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性潛規則 – 【人人分享
大凡在事業上有所成就的人,都是極其自信而又善於把信心灌輸給他人的人。這種人,實際上就是一個會社交的人,社交擅長與否,存乎智愚之別。會社交是智;不會社交是愚。社交中的學問,是一種隨機應變,善於表達,善於處世,且能顧及他人所思所想的學問。?注重人際關係中的連鎖反映
有句諺語說得好,每個人距總統只有六個人的距離。人際關係會產生連鎖反應一直延續到總統的橢圓型辦公室。而且,如果你僅僅距總統六個人的距離,那麼你距你想會見的任何人也就只有六個人的距離。可見,人際關係網是多麼的重要。
抓住機遇就等於成功。交往越廣泛,遇到機遇的概率就越高,有許多機遇就是在與朋友的交往中出現的。世界上最會做人的人,既能喜歡別人,又能讓別人喜歡,他也是最成功的人。成功的人們大多交際廣泛,形成自己的一張「友誼網」。
比如,你要某人推薦幾個供你拜訪的朋友,如果這個人是個失敗的人,他只能為你推薦一兩個人,而且好不容易才找到這一兩個人的地址和電話。成功的人就不同了,他們會推薦出一大堆朋友,而且是在長長的名單上尋找,因為名單上包括各式各樣的朋友。由此顯示出成功者與失敗者在交友方面的差別。
關係網的稠密程度往往是一個人交際能力的最好體現。凡是成功者大多是有關係網的人。這種網路由各種不同的朋友組成,有過去的知己,有近交的新朋,有男的,有女的,有前輩,有同輩或晚輩,有地位高的,有地位低的,有不同行業的,有不同特長的,也有不同地方的。這樣的關係網,才是一個比較全面的網路。也就是說,在你的關係網中,應該有各式各樣的朋友,他們能夠從不同的角度為你提供不同的幫助。
關係網就是指人們在社會實踐中形成的各種各樣的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的集合。關係網既然稱作是「網」,就應當具有網的特點。也就是說,在這面網上,朋友的構成有點有面,分布均勻。不懂交際之道的人交友卻不是這樣,他們結交的範圍十分狹窄,分布十分不均。只在自己熟悉的範圍內認識一些人,而這些人的行業和特長比較單一。這樣就構不成一面標準的關係網了。值得一提的是,在我國由於傳統上知識分子受「清高」的影響,往往喜歡閉門謝客,喜歡孤軍奮戰,特別是對官場喜歡「兩耳不聞窗外事」,對政界的人物更是不願去與之進行交際。這樣的傳統和習慣是十分不利的。從成功學的角度來分析,它對聰明人的成功更為不利。如前所述,要成功,離不開上級領導的信任和支持,而上級領導大多是官場的人,你不主動與他們交往,他們對你不了解,你對他們也很陌生,你怎麼能獲得他們的信任和支持呢?
廣泛與人交往是機遇的源泉。有許多機遇就是在與朋友的交往中出現的,有時甚至是在漫不經心的時候,朋友的一句話、朋友的幫助、朋友的關心等都可能化作難得的機遇。在很多情況下,就是靠朋友的推薦、朋友提供的信息和其他多方面的幫助,人們才獲得了難得的機遇。下面的例子就是最好的體現。
某單位新來一位主要領導,需要配備秘書,在多人躍躍欲試、趨之若鶩的情況下,小雨被選中了。原因就在於這位領導委託自己的一個下級孔利為自己物色秘書,而孔利和小雨是同學和好朋友。孔利自然清楚,小雨肯定勝任秘書職位,於是就把這個同學推薦出來了。結果,領導本人滿意,組織考察合格,正在為前程茫然奔波的小雨更是欣喜若狂,因為他找到了自己適合的位置,在當時情況下當上領導的秘書,是他的心愿,也是他成功的一個里程碑。這個裡程碑的獲得,關鍵因素是他有那麼一個得到領導信任的同學。也許他想不到這個朋友會對他的成功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也許他們之間彼此進行交往的時候,沒想到這種交往決定了日後一個人的巨大成功,沒想到這種交往就是一個人成功的機遇。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說,交往廣泛,機遇就多。
聰明人不應當過於急功近利,有許多機遇是在交往中實現的,而在初步交往中,人們很可能沒有看到這種機遇,在這個時候,不要因為沒有看到交往的價值,就忽視這種交往。
每一個偉大的成功者背後都有另外一個暗中支持他的成功者,而其他各方面有所建樹的人就是你所有資源中最大的資源。你要做的就是找到他們,構建有助於你的事業的「關係網」。實際上,你的「關係網」遠比你意識到的要廣大得多。你實際擁有的網路延伸到了你每天都有聯繫的人之外,更多的聯繫包括你與之共同工作和曾經一同工作過的人們,以前的同學和校友、朋友,你整個大家庭的成員,你遇到過的孩子的父母,你參加研討會或其他會議時遇到的人,這些人都會是你的網路成員。而他們都將有可能成為你事業成功的助推器,善於擴充自己的網路資源的人,也就是即將面對成功的人。
放棄固執,適時變通
人的思維是跳躍的,不是一成不變的。因此辦事時適時的變通是一種很明智的做法,放棄毫無意義的固執,這樣才能更好地辦成事情。雖然堅持是一種良好的品性是值得稱讚的事情,但在有些事情上,過度的堅持,就會變成一種盲目,那將會導致最大的浪費。
考慮事情要全面,不要抓住一點不放,除非你想和自己「較勁」。一朝君主一朝臣,做人要學會變通,不能把事做得太絕。你不只要迎合今日的權勢者,還要留意明日的權勢者,就像一個善於棋道的棋手一樣,當你走出第一步棋之後,還要想到第二步、第三步如何走。
商鞅在秦國實行變法之初,為了能取得百姓的信任與支持,便在國都咸陽的南門立了一根三丈長的木杆,聲明說,誰能將這根木頭搬到北門去,便賞他十金,事小而賞重,老百姓都覺得很奇怪,誰也沒有干。商鞅又宣布:「能搬到北門去的,賞五十金。」重賞之下必有勇夫,有一中年漢子抱著試試看的心情給搬了過去,商鞅立即給了他五十金,以此表明他說話是算數的。接著便頒布了他變法的命令。
變法頒布了一年多,反對者數以千計,連太子也不以為然,一再犯法。商鞅說:「變法的法令之所以不能貫徹執行,是由於上層有人故意反抗。」於是他便想拿太子開刀,刑之以法。可是太子是國君的接班人,是不能施刑的,結果便拿太子的老師公子度和公孫賈當替罪羊,一個被割掉了鼻子,一個在臉上刺了字。當時商鞅深得秦孝公的寵信,權勢極盛,太子拿他也無可奈何。
商鞅的變法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經過十幾年的時間,秦國的國力得到極大的充實,武力得到極大的增強,由一個西部的邊鄙小國一躍而成為七雄之首,秦國最後之所以能夠統一中國,便是得益於商鞅奠定的基礎。
然而,正當商鞅的權勢如日中天之時,秦孝公死了,太子繼位,為秦惠文王,他一上台,他的老師——那個被割掉了鼻子的公子虛便出面告發,說商鞅想要謀反,惠文王下了逮捕令,商鞅匆匆忙忙逃離咸陽,當他來到潼關附近想要投宿,旅店的主人也不知道他就是商鞅,拒絕收留他,說道:「根據商君的法令,留宿沒有證件的客人是要進監獄的!」
商鞅這才是真正的作法自斃,他走投無路,被收捕,車裂 (即五馬分屍)於咸陽街頭,家人也被滅族。
常言道,人無遠慮,必有近憂。考慮事情要周全、有遠見。秦國的商鞅,作為一個改革家,在政治上是極具遠見的,他的變法政策,為秦孝公以後幾代秦國的國君所信守,秦國因之而強大。但他善於謀國卻拙於做人,他卻沒有想到,寵信他的秦孝公不可能陪他一輩子,未來的天下畢竟還是太子的,這樣的人是不可以得罪的。
凡是懂為官之道的人都明白,你不只要迎合今日的權勢者,還要留意明日的權勢者,就像一個老於棋道的棋手一樣,當你走出第一步棋之後,還要想到第二步、第三步如何走,走一看二眼觀三,這樣你才能在瞬息萬變的政治舞台上,始終立於不敗之地。而商鞅卻一步把棋走絕,沒有給自己留下抽身退步之地。在改革大業上他是一個英雄,在如何做人上,他卻是個失敗者。
一個人的成功離不開他人的協助,欲在社會上立於不敗之地,就要廣交朋友,引以為援,但若只顧眼前利益,不及其餘,他日靠山一倒,所謂牆倒眾人推,必遭眾人攻擊,使自己身陷險境。
做人其實是一個平衡的藝術,不可恃才傲物,目中無人。既要左顧右盼,照顧到方方面面的利益,又要瞻前顧後,考慮到事情的前因後果。不要只是直線思考,更不能一條道走到黑。
揣摩人的秉性,靈活的與人相處
每個人的脾氣性格各有不同,有些人雖然表面看起來死板傲慢,但只要你摸透了他們的秉性區別對待,以後的交往便會順利得多。
俗話說:「人上一百,形形色色。」在人際交往中總會遇到各種各樣怪脾氣的人,如何摸透每個人的秉性,採取恰當的方式與其相交相處,是一門高深的學問。因此了解與掌握不同習性的人交際的技巧是非常重要的。
與死板的人相處之道
死板的人往往是我行我素,對人冷若冰霜。儘管你客客氣氣地與他寒暄、打招呼,他也總是愛理不理,不會做出你所期待的反應。其實,儘管死板的人一般說來興趣和愛好比較少,也不太愛和別人溝通,但他們還是有自己追求和關心的事。所以,你在與這類人打交道時,不僅不能冷淡,反而應該花些功夫仔細觀察,注意他們的一舉一動,從他們的言行中尋找出他們真正感興趣的事來。一旦觸及到他們所熱心的話題,對方很可能馬上會一掃往常那種死板的表情,而換之表現出相當大的熱情。
與傲慢無禮的人相處之道
傲慢無禮的人往往自視清高、目中無人,表現出一副「唯我獨尊」的樣子。與他們打交道,實在是一件令人無法忍受的事情。可是,為了你自身利益的需要又不得不與這種人接觸,又該怎麼對付呢?
