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書五經》之《尚書》原文及注釋(下) 新國學網
時甲子昧爽②,王朝至於商郊牧野③,乃誓。王左杖黃鉞(4),右秉白族以麾(5),曰:「逖矣(6),西土之人!」王曰:「嗟!我友邦冢君 御事(7),司徒、司馬、司空(8),亞旅、師氏(9),千夫長、百夫長(10),及庸(11)。蜀(12)、羌(13)、髦(14)、微(15)、盧(16)、彭(17)、濮人(18)。稱爾戈(19),比爾干(20),立爾矛,予其誓。」
王曰:「古人有言曰:『牝雞無晨(21);牝雞之晨,惟家之索(22)。』 今商王受惟婦言是用(23),昏棄厥肆把弗答(24),昏棄厥遺王父母弟不 迪(25),乃惟四方之多罪道逃(26),是崇是長(27),是信是使(28),是以為大夫卿土。俾暴虐於百姓(29),以姦宄於商邑。今予發惟恭行天之罰(30)。今日之事,不愆於六步、七步(31),乃止齊焉(32)。夫子勖哉(33)!不愆於 四伐、五伐、六伐、七伐(34),乃止齊焉。勖哉夫子!尚桓桓(35),如 虎如貔(36),如熊如羆(37),於商郊。弗迓克奔以役西土(38),勖哉夫子! 爾所弗勖(39),其於爾躬有戮(40)!」【注釋】 ①《牧誓》是公元前1066年2月周武王伐紂、在與紂王決戰前的誓師辭。牧指牧野,在商朝都城朝歌(今河南淇縣)以南七十里。這次決戰以周武王 大勝、殷王朝覆滅告終。在這篇誓辭中,周武王勉勵軍土和助戰的諸侯勇往 直前。②甲子:甲子日。按周曆計算,這一天是周武王即位後第十三年 的
武王說:「啊!我們尊敬的友邦
武王說:「古人說過:『母雞在早晨不打鳴;如果誰家母雞早 晨打鳴,這個家就要衰落了。』現在商紂王只是聽信婦人的話,輕副 蔑地拋棄了對祖先的祭祖而不聞不問,拋棄他的先王的後裔,不 任用同宗的長輩和兄弟,卻對四方八面的罪人逃犯十分崇敬、信任、提拔、任用,讓他們當上大夫、卿士,使他們殘暴虐待老百 姓,在商國都城胡作非為。現在我姬發要恭敬地按上天的意志來 討伐商紂。今天這場戰鬥,行進中不超過六步、七步,就要停下來整頓隊伍。努力吧,將士們!作戰中刺殺不超過四次、五次、六 次、七次,然後停下來整頓。努力吧,將士們!你們要威武雄壯, 像虎、豹、熊、羆一樣勇猛,在商都郊外大戰一場。不要迎擊向我們投降的人,以便讓他們為我們服務。努力吧,將士們!如果 你們不努力,你們自身就會遭到殺戮!」
【讀解】 戰爭中最使人惴惴不安、最激動人心的時刻,是在一場生死 攸關地大決戰即將開始地時候,而不是在戰鬥的進行過程中或結 束之後。當你意識到戰鬥的決定性意義,在內心推測可能出現的任何情況以及最後的勝負之時,總會有千思萬緒湧上心頭,閃過 各種吉祥的和不祥的念頭。的確,這就像偵探,J、說一開頭就設置的大懸念,讓你作出種 種猜測,思路一下子被懸念緊緊牽引著。
當周武王率領數萬大軍在牧野誓師之時,萬眾的心情大概就是這樣:決定命運的時刻到了,就在此時此刻此地;結果馬上將 由拼殺來決定,成者為王,敗者為寇。歷史已經證明了,這是一個歷史轉折的關頭,從此歷史將翻開新的一頁。
不過,這並不是一場攻城掠地的單純的決鬥,而有一個道義問題。周武王列舉了商紂王的三條罪狀:聽信婦人的讒言(實指 妞己);不祭祀祖宗和上天;任用四方逃亡的罪犯而不用同宗兄弟。 這在當時足以稱為彌天大罪,不容寬赦,單是其中一條就當誅伐。正因為如此,周武王才會得到那麼多人的擁護和支持,連遙遠的 西南方的八個諸侯國也前來助戰。他們擁護和支持的不一定是周 武王,而是人同此心心 同此理的道義:婦人的話與小人的話一樣不可信,祖宗和上天神聖不可褻溪,逃犯絕不能取代同宗兄弟。 與其說他們是為周武王而戰,倒不如說是為道義而戰。這就體現 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道理。
