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胡疏肝散加減治療因郁致皮膚疾病(附驗案3則)

柴胡疏肝散加減治療因郁致皮膚疾病

(附驗案3則)

臨床很多病症與郁證關係密切。如《丹溪心法·六郁》謂:「氣血沖和,萬病不生,一有怫鬱,諸病生焉,故人身諸病,多生於郁。」《景岳全書》載:「凡五氣之郁,則諸病皆有,此因病而郁也。至若情志之郁,則總由乎心,此因郁而病也。」關於郁證的治法,清代李用粹《證治匯補·郁證》云:「郁病雖多,皆因氣不周流,法當順氣為先。」故疏通氣機為郁證總得治則,但又當明辨虛實,實證以疏肝理氣為主,依其病情分別配以行血、化痰、利濕、清熱、消食之劑;虛證則以益氣養血扶正為法。柴胡疏肝散(《醫學統旨》)之功能為疏肝解郁、行氣止痛,主治肝氣鬱滯證。本方臨床應用較廣,凡見脅肋疼痛、胸悶善太息、情志抑鬱或易怒、脘腹脹滿等均可用本方加減治療。近年來,筆者運用柴胡疏肝散加減治療三例因郁致皮膚疾病的患者,取效滿意。

1.抑鬱症;黃褐斑

辨證:氣滯血瘀。治法:疏肝解郁,活血化瘀。方葯:柴胡疏肝散加減。

魏某,女,26歲。初診日期:2010年5月9日。主訴:心情鬱悶,情緒低落,時有厭世之感,繼而兩脅脹痛,脘悶噯氣,面生黑斑,久治不愈。刻診:面生褐斑,精神抑鬱,胸部滿悶,脅肋脹痛;月經滯後,痛經;舌暗,苔薄白,脈弦細。西醫診斷:抑鬱症、黃褐斑。中醫診斷:郁證、黧黑斑。辨證:氣滯血瘀。治法:疏肝解郁,活血化瘀。方予柴胡疏肝散加減。處方:柴胡5g,香附10g,鬱金10g,延胡索10g,枳殼15g,木香10g,佛手10g,醋炒陳皮5g,白芍藥10g,當歸10g,丹參10g,雞血藤10g,炙甘草5g。每日1劑,水煎服,200ml,2次/d。同時對患者採用移情易性之心理疏導。

二診(5月16日):胸部滿悶、脅肋脹痛減輕,二便通調。守方繼服。

三診(5月30日):心胸漸暢,面部褐斑有所消退,咽干。上方去柴胡、香附,加天花粉10g、麥冬10g。

四診(6月13日):精神爽,有工作慾望,黃褐斑基本消退;痛經消失,月經正常。繼服原方。患者又服藥21劑後,諸症悉除。隨訪1年,一切正常。

按 情志內傷,肝失調達,氣失疏泄,導致肝氣鬱結,產生郁證;氣滯日久,血行不暢,形成氣滯血瘀,郁證未除,疊加黧黑斑。治宜疏肝理氣,活血化瘀。方中柴胡辛行苦泄,性善條達肝氣,疏肝解郁,善療肝失疏泄、氣機郁阻所致的胸脅及少腹脹痛、情志抑鬱、婦女月經失調、痛經等症;香附主入肝經氣分,芳香辛行,善行肝氣之鬱結,為疏肝解郁、調經止痛之要葯;鬱金味辛能行能散,既能活血,又能星期,治氣血瘀滯之痛症;延胡索行血行氣止痛;枳殼行氣開胸,寬中除脹;木香行脾胃之滯氣,疏肝利膽,療氣機阻滯之脘腹脹痛、脅痛;佛手疏肝解郁,理氣和中,燥濕化痰;陳皮理氣健脾,燥濕化痰;白芍藥養血斂陰,柔肝止痛,平抑肝陽;當歸補血調經,活血止痛;丹參活血祛瘀,除煩安神;雞血藤行血補血;甘草解毒和中,調和諸葯。全方共奏疏肝理氣、活血化瘀之功。

2.抑鬱症;神經性皮炎

辨證:肝鬱化火,肌膚失養。治法:疏肝解郁,清肝瀉火,消疹止癢。方葯:柴胡疏肝散加減。

沈某,女,31歲。初診日期:2010年6月2日。主訴:焦慮、煩躁、全身皮膚瘙癢6個月。患者半年前因婚姻破裂而導致抑鬱,時而心情低落,時而焦慮煩躁,隨後出現全身皮膚瘙癢,曾去市某醫院就診,經檢查診斷為抑鬱症,予多慮賓士療,未見療效。刻診:焦慮、易怒,胸協脹滿,口苦咽干,頭疼,目赤;全身皮膚瘙癢,多處有抓痕,頸部及踝部皮膚可見雞蛋大小的肥厚皮損;大便秘結;舌紅、苔薄黃,脈弦數。西醫診斷:抑鬱症、神經性皮炎。中醫診斷:郁證、頑癬。辨證:肝鬱化火,肌膚失養。治法:疏肝解郁,清肝瀉火,清疹止癢。方以柴胡疏肝散加減。處方:柴胡5g,鬱金10g,香附10g,枳殼10g,龍膽草5g,石菖蒲10g,遠志15g,生龍骨(先煎)30g,琥珀(研末沖服)3g,白鮮皮10g,防風10g,荊芥10g,蟬蛻10g,麥冬10g,生甘草5g。每日1劑,水煎,早晚分服。同時配合心理疏導。