最適合的方法有三種:
首先,儘可能地減少與其交往的時間。在能夠充分表達自己的意見和態度,或某些要求的情況下,盡量減少他能夠表現自己傲慢無禮的機會。這樣,對方往往也會由於缺乏這樣的機會而不得不認真思考你所提出的問題。
其次,說話要語言簡潔明了。儘可能用最少的話清楚地表達你的要求與問題。這樣,讓對方感到你是一個很乾脆的人,是一個很少有討價還價餘地的人,因而約束自己的架子。
最後,你還可以邀請這種人去跳舞,聊聊家常,去KTV唱歌,等等。而當對方一旦在你面前表現出其生活的本色之後,在以後的交往中,他往往不會再對你傲慢無禮了。
與少言寡語的人相處之道
通常會把少言寡語的人稱為「悶葫蘆」,和這種人在一起,總會感到沉悶和壓力。特別是對於一些性格比較外向、活躍的人,更是覺得難受。因而在這種情況下,有些人為了活躍氣氛,便故意找些話題來說。其實這是沒有必要的。因為,對於沉默寡言的人來說,之所以這樣,可能是他們有某種心事而不願多言。在這種情況下,你應該尊重對方,不要去破壞對方的心境,讓其保持一種內心選擇的生存方式;相反,你如果故意地沒話找話,並拚命地想方設法與對方交談,只會適得其反,引起對方的反感。
與自私自利的人相處之道
自私自利的人儘管心目中只有自己,特別注重個人利益的得失,但是,他們也往往會因利而忘我地工作。你對他們不必有太高的期望,也沒有必要期望他們能夠像朋友那樣以情為重。與這類人的交往關係可以僅僅是一種交換關係,按付出給回報,幹得好壞不同,獲得的利益也會不一樣。
與爭強好勝的人相處之道
爭強好勝的人往往狂妄自大,自我炫耀,自我表現的慾望非常強烈。他們總是力求證明自己比別人強,比別人正確。當遇到競爭對手時,他們總是想方設法地擠對人,不擇手段地打擊人,力求在各方面佔上風。對這樣的人,你不能一味地遷就,而有必要在適當的時候,以適當的方式打擊一下他的傲氣,使他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與狂妄自大的人相處之道
狂妄的人實際上並沒有多少學問,往往是自吹自擂,夸夸其談,他們所表現的高傲、不屑一顧等神態,實際上是一種心靈空虛的補充劑,以維持其虛榮心。與這些人相處的方式實際上很簡單。剛開始與他們交往似乎覺得他們視野開闊,天南地北,無所不曉,好一副居高臨下的樣子,但只要就某一問題深入地與之探討,他便會露出馬腳。一旦露了馬腳,他的威風也就自然掃地。另外,與這類人初次相處,可以用你的常識將之「震」住,如果做到了這一點,往後的交往便會順利了。
我們所處的社會是個大舞台,每個人所扮演的角色都各不相同,複雜而又多變。你只有善於與不同性格的人交往,才能在人際關係中如魚得水,在社會中佔有一席之地。
示弱也是一種智慧
示弱是一種高超的智慧,可以減少乃至消除不滿或嫉妒。事業的成功者,生活中的幸運兒,被人嫉妒是難免的,在一時還無法消除這種社會心理之前,用適當的示弱方式可以將其消極作用減少到最低程度。
鋒芒畢露必遭人忌,最高明的方法就是把自己裝扮起來,使世人一想到你就與某種特定的形象聯繫在一起,而忘記了你的真實形象。因為人們習慣於同情弱者,對過於完美的人和事總是心懷警戒,暴露些小缺點,出點洋相,反而可以增強你的親和力。
人都有一種嫉妒的心理。示弱能使處境不如自己的人保持心態平衡,有利於人際交往。社交中,善於選擇示弱的內容是非常重要的。地位高的人在地位低的人的面前不妨展示自己的奮鬥過程,表明自己其實是個平凡的人。成功者在別人面前多說自己失敗的經歷,現實的煩惱,給人一種「成功不易」、「成功者並非一舉成名」的感覺。對眼下經濟狀況不如自己的人,可以適當訴說自己的苦衷:例如健康欠佳、子女學業不妙以及工作中諸多困難,讓對方感到家家都有一本難念的經。某些專業上有一技之長的人,最好宣布自己對其他領域一竅不通,袒露自己日常生活中如何鬧過笑話、受過窘等,至於那些完全因客觀條件或偶然機遇僥倖獲得名利的人,更應該直言不諱地承認自己是天上掉餡餅,偶爾的運氣好。
示弱不應該只表現在嘴上,有時還要表現在行動上。自己在事業上已處於有利地位,獲得了一定的成功,在面對某些小利益的時候,即使完全有條件和別人競爭,也要盡量迴避、退讓。也就是說,平時小名小利應淡薄些,謙讓些,因為你的成功已經成了某些人嫉妒的目標,不可以再為一點微名小利而惹火燒身,應當分出一部分名利給那些暫時處於弱勢中的人。
曾有一位記者去拜訪一位企業家,目的是獲得有關他的一些醜聞資料。然而,還來不及寒暄,這位企業家就對想質問他的記者說:「時間還早得很,我們可以慢慢談。」記者對企業家這種從容不迫的態度大感意外。
不多時,保姆將咖啡端上桌來,這位企業家端起咖啡喝了一口,立即大嚷道:「哦!好燙!」咖啡杯隨之滾落在地。等保姆收拾好後,企業家又把香煙倒著插入嘴中,從過濾嘴處點火。這時記者趕忙提醒:「先生,你將香煙拿倒了。」企業家聽到這話之後,慌忙將香煙拿正,不料卻將煙灰缸碰翻在地。
在商場中趾高氣揚的企業家出了一連串的洋相,使記者大感意外,不知不覺中,原來的那種挑戰情緒完全消失了,甚至對對方產生一種同情。這就是企業家想要得到的效果。這整個的過程,其實是企業家一手安排的。當人們發現傑出的權威人物也有許多弱點時,過去對他抱有的恐懼感就會消失,而且由於受同情心的驅使,還會對對方發生某種程度的親切感。
在與人的交往中,要使別人對你放鬆警惕,造成親近之感,只要你很巧妙地、不露痕迹地在他人面前暴露某些無關痛癢的缺點,出點小洋相,表明自己並不是一個高高在上、十全十美的人,這樣就會使人在與你交往時鬆一口氣,不以你為敵。
近朱者赤,遇強則強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朋友是一生中影響你最深的人。多與有益的人相結交。會見成功立業的前輩,能轉換一個人的機運。
薩加烈說過這樣的話:「如果要求我說一些對青年有益的話,那麼,我就要求你時常與比你優秀的人一起行動;就學問而言或就人生而言,這是最有益的;學習正當地尊敬他人,這是人生最大的樂趣。」結交一流人物能讓自己更強,經常與有價值的人保持來往,迴避沒有價值的人際關係,這不是庸俗,這是你向上的力量。多與有益的人相結交。結交成功立業的前輩,往往能夠轉換一個人的機運。
里昂是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小鎮上的鐵道電信事務所的新僱員。在16歲時,他便決心要獨樹一幟,17歲他當了管理所所長。後來,先是在西部合同電信公司,接著成為俄亥俄州鐵路局局長。
當他的兒子上學就讀時,他給兒子的忠告是:「在學校要和一流人物結交,有能力的人不管做什麼都會成功……」
你也許會覺得這句話太庸俗,但請別誤會,事實證明把有能力的人作為自己的榜樣並不可恥。朋友與書一樣,好的朋友不僅是良伴,也是我們的老師。
要與偉大的朋友締結友情,跟第一次就想賺百萬美元一樣,是相當困難的事。這原因並非在於偉人們的出類拔萃,而是你自己容易忐忑不安。年輕人之所以容易失敗,是因為不善於和前輩交際,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法蘭西的陸軍元帥福煦曾說過:「青年人至少要認識一位善通世故的老年人,請他做顧問。」
不少人總是樂於與比自己差的人交際,因為藉此,能產生優越感。可是從不如自己的人當中,顯然是學不到什麼的。你所交往的人會改變你的生活。與憤世嫉俗的人為伍,他們就會拉你沉淪。結交那些希望你快樂和成功的人,你就在追求快樂和成功的路上邁出最重要的一步。對生活的熱情具有感染力。因此同樂觀的人為伴能讓我們看到更多的人生希望。而結交比自己優秀的朋友,則能促使我們更加成熟。
我們可以從劣於我們的朋友中得到慰藉,但也必須獲得優秀的朋友給我們的刺激,以助長勇氣。大部分的朋友都是偶然得來的。我們或者和他們住得很近,因而相識,或者是以未曾預料的方式和他們相識。結交朋友雖因為偶然,但朋友對於個人進步的影響卻很大。交朋友宜經過鄭重地考慮之後再決定。
