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建議父母嚴懲孩子和縱容孩子
上讀書會
內容來自匯智有方學員群線上複習計劃之一的讀書會。
本期帶讀:《孩子:挑戰》
帶讀人:張碧銀(正面管教候選導師)
內容介紹:德雷克斯在書中倡導:既不建議家長縱容孩子,也不建議家長嚴懲孩子,家長要學習的是如何成為孩子的合作者,有方法了解他們,有能力引導他們,不讓他們成了沒人管的「野孩子」,也不讓他們在家裡感到壓抑和窒息。
自然結果:讓孩子挨餓?
摘錄:十歲的艾爾弗雷德上學時經常忘記帶午飯。每次媽媽發現他忘了,就會趕緊把午飯送到學校,並且厲聲責備他忘性大,害自己為了給他送飯多跑一趟。而艾爾弗雷德總是以發脾氣回應媽媽的指責和說教,同時繼續忘記帶午飯。
點評:一個人忘記帶午飯的自然結果是什麼?嗯,他會挨餓。媽媽可以告訴艾爾弗雷德,她不再認為讓他記得帶午飯是她的責任。如果艾爾弗雷德又忘了,媽媽可以不理他的抱怨。事實上,這根本不是媽媽的問題。艾爾弗雷德一定會很生氣,因為這時他還會認為媽媽有責任提醒他要記得帶午飯。媽媽可以平靜地回答說:「艾爾弗雷德,你忘了帶午飯,我也覺得很惋惜。」
「讓孩子挨餓」這個想法,對很多父母來說很可怕。當然,挨餓的滋味不好受。但是偶爾少吃一頓午飯,不會對孩子的健康造成傷害,而這次挨餓的滋味卻能夠有效地激發艾爾弗雷德記得帶上自己的午飯,更能減少比挨餓滋味更糟糕的戰爭和摩擦。我們沒有權利替孩子擔負責任,也沒有權利替他們收拾殘局,因為這些都是他們自己的事。
邏輯結果:在馬路邊玩?
摘錄:三歲的凱茜在院子里的時候,經常不顧往來車輛跑到馬路上去。媽媽需要時時刻刻盯著她,把她抱回來。媽媽為此說過她,打過屁股,都不見效。
點評:凱茜的這個行為會有什麼自然合理的後果?當然,我們不能任由孩子在馬路上玩而被車撞到,這個自然結果我們不能接受。所以,我們可以安排這種不良行為的後果。
凱茜第一次跑到馬路上玩,媽媽可以鎮靜溫柔地抱著她,問她「願不願意留在院子里玩」。如果她第二次又跑到馬路上,媽媽可以把她抱過來,進到房子里,說:「既然你不想在院子里玩,那就在屋子裡玩。等你準備好在院子里玩,我們可以再試試看。」
最好房子里有屬於凱茜自己的遊戲區。當媽媽把凱茜從外面抱進屋裡時,不能有生氣或控制的企圖。當媽媽說:「既然你不想在院子里玩….」的時候,媽媽的目的是指出凱茜有自己感受的權利,真的不喜歡在院子里,媽媽不能故意讓凱茜喜歡在院子里,然後再把凱茜抱進屋子說這句話。
媽媽可以跟凱茜建立界線和後果。凱茜一旦表示願意再試一次,就可以到院子里去玩。如果她又跑到馬路上,就會給帶回屋子,不能出去。經常給孩子第二次機會非常重要,這能讓他們感受到自己還有機會,也能感受到媽媽對他們和他們的學習能力有信心。
凱茜被帶回到屋裡,不能按照自己的意願在馬路上玩,可能會反抗。這時候,媽媽要保持冷靜和耐心,對孩子的反抗不做回應,一次解決一個問題。
【正面管教體系】
「正面管教」體系基於「個體心理學」理論,四十年前創建於美國。正面管教為了幫助家長解決孩子挑戰而設計:能讓身心疲憊的育兒過程,轉化為家長和孩子都放鬆、享受的美好過程。
推薦閱讀:
※女人該對生孩子說「不」
※孩子一生中最好的禮物,你給了幾個?
※這6種父母,正在一天天毀掉孩子!
※該不該在孩子面前「秀恩愛」
※如何提高孩子的社交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