從力量對比上看,周武王統率的五、六萬軍隊顯然不是西紂王七十萬大軍的對手。但武王的軍隊是「仁義之師」,仁義之師不 可戰勝,所向無敵。因而,力量對比在冷兵器時代不一定是戰爭取勝的絕對因素,完全可以利用其它條件變不利為有利,變弱小 為強大。
歷史的經驗的確值得注意。人心的向背是個永遠不可忽略的關鍵因素。專制
箕子回答說:「我聽說從前鯀堵塞治理洪水,將水火木金上五 行的排列擾亂了。天帝大怒,沒有把九種治國大法給鯀。治國安 邦的常理受到了破壞。鯀在流放中死去,禹起來繼承父業,上天於是就把九種大法賜給了禹,治國安邦的常理因此確立起來。 「第一是五行,第二是慎重做好五件事,第三是努力辦好八種 政務,第四是合用五種記時方法,第五是建立最高法則,第六是用三種德行治理臣民,第七是明智地用卜筮來排除疑惑,第八是 細緻研究各種徵兆,第九是用五福勸勉匝民,用六極懲戒罪惡。」
【讀解】治國安邦是政治家的首要職責,無論他主觀上是否真的想把國家治理得井井有條,欣欣向榮,人民安居樂業,幸福歡樂,只要他想在統治寶座上呆下去,就不得不考慮如何治理國家。這道 理就像商人為了賺錢,為了使生意長期做下去,就不得不使自己的商品貨真價實一樣,否則只有丟掉自己的飯碗。
治國安邦要講規則,正如遊戲也要講規則一樣。規則來自哪裡?按照《洪範》的說法,是上天授與的,並且上天在授與規則 時還要加以選擇。不能按規則辦事的人就不授與,就讓他下課, 比如鯀就是這樣。這套說法對敬畏上天和天命的古人來說,是很有效的,但對我們來說,卻顯得有些荒唐。
所謂上天,不過是人自己臆想出來的某種超人的存在,實質上是人自身意志的外化。用這種觀點來看,天授治國大法,就是人授治國大法這。治國規則是人制定的,也要由人來執行和遵守。用上天來解釋這一切,大概是為了增加一點神秘性和權威性吧。
最後一句話已點出了這個法則的要害。天子只有成為臣民的父母,才會成為天下的君主。這就明白告訴我們,我們都是最高 統治者的兒女,是「父母」(家長)生養了我們(而不是相反),人叵 此要服從、尊敬、孝順家長,不要犯上作亂。
家長都喜歡乖孩子。乖孩子聽話,叫他往東走就往東走,往西走就往西走。划船就划船,樁米就樁米。沒有叫坐下,就得站 著。叫你不要哭再委屈也得把淚水往肚子里吞。最好不要有個 性,不要有想法,只認家長的道理。家長是真理的化身、他永遠不會錯。 家長卻不喜歡調皮的孩子。調皮孩子不聽話,叫他往東走,他 卻故意往而去,往西走卻往東去、划船時他戲水,樁米時他打盹兒。 叫他站著,他想坐下。叫他不要哭.他反而大聲武氣越哭越凶。他想自個兒做主,不要家長指手劃腳。他覺得家長總和自己的想法 不一致,家長也經常犯毛病。
家長的脾氣都不好。沒有耐心,沒有謙虛精神。不會認真傾聽孩子的訴說,不會認真研究孩子的態度。他總覺得孩子是自己 的私有財產,想罵就罵,想揍就揍,或者乾脆宣布把調皮孩子革 出家門。他的自尊心、虛榮心、妒忌心很強,絕不允許任何孩子說一個不字。遇到天真不懂事的孩子揭短,就會火冒三丈,暴跳 如雷,棍棒交加。要是孩子不服管教而造反,家長會要他的小命。 辦法很多,有梟首、五馬分屍、棄市、暴屍、鞭屍、碎屍萬段......