多結交成功的朋友,可以把注意力放在比自己先成功一步的朋友身上。這樣,你既有結交的機會,也容易領略到對方的內涵。阻礙我們成功的最大障礙,其中就存在於我們自己心中,自己戰勝自己往往是人生中最持久最難決出勝負的艱苦戰役。但如果你擁有許多成功的朋友,在這場看不見摸不著的戰役中,很可能輕易取勝,因為成功者已經告訴我們取勝的訣竅和方式方法。既是成功者的方式方法,我們無需過多的懷疑憂慮。在人的一生中,該模仿抄襲的時候就應該模仿抄襲,什麼都靠我們自己去研究領悟發現,我們一定落伍且因此變得呆板。
事業成功的人,是你成就事業的最好的參照物,會使你不斷地力爭上遊。你應當牢記與有益的人交往並不是太難的事情。首先將你所在城市的著名人士列出一張表,再把將會對你的事業有所幫助的人,也列出一張表,之後就是每星期去試著結交一位這樣的人。這樣不久後你就會驚奇的發現,你的人生會有所改變。
慧眼識英雄,看清你的真「貴人」
「七分努力,三分機運」。我們一直相信「愛拼才會贏」,但往往有些人即使拼了也不見得贏,關鍵就在於缺少貴人相助。在攀向事業高峰的過程中,貴人相助往往是不可缺少的一環。有了貴人,不僅能替你加分,還增加你的籌碼。
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人和的內涵就是「貴人相助」。有貴人相助,成功就會變得簡單得多。所以,找到自己的貴人,並博得他們的信任和賞識,是成功的重要步驟。「貴人」可能是指某位居高位的人,也可能是指令你心儀急欲模仿的對象,無論在經驗、專長、知識、技能等各方面都比你略勝一籌。因此,他們也許是師傅,也許是教練,或者是引薦人。因此,出門遇「貴人」,就可吉星高照,前途一帆風順,甚至將來會飛黃騰達。
據調查表明,凡是做到中、高級以上的主管,有百分之九十都受過栽培,至於做到總經理的,有80%遇過貴人,自己創業當老闆的,竟然百分之百全部都曾被人提拔過。不論在何種行業,「老馬帶路」向來是傳統。作用不外乎是栽培後進,儲備接力人才。
清政府的官場中歷來靠後台,求人寫推薦信。軍機大臣左宗棠從來不給人寫推薦信,他說:「一個人只要有本事,自會有人用他。」左宗棠有個知己好友的兒子,名叫黃蘭階,在福建候補知縣多年也沒候到實缺。他見別人都有大官寫推薦信,想到父親生前與左宗棠很要好,就跑到北京來找左宗棠。左宗棠見了故人之子,十分客氣,但當黃蘭階一提出想讓他寫推薦信給福建總督時,頓時就變了臉,幾句話就將黃蘭階打發走了。
黃蘭階又氣又恨,離開左相府,就閑踱到琉璃廠看書畫散心。忽然,他見到一個小店老闆學寫左宗棠字體,十分逼真,心中一動,想出一條妙計。他讓店主寫柄扇子,落了款,得意洋洋地回到了福州。
這天,是參見總督的日子,黃蘭階手搖紙扇,徑直走到總督堂上,總督見了很奇怪,問:「外面很熱嗎?都立秋了,老兄還拿扇子搖個不停。」
黃蘭階把扇子一晃:「不瞞大帥說,外邊天氣並不太熱,只是我這柄扇是我此次進京,左宗棠大人親送的,所以捨不得放手。」總督吃了一驚,心想:我以為這姓黃的沒有後台,所以候補幾年也沒任命他實缺,不想他卻有這麼個大後台。左宗棠天天跟皇上見面,他若恨我,只消在皇上面前說個一句半句,我可就吃不住了。總督要過黃蘭階扇子仔細察看,確系左宗棠筆跡,一點不差。第二天就給黃蘭階掛牌任了知縣。黃蘭階不幾年就升到四品道台。
可見,為自己尋求一些貴人作為背景可以借力使力,從而使自己儘快得到提拔,英雄有用武之地,也是很值得研究的。因為這對於我們修正自己的做人方法,是很有幫助的。
貴人不會主動來到你的面前,需要你自身的努力才能遇到。貴人是指在層級組織中職位比你高且對你的晉陞有所幫助的人。首先你得費心地去分辨誰是貴人。你或許以為,你的晉陞幾率取決於頂頭上司對你的評語好壞,這觀念或許是正確的。但是更高的管理階層可能覺得你的頂頭上司並不勝任,因而可能不在乎他的推薦和好惡。所以,仔細深入觀察,你才能找到能幫助你晉陞的貴人。
尋求貴人不可急功近利。在工作上的層級組織中,如果你的上一層職位被某一個不勝任者佔住,那麼不管你花再多力氣或你的貴人再有心提拔你,也都將徒勞無功。為了到達跳水板頂端,你必須爬下那座被堵塞了的階梯,橫越到另一側沒有障礙的階梯,然後再順利地爬上頂端。同樣地,在層級組織中,你必須離開擋路人那條升遷道路,然後從另一個沒有阻礙的道路往上晉陞。如果那人仍有資格獲得晉陞,他便不算是擋路人,而你也不必躲開他。只要稍加忍耐多等一些時日,等他獲得晉陞後出現空缺時,你的貴人便能立即提拔你。
不能一條道跑到黑。爭取多位貴人的提拔。多位貴人的共同提拔,可產生乘數的提拔效果。乘數效果的產生,是由於這些貴人在他們的談話里,不斷地互相強化你的優點,因而使他們決心提拔你。假使你只有一個貴人,你便得不到這種強化的效果。
孤掌難鳴,沒有貴人比較難成氣候,但若要被貴人「相中」,首要條件還是在於自己是不是這塊料。俗話說,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如果你一無所長,卻僥倖得到一個不錯的位置,保證後面一堆人等著想看你的笑話。畢竟,千里馬的表現好壞與否,代表伯樂的識人之力。假如提拔了一個扶不起的阿斗,對貴人的薦人能力,也是一大諷刺。
與貴人之間的關係應當有所明確,最好是建立在雙方各取所需、各得其利的基礎上。這絕不是鼓勵唯利是圖,而是強調雙方以誠相待的態度,既然你有恩於我,滴水之恩必將湧泉相報。這才是正確的做人之道。
懂得細節才能獲得尊重
「不積跬步,無以致千里」。細節決定成敗關鍵是要細微之處見真情。細微之處見真情體現在生活中的各個環節上。懂得了細節就會讓你在人際交往中獲得更多的尊重,處於不敗之地。
社交場合中那些廣受歡迎的人往往都是注意細節的人。細節中往往滲透了人心的微妙之處,留意了一些不被人注意的小事,常常會給你帶來很多的益處。生活從細節開始,它影響著你的一生幸福、一生成就。
在社交中有一些看似「小」的事情,往往會被人忽視,但小事實際上會起很大作用的,你要用心注意以下幾點:
做客時要吃掉主人給你的水果
王玉和同學李雪經人介紹去拜訪一位仰慕已久的老師。到了老師家裡,師母親切地招呼他們吃水果,並熱情地給他們一人拿了一個蘋果。因是初次上門,王玉有點不好意思,所以再三推辭後接過水果放在桌角。熱情的師母看了看他沒說什麼,不過卻同接過蘋果就吃的李雪聊起了家常。
吃掉主人的東西是對她熱情款待的這份心意的一種最好的肯定。其實像這樣的情景隨處可見,比如去朋友家做客,在咖啡店裡碰上別的朋友,他們會熱情地招呼你入座,然後請你吃東西。這時候最好別不好意思,不妨大大方方接過來吃,他們若是真心的,你接過來就表示你接納了他們的熱情,他們會自然地感到你的親切與隨和。
不要讓你的客人孤獨的出門
好友夏利加曾對我說她的初戀埋葬於對方的一個小細節。那天晚上她從男友家裡出來,男友說:「我送送你吧!」她推辭說不用了。男孩就沒有再送。在她走下第三級樓梯時,她聽到防盜門「咣當」一聲關上了,她的心倏地一片冰涼。後來任憑男孩再怎麼努力,她都義無反顧地離開了男孩。
送朋友下樓不僅是出於禮貌,它體現的是一種情感的交流。如果有朋友到你家做客,你就送朋友下樓。雖然朋友口中再三說不用相送,但是如果你陪他一起下樓,這一小小的細節會溫暖他回家時漫長的道路,你從此在他心裡會有很高的地位,甚至勝過其他的朋友。不過應注意的是,熱情不可過度,如果客人是一對正處於熱戀中的朋友,而他們也再三不要你相送,你只需在看不見他們的身影時輕輕關上門就行了。
友誼在留言條中加深
有一段時間某單位的單身宿舍裝修,小王就借住在女友小花那裡。小花在報社工作,特別忙,常常深夜才回來。小王住進來後小花裁了普通的稿紙在門後做了個簡單的留言箱,她回來過的話就留言給小王,用下一張時將用過的紙放到最下層就好了。「晚上有活動不回來!」、「親愛的,周末愉快!」……忙時是寥寥幾句行動報告,有時間的話就寫下幾句祝福再勾勒出小人頭來。
