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波:如何度過有趣的一生?
保持靈魂的有趣,鮮活,能夠鼓舞后面的人,看不見光的人,繼續照著這樣一個步子去往前走。有人這樣評價王小波。
「我來到這個世上,無非是想要明白些道理,遇見些有趣的事。倘能如我願,我的一生就算成功。」他在書中這樣寫道。
現今他已離開20周年,不但做到了如他所願的生活,還深刻影響著一代一代諸多人:馮唐、武志紅、柴靜、羅永浩……
如何能如小波這位遺世獨立的思想者一般度過這有趣的這一生?答案就像密碼一樣,隱匿在他的書中。
生猛的成長
王小波出生時正值「三反」運動,這對於處於首都北京的幹部家庭來說,是個相當沉重嚴峻的打擊,而正是因了這家庭境況的突變,才有了這位傳吟至今,遺世獨立的「小波」的名字。
成長時期「大躍進」與「文化大革命」對王小波的影響可謂深刻,十六歲在雲南兵團勞動的經歷,成為了他創作的重要背景條件。
「傍晚時分,我坐在屋檐下,看著天慢慢地黑下去,心裡寂寞而凄涼,感到自己的生命被剝奪了。」
——《 沉默的大多數》
「那一天我二十一歲,在我一生的黃金時代。我有好多奢望。我想愛,想吃,還想在一瞬間變成天上半明半暗的雲。後來我才知道,生活就是個緩慢受錘的過程...可是我過二十一歲生日時沒有預見到這一點。我覺得自己會永遠生猛下去,什麼也錘不了我。」
——《黃金時代》
這短暫而生猛的一生,值得敬畏。
嗜如命的戀愛
1977年,二十五歲的王小波作品《綠毛水怪》手稿在朋友圈中傳閱,吸引了當時在《光明日報》做編輯的李銀河的注意,透過那些文字,她細思這是一位心靈相通的人。然而首次見面後,王小波的形象在李銀河心裡大打了折扣分,但在小波看來,這位可愛的迷人的女人是和自己有宿緣的,從此認定了此生愛戀,對李銀河展開了猛烈的追求攻勢,他們互通情書,這些文字後來收入在閃耀著理想與愛情且感動國人的「愛情兩地書」《愛你就像愛生命》中。
我把我整個的靈魂都給你,連同它的怪癖,耍小脾氣,忽明忽暗,一千八百種壞毛病。它真討厭,只有一點好,愛你。
——《愛你就像愛生命》
或許是在愛情的激勵下,二十六歲的小波參加高考,進入中國人民大學,兩年後與李銀河走入婚姻殿堂。
豐富的精神家園
1984年,32歲的小波趕赴美國美國匹茲堡大學東亞研究中心做研究生,在這期間得到了他甚為敬佩的許綽雲老師指點,並利用假期,與妻子遊歷西歐諸國,這些都給了他豐富的創作素材,旅途中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也為其豐富的想像力以及幽默風格的逐漸形成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一個人快樂或悲傷,只要不是裝出來的,就必有其道理。你可以去分享他的快樂,同情他的悲傷,卻不可以命令他怎樣怎樣。我個人的一個秘密是在需要極大快樂和悲傷的公眾場合卻達不到這種快樂和悲傷應有的水平,因而內心驚恐萬狀,汗下如雨。
——《我的精神家園》
知識分子最大的罪惡是建造關押自己的思想監獄。
——《我的精神家園》
他的針砭一切,卻恰恰說明他愛得深沉。作品有趣生動,調皮又深刻,富於想像力之餘,卻又不乏理性精神。
特立獨行的豬
歷經十年創作與修改的《黃金時代》終於面世,卻在國內頻頻受阻,反響平平,直到獲得聯合報文學獎,並收到25萬新台幣獎金後,小波這才辭職做了自由撰稿人,這期間的他苦悶甚至絕望,但寫作了一生中最主要的著作,很多雜文登載在南方周末、三聯生活周刊等報紙雜誌上。直至去世的近五年,他感覺到了時間的緊迫,希望多創作,卻沒成想一語成讖,他因心臟病早早地離開了。
我從不抱怨命不好,而是認為它好得很。這肯定是個積極的結論。有過這樣的命運之後,我老憋不住呵呵傻笑,並且以為自己很逗,這其實非常不好。把幽默感去掉以後,從過去的歲月里,我得到了一個結論,那就是人活在世界上,不可以有偏差;而且多少要費點勁兒,才能把自己保持在理性的軌道上。
——《沉默的大多數》
生活方式像一個漫長的故事,或者像一座使人迷失的迷宮。任何一種負面的生活方式都有很多亂七八糟的細節,使它變得很有趣。
——《一隻特立獨行的豬》
遺世獨立的思想者
小波用他尖酸刻薄、嬉笑怒罵的方式替無數人抒發了胸中情緒。他臉上那北京痞子般的表情,可愛又寡淡。舉重若輕,直搗問題的核心,以犀利的批判意識,展示了一個純粹的精神家園,啟迪人的心智。
古往今來最大的一個弱勢群體,就是沉默的大多數,這些人保持沉默的原因多種多樣,有些人沒能力,或者沒有機會說話,還有人有些隱情不便說話,還有一些人因為種種原因,對於話語的世界有某種厭惡之情。
——《沉默的大多數》
我不能選擇怎麼生,怎麼死;但我能決定怎麼愛,怎麼活。
——《黃金時代》
真正的學問不在字句上,而在於思想。
——《我的精神家園》
轉自:經典短篇閱讀
推薦閱讀:
※你是怎麼知道王小波的?
※如何理解王小波「未來的世界是銀子的」這句話?
※三十而立 |生活,看透現實,穿透現實,回歸內心!
※我喜歡的作家們——王小波
※讀書筆記2017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