總之,家長心平氣和的時候,要麼是孩子們都聽話做乖娃娃的時候,要麼是孩子們都進入了夢鄉的時候。家長心平氣和了,天 下就太平了;天下太平了,孩子們就幸福了。滿天下都是乖孩子。
作威作福是天子的特權【原文】
「六、三德;一曰正直,二曰剛克,三曰柔克①。平康正直(2), 強弗友剛克(3),燮友及克(4)。沈潛剛克⑤,高明柔克(6)。惟闢作福,惟 闢作威,惟辟玉食(7)。臣無有作福作威玉食。臣之有作福作威玉食, 其害於而家,凶於而國。人用側頗僻.民用僭忒(8)。」【注釋】 ①克;勝過。剛克:過於強硬。柔克:過於軟弱、②平康:中止平 和。③友:親近(4)燮(xie):和,柔和。燮友:柔和可親。(5) 沈潛:沉潛,意思是仰制,壓制。(6)高明:推崇,高揚。(7)玉食:美 食。(8)僭(jian):越軌。忒(te):作惡。【譯文】 「六、三種德行:一是剛正直率,二是以剛取勝,三是以柔取 勝。中正平和就是正直,強硬不可親近就是以剛取勝,和藹可親就是以柔取勝。要抑制過分剛強,推崇和順可親。只有天子才會 為民造福,只有天子才能給民懲戒,只有天子才能享用美食。臣 子不允許為民造福、給民懲戒、享用美食。如果臣於有為民造福、給民懲戒、享用美食的隋形,就會危害家國,禍亂國家。百官將 因此背離王道,臣民也將因此犯上作亂。」
【讀解】 這一條為天子規定了所享有的特權:為民造福,懲戒臣民,享用美食。特權表示等級差別;企圖抹殺差別就是犯上作亂,罪該萬死!所以,皇上特別不奏歡剛強的人,偏愛柔弱的人。越沒有個性,就越得寵。照這樣的標準,做官是很容易的,因為越沒有本事的人就越聽話。正如寵物,之所以得寵,是由於沒有頭腦並且善解主子旨意。天子作威作福,臣子俯首貼耳,在等級制度中是相得益彰的。 天子剛強,臣子柔弱,剛柔相濟,互相補充。不能作威作福、錦 衣工食,就不是好天子;不能何俯首貼耳、獻媚取寵,就不是好臣子。把這個道理悟透了做:就容易了,君臣就和諧了,人民就幸福了。
解除疑惑要靠占卜算卦【原文】「七、稽疑:擇建立卜筮人,乃命卜筮。曰雨,曰霽,曰蒙, 曰驛,曰克,曰貞①,曰悔②,凡七。卜五,佔用二,衍忒(3)。立時 人作卜筮(4)。三人占,則從二人之言。汝則會大疑,謀及乃心,謀及卿士。謀及庶人,謀及卜筮。汝則從,龜從、筮從,卿土從,庶 民從,是之謂大同。身其康強子孫其逢(5)。吉。汝則從,龜從, 筮從,卿士逆,庶民逆,吉。卿土從,龜從,策從,汝則逆,庶民逆,吉。庶民從,龜從,筮從、汝則逆,卿士逆,吉。汝則從,龜從,筮逆,卿上逆,庶民逆,作內吉(6),作外凶。龜筮共違於人, 用靜吉,用作凶(7)。」【注釋】 (1)貞:內卦。②悔;外卦。(3)衍:推演。忒:變化。(4)時 人:這種人,指卜筮官員。(5)逢:打,昌盛。(6)內:指國內。外:指 國外。(7)作:舉事。【譯文】 「七、用卜筮排除疑惑:選擇任命負責卜笠的官員,命令他們 掌管占筮的方法。龜兆有的像下雨,有的像雨後初晴,有的像霧氣蒙蒙,有的像時隱時現的雲氣,有的像兩軍交戰,卦象有內卦有外卦,一共有七種。前五種用龜甲卜兆,後兩種用蓍草占卦,根據這些推演變化決定吉凶。任用這些人卜筮時,三個人占卜,應聽從兩個人相同得判斷。如果你遇到重大疑難問題,你自己先要多考慮,然後再於卿士商量,再於庶民商量,最後同卜筮官員商量。如同你自己同意,龜卜同意,占筮同意,卿士同意,庶民同意,這就叫做大同。你的身體會安康強壯,你的子孫會吉祥昌盛。如果你自己同意,龜卜同意,占筮同意,卿士不同意,庶民不同意,還是吉利。如果卿士同意,龜卜同意,占筮同意,而你自己不同意,庶民不同意,也吉利。如果庶民同意,龜卜同意,占筮同意,而你不同意,卿士不同意,,也是吉利的。如果你同意,龜卜同意,占筮不同意,卿士不同意,庶民不同意,那麼對內則吉利,對外就兇險。龜卜和占筮如果都於人的意見相反,那麼寧靜不動就吉利,有所舉動就兇險。」