雖然只是一張小小的留言條,但是它確流露出人們內心深處的最深情感,它召喚出了人們內心渴望的聲音。現代人忙碌的身影背後是最真切的渴求。所以,不要吝嗇你的筆,它會讓你感到樂趣無窮。
理解萬歲
小港已經在單位工作兩年了,但單位一直沒為她辦調入手續。她對這種狀況很失望,一時對自己的價值產生了懷疑。所有的朋友都說她不知足,這工作多風光呀,誰不是畢業拖了幾年才找到工作的。這話無疑雪上加霜。後來有個校對員了解情況後安慰她:「其實你可以想想讀者啊,多少人都希望天天見到你的名字。我認識的好多人都說你的稿子寫得好呢。」
在細節處關心他人,盡量去理解你失意的朋友吧,如果你盡了力卻還是不能讓對方開心,那就陪他一起罵「可惡的人或事」,至少他會覺得有人和他有同感。更有可能的是你還沒罵夠他就反過來勸你了。現在的人們需要的不是物質上的高度滿足,而是一種精神上的慰籍,他們需要的只是一份理解的心意。看似無關緊要的小細節中往往包含著無限的溫情。當溫情成為現代人最真切的渴求後,讓我們從這些小細節中做起吧。
處理好人際關係中的層次差別
尊貴者是一個相對的概念,每個人都是尊貴者,同時又有自己的尊從對象。交往對象不同,我們的位置會隨之變化。
人之所以有平常與尊貴之分,是因為人的學識、修養、經歷、地位不同。這是人際關係的層次差別,也是一種自然秩序。尊貴者雖然與我們不屬同一交往類別,有著一定的溝通障礙,但我們卻可以打破障礙與之正常交往,乃至發展友情。要想與尊貴者發展友情就要學會以下幾點:
尊重對方,嚴謹有致
準確把握雙方關係才能與尊貴者發展友情,首先要給其以相應的位置,充分表現出對他的尊重恭謹。這是對雙方關係的確認和定位,也是對對方的一種尊重願望的滿足,必須嚴謹有致,不可苟且。
李梅很得一位行署教委領導的賞識。這位領導是教師出身,人也平易近人。他與李梅並未謀面,但他讚賞李梅的才華,便約請李梅與他聊聊。李梅在領導面前並沒有得意忘形,忘乎所以,言談舉止,都嚴謹得宜,很有分寸,注重距離。領導雖性情開朗,多次表示要李梅隨意些,但還是對李梅的舉動發自內心的高興,他覺得沒有看錯人。就這樣,李梅與那位領導逐步建立了友情。
摒棄奉承,具備不卑不亢的心理
尊重是有原則的,它會在真情中體現出來。如果不顧原則,另有目的,人格淪喪,不知廉恥,對尊貴者就會表現出阿諛奉承來。這表面上似是尊重對方,其實它與尊重是本質不同的。阿諛奉承,虛情假意,誇大其辭,別有用心,只能讓尊貴者反感、嫌惡、痛恨。本來可以建立友情,但因雙方失去真情而無法發展下去。我們也不能排除個別尊貴者好大喜功,樂於聽奉承話、看媚態的。但這樣的尊貴者沒有必要與他發展友情。
自然隨和,不必拘謹
尊貴者無論地位,還是閱歷、學識,都高我們一籌。與他們交往,常令我們肅然起敬,有時我們還有一種威壓感而噤若寒蟬。我們作為平常人,尤其是未見過世面的青年人,在這種情勢下往往顯得動作走形,言語囁嚅,特別彆扭、生硬。其實尊貴者也是我們平等的交際對象,也是一種自然的交往關係,我們一方面要尊重對方,另一方面也要守住方寸,保持本色,自然而正常地與對方交往,不必拘謹。這反倒能顯示自己的交際魅力,會贏得對方的認可和尊重,尊貴者會樂意與我們發展友情。
巧托會配,不可狂妄
韋雷總希望展露才華,讓一位他最敬重的老人認可他。一次,老人在晚會上唱京劇,雖然唱得不算好,但還是贏得了掌聲,韋雷又想,自己亮亮嗓子必會讓老人有知音之感。於是一曲京劇唱得嘹亮高亢,老人卻在台上感到很不自然。韋雷雖是善意,但如此舉動,會讓老人覺得是在貶低他,當然就不會和他發展友情。
從交往的角色來說,尊貴者是交際的主角,而我們則是配角,處於次要地位。這是交際現狀,也是交際規律,是由彼此交往身份和交際能量決定的。我們要積極支持尊貴者,熱情配合尊貴者,鞍前馬後,服從需要,聽候調遣。這是合乎交際、現實的,這樣不僅不會損害自己的「身價」,而且會取得尊貴者的信任。而如不能擺正這層關係,不恰當地顯示自己的能耐,抖弄自己的才華,以至背棄、排擠尊貴者,這往往適得其反。
主動真誠,表露姿態
機會是要主動爭取的。尊貴者的行為是要與自己身份、地位保持一致的。他們一般不會主動與我們交往,而作為平常人,身份在下,地位比他低,自然要主動積極,充滿真誠,先邁出一步,做出友好的姿態,這是尊長敬上的美德,也是交際的慣例。
於薇在一次會議上結識了一位有成就的作家,她十分珍惜這層關係,可她是個平常的人,又是小字輩,當然並沒有引起作家的注意。但於薇視之為自然,更沒有賭氣,她每逢節日必寄賀卡給這位作家。終於作家記住了於薇,並與她成為了莫逆之交。
虛心求教,接受呵護
龔睿對本校一位知名教師十分敬重,主動拜他為師,經常請教一些問題,求得幫助和扶掖。由於龔睿尊重他的作息習慣和癖好秉性,所以每次請教都會有收穫。而在這一次次的請教中,那位教師也對龔睿發生了濃厚興趣,並逐漸有了很深的友情。
尊貴者是力量的象徵,在他面前,我們顯得很弱小稚嫩。所以要接受並求得呵護。這一則是我們與尊貴者交往所尋求和迫切需要得到的東西,二則作為尊貴者,他也會從中獲得施與和扶持之樂,是一種自我價值的實現。尋找呵護一要尊重尊貴者的願望,二要適度得宜,不可仰仗、依附於尊貴者。這包括恰當的求助及一定程度上的求教。這會獲得尊貴者的認可,並圓滿獲取他的友情。
有「舍」才有「得」
捨得才能獲得;放下才能去爭取新的目標;忘記才能心寧;寬容才能得眾;反求諸己,做到無念無私,就是踏實自在。
人際關係的好壞對一個人事業的成就影響很大,而每個人也都希望能擁有良好、廣闊的人際關係。有位在商場上頗有成就的人在報上說,要建立良好、廣闊的人際關係,必須運用「捨得」的觀念,也就是,有「舍」才有「得」。不「舍」而想「得」,那種人際關係是相當有限的。因此要學會主動出擊,先去滿足對方的自我。
我想很多人都會認同他的話,因為每個人都曾接受過別人的「舍」,而成為別人的朋友。
要爭取到「得」就得先學會「舍」。人基本上都是以「自我」為中心的,任何事都先想到「我」,都先從自己的方面考慮。因此有時便會想:某人為什麼不先對「我」打招呼?某人為什麼不請「我」吃飯,而要請別人?某人為什麼不寄生日卡給「我」?某人為什麼和「我」有距離?
你這樣子想,別人也是這樣子想,也就是說,每個人都把「得」放在心上,掛在眼前,如果雙方都不願意先「舍」,那麼這份關係便不可能展開!既是如此,我們應當學會主動出擊,先去滿足對方的自我,為雙方關係的建立邁出第一步。
主動出擊就是「舍」的第一個步驟,也就是先「舍」掉你的矜持,「舍」掉你的武裝,向對方展露和平的姿態。接下來就要有實際的做法了。普通的日常寒暄和打招呼看來沒什麼,但如果能在普通談話中加入對對方的關心,那麼這人際關係便會慢慢發酵。當然,你的關心不可帶有刺探的意味,否則會引起對方的警戒,借題發揮最好,例如從工作談起,再擴展到家庭、休閑,慢慢地把對方的心窗打開。
但是,光是這樣還不夠,因為這隻能讓你建立一份普通的人際關係,你必須再加入某些成分,才能把這人際關係鞏固起來。要學會怎麼做很簡單,首先拋棄自我為中心的思想,為對方做些什麼!認真體會到下面的內容,你就會明白。
(1)觀察、了解對方的需要,不等對方開口,你就先替他做,他不只感謝,還會感到驚喜;例如甲君主動為乙君從國外帶回來一瓶「生髮水」,雖然沒多大效用,但乙君仍然會非常地感動。
(2)共享你的資源,包括物質的、精神的以及人際的,例如你可介紹你的朋友給他認識,借他你的CD、送他你種的花或你收藏的書,反正只要對方沒有而你有的,便可和他分享。
凡事以他人的利益為先,用你的誠心感動對方,這種「舍」,就會真的換到「得」。但是也不排除某些例外。因為人世間有很多不領情的人。但話又說回來,對這種人,不「舍」又怎可能「得」!
俗話說:「一樣米,養百樣人」,你不必去期待對方是否有善意的回應,但要相信,「舍」是種子,「得」則是收成,有些種子發芽得早,有些發芽得晚,但總是會發芽、會有收成的。總而言之,要建立人際關係,不能坐著等別人「送上門來」那樣就會連門都沒有!
