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我們誤讀的《老子》
常有人說,老子反對孔子所提倡的仁義,因為《老子》第十八章說:
「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這真是一個美麗的誤會。
老子說這段話時,生活在社會動蕩而禮崩樂壞的春秋時期,人們不講仁義道德。所以,每當大家看到一個仁義的例子,就覺得它十分突出而對之讚不絕口,把它用作教育子女的當然教材。
「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的話,不是老子的主張,只是他對其身處社會狀況的陳述。
「六親不和,有孝慈」進一步說明那時候的人的狀況。
六親指父母子女、兄弟姐妹和夫婦,大家都同住在家中。當家庭和睦的時候,家人的孝慈行為很是平常,在「親不講禮」的習慣中,子女孝順父母,父母愛惜子女,大家都不說「謝謝」或者「我很感激」。
然而,當家庭不和,人們自私自利,為了得失而勾心鬥角,每遇有孝慈的行為,就感到特別高興。
仁義、智慧、孝慈和忠貞都是形容道德行為的,但是,根據老子對現實生活的觀察,它們的突出表現,說明了大道被廢棄,人性破滅,所以,他剛正地把事實說清了,勸世人努力恢復仁義孝慈這些亘古不變的價值,不要虛偽為人。
史載孔子專程造訪老子,向他問禮。老子說:「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這說法表面在批評當時社會的失落,實際是提醒孔子要重道多過重禮,因為道方是做人的根本,禮往往被用來掩飾不善的意圖。
《道德經》第三十八章寫道: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上德無為而無以為;下德無為而有以為……故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是以大丈夫處其厚,不居其薄;處其實,不居其華。故去彼取此。」老子坦誠論道德修養,分之為道、德、仁、義、禮、智六個等級。
他說,合道的社會是最為理想的,其中人人順著自然而行,不識不知,無私無欲,無為無事。
但是,一旦社會失道,人們就講仁義禮智這些東西了,用來遮掩惡劣行為,維繫詐偽叢生的社會。
結果,禮這些東西,就失去原有的作用了,而須求諸法令刑賞,一些不是人們主動生命的規矩。
所以有道的大丈夫,言行忠信,厚實,謹守自然的本質,不重浮華的禮節。
孔子與老子都擅長心理學,洞見人性、直覺、動機、行為、情感、理想這些心的功能和神妙之處。
孔子勸人行仁,提出各種治理不仁的藥方。
老子勸人少講仁心,以免被人利用去做假仁假義的惡事。他鼓勵人們本著人性里的良知及天道的自然法則做人,關愛他人,本德行道。
本文選自《活用老子:安心自在》,江紹倫著。
《活用老子:安心自在》丨新華出版社
ISBN:978-7-5166-3226-0
定價:45.00元
作者江紹倫教授出生在香港,五歲之前生活在廣東,在香港、加拿大接受教育,並在北美、亞洲、英國的大學校園裡工作四十多年。他學貫中西,知己(東方)知彼(西方),眼界開闊和前衛,但其內心始終烙著東方文明的印記。
他的四本著作《活用孔子:安身立命》《活用老子:安心自在》《活用禪宗:安寧自得》《活用莊子:安時處順》,分別述說了孔子的忠恕仁愛、老子的自然慈惠、禪宗的憐憫自在和莊子的逍遙通透,希望能為讀者提供四面鏡子,讓我們從中照見中華文化的龐大力量,愛惜之,學習之,鞏固自己的信心,排除文化自卑感,做一個堂皇又知書識理的中國人。
本書在新華書店、新華出版社天貓旗艦店、京東旗艦店以及各大網店均有售,點擊「閱讀原文」即可購買。
推薦閱讀:
※凈空法師所著《認識佛教》存在嚴重錯誤讀後讓人痛心疾首
※「女漢子」是對男女平等的誤讀
※宋以後學人對《中庸》的誤讀
※馬爾克斯觸發的根深蒂固的誤讀
※愛情定律 女性別誤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