【讀解】 如今占卜算命被當作封建迷信來掃除,算命先生像游擊隊和地下工作者一樣神出鬼沒,掃不勝掃,掃除不凈。用經濟學的觀點來看,賣方市場的存在,證明了買方市場的存在。算命先生的存在,證明了買方相信占卜算命的大有人在,恐怕市場還不小,算命先生才有了用武之地,謀生之道。兩相對比,是今不如昔。古代從太腦子到庶民,無不信奉神靈,堅信人間萬物均有神靈掌管支配,遇事一定要占卜,向神靈請示。這等重要的事,當然不能隨意對待。於是,巫師術士,算命先生成了政府官員,並且地位不低,俸祿不薄,權威不小,連天子也要敬重三分。
周武王雖然算得上是一代梟雄,卻也同凡人一樣敬奉神靈。九條洪範大發,竟然有一條專門講占卜算卦。看箕子的口氣,似乎不如《周易》把占卜算卦看得十分神聖,認為主要是用來解疑,即遇上匪夷所思的事時,才問巫看卦演算一通。這之外的事,就得看天子得了。
自然古人相信這兩者之間的必然聯繫,並從兩個方面來注意觀察;一是某種現象的出現是否正常,二是各種現象之間的順序是否有錯亂。他們根據這兩方面的觀察,來判斷政治事務,作出決定和選擇。
我們今天肯定不會再相信政治的好與壞是由自然現象(尤其是氣候)決定的。天災就是天災,奇寒酷熱,雷電風雨,的確會影響到人們的生產和生活,會給人們造成諸多不便和生命財產的損失。人禍就是人禍,
把政治的好壞歸因於天氣物候,造成的效果之一,就是讓人們相信上天命定的觀念。國家治理得不好,生靈塗炭,責任在上天,不在從政者。人對上天是無能為力得,只有祈求,只有順從,只有詛咒。這樣,從政者把一切都推卻得乾乾淨淨得,可以胡作非為而不負責任。人們所能祈求得,頂多只是上天得改朝換代。
這一對比,還是覺得毛主席英明偉大。他老人家早已識破了這一切,一針見血地指出:「槍杆子裡面出政權。」他這樣去實踐,他因此取得了成功。
幸福和不幸有哪些【原文】 「九、五福:一曰壽,二曰富,三曰康寧,四曰攸好德(1),五曰考終命(2)。六極:一曰凶、短、折(3) ,二曰疾,三曰憂,四曰貧,五曰惡,六曰弱。」【注釋】 (1)攸:由,遵行。(2)考:老。終命:善終。(3)凶:沒有到換牙就死去。短:不到二十歲就死去。折:沒有結婚就死去。【譯文】 「九、五種幸福:一是長壽,二是富貴,三是健康平安,四是修行美德,五是長壽善終。六種不幸:一是短命夭折,二是疾病,三是憂愁,四是貧窮,五是醜惡,六是懦弱。」【讀解】 幸福和不幸是價值觀的體現。價值觀因人而異,沒有絕對的標準。在一個人看來是 幸福的事,在另一個人看來就可能是不幸的。比如升官發財,飛黃騰達在眾多人看來是一種幸福,這意味著權÷利÷名三大收穫,可以滿足貪慾。在另一些人看來,人淪為烏紗帽金錢虛名的奴僕是天大的不幸,這意味著人喪失了自我,自己為自己招來諸多束縛和煩惱。天下最大的不幸恐怕是看不開。患得患失,斤斤計較,鼠目寸光,蠅營狗苟,圍著油鹽醬醋打轉,都是看不開。想一想,人都是赤條條來到世上,也是赤條條離開,哪一樣帶得來帶得走?
