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富春教授按摩、推拿療法經驗 |
文章來源:網路作者:佚名發布時間:2009-03-1瀏覽數:10371 |
|
點穴推拿療法,又稱「指針法」、「按壓法」,是指施術者以單手或雙手的手指以及手掌面,通過運用不同手法,作用於患者的身體部位或穴位,來治療疾病的方法。點穴推拿療法作為推拿療法的重要內容,與其他推拿流派的顯著區別是非常重視穴位與特殊手法的結合運用。一手法的運用是以中醫經絡腧穴理論為基礎,突出中醫辨證論治的特色,注重醫者的功法,以助內氣的運行,從而達到調理臟腑、扶正祛邪、疏通經絡之目的。臨床常用於治療內、外、婦、兒及五官等科的一些病症。王富春教授以其深厚的中醫理論基礎和豐富的臨床經驗,對點穴推拿療法有著獨到的理解和認識,在臨床上取得了很好的療效。下面就對王富春教授運用點穴推拿療法的經驗做以點滴介紹。1點穴推拿療法的發展歷史點穴推拿法,是中醫推拿療法中的一重要組成部分,有著悠遠的發展歷史。遠在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點穴療法就在民間廣泛運用了。相傳名醫華佗曾運用點穴結合中藥、針灸成功地搶救了屍厥患者。現存的中醫經典著作《黃帝內經》中就有許多關於點穴推拿法的記載。其中記載點穴治療的病證有痹症、痿症、口眼歪斜及胃痛等。《素問·舉痛論》云:「寒氣客於胃腸之間,膜原之下,血不得散,小經絡急引故痛。按之則氣血散,故按之痛減。」在《黃帝內經》中還記載了用於點按或按壓的點穴工具,即「九針」中的「圓針」和「針」。在葛洪的《肘後方》中載有救卒中惡死方:「令爪其病人人中,取醒」。「治卒腹痛,拈取脊骨皮深取痛引之,從龜尾至頂乃止,未愈為之」。表明點穴法可用於治療急症。明代楊繼州的《針灸大成》首次提出「指針術」,清代對「指針術」已有了較具體的論述。其後,隨著針灸療法和推拿療法的不斷豐富,不斷相互滲透,點穴推拿與現代針灸理論有機結合,使點穴推拿療法臨床運用的穴位大量增加,手法也從單純的點按手法發展為以點按手法為主的多手法綜合運用,同時其治療範圍不斷擴大,對點按穴位的治病機制有了全面的認識,使點穴推拿逐漸成為用以治療疾病的獨特療法。2點穴推拿療法常用的基本和輔助手法點穴推拿療法的基本手法主要以擠壓類手法為主,如點、按、壓及掐等,還有擺動類手法中的一指禪推法和揉法等。現分別介紹這幾種基本手法的操作。2.1點法用指端和屈曲的指間關節突起部分著力,按壓治療部位,稱為點法。點法主要有三種操作方法。點法的功效是解痙止痛,活血化瘀,疏鬆筋脈,溫中散寒等。①拇指端點法:術者手握空拳,拇指伸直並緊靠於食指中節,用拇指端點壓治療部位。②屈拇指點法:術者屈拇指,用拇指指間關節橈側點壓治療部位。③屈食指點法:術者屈食指,其他手指相握,用食指第一指間關節突起部分點壓治療部位。2.2按法用拇指或食、中、環三指指面以及手掌面按壓體表,稱為按法。按法主要指按法和掌按法兩種。按法的功效是解痙止痛,溫經散寒,活血化瘀,開通閉塞等。①指按法:術者拇指伸直,用拇指和三指的指面著力於治療部位或經絡穴位上,垂直向下按壓。②掌按法:術者腕關節背屈,用掌根、魚際或全掌著力於治療部位,作垂直向下按壓。