人情賬戶很重要
人情就是財富。在人際交往中,見到給人幫忙的機會,要立馬撲上去,像一隻飢餓的狐狸撲向它久違的獵物一樣。這樣,你就在不知不覺中將你的「人情賬戶」新添了一個正數。
重視情意觀念可以擴充你的人脈,會為你日後的發展帶來意想不到的幫助。情意觀念要像金錢觀念一樣,多多益善,這樣才能左右逢源。求人幫忙是被動的,可如果別人欠了你的人情,求別人辦事自然會很容易,有時甚至不用自己開口。做人做得如此風光,大多與善於結交人情,樂善好施有關。積累人情這一無形資本是人情關係學中最基本的策略和手段,是開發利用人際關係資源最為穩妥的靈驗功夫。
錢鍾書先生一生日子過得比較平和,但困居上海孤島寫《圍城》的時候,也窘迫過一陣。辭退保姆後,由夫人楊絳操持家務,所謂「捲袖圍裙為口忙」。那時他的學術文稿沒人買,於是他寫小說的動機里就多少摻進了掙錢養家的成分。一天 500字的精工細作,卻又絕對不是商業性的寫作速度。恰巧這時黃佐臨導演上演了楊絳的四幕喜劇《稱心如意》和五幕喜劇《弄假成真》,並及時支付了酬金,才使錢家渡過了難關。時隔多年,黃佐臨導演之女黃蜀芹之所以獨得錢鍾書親允,開拍電視連續劇《圍城》,實因她懷揣老爸一封親筆信的緣故。錢鍾書是個別人為他做了事他一輩子都記著的人,黃佐臨40多年前的義助,錢鍾書多年後仍然記在心裡。
俗話說「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多一個朋友多一條路。要想人愛己,己須先愛人。諸位當時刻存有樂善好施、成人之美的心思,才能為自己多儲存些人情的債權。這就如同一個人為防不測,須養成「儲蓄」的習慣,這甚至會讓各位的子孫後代得到好處,正所謂「前世修來的福分」。黃佐臨導演在當時不會想得那麼遠、那麼功利。但後世之事卻給了他作為好施之人一個不小的回報。
結得人情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有時候甚至是舉手之勞,並無一定之規。對於一個身陷困境的窮人,一枚銅板的幫助可能會使他握著這枚銅板忍一下極度的飢餓和困苦,或許還能幹番事業,闖出自己富有的天下。對於一個執迷不悟的浪子,一次促膝交心的幫助可能會使他建立做人的尊嚴和自信,或許在懸崖前勒馬之後賓士於希望的原野,成為一名勇士。就是在平和的日子裡,對一個正直的舉動送去一縷可信的眼神,這一眼神無形中可能就是正義強大的動力。對一種新穎的見解報以一陣贊同的掌聲,這一掌聲無意中可能就是對革新思想的巨大支持。就是對一個陌生人很隨意的一次幫助,可能也會使那個陌生人突然悟到善良的難得和真情的可貴。說不定他看到有人遭到難處時,他會很快從自己曾經被人幫助的回憶中汲取勇氣和仁慈。
其實,人在旅途,既需要別人的幫助,又需要幫助別人。從這個意義上說,幫人就是積善。
戰國時代有個名叫中山的小國。有一次,中山的國君設宴款待國內的名士。當時正巧羊肉羹不夠了,無法讓在場的人全都喝到。有一個沒有喝到羊肉羹的人叫司馬子期,此人懷恨在心,到楚國勸楚王攻打中山國。楚國是個強國,攻打中山易如反掌。中山被攻破,國王逃到國外。他逃走時發現有兩個人手拿武器跟隨他,便問:「你們來幹什麼?」兩個人回答:「從前有一個人曾因獲得您賜予的一壺食物而免於餓死,我們就是他的兒子。父親臨死前囑咐,中山有任何事變,我們必須竭盡全力,甚至不惜以死報效國王。」
中山國君聽後,感嘆地說:「怨不期深淺,其於傷心。吾以一杯羊羹而失國矣。」即給與不在乎數量多少,而在於別人是否需要。施怨不在乎深淺,而在於是否傷了別人的心。我因為一杯羊羹而亡國,卻由於一壺食物而得到兩位勇士。
這段話道出了人際關係的微妙。也許沒有比幫助別人這一善舉更能體現一個人寬廣的胸懷和慷慨的氣度了。不要小看對一個失意的人說一句暖心的話,對一個將倒的人輕輕扶一把,對一個無望的人賦予一片真摯的信任。也許自己什麼都沒失去,而對一個需要幫助的人來說,也許就是醒悟,就是支持,就是寬慰。
相反,不肯幫助人,總是太看重自己絲絲縷縷的得失,這樣的人目光中不免閃爍著麻木的神色,心中也會不時地泛起一些陰暗的沉渣。別人的困難,他可當作自己得意的資本,別人的失敗,他可化作安慰自己的笑料;別人伸出求援的手,他會冷冷地推開;別人痛苦地呻吟,他卻無動於衷。至於路遇不平,更是不會拔刀相助,就是見死不救,也許他還會有十足的理由。自私,使這種人吝嗇到了連微弱的同情和絲毫的給予都拿不出來。
也許這樣的人沒有給人幫助倒是其次,可怕的是他不僅可能墮落成一個無情的人,而且還會淪落為一個可悲的人。因為他的心除了只能容下一個可憐的自己,整個世界都無需關注和關心,其實,他也在一步步堵死自己所有可能的路,同時也在拒絕所有可能的幫助。因此一個人構建他的人情賬戶是非常重要的,也是一個不可否認的明智之舉。
雪中送炭 千金難買
人生在世,沒有一帆風順的,總會有許許多多的艱難與困苦。當你遇到斷崖險阻時,你需要的是幫助你架橋搭梯,雪中送炭的人。在這時幫助你的人,才是你真正的朋友。
雪中送炭、錦上添花都可落得人情,但兩者之價值卻有天壤之別。雪中送炭可以把人拉出火坑,走出困境。也猶如你即將渴死在沙漠中,別人給你一口救命甘泉一樣。但就內心感受來說,給瀕臨餓死的人送一個饅頭和富貴的人送一座金山,是完全不一樣。有某種愛好的人遇到興趣相同的人則興奮不已,以為人生一大快樂。兩個人脾氣相投,就能交上朋友。所以要落人情,便應洞察此中三味。
三國爭霸之前,周瑜並不得意。他曾在軍閥袁術部下為官,被袁術任命當過一個小小的居巢長,一個小縣的縣令罷了。
這時候地方上發生了饑荒,年成既壞,兵亂間又損失不少,糧食問題日漸嚴峻起來。居巢的百姓沒有糧食吃,就吃樹皮、草根,活活餓死了不少人,軍隊也餓得失去了戰鬥力。周瑜作為父母官,看到這悲慘情形急得心慌意亂,不知如何是好。
有人獻計,說附近有個樂善好施的財主魯肅,他家素來富裕,想必囤積了不少糧食,不如去問他借。
周瑜帶上人馬登門拜訪魯肅,剛剛寒暄完,周瑜就直接說:「不瞞老兄,小弟此次造訪,是想借點糧食。」
魯肅一看周瑜丰神俊朗,顯而易見是個才子,日後必成大器,他根本不在乎周瑜現在只是個小小的居巢長,哈哈大笑說:「此乃區區小事,我答應就是。」
魯肅親自帶周瑜去查看糧倉,這時魯家存有兩倉糧食,各三千擔,魯肅痛快地說:「也別提什麼借不借的,我把其中一倉送與你好了。」周瑜及其手下一聽他如此慷慨大方,都愣住了,要知道,在饑饉之年,糧食就是生命啊!周瑜被魯肅的言行深深感動了,倆人當下就交上了朋友。
後來周瑜發達了,當上了將軍,他牢記魯肅的恩德,將他推薦給孫權,魯肅終於得到了幹事業的機會。
人對雪中送炭之人總是懷有特殊的好感。某位小姐如此說:「我有一位朋友,我每次需要幫助的時候,他一定出現。例如:我有急事需要用車或上班遲到時需要用車,只要我打個電話,他一定到,可以說每求必應。事情一過去,我們又各忙各的。到過年過節的時候,我總是忘不了給他寄一張賀卡,打電話給他拜個年。」
對身處困境中的人僅僅有同情之心是不夠的,應給以具體的幫助,使其渡過難關,這種雪中送炭,分憂解難的行為最易引起對方的感激之情,進而形成友情。
一個農民做生意賠了本,他向幾位朋友借錢,都遭回絕。後來他向一位平時交往不多的鄉民伸出求援之手,在他說明情況之後,對方毫不猶豫地借錢給他,使他渡過難關,他從內心裡感激。後來,他發達了,依然不忘這一借錢的交情,常常給對方以特別的關照。
在人際交往中,雪中送炭也應掌握一些方法,才能使你的碳送的更及時。下面有幾點技巧可與各位分享:
(1)飲足井水者,往往離井而去,所以你應該適度地控制,讓他總是有點渴,以便使其對你產生依賴感。一旦他對你失去依賴心,或許就不再對你畢恭畢敬了。
(2)老闆刺激下屬享受的慾望又不去全部滿足,而是一次一點,循序漸進,以使其保持幹勁、繼續努力。
(3)對人的恩情過重,會使對方自卑乃至討厭你,因為他一來無法報答;二來感到自己的無能,會產生消極的情緒。
黑臉開戲,紅臉收場
黑臉開戲,紅臉收場。這幾乎是中國古代傳統戲曲基本套路。但人際關係中的紅臉與黑臉,要想嫻熟的掌握卻不那麼容易,為人處世,各有其道,難求一律,紅與黑之間要相替得當,方能成為制勝之寶。
生氣發火,動怒泄憤是人際交往中的一大忌。尤其是在長輩面前,小輩們更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切切不可有所冒犯,失晚輩之禮。但有時會遇到某些或有恃無恐或刁蠻耍橫的倚老賣老之人,一味地迴避退讓忍辱負重,反而會使對方以為你軟弱可欺而得寸進尺。
1963年,因遺產問題,曾憲梓在遠在泰國的哥哥曾憲概的多次催促下,動身來到了泰國。曾憲梓的叔父曾桃發聞之以為曾憲梓定是與其哥哥聯手來對付他。於是便有了這麼一個場面:
