塗爾乾的社會失范理論研究與啟示
06-16
失范理論作為一種早期很有影響的社會學歸因理論,它把個人或者群體的越軌行為的主要原因歸於社會,是一種環境主義的觀點。法國著名社會學家塗爾干是失范理論的代表人物,正確理解其關於社會失范與重建的思想,可能會對處於加速轉型時期中的我們有所啟迪。 一、塗爾乾的失范理論基本內容 塗爾乾的社會失范理論可以從以下兩個個方面來闡述: (一)失范的涵義 失范是法國社會學家埃米爾·塗爾干最早提出的。塗爾干認為,現代社會中的失范是由於從機械團結到有機團結的改變尚未完成而造成的。由於分工的細化和局部不恰當而導致社會結構的劇烈改組,同時道德規範的發展又沒能及時跟上,導致社會調節發生故障,無法維繫人們之間的聯繫,人們的慾望和行為不能得到有效控制,從而導致社會失范。在這種失范的狀態下,社會上缺乏被普遍認同的規則和道德標準,個人和社會都會陷入混亂。 (二)社會的重建 對塗爾干來說,既然現代社會的危機本質上是一種道德危機,那麼重建社會秩序的主要措施就應該是發揮道德規範的調節作用,建立一種與現代社會分工結構相適應的多層次的社會道德體系。 1、職業道德 塗爾干相信,職業群體不僅可作為聯繫國家與個人之間的關係的橋樑,而且可生成一種規定其成員生活的道德權威:「在職業群體里,我們尤其看到一種道德力量,它遏止了個人利益主義的膨脹,培植了勞動者對團結互助的極大熱情,防止了工業和商業關係中強權法則肆意橫行。」[1]通過建立各種職業團體和職業倫理,能夠防止國家權力集中和個人陷入分散無能的境地,從而重建社會的協調一致,即有機團結的狀態。 2、集體道德與個人道德 在塗爾干後期的思想理論中,為處理個人和社會的關係,他寄希望於社會作為集體意識內化於個人。社會作為一種早期所表明的外在強制力的抽象的非人格力量變得具體化。而社會的集體道德能夠變成個人道德的可能性在於,每個社會化的個人道德當中都存在二重性,包括內在的個人和內在的社會,不是一種自然狀態下的外在的結構。 3、公共道德與社會聯繫 實施道德的成效亦與社會聯繫的性質或特性密切相關。公共道德是依靠社會輿論來實施的。由於社會輿論沒有明確具體的社會聯繫或社會單位的支持,所以它往往難以對當事人形成足夠的約束。一般而言,社會聯繫越是密切和持久,道德實施就越有成效。因為社會聯繫越強,成員之間的互動和接觸越頻繁,相互之間形成的對道德義務的共識和期待就越多,其接受並自覺履行道德義務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另一方面,密切而持久的社會聯繫本身,也有助於抑制或防止違背道德義務的機會主義行為的發生。因而,在強社會聯繫的環境中,理性的行動者一般都樂於履行其應盡的道德義務。 二、轉型期中國社會失范的理論解釋 從塗爾乾的失范理論出發,轉型期的中國,出現了「傳統社會規範破壞殆盡而新的社會規範尚未完全建立」的狀況。在這種背景下,塗爾干社會秩序重建的思想,對處於加速轉型中的中國現代社會穩定、構建和諧社會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1、推進市場化與民主化,加速階層流動 長期的集權體制與人治傳統導致了嚴重的權力壟斷,加劇了機會不平等,只有進一步推動民主化、法制化,通過分權與制衡來限制、監督權力的行使,通過法制來保障公民權利,我們才能打破權力世襲與壟斷。如國有企業的過度膨脹導致資源的壟斷,市場的扭曲,嚴重擠壓私營經濟的發展空間,阻礙個人創業,造成不公平競爭,資源浪費嚴重。因此,只有通過經濟體制的改革,遵循市場發展規律,促進市場公平競爭,大力支持私營經濟的發展,我們才能促進機會均等,實現更合理的收入分配,加速階層流動,實現平等的社會分工。 2、重新進行道德倫理和價值取向定位 (1)加強社會道德建設,建立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道德體系 市場經濟在鼓勵追求獨立自主和經濟利益的經濟人存在的同時,並不排斥道德人的存在。人不僅要有物質需求,也要有精神需求,否則將在追求物慾的過程中形成一種精神無依無托的狀態。因此,在構築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道德體系時,既要肯定人們對經濟利益的合理追求,引導人們在低層次上形成講求誠信,平等互利,等價有償的道德規範。同時,也要注意引導人們從容許功利慾求的低層次道德追求向高層次道德追求轉變,即向實現人生的終極目標轉變。這種上升過程,其實也就是人超越自我,實現全面自由發展的過程,需要通過社會主義道德建設來實現。 (2)培育和完善公民個人品德 社會規範、職業倫理等等,對於社會的良性運行和協調發展是不可或缺的,否則,社會就會出現混亂、動蕩。但是這些對於個人來說,都還是外在的。如果社會個體缺乏規範意識和良好的個人品德,社會規範、職業倫理等等這些外在於個人的東西還很難起作用,甚至等於零。這樣社會運行起來就會困難重重,因此,必須採取有利措施,培育和完善公民個人品德,使外在於個體的社會價值和社會規範內化為個體的自覺遵守的個人品德,形成人人自覺遵從社會規範,從而提高社會運行效率,減少社會運行成本。 三、結語 塗爾干致力於解釋19世紀西方發達國家從前現代社會向現代社會轉型過程中的問題和危機,並嘗試提出解決方案。其理論思想對研究正處在轉型時期的中國是具有絕對的現實意義的。社會失范的控制手段都是社會規範重構的方法與途徑,而社會規範必須經過社會成員的理解認同並付諸行動才能實現。因此,只有健全商品市場,完善制度、規範,提高社會和個體的道德意識,才能實現社會的良性運行和協調發展。在建設和諧社會中,在建設一種新的社會整合機制的同時,建設新的化解失范的社會矯治機制已經刻不容緩。 注釋: [1][法]塗爾干.社會分工論[M].三聯書店, 2000,第22頁. 參考文獻: [1]侯鈞生.西方社會學理論教程[M].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01. [2]塗爾干.社會分工論[M].渠敬東譯.北京:三聯書店,2000. [3]馮婷.塗爾干論職業倫理和公民道德[J].中共浙江省委黨校學報,2003(4).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研究:女人變心的平均周期為四年-情感,戀愛,變心-北方網-情感家園
※【美國研究】秦伊:國務卿提名參院外委會涉險過關,蓬佩奧日後將如何主導美國外交?
※研究發現甘薯葉片可作為優質營養食品原料
※為什麼白宮、陳天橋、谷歌創始人都熱衷於「腦科學研究」?
※中华丹道研究丛书·天元丹法类卷 丹道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