可單掌按壓或將雙掌重疊按壓。2.3壓法用拇指指面、掌面或肘關節鷹嘴突起部著力,按壓體表治療部位,稱為壓法。壓法主要分為指壓法、掌壓法和肘關節壓法三種。壓法的功效是舒筋通絡,解痙止痛。①指壓法:術者以手指指面著力於治療部位或經絡穴位上,垂直向下按壓。②掌壓法:術者以手掌掌面著力於治療部位或經絡穴位上,垂直向下按壓。③肘壓法:術者肘關節屈曲,用肘尖(即尺骨鷹嘴突起部)著力於治療部位或經絡穴位上,垂直向下按壓。2.4掐法用指甲按壓體表治療部位,稱為掐法。臨床上一般採用拇指甲掐法。掐法的功效是開竅醒腦、回陽救逆。操作方法:術者拇指微屈,用拇指甲著力於治療部位或經絡穴位上進行按壓。2.5一指禪推法用拇指著力於治療部位,運用腕部的往返擺動,使所產生的功力持續作用於經絡穴位上,稱為一指禪推法。一指禪推法的功效是舒筋活絡、調和營衛及行氣活血,健脾和胃,調節臟腑功能。操作方法:術者手握空拳,拇指自然伸直,並蓋住拳眼,用拇指端或羅紋面著力於治療部位,沉肩、墜肘、懸腕,運用腕部的往返擺動,帶動拇指指間關節的屈伸活動,使所產生的功力輕重交替,持續不斷地作用於治療部位上。2.6揉法用手掌大魚際、掌根、或手指羅紋面吸定於治療部位,做輕柔緩和的環旋運動,並帶動該處的皮下組織,稱為揉法。揉法的功效是疏通經絡、活血化瘀、消腫止痛、健脾和胃等。揉法一般分為掌揉法和指揉法兩種。①掌揉法:術者用大魚際或掌根部吸附於治療部位,稍用力下按,腕部放鬆,以腕關節連同前臂做小幅度的迴旋活動,並帶動該處肌膚一起揉動。②指揉法:術者用拇指指面或中指指面,或用食、中、無名指輕按於治療部位,腕部放鬆,依靠腕關節做主動的環形擺動,使指面在治療部位上作輕柔的、小幅度的環旋揉動。點穴推拿療法中的輔助類手法主要有扣壓法,按撥法、掐揉法、整膝法、整足法、按壓足背法、按臀法、分髓法、抓拿法、捶打法等,這裡就不一一詳細介紹了。3點穴推拿療法的技巧3.1點穴推拿手法的基本要求點穴手法雖然流派眾多,風格不同,但是對手法的基本要求都是一致的,就是必須持久、有力、均勻、柔和、深透。①持久:指手法在操作過程中嚴格按照技術要求持續的操作,保證足夠時間內動作和力量的連貫,以保證手法對人體的足夠刺激,達到調整內臟功能,改變病理狀態的作用。②有力:指手法直接作用於體表時所需的足夠的力量。但有力並不是單純的指力氣大,而應該是根據治療對象、施術部位、手法性質。病證虛實及患者體質的不同而變化應用,施以恰當的手法力。一般來說,在肌肉豐厚的部位操作時,力量可以稍重些,反之則稍輕;青壯年患者,力量可以稍重些,老幼患者則稍輕;秋冬季節用力可稍重些,春夏季節則稍輕等。③均勻:指手法操作時其動作幅度、速度、手法的壓力等都必須保持相對的一致,幅度不可忽大忽小,速度不可忽快忽慢,用力不可忽輕忽重,應使手法操作既平穩而又有節奏。④柔和:指手法操作時動作應穩柔靈活,手法變換自然、協調,使手法輕而不浮,重而不滯,切不可生硬粗暴。正如《醫宗金鑒》所說:「法之所施,使患者不知其苦,方稱為手法也」。④深透:指手法對患者產生的刺激不僅作用於體表,還要能使效應轉之於內,達到深處的筋脈骨肉,甚至臟腑。3.2點穴推拿療法的補瀉要求點穴推拿療法的補瀉一般是以順逆經絡氣血運行的方向為依據。根據疾病的性質,採取順經絡氣血運行的點按方向為補;逆經絡氣血運行的點按方向為瀉,以補虛瀉實。