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追求的快樂,應該是什麼模樣
除此之外,呼朋引伴、剪燭西窗,這也是生活中不可多得的樂趣。子曰:「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而來,不也很快樂么?朋友之樂,不僅僅在於「車馬衣裘與朋友共」,更在於「朋友信之」。相互信任而又心心相印、志趣相同,有這樣的朋友,實乃人生一大樂事。
君子的一些興趣愛好,譬如流觴曲水、德音雅樂,也能讓人快樂。「樂者,聖人之所樂也」(《禮記·樂記》),音樂,是讓聖人君子快樂的事物。孔子曾經三個月不知肉味,就是因為當時他在齊國聞聽了《韶》樂而被深深吸引。當然,在享受音樂之樂時,君子的境界也與一般人不同。《荀子·樂論》上說:「君子樂得其道,小人樂得其欲」,君子將聆聽樂音當做領悟禮樂倫理之道的修行,而小人則僅僅將其作為滿足感官之慾望的一種方法。把興趣愛好作為陶冶情操、提升自身道德修養的一種方式,這才是君子之道。
與此同時,人所追求的樂趣也有「益者」與「損者」之分。孔子說:「益者三樂,損者三樂:樂節禮樂,樂道人之善,樂多賢友,益矣;樂驕樂,樂佚游,樂宴樂,損矣。」(《論語·季氏》)有益的快樂有三種:一是以得到禮樂的調節為快樂,二是以宣揚別人的好處為快樂,三是以結交有益的朋友為快樂。有害的快樂也有三種:一是以驕傲為快樂,二是以遊盪忘返為快樂,三是以飲食荒淫為快樂。時刻牢記樂有益損,親益者遠損者,才能不為物累、不因欲傷。
君子之樂,最重要的是無論境遇如何,都始終保持樂觀的心態。據《孔子家語·在厄》記載,當時孔子及其弟子在從陳國到蔡國的途中被圍困,斷絕糧食、處境窘迫,「累累若喪家之犬」。子路問孔子說:「君子亦有憂乎?」君子也會有憂愁么?子曰:「無也。君子之修行也,其未得之,則樂其意;既得之,又樂其治。是以有終身之樂,無一日之憂。」君子是沒有憂愁的。君子的修身實踐,當還沒有做到的時候,就以做這件事的想法為樂,當做到這件事的時候,就以自己的行為而樂。因此君子有終身的快樂,卻沒有一天的憂愁。
孔子是一名天生的樂觀派,他本人曾吃粗糧、喝冷水,彎著胳膊當枕頭,不過仍覺得「樂亦在其中」(《論語·述而》)。孔子的弟子顏回住在小巷子里,一竹筐飯、一瓜瓢水,別人都受不了那窮苦的憂愁,顏回卻不改變他自由的快樂,所以孔子誇讚道:「賢哉,回也!」(《論語·雍也》)
由此可見,君子之樂,樂在對理想信念的不懈追求,樂在對道德底線的始終堅守,樂在對所作所為的坦蕩無愧。先賢如此,今人亦然,唯有抱定信念、堅守理想、恪守道德才能暢遊天地而怡然自得、樂在其中。(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 孫燦)
推薦閱讀:
※為什麼我們越來越喜歡用手機拍照?
※大安法師:我們往生是「文成印壞」--學佛網
※【識局周末】卡卡離婚了:他妻子的經歷告訴我們誰都有選擇的權利
※當我們已經逐漸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