一天早上,三個笑容可掬的客家長輩來到了曾憲梓的小店鋪里,執意要請曾憲梓去「喝喝茶、吃吃飯」。曾憲梓客氣了一番後隨他們來到了曾桃發的公司里。待所有人嚴肅就位以後,叔父們便一改初始親切溫和之相,對曾憲梓紛紛大加指責:「你看你,像什麼話,一點道理也不懂。來了泰國這麼久,也不來拜見叔父、叔母。你這算什麼?真沒規矩!」
其實,曾憲梓來泰國的當天便執晚輩之禮拜見了叔父叔母。因此,叔公們的劈面訓斥令曾憲梓一頭霧水。叔公們見曾憲梓無言以對,認為其真的是那麼大逆不道,毫不留情地把曾憲梓罵個「狗血淋頭」。原本極富自尊心且血氣方剛的曾憲梓終於忍耐不住,作了黑臉的莽漢,大發雷霆:「你們簡直是太不像話了!我本來應該尊重你們,因為你們是叔公,但是從你們這番血口噴人的話里,從你們玩弄的這些騙人的把戲裡,你們就再也不配得到我的尊重。」曾憲梓指著剛好從他們面前走過的一個小孩說道,「我這個人,對於講道理的人從來都是尊重的。就是這樣的小孩子,知道做人應該講道理,應該明白事理,我也會很尊重他。但對於像你們這樣的老前輩,一點道理都不懂,只會嫌貧愛富,昧著良心拍有錢人的馬屁,你們這樣做,令我更加瞧不起你們,我也有理由不尊重你們!」
曾憲梓一番理正辭嚴的剛言相向,令原本氣勢洶洶的叔公們頓時氣萎勢縮,百口莫辯。但是,倘任其怒火信馬由韁,剛言怒語如決堤洪水一瀉不收,便有可能使原本已有的勝勢轉瞬即逝。於是,曾憲梓又是一番有理有據的擺事實,講道理,扮起了紅臉好人,不失時機地給叔公找台階,進入了收場的好戲。「叔父只有憑著自己的勞動,憑著自己的智慧,才能一點一滴地建立像今天這樣龐大的事業。現在叔父有錢有勢,那不過是叔父的能耐,叔父的本事,我只會從心裡感到佩服。叔父現在大可不必為了這些財產的事情絞盡腦汁,你是我叔父,你有話跟我說,喊一個小孩把我叫來就可以了。」
人們都希望別人能看到自己的優點,對他人的適度讚美,可使對方產生親和心理,為交往溝通提供前提。曾憲梓的叔父隻身一人於異國他鄉艱辛奮鬥而擁有今天的財富和名望,足以證明其不凡之處。曾憲梓這番讚美,既充分肯定了叔父於商場中之本事,又由衷地表明了自己對叔父的佩服之意。言不巧語不媚,不壞剛直不阿之節,不涉阿諛奉承之嫌,從而拉近了兩代人之間的心理距離。令叔父叔母激動得喃喃而語:「好侄子,好侄子!」原本劍拔弩張的氣氛已化為烏有。
曾憲梓在人際交往、家庭糾紛中所表現的人情操縱自如,紅黑臉相間恰當的深厚功夫,表明了他在商場中的出色作為絕非等閑得來,而是名副其實。
幫他人「打圓場」,為自己網路人情
學會巧妙地轉移話題和分散別人的注意力。說錯了話或者做錯了什麼事,除了迅速承認錯誤之外,還要學會巧妙地轉移話題,把別人的注意力吸引到其他方面。
每個人都有難言之隱,令人不恥之事,相信沒有人願意讓人傳揚,因此為他人貼金撲粉也是一大善舉。如果在交際中,注意為人遮蓋羞處,瞞住隱私,別人便會覺得你對他做了一件值得嘉許的「善事」,對你感激不盡,也就會在別的事上彌補你的人情。
張建偉在大建築設計事務所工作,大學畢業後就取得一級建築師的資格,是一位有才幹的人。他身材高大,談話風趣幽默,因此受到女孩子的喜歡。他本人對這件事也從不隱瞞,得意揚揚地在眾人面前誇耀。
某日,張建偉和兩位上司到委託設計的客戶那裡,對方除負責的一位董事外,還有兩位部長出席。當天是第一次見面,目的是刺探客戶的意向。
雙方在會客室站著交換名片。這時,張建偉的名片夾里有樣東西掉在桌上。張建偉的視線立即掃過去,其他人的視線也跟上去。
突然,張健偉發出一聲「啊」,一副狼狽的樣子,其他的人也屏息噤聲。掉在桌子上的東西,原來是避孕套。
張健偉慌慌張張地撿起來,然後戰戰兢兢地窺伺對方董事的臉色。
「哈哈,沒看到,沒看到。」對方面帶微笑地說。事後的商討就在笑聲和親密感中進行。
這種胡話儘管沒誰會相信,可在當時的情形下,卻起到了好的作用。為了照顧別人的名聲和面子,撒了謊,說胡話,是沒有什麼大不了的,對方還會非常地感謝自己。因此這樣做,對誰都沒有害處。
在特定的條件和情況下,人們為了避免觸及別人的忌諱,防止招來麻煩,引起彼此的不愉快,有時不能、不願、不好直接說出某一事物,就需要用另一事物來加以替代或化解,通過「指鹿為馬」來逢凶化吉、開展交際,以期達到良好的效果。
看來,遮羞有時並不一定是件壞事。遇到尷尬情況,應儘力以新話題、新內容引申轉移,千萬別拘泥一頭,執著不放,弄得僵持不下,導致更為難堪的局面。
在社交中,誰也不可能預料一切。例如,也許你沒想到和你打交道的人是與你有嫌隙的或者是你競爭對手的朋友;也許你沒估計到對方是四川人而不喜歡川菜;也許你突然說錯了話,等等。這些都很叫人尷尬。這時候,你原來所準備應付的情況全變了,一時免不了有些失態。這種場合下的遮羞是非常必要的。
一個人的遮羞能力當然是以人生經驗為基礎的,經過多次實踐,必須學會變得老練聰明。與此同時,應變能力也反映著一個人的機智和修養。只有處世功底深厚的人才有可能在情況發生變化時化險為夷,化拙為巧,使自己擺脫尷尬境地,並在交際中取得良好的效果。
要遮羞,就要從自身做起,首先要做到以下幾點:
(1)無論出現什麼情況,都保持高度的冷靜,使自己不失態。例如在一次商務交際中,對方在談到價格時突然揭了你這一方的老底,說你給某公司的價格很低,而給他們過高,這實在是太欺負人等等。貿易夥伴這樣揭露,是很傷面子的。如果你不冷靜,情緒過分緊張或者激動,很可能應付不了這個局面。接下來或者承認事實,或者憤怒爭辯,拚命否認,很可能當時就不歡而散。但是如果你很冷靜,可能會很快找出理由,比如價格低並不保證退換維修,某一方面沒有運用新材料新技術,或者在付款形式、供貨期限、質量保險等方面有不同。反正你總能找出合適的理由來挽救局面,為自己的行為找到體面的說法。
(2)在任何情況下,都能夠「打圓場」,淡化和消解矛盾,給自己和對方找台階下,使氣氛由緊張變為輕鬆,由尷尬變為自然。在很多時候,替別人解圍比為自己掩飾更重要,一方面表示自己對對方的理解和尊重,另一方面也給自己留下了餘地。
(3)學會巧妙地轉移話題和分散別人的注意力。說錯了話或者做錯了什麼事,除了迅速承認錯誤之外,還要學會巧妙地轉移話題,把別人的注意力吸引到其他方面。比如用幽默或玩笑的方式轉移目標,把關於人的事扯到某種物上面,把令人緊張的話題變成輕鬆的玩笑等等。
關係親疏,距離顯現
俗話說,「一回生,兩回熟。」只要能打開突破口,與對方拉上關係,就要毫不放鬆,接二連三地貼上去,日久天長,雙方的關係就有點兒扯不清了,這就是交往的秘訣。
正所謂「人情賣給熟面孔。」人們都有一種自私的心理,因此給不給面子往往是熟人之間的事。與陌生人拉關係、套近乎,必須講究方法,講究步驟。現總結了一套技巧,詳解如下:
要製造機會拉近與對方的身體距離
某人在百貨公司買襯衫或領帶時,女店員總是會說:「我替你量一下尺寸吧!」每當這時,這位評論家都會在心中喝道:「嗯!這種方法真不錯,我上當了。」這是因為對方要替你量尺寸時,她的身體勢必會接近過來,有時還接近到只有情侶之間才可能的極近距離,使得被接近者的心中,勢必減弱了防禦心理而接近心理距離。
人都有一種防禦的意識,因此每個人對自己身體四周的地方,都會有一種勢力範圍的感覺,而這種靠近身體的勢力範圍內,通常只能允許親近之人接近。相反,像這位評論家一樣允許別人進入你的身體四周,就會有種已經承認和對方有親近關係的錯覺,這一點對任何人來說都是相同的。
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親疏遠近看彼此之間的距離就能顯現出來。通常情況下「手放在你肩膀,我們已是情侶」。的確,本來一對陌生的男女,只要能把手放在對方的肩膀上,心理的距離就會一下子縮短,有時瞬間就成為情侶的關係。推銷員就常用這種方法,他們經常一邊談話,一邊很自然地移動位置,挨到顧客身旁。
因此,只要你想儘早和陌生人親密起來,就應製造出自然接近對方的機會。
談話時採取旁邊的位置,有利於和初次見面人打交道
每個人都有同感,就是和初次見面的人對面談話,不是一件很好受的事。這是因為兩人的視線極易相遇,而導致倆人之間的緊張感增加。一位富豪曾經談起,如果有他不願意借錢給他的人向他借錢,他就會和他面對面交談。因為這樣談話會使對方緊張而不敢亂開口,即使借給了他也不敢不還,而相反借錢不還的,都是坐旁邊位置談話的人。
與人交談時坐在旁邊的位置,自然就會輕鬆下來,這是因為不必一直意識到對方的視線,而只在必要時看他的視線即可。坐在對方旁邊的位置與之交談,對親近感的增加很有幫助。因此,和初次見面的對方要增加親近感時,最好避免和他面對面的交談,而應盡量坐在他旁邊的位置,才能令對方的視線有轉移之地,同時因為不會產生緊張感,所以能很快建立親近感。
見面的次數越多,印象就越深