或依據向心推點為補,離心推點為瀉。關鍵是要根據病情靈活的掌握和運用。3.3點穴推拿療法的注意事項①點穴的力度:點穴推拿療法是通過刺激穴位以調節相應臟腑的功能來防治疾病的,所以對多數穴位來說,刺激應該適當強一點,酸痛感明顯一點,效果就會好一點。特別是骨骼、關節、肌肉、韌帶等部位的疼痛,必須用較強的力量點按,才能取得滿意的療效。但也要注意避免損傷骨膜。在點穴時,用力一般要先輕後重,逐漸增加力量,一直增加到患者能夠接受的最大限度為止。②點穴的速度:點按穴位時,點穴的速度應均勻和緩,切忌迅疾。點按每一個穴位時,都要做到由輕到重,力量逐漸加大至治療強度。③點穴的時間:點穴治療時,必須掌握好點穴的時間。要根據病種、病情和病人的體質等情況確定點穴時間。一般慢性病、頑固性疾病,點穴時間宜長些;急性病,病因明確單純的疾病,點穴時間可短些。④點穴的頻率:每日點穴1~2次均可。若能長期堅持每日點穴1次,效果會更好。如每日點穴1次,應每日堅持同一時間為好。如每日點穴2次,以上午、晚上睡覺前各點穴1次為好。注意飽餐後和空腹不宜點穴。每次點穴30min為宜,一般10次為一療程。如果點穴頻率過於頻繁,在穴位產生的刺激信息過多,會造成穴位疲勞,降低治療效果。所以點按穴位要注意定時定量,有規律、有節奏進行,不要無止境的反覆刺激。⑤點穴的介質:在點穴時,有時候為了保護患者的皮膚,或是為了增強治療作用,我們可以使用推拿介質。常用的推拿介質有按摩乳、滑石粉、薄荷水、白酒、雞蛋清及蔥薑汁等。臨床上可根據不同的情況選擇具有不同作用的點穴介質。4點穴推拿療法應用舉例4.1病例一王×、男、43歲,2001年6月15日就診。主訴胃痛2h。患者平素體健,中午進粽子、雞蛋等冷食後,於2h前突發胃脘劇痛,服用薑湯後疼痛稍減,但覺噁心欲吐,並吐出未消化食物。查體:面色蒼白,冷汗淋漓,舌淡,苔白厚,脈弦緊。腹軟,胃脘部壓痛明顯,無反跳痛,體溫正常。診斷:寒邪犯胃之胃脘痛。治法:溫胃散寒,行氣止痛。取穴:中脘、內關、梁丘、足三里、胃俞、脾俞、章門。操作:拇指按壓脾俞、胃俞、足三里、梁丘,每穴1~2min;一指禪推中脘穴1~2min;按揉章門穴1~2min;點按內關穴1~2min。雙側穴位交替進行,至局部產生酸脹得氣感止。除胃俞、中脘行補法外,其餘穴位均行瀉法。1次治療後患者胃脘疼痛明顯緩解,共治3次,每次30min左右,患者癥狀消失痊癒。4.2病例二張××、女、21歲、未婚,2001年8月9日就診。主訴經行腹痛、脹5年,加重2個月。患者月經初潮即經行腹痛,近2個月腹痛加重,痛、脹難忍,經色黑紫有瘀塊,伴胸脅兩乳脹痛,自覺情緒激動,煩躁易怒,時見口苦咽乾等症。查體:腹軟無壓痛,舌淡,邊有瘀點,脈沉澀。診斷:肝鬱血瘀之痛經。治法:舒肝化瘀。取穴:氣海、關元穴>關元、歸來、脾俞、肝俞、腎俞、八髎、三陰交、足三里、太沖、合谷等。操作:以拇指一指禪推法推氣海、關元穴>關元,每穴1~2min左右;按揉脾俞、肝俞、腎俞、三陰交穴,每穴1~2min;點按足三里、太沖、合谷穴,每穴1~2min。雙側穴位交替進行,至局部產生酸脹得氣感止。再以全掌擦背部膀胱經第一側線和腰骶部,時間各3min,以局部潮紅透熱為度。1次治療後,患者腹痛癥狀明顯緩解,共治療5次,患者癥狀消失、病情痊癒。