「風物常以放眼量。」看得開就是幸福。
康 誥用德政去征服人心【原文】
王曰:「嗚呼!封,汝念哉!今民將在祇遹乃文考(2),紹聞衣德言(3)。往敷求於殷先哲王用保民。汝丕遠惟商耇成人,宅心知訓(4)。別求聞由古先哲王用康保民(5),弘於天(6),若德裕乃身(7),不廢在王命(8)。」 王曰:「嗚呼!小子封,恫瘝乃身(9),敬哉(10)!天畏棐忱(11),民情大可見,小人難保。往盡乃心,無康好逸豫(12),乃其民。我聞曰:『怨不在大,亦不在小。惠不惠(13),懋不懋(14)。』已!汝惟小子,乃服惟弘王應保殷民(15),亦惟助王宅天命,作新民(16)。」【注釋】 (1)這篇論文是周公德弟弟康叔到封地殷上任之前,周公對他德訓誡辭。當時,周公剛剛平定了三監和武庚發動德叛亂。他要求康叔吸取歷史教訓,「明德慎罰」,治理好殷民,鞏固已經取得德政權。這篇誥辭反映了周公德統治思想和司法制度,是一篇重要文獻。這裡節選了其中一部分。(2)在:觀察。祗:敬。遹(yu):遵循。乃:你,指康叔。文:指文王。考:父。(3)紹:繼。聞:舊聞。(4)丕:大。惟:思。商:指殷商。耇(gou):老。耇成人:指殷商遺民。宅:度,揣測。訓:順,順眼。(5)別:另外。康:安。(6)弘:大。(7)德裕:德政,恩德。(8)廢:停止。在:完成。王命:指周的統治。(9)恫:痛。瘝(guan):病。(10)敬:謹慎。(11)棐(fei):輔助。忱:誠。(12)豫:安樂。(13)惠:順服。(14)懋(mao):勉力。(15)服:責任。應:受。(16)宅:定。作:振作。新:革新。【譯文】 王說:「是啊,封!你要好好考慮!現在臣民都在看著你是否恭敬地遵循你父親文王的傳統,依據他的遺訓來治理國家。你到殷後,要廣泛尋求殷商遺民的心態,懂得怎樣使他們順服。另外,你還要訪求古時聖明帝王的治國之道,使臣民得到安寧。要比天還寬宏,使臣民體驗到你的恩德,不停地完成王命!」 王說:「啊,年輕的封!治理國家要經受痛苦的磨難,可要小心謹慎啊!威嚴的上天輔助誠心的人;這可以從民心表現出來,小人卻難以治理。你去那裡要盡心儘力,不要貪圖安逸享樂,才能治理好臣民。我聽說:『民怨不在於大,也不在於小;要使不順從的人順從,使不努力的人努力。』啊!你這年輕人,你的職責重大,我們君王受上天之命來保護殷民,你要協助君王實現上天之命,革新改造殷民。」
【讀解】 這一段訓誡體現了《康誥》的兩個基本思想之一——明德尚德。明德尚德是為了實行德政,以便使前殷王朝德臣民人心歸順。 歸順人心,用現今的話來說,就是改造思想,使舊人脫胎換骨成為新人。王曰:「嗚呼!封,敬明乃罰(1)。人有小罪,非眚(2),乃惟終自作不典(3),式爾(4),有厥罪小(5),乃不可不殺。乃有大罪,非終,乃惟眚災(6),適爾,既道極厥辜(7),時乃不可殺。」 王曰:「嗚呼!封,有敘時(8),乃大明服(9),惟民其勅懋和(10)。若有疾,惟民其畢棄咎(11)。若保赤子(12),惟民其康。 「非汝封刑人殺人,無或刑人殺人。非汝封又曰劓刵人,無或劓刵人(13)。」 王曰:「外事(14),汝陳時臬司師(15)。茲殷罰有倫(16)。」又曰:「要囚(17),服念五六日至於旬時(18),丕蔽要囚(19)。」 王曰:「汝陳時臬事罰(20),蔽殷彝(21),用其義刑義殺(22),勿庸以次汝封(23)。乃汝盡遜曰時敘(24),惟曰未有遜事。已!汝惟小子,未其有若汝封之心(25)。朕心朕德,惟乃知。」【注釋】 (1)敬:恭謹。明:嚴明。(2)眚(sheng):過失。(3)終:經常。典:法。(4)式:用。爾:如此。(5)有:雖然。(6)眚災:由過失造成的災禍。(7)適:偶然。道:指法律。極:窮盡。辜:罪。(8)有:能。敘:順從。時,這。(9)明:順服。(10)勅(chi):告誡。和:和順。(11)畢:盡。咎:罪過。(12)赤子:小孩。(13)刵(er):古時割掉耳朵的刑罰。(14)外事:判斷案件的事。(15)陳:公布。臬(nie):法度。司:治理,管理。師:治理,管理。師:眾,指臣民。(16)倫:條理,法。(17)要囚:幽囚,囚禁犯人。(18)服念:思考。(19)丕:乃。蔽:判斷。(20)事:從事,施行。(21)彝:法。(22)義:宜,應該。(23)勿庸:不用。次:恣,順從。(24)遜:順從。(25)若:順從。