二診(2010年6月9日):胸脅脹滿及皮膚瘙癢減輕。上方加北沙參15g。

三診(2010年6月23日):心情漸開朗,生活信心漸增;皮疹大部分消退;口乾、口苦明顯減輕,二便通調。上方去柴胡、龍膽草、香附,加白朮10g,炒麥芽15g。

四診(2010年7月14日):諸症悉除。停葯後,隨訪1年,未見複發。

按 恚怒傷肝,肝氣鬱結,或憂思傷脾,脾失健運,引起氣機郁滯,郁久化火則形成氣鬱化活型郁證;肝火郁滯加之氣血運行失調,導致肌膚失養,又形成頑癬。治宜疏肝解郁,清肝瀉火,消疹止癢。方中柴胡、鬱金、香附疏肝解郁,活血行氣止痛;枳殼行氣開胸,寬中除脹;龍膽草安神益智,祛痰開竅,消散癰腫;龍骨鎮驚安神,平肝潛陽;琥珀鎮驚安神,活血散瘀;白鮮皮、防風、荊芥、蟬蛻祛風解表,消疹止癢;麥冬養陰生津,潤肺清心;甘草解毒和中,調和諸葯。全方共奏疏肝解郁、清肝瀉火、消疹止癢之功。

3.抑鬱症;扁平苔蘚

辨證:其餘痰凝,阻滯胸咽,凝脂皮膚。治法:疏肝解郁,化痰散結,疏風消疹。方葯:柴胡疏肝散合半夏厚朴湯加減。

於某,女,25歲。初診日期:2010年5月21日。主訴:咽中有物梗塞、左下肢紫紅色扁平丘疹1年。患者1年前因考研落榜,心情低落,自覺咽中有物梗塞,多次去醫院檢查,鼻咽部無異常所見,認為醫生水平低,心情抑鬱,不久左下肢起紫紅色扁平丘疹,經某醫院檢查診斷為扁平苔蘚,投予外用藥膏塗患處,其效不顯。刻診:精神抑鬱,胸部悶塞,咽中如有物梗塞,吞之不下,咯之不出;左內踝上方可見2.0cm*2.0cm皮損,由多角形丘疹融合而成,丘疹可見細淺白網狀條紋;舌淡,苔白膩,脈弦滑。西醫診斷:抑鬱症;扁平苔蘚。中醫診斷:梅氦氣;紫癜風。辨證:氣鬱痰凝,阻滯胸咽,凝脂皮膚。治法:疏肝解郁,化痰散結,疏風消疹。方以柴胡疏肝散合半夏厚朴湯加減。處方:柴胡5g,香附5g,佛手10g,枳殼10g,醋炒陳皮5g,制半夏10g,厚朴10g,茯苓10g,蘇葉5g,生薑5g,生地黃10g,白鮮皮10g,蟬蛻10g,炙甘草5g。每日1劑,水煎,早晚分服。同時配合心理疏導。

二診(2010年5月28日):抑鬱及胸部悶塞感減輕。效不更方,原方繼服。

三診(2010年6月11日):精神爽,皮疹大部分消失。上方去柴胡、制半夏、生薑。

四診(2010年6月25日):咽部梗塞感消失,皮疹全部消退,生活熱情情感漸增。上方去生地黃,再服14劑,以鞏固療效。

按 肝失條達,疏泄失常,氣機郁滯,脾失健運,聚濕生痰,進而痰氣鬱結於皮膚,致皮膚失養而發為本病。治宜疏肝解郁,化痰散結,消疹潤膚。方中柴胡、香附、佛手疏肝解郁,理氣調中;枳殼行氣開胸,寬中除脹;陳皮理氣健脾,燥濕化痰;半夏燥濕化痰,降逆止嘔,消痞散結,善治臟腑之濕痰,散梅核氣;厚朴燥濕消痰,下氣除滿,可療痰氣互阻之梅核氣;茯苓滲濕健脾,俾脾運濕去,濕無由生;蘇葉芳香行氣,協厚朴開郁散結;生薑散鬱結,降逆氣,消痰涎,和胃止嘔;生地黃清熱涼血,養陰生津;白鮮皮、蟬蛻疏風消疹;甘草解毒和中,調和諸葯。全方共奏疏肝解郁、化痰散結、疏風消疹之功。

作者簡介: 周寶寬( 1955 - ) ,男,遼寧瀋陽人,主任醫師,醫學博士。臨床30餘年,治癒患者20萬人。出版個人中醫專著5部。以第一作者發表醫學論文150餘篇。


推薦閱讀:

黑痣長在這裡小心皮膚癌
大獎堂丨聯合方案可提高光動力治療非黑素瘤性皮膚癌的療效
經後補補皮膚好!經期後吃什麼調理身體?
濕疹、痱子、皮炎、痤瘡……分不清?皮膚醫生教你鑒別:兒童常見皮膚病
皮膚管理:證明你已經不再年輕的八個表現

TAG:疾病 | 皮膚 | 治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