每次時間約30min。4.3病例三陳×、女、36歲,2000年6月11日就診。主訴呃逆時作1個月。患者平素嗜食辛辣厚味,1個月前無明顯誘因出現呃逆並見牙齦紅腫熱痛,經西藥治療牙痛止,但呃逆時輕時重,發作時長則12h、短則1h。稍進干食則呃逆不止。自覺吞咽不利,曾用西藥治療無明顯療效。現症見呃逆不止,伴便秘,口渴,小便短赤。查體:呃逆不止,聲音洪亮,沖逆而出,舌紅,苔黃燥,脈滑數。診斷:胃火上逆之呃逆。治法:清降泄熱,和胃止呃。取穴:膻中、中脘、內關、足三里、太沖、公孫及膈俞等。操作:以拇指按揉膻中、中脘穴,每穴1~2min;點按內關、足三里、太沖、公孫及膈俞穴,每穴1~2min。雙側穴位交替進行,至局部產生酸脹得氣感止。再以拇指按壓雙側眼眶上(相當於眶上神經處)1~2min。1次治療後患者呃逆癥狀減輕。2h後再點按1次上述穴位,次日癥狀明顯減輕。共治3次,每次30min左右,患者呃逆癥狀消失,痊癒出院。4.4病例四李××、男、45歲,1999年10月5日就診。主訴腰痛7個月。就診前曾服過中藥、西藥治療,皆無效果。腰痛時輕時重,輕者疼楚沉重,重則狀為錐刺,不敢俯仰,大便經常乾燥。查體:脈象沉澀,舌苔薄白,質黯有瘀斑點。腰椎X片正常。診斷:瘀血腰痛,治法:活血化瘀。取穴:腰陽關、腎俞、環跳、殷門、委中、陰陵泉、承山、阿是穴。操作:以拇指按揉腰陽關、腎俞穴,每穴1~2min;以肘尖或手指點按環跳、殷門、委中、承山穴,每穴1~2min;拿陰陵泉穴1~2min。雙側穴位交替進行,至局部產生酸脹得氣感止。彈撥患處阿是穴,每穴1~2min;疊掌按揉腰部3min;掌擦腰骶部3min結束治療。一次治療患者腰部疼痛的癥狀減輕,功能活動得到很大程度的恢復。共治10次,每次30min左右,患者腰痛消失,彎腰、脊柱旋轉無影響,臨床痊癒。4.5病例五何××、女、25歲、教師,2001年12月15日就診。主訴頸部疼痛,活動不便1d。自訴12月14日晨起即感到頸部疼痛,不能轉側,疼痛放射至右肩背部,頭頸向左側傾斜,曾服用中西藥及外貼傷濕止痛膏無效。查體:下頜向左側歪斜,頸部肌肉緊張,右乳突部牙痛明顯,第四頸椎棘突向右側偏歪。診斷:落枕。治法:舒筋活血,通絡止痛,理筋整復。取穴:風池、風府、肩井、天宗、大椎、肩中俞、肩外俞、阿是穴。操作:以拇指、中指相對按揉雙側風池穴,拇指點按風府穴、天宗穴、大椎穴、肩中俞、肩外俞穴,各1~2min,以局部產生酸脹得氣感止;拿肩井穴3min;彈撥患處阿是穴3min;按揉頸後部兩側肌肉3min;一手扶患者頭部,一手以掌根按壓枕後患側至肩部,由上而下,由輕到重。1次治療後患者頸部疼痛癥狀明顯減輕,功能活動恢復。共治3次,每次30min |
|
|
|
上一篇: 推拿按摩常識 |
下一篇: 尺澤穴--治療咳喘(降逆平喘,清肺止咳 |
|
|
|
推薦閱讀:
※王利明教授的法律人生
※浙江財經大學教授「合夥娶妻」言論的背後
※教授五十而未婚
※★龍氏治脊療法的三步定位診斷法(附:龍層花教授傳授脊柱觸診法視頻)-渡者博客圈
※別人的故事(5)
TAG:經驗 | 按摩 | 教授 | 推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