【譯文】 王說:「啊!封,對刑罰要謹慎嚴明。如果一個人犯了小罪,而不是過失,還經常干一些違法的事;這樣,雖然他的罪過最小,卻不能不殺。如果一個人犯了大罪,但不是一貫如此,而只是由過失造成的災禍;這是偶然犯罪,可以按法律給予適當處罰,不應把他殺掉。「 王說:「啊,封,如果你能照這樣去做,就會使臣民順服,臣民就會互相勸勉,和順相處。要像醫治病人一樣,儘力讓臣民拋棄自己的過錯。要像護理孩子一樣保護臣民,使他們健康安寧。 「除了你封可以懲處人÷殺人之外,任何人都無權懲罰人、殺人。除了你封可以下令割罪人的鼻子和耳朵外,任何人都不能施行割鼻斷耳的刑罰。」 王說:「你宣布了這些法律後,要依據它們來懲治罪犯。根據殷商的刑罰來判罪時,該用刑的就用刑,該殺的就殺掉,不要照你的意思來行事。如果完全按照你的意思行事才叫順從,那麼就沒有順從的事。唉!你還是個年輕人,不可順從你的意思。我的心愿和德行,只有你才能了解。」【讀解】 這一節專講「慎罰」,即使用刑罰要慎重。我們可以發現這樣幾個要點:施用刑罰不能光看罪行,還要看動機,重罰故意犯罪且不思悔改者,適當處罰過失犯罪且願意悔改者;懲罰罪犯像治病救人;執政者親自掌握刑罰,確保刑罰的權威性;對判決要慎重,多考慮;不能用自己的意願來代替刑罰。 周公的這些觀點很有點現代意味,並且是有意識地把刑罰作為維護統治地手段。值得注意地是強調不能用「人治」來代替「法律」,也就是要講究規則,按規則辦事,不管統治者個人是否喜歡,犯了規就得處罰。 專制主義的「家天下」是沒有規則的,從不講規則。朕即天下,朕即法律,老子天下第一,老子就是家長,生殺予奪全憑家長一時興之所至。高興了,就賞賜爵位封地;不高興了就投進牢獄,奪去性命,誅滅九族。對統治者來說,沒有規則,就獲得了最大的方便,可以恣意所為,就像一個人在足球場上可以抱著球橫衝直撞一樣。 專制主義王若曰:「明大命於妹邦(2)。乃穆考文王(3),肇國在西土(4)。厥誥毖庶邦、庶士越少正御事朝夕曰(5):『祀茲酒(6)。』惟天降命,肇我民(7),惟元祀(8)。天降威(9),我民用大亂喪德(10),亦罔非酒惟行(11);越小大邦用喪,亦罔非酒惟辜(12)。」 「文王誥教小子有正有事(13):無彝酒(14);越庶國(15):飲惟祀,德將無醉(16)。惟曰我民迪小子惟土物愛(17),厥心臧(18)。聰聽祖考之彝訓(19),越小大德(20)。 「小子惟一妹土(21),嗣爾股肱(22),純其藝黍稷(23),奔走事厥考厥長(24)。肇牽車牛(25),遠服賈用(26),孝養厥父母。厥父母慶(27),自洗腆(28),致用酒(29)。 「庶士有正
【注釋】 (1)《酒誥》是周公命令康叔在衛國宣布戒酒的告誡之辭。殷商貴族嗜好喝酒,王公大臣酗酒成風,荒於政事。周公擔心這種惡習會造成大亂,所以讓康叔在衛國宣布戒酒令,不許酗酒,規定了禁酒的法令。(2)明:宣布。妹邦:指殷商故土。(3)穆:尊稱,意思是尊敬的。(4)肇:開始,創建。西土:指周朝。(5)厥:其,指文王。誥毖:教訓,告誡。庶邦:指各
推薦閱讀:
※四書章句集注(南宋)朱熹論語集注卷二
※四書.五經之周易
※金克木:四書為什麼是這四部書?
※御制繙譯四書集注
※樂看「四書」進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