對一名成功的推銷員來說,經常到主顧家中去,被認為是和主顧熟悉的要訣之一,尤其是以「到附近來辦事,順便來看看你」這種說法,更能抓住主顧的心。像這樣習慣於親近的方法,在心理學方面被認為和學習一樣。一般來說,認為集中學習不如分散學習來得有效。
譬如我們要用12小時學習,那麼一天用功2小時,而連續一個禮拜,比一口氣熬夜念12小時更加有效。此外,到駕駛訓練班學習駕車,一天的練習時間也都有一定的限制,絕不會讓你超出時間,也就是利用這種分散學習的效果。
在人際關係方面,使對方產生親近感,也就是給予對方好印象的基本條件。而要滿足這項條件,利用這種「分散效果」,可說是給對方強烈印象的最好方法了。
一般而言,整夜在一起喝酒的朋友,和那些長時間交往的朋友相比,乍看之下好像前者的人際關係較穩固,但實際上,這種關係如不加以持續,那麼兩者之間的交情就會愈來愈淡,這一點是顯而易見的。譬如有人問你「你和某人的關係如何」?而你回答「我見過一次」和「偶爾會見面」,那麼給人的印象就不同了,而和「常見」這個回答就更不同了。道理顯而易見,見面的次數和倆人之間的親近度是成正比的。
交往不拒絕功利
不管是感情還是功利,既然人際交往是互利的,是為了滿足雙方各自的需求,那麼人際交往的延續就有一個必要的條件:交往雙方的需求和需求的滿足必須保持平衡。否則,人際交往就會中斷。人際交往的發展要在雙方需求平衡、利益均等的條件下才能進行。
人際交往的一個基本原則就是互利。我們的社會提倡奉獻和利他精神,但這是一種最高層次的人際交往境界,很難要求所有人都做到這一點。
人與人之間需要交往,儘管每個人具體的交往動機各不相同,但最基本的動機就是為了從交往對象那裡滿足自己的某些需求。實際上,人際交往中的互惠互利也是合乎我們社會的道德規範的。
李梅是大一的新生,剛剛踏入校門,對學校里的一切事情都是未知的。學校也是一個小小的社會,也存在著人與人之間的互利交往。李梅很想加入學生會,但是不知道自己從何入手。無意中得知學生會主席是自己的老鄉,於是李梅就已老鄉的名義與學生會主席結識,「十一」回家主動幫她買了回家的車票,她還把家裡郵來的特產送給他。不久,他們就很快成為了朋友。在競選學生會時,得到老鄉的提示,做了充分的準備,李梅自然如願以償。
互利互惠即互酬互助,指人們在交往中互相考慮對方的價值和利益,滿足對方的心理需要,使彼此都能從交往中得到精神的滿足和相互的幫助。人際交往中的互利,是互助而不是交易,是一種「只有助人,才有人助」的生活哲理,是「施恩不圖報」與「好心得好報」的辯證統一。交往中,雙方都應有所「施」,也就有所「受」。
所謂互利原則,既包括物質方面的,也包括精神方面的。由於受傳統觀念的影響,過去人們交往中更願意談人情,而忌諱談功利。事實上,人與人之間的交往需求是多層次的,粗略地可以分為兩個基本層次:一個層次是以情感定向的人際交往,比如親情、友情、愛情;另一個層次是以功利定向的人際交往,也就是為實現某種功利目的而交往。現實中人們時常會自覺或是不自覺地將這兩種情況交織在一起。有時候即使是功利目的的交往,也會使人彼此產生感情的溝通和反應;有時候雖然是情感領域的交往,也會帶來彼此物質利益上的互相幫助和支持。還有,在人的各種交往中,有時是為了滿足物質需求,有時則是為了滿足精神的需求。換言之,人際交往的最基本動機就在於希望從交往對象那裡得到自己需求的滿足。這種滿足,既有精神上的,也有物質上的。所以,按照人際交往的互利原則,人們實際上採取的策略是:既要感情,也要功利。
生活中常常見到有人抱怨人情淡漠,朋友缺乏友情,甚至不講交情。其實說穿了,抱怨的一方往往是由於自己的某種需求沒有獲得滿足,而這種需要往往也是非常功利的。所以,我們不必一味追求所謂的「沒有任何功利色彩的友情」,也不必輕率地抱怨別人沒有「友情」。我們只需要坦率地承認:互利,是人際交往的一個基本原則;既要感情又要功利,是人際交往的一個常規策略;需求平衡、利益均等,是人際交往的一個必要條件。
當然,也有例外的例子,那就是聖人。問題就在於我們多是凡人。就是做聖人,也該是自己先做聖人,而不該指望別人先做聖人。所以,當朋友之間的交往出現障礙時,我們還是先看看在人際交往上哪裡出現毛病才是。
為人處世應當讓三分
古人云:「處事須留餘地,責善切戒盡言。」人生一世,萬不可使某一事物沿著某一固定的方向發展到極端,而應在發展過程中充分認識其各種可能性,以便有足夠的條件和迴旋餘地採取機動的應付措施。
處世謹慎,臨事不危,有一種小心翼翼的態度,三思而行,這是必然的。但要做好卻不容易。個性強的,容易動肝火,起意氣,雖知道要謹慎,卻熬不住性子,終使言行變得衝動、冒失。而個性柔弱的人,又容易過分謙卑,言行顯得懦弱、遲緩。而在強烈的功利吸引之下,無論強者與弱者,都容易一改本性,成為冒險鬼,自取失敗。所以,做到謹慎,重要的是把握分寸,留有餘地。
說話,評論一件事,一個人,應當實事求是,從好的方面看的同時,也應看到壞的方面,切忌感情用事。喜歡起來,什麼都好,厭惡起來,一無是處。如果眼前不吃虧,將來必知禍從口出。把握好分寸,留有餘地,則自己進退方便自如。
王兵和同事因為某些工作上的小事而吵嘴,弄得倆人很不愉快,王兵向他的同事說:「從今天起,我們繼絕所有關係,彼此毫無瓜葛……」說完話還不到兩個月,他的同事就晉陞成為他的上司,然而李兵因為當時話講的過重,只好另謀他就。
當然,狀況並不是只我說的這幾個。固然把話說滿有時也有實際上的需要,但我認為,除非必要,還是保留一點空間的好,既不得罪人,也不會讓自己陷入困境。
謹慎也當留有餘地。之所以說做人不是事事當謹慎,是說謹慎到一定情況當換一種形式,或叫果敢,或叫靈活。
劉邦在鴻門宴上,被張良叫了出來,實際已離虎口。如果想要逃走,又謹慎地履行禮節,去向項羽、亞父告別,無異於送肉上砧板。這時,劉邦既已出門,該撒腿就跑,而講禮數去辭行就是愚蠢。所以樊噲說:「大行不拘小謹,大禮不辭小讓」。
初入道經商的人,將本求利,能得大利,求其中利,留有餘地,把握住這個分寸,就是謹慎。農村學生考大學跳龍門,達到重點大學分數線了,無絕對把握錄取,報名的志願表上填個二類大學,以求穩操勝券,這也是謹慎。雖不能達到心滿意足的最佳效果,但卻可免除失敗危險。
總之,謹慎,留有餘地,不說過頭話,不做心力用盡的事,則隨時可以應付意外情況。因為於人本身,強中自有強中手,而於事態發展,也時有不測風雲。因此,但凡做事就要留有餘地,會讓你在人際交往中進退自如。
不要忽略「面子問題」
人常說「人為一口氣,佛為一炷香」。面子問題是頭等大事,因此在人際交往中更應該注重面子問題。
在中國的社會裡,面子是一件非常重要的問題,為了面子,小則翻臉,大則會鬧出人命;如果你是個對面子不看重的人,那麼你必定是一個不受歡迎的人;如果你是個只顧自己的面子,卻不顧別人的面子,那麼你同樣不會受歡迎。無論是因為你還是因為別人而傷及了他人的面子,後果都不會很樂觀。
單位搞活動,大家去飯店吃飯,大領導當著所有人的面誇獎了小劉,但卻沒有對小領導的成績予以肯定,小劉也沒在大領導的面前談及小領導的功勞。小領導很是生氣,認為丟了面子。因此在大領導走後當著所有人面指著小劉說,「你以為你是誰啊,你等著,明天我叫你上不了班!」平時小劉規規矩矩的幹活,並沒有得罪他,看來小劉以後的日子不好過了。
「面子」是什麼呢?「面子」是一個人在同僚中立足的「根本」,換句話說,是代表「地位」,所以你若當面羞辱某人,某人因此覺得被同仁看笑話,很沒「面子」,他是有可能為此和你拚命的。
所以,在社會上行走,你一定要了解「面子問題」,否則處理失當,會對你的人際關係和事業造成很大困擾。
不過,「面子問題」又很微妙,有關面子的事大多不好明說,只能靠自己體會。那麼「面子問題」就難以處理了?不然,只要抓住兩大原則就可以了。
第一個原則是消極的,也就是不要做出「不給面子」的事。例如:
(1)不要當面羞辱人,包括同事、上司、屬下、朋友,尤其是人身攻擊的羞辱更是不宜。
(2)對某人有意見,應私下溝通,不要當面揭發,以免他下不了台。
(3)強龍不壓地頭蛇,勿越界管人閑事。
(4)打狗看主人,勿因意氣而羞辱對方的手下。
(5)遇到分輸贏的場合,手下留情,不必贏得太多。
(6)「心中有別人」,也就是有上司、有長輩、有朋友,不要逾越自己的本分。
(7)不要搶別人的功勞,也不要搶別人的機會。
總而言之,只要心中懷著對對方的尊重,替對方著想,那麼就不致做出「不給面子」的事了。「不給面子」的事最易引起是非,所以必須小心。
第二個大原則是積極的,也就是主動「做面子」給對方,例如:
(1)替對方在同事、朋友及上司面前說好話,為他做公關,但不可太肉麻、露骨、刻意。
(2)對方有喜慶,主動以適當的方式參與慶賀。
(3)對方有難言之苦,不動聲色,悄悄地主動替他解決。
