流線體。丁頭字只有圖形體(早期體)和筆畫體(丁頭體),缺少流線體。聖書字只有圖形體(碑銘體)和流線體(僧侶體、人民體),缺少筆畫體。漢字有圖形體(甲、金、篆書)、筆畫體(隸書、楷書)和流線體(草書、行書),漢字的字體最完備。這主要是受書寫工具的影響。比較研究使我知道,一切文字都是從不規範向規範化前進的,也就是從字無定量到字有定量、從一符多形到一符一形前進的。日本假名從一字多形達到了一字一形。四川規範彝文從字無定量達到了字有定量。拉丁字母的規範化是很長時期的歷史演進。漢字既無定量,又無定形,將來一定也會發生定量和定形的規範化。比較文字學是一門年輕學科,它對中國語文界有擴大視野的啟發作用。研究比較文字學不是為了文字改革。文字改革屬於應用語言學。當然,應用語言學可能參考比較文字學的研究成果。我的摸索是不成熟的,不完整的,也沒有一個預定結束時間。我的研究一向沒有列入研究課題的計劃。我聽從家屬的勸告,在90歲以後,把研究工作寫成一個簡單的段落報告,以便後人如有興趣可以作為參考,繼續著研究下去,這就是《初探》。2000-06-13,時年95歲。本文系語言研究所50周年徵文。(轉載本文請註明「中國選舉與治理網」首發)
推薦閱讀:

(227)凈空老和尚開示:我期望年輕人在這上下苦功,一輩子做一個文字學的專家
囧圖150719:現在看個漫畫也要學文字學嗎?
從純文字學角度看簡化字
裘錫圭:從純文字學角度看簡化字
文字學概要

TAG:比較 | 文字學 | 文字 | 比較文字學 | 研究 | 關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