(4)適當地吹他、捧他,協助他建立人群中的地位。
帶著「我能替對方做什麼,讓他有面子」的想法來做就對了。這兩大原則,前者可避免人際關係出現問題,後者則可積極地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而你的付出,也必然得到回饋。
寬以待人,有理也要讓三分
「若想在困難時得到援助,就應在平時寬以待人。」包容接納、團結更多的人,在順利的時候共同奮鬥,在困難的時候患難與共,進而為自己增加成功的能量,創造更多的成功機會。反之,則會使大家疏遠他,在其成功的道路上,人為地增加了阻力。
人們往往把大海比作寬廣的胸懷,因為大海能廣納百川,也不拒暴雨和巨浪;也有人把忍耐性比做彈簧,彈簧具有能伸能屈的韌性。人們在一個單位或集體中工作學習,難免會產生一些意見或矛盾。但是,如果經常為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爭得面紅耳赤,誰都不肯甘拜下風,以致大打出手,事後靜下心來想想,當時若能忍讓三分,自會風平浪靜,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事實上,越是有理的人,如果表現得越謙讓,趣能顯示出他胸襟坦蕩,富有修養,反而更能得到他人的欽佩。
漢朝時有一位叫劉寬的人,為人寬厚仁慈。他在南陽當太守時,小吏、老百姓做了錯事,為了以示懲戒,他只是讓差役用蒲草鞭責打,使之不再重犯,此舉深得民心。劉寬的夫人為了試探他是否像人們所說的那樣仁厚,便讓婢女在他和屬下集體辦公的時候捧出肉湯,故作不小心把肉湯灑在他的官服上。要是一般的人,必定會把婢女毒打一頓,至少也要怒斥一番。但是劉寬不僅沒發脾氣,反而問婢女:「肉羹有沒有燙著你的手?」由此足見劉寬為人寬容之肚量確實超乎一般人。
這就是有理讓三分的做法,劉寬的肚量可謂不小。他感化了人心,也贏得了人心。人人都有自尊心和好勝心,在生活中,對一些非原則性的問題,我們應該主動顯示出自己比他人更有容人之雅量。
俗話說,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每個人都難免會偶有過失,因此每個人都有需要別人原諒的時候。
大部分人一旦陷身於爭鬥的漩渦,便不由自主地焦躁起來,有時為了自己的利益,甚至是為了面子,也要強詞奪理,一爭高下。一旦自己得了「理」,便決不饒人,非逼得對方鳴金收兵或自認倒霉不可。然而這次「得理不饒人」雖然讓你吹著勝利的號角,但也成了下次爭鬥的前奏。因為這對「戰敗」的對方也是一種面子和利益之爭,他當然要伺機「討」還。
在這種時候,我們為什麼就不能像劉寬那樣,即使自己有理,也應讓別人三分。其實,有些時候給他人讓出了台階,也是為自己攢下了人情,留下一條後路。
寬以待人,要有主動「讓道」精神,寬容讓人。在與他人交往中,常常會因為個性、脾氣、愛好、要求的不統一,價值觀念的差異就會產生矛盾或衝突,此時我們應記住一位哲人的話:「航行中有一條公認的規則,操縱靈敏的船應該給不太靈敏的船讓道。我認為,這在人與人的關係中也是應遵循的一條規律。」
因此,做一個能理解、容納他人優點和缺點的人,才會受到他人的歡迎。相反,那些只知道對人吹毛求疵,又沒完沒了地批評說教的人,怎麼會擁有親密的朋友呢?人們對他只有敬而遠之!
將心比心,才能做到寬以待人,推己及人。推己及人,是以自己為標尺,衡量自己的行為舉止能否為人所接受,其依據是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將心比心,設身處地。還可以用角色互換的方法,假設自己站在對方的位置上,想一想對方會有什麼反應、感覺,從而理解他人,體諒他人,懂得了這點,當別人理短時就會大度地寬容他人,他人才會在自己理短時容讓你,以此建立相互寬容的人脈關係網。
送禮要送到心坎里
送禮送到心坎里,說到底也就是對症下藥,在堅持原則的前提下投其所好。正如送禮,要送得合適,其中一條重要的原則就是要對方喜歡。
中國是一個重人情的社會,很多事情靠公事公辦往往辦不成。因此,溝通就成了辦事的必要環節,要想有個良好的溝通就應該有所行動,而送禮就是這種行動的最佳表現。同樣的辦事,有的人送禮就能把事情辦成,有的人送禮就沒有什麼效果。可見,送禮也是一個學問。
清代鉅賈胡雪岩既善於經商,也善於經營自己的關係網,他的精明之處在於他善於抓住不同人的特點,投其所好。
在胡雪岩的那個時代,要經營勢力,離不開銀子的作用。胡雪岩深諳此道,自然也從不吝惜銀子,甚至到了有「求」必應的地步。比如時任浙江藩司的麟桂調署江寧藩司,臨走時在浙江虧空的兩萬多兩銀子需要填補,又一時籌不到這筆款項,便找到胡雪岩請他幫助代墊,胡雪岩二話沒說便爽快地應承下來,以致麟桂派去和胡雪岩相商的親信也「感動」不已,稱胡雪岩實在是「有肝膽」、「夠朋友」,要他一定不要客氣,趁麟桂此時還沒有卸任,有什麼要求儘管提出來,反正惠而不費,他一定肯幫忙。胡雪岩做的卻也實在「漂亮」,他沒有提出任何索取回報的具體要求,只是希望麟桂到任之後,有江寧方面與浙江方面的公款往來,能夠指定由他的阜康票號代理。這一點點要求,對於掌管一方財政的藩司來說,自然是不費吹灰之力。事實證明,胡雪岩的投資是有眼光的,最終得到了意想不到的收益。
胡雪岩為了與閩浙總督拉上關係,也頗費了一番心思。胡雪岩初次拜見左宗棠時,左宗棠因為聽到一些關於胡雪岩與太平軍關係的謠言,對他頗有戒備,甚至都不給他讓座,很是「涼」了他一把。而胡雪岩最終還是得到了左宗棠的信任,甚至被引為知己,左宗棠由此成為胡雪岩在官場比王有齡更有力量的靠山。後來也就是因為左宗棠的大力舉薦,胡雪岩才得到朝廷特賜的紅頂子。
在人際交往中要取得他人的信任是很不容易的。胡雪岩取得左宗棠的信任,其實只做了兩件事:
第一,獻米獻錢。胡雪岩回杭州,帶到杭州去的有1萬石大米和10萬兩銀子。本來這1萬石大米有一個名目,那就是當初杭州被圍時,胡雪岩與王有齡商量,由胡雪岩冒死出城到上海採購大米以救杭州糧絕之急。胡雪岩購得大米1萬石運往杭州但無法進城,只得將米轉道寧波,現在杭州收復,胡雪岩將這1萬石大米又運至杭州,且將當初購米款兩萬銀子面交左宗棠,等於是他既回復了公事,以此證明自己並非攜款逃命,而又另外無償獻給左宗棠1萬石大米。那10萬兩銀子則是胡雪岩為了敦促攻下杭州的官軍自我約束,不要擾民,而自願捐贈的犒軍餉銀。清軍打仗,為鼓勵士氣,有一個不成文的規矩,攻城部隊只要攻下一座城池,三日之內可以不遵守禁止搶劫姦淫的軍規,就能獲得獎賞胡雪岩獻出10萬兩銀子,是要換個秋毫無犯。
第二,主動承擔籌餉重擔。左宗棠幾十萬兵馬東征鎮壓太平軍,每月需要的餉銀達25萬之巨,當時朝廷財政支出,用兵打仗採取的是「協餉」的辦法,也就是由各省拿出錢來做軍隊糧餉之用,實際上是各支部隊自己想辦法籌餉。胡雪岩聽到左宗棠談起籌餉的事,毫不猶豫就表示自己願意為此盡一分心力,而且當即就為籌集軍餉想出了幾條很是行之有效的辦法。
胡雪岩做的這兩件事,的確做到了抓住送禮的關鍵所在,因而也是一下子達到了自己的目的。所謂抓住了關鍵,是因為糧食、軍餉,都是左宗棠此時最著急也最難辦的事。杭州剛剛收復,善後是一件大事,而善後工作要取得成效,第一位的是要有糧食,另外,當時鎮壓太平軍實際是左宗棠與李鴻章協同進行,太平軍敗局已定,左宗棠當然想爭頭功,這個時候,糧草軍餉也是當務之急。沒有糧餉就無法進一步展開攻勢。而且一旦「鬧餉」,部隊無法約束,也就勢成「烏合之眾」,還會釀出亂子。胡雪岩的到來,使這兩件讓左宗棠頭痛的事情一下子迎刃而解,哪裡還有不得他賞識的道理!用左宗棠的話說,解決了這兩個問題,不但杭州得救,肅清浙江全境他也有把握了。難怪胡雪岩去拜見他,開始連座都不讓,到聽說運來了糧食,不僅讓座而且是升炕,而到了談及籌餉,他馬上吩咐留飯了。
送禮送到心坎里,說到底也就是這對症下藥,在堅持原則的前提下投其所好。正如送禮,要送得合適,其中一條重要的原則就是要對方喜歡。而要對方喜歡,常常也就是送給對方急需的,又一時沒有的。比如左宗棠求事功,胡雪岩正好給他送去能使他成就事功所必需的東西,一送之下,也就送出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胡雪岩說:「送禮總要送人家求之不得的東西。」可見他是深諳此道的
推薦閱讀:
※小黑的媽媽手工分享----寶寶提花背心「可愛葉子」編織記錄
※《群書治要360》學習分享(第五十七集)
※大神分享:小葉紫檀戒指製作全過程,霸氣側漏!
※如何運用NLP教練技術?——學員課後實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