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教育青春期孩子的藝術
家長教育青春期孩子的藝術
掩飾憤怒的情緒是無益的,父母們可以學會如何不帶破壞性地表達憤怒。這種表達可以讓父母舒緩情緒,讓孩子認清事實,同時又不給雙方造成傷害。在表達憤怒的時候,我們要有意識地注意避免讓孩子產生怨恨和報復的心理。我們只想傳達自己的想法,然後讓憤怒的風暴平息。
在面對壓力的時候,我們應該承認以下事實:
l、我們必須承認,處於青春期的孩子經常會惹惱我們,激怒我們,這是自然而然的事。
2、我們有權利感覺憤怒,而不必為此感到內疚、抱歉和羞愧。
3、我們也有權利在一定程度上表達自己的憤怒。但是,不論我們有多麼生氣,也不能對孩子進行人身攻擊或人格侮辱。
另外還有一些處理憤怒情緒的具體方法。在任何發怒的情況下,第一步要做的,是清楚地向孩子描述他所做的事情是如何影響我們的情緒的,其他的就什麼也不要說。
15歲的蓋瑞用叉子叮叮噹噹地敲著盤子,他的媽媽說,「這個噪音讓我很不舒服。」蓋瑞悻悻地又敲了幾下,便停止了。這一處理方式是非常有效的,因為媽媽並沒有告訴蓋瑞該怎麼做。她講清楚了她的不舒服,然後理所當然地認為蓋瑞應該有所反應。將這一處理方式與我們常見的做法作一比較:
「你有毛病嗎?你難道找不到更好的事情來做嗎?你就不能安安靜靜地坐著?你一定要讓我頭疼是不是?請你趕快停下來!」
應該指出的是,孩子是不會馬上就聽大人的話的。他會把他被譴責的行為再繼續一會兒,他需要時間來證明,這是按照他自己的意思來停止的。以下的例子就是一個說明。
星期天的早上,14歲的吉迪恩在家外面打籃球。拍打籃球的聲音弄醒了他的爸爸,他爸爸說道:「我想睡到10點鐘再起床。你吵醒我了。」「對不起。」吉迪恩回答道。接著,他又繼續拍了兩下籃球才離開。爸爸意識到,吉迪恩多拍那兩下球是一種挽回面子的舉動。吉迪恩是在向他自己證明,他是自己想停止的,而不是因為爸爸的命令。
如果孩子執意不停下來怎麼辦?如果我們進行簡短的抗議,拉長了臉,卻仍然沒有效果的話,那我們可以更為大聲更為有力地說:
「太讓我生氣了!」
「太過分了!」
「這讓我很惱火!"
「這讓我非常氣憤!"
說這些話或多或少有助於舒緩我們的緊張情緒,同時也可以警告孩子,我們到了忍耐的極限。通常,這些表達憤怒的話語已經足夠達到我們的預期效果。
突然的憤怒
如果我們已經忍無可忍了怎麼辦?如果我們突然怒火中燒,馬上就要爆發出來怎麼辦?在這種情況下:
描述你看見的事情。
說明你的憤怒。
說明應該做什麼事情。
不要攻擊對方。
15歲的羅蘭洗完了澡,媽媽發現浴室里的幾條白毛巾全都皺巴巴地掉在濕漉漉的地板上。她很生氣,決定把火氣發出來。
媽媽:我一看見乾乾淨淨的毛巾掉在濕地板上,就氣極了。毛巾不應該扔到地板上,而應該掛在架子上。
說完以後,媽媽覺得舒暢多了。她大聲而清楚地表達了自己的看法。她沒有侮辱孩子,也沒有對孩子進行人身攻擊或者人格侮辱。她沒有說:「你究竟怎麼回事,怎麼這麼邋遢?你的女朋友真應該看看你的本來面目——又亂又莽撞。」當怒火平息下來的時候,媽媽又得低聲下氣地賠禮道歉:「對不起,我不應該說你邋遢。我不是那個意思。」
「這太讓我惱火了!"
16歲的金格經常在吃晚飯的時候遲到。這次,牛排已經擺到盤子里了,她還在自己的房間里磨蹭。媽媽非常生氣,並把她的憤怒表達了出來:「我叫你出來吃晚飯,你卻不吱聲,這太讓我惱火了!我心裡氣得不得了。我對自己說,我做了這麼好的牛排,你應該讚許我,而不是讓我生氣。」金格連忙下樓來吃晚飯,媽媽的憤怒便平息了,接著,一家人在餐桌旁邊仍然自由輕鬆地說話,沒有人覺得不自在。每個人都吃得津津有味。
「這太讓我尷尬了!"
17歲的格雷格請媽媽為他預約了牙醫。但是,到時候他卻沒有赴約看牙。媽媽得知以後,非常憤怒。她說:「我真生氣。是你讓我為你預約牙醫的,可到時候你既不通知取消約定,也不去赴約,這太讓我尷尬了!」
格雷格趕忙道歉,他為自己忘記了這次約定而感到遺憾。接著,他自己給牙醫打了電話,重新約定時間。這一事件就此了結。媽媽不再氣憤,格雷格滿懷歉意。沒有人覺得是受到了侮辱或者攻擊。母子之間的感情也沒有遭到破壞。
「我很不高興!"
14歲的喬治在客廳里接待他的朋友。他們離開的時候,沒有打掃客廳。喬治回來以後,媽媽說:「我回來時,看見客廳里到處都是紙牌、蘇打水瓶子和薯片,我很不高興!實際上,這很讓我生氣。玩過以後,應該及時打掃客廳的。」「好的,媽媽,不要再說了,我明白了。」喬治一邊回答,一邊開始打掃。
「我對你們這種針鋒相對的態度厭倦極了!"
13歲的薩繆爾跟他的姐姐打了起來,並對姐姐說了些帶侮辱性的話。媽媽走進房間說:「我對你們這種互相仇視、針鋒相對的態度厭倦極了。」薩繆爾和姐姐互相看著對方,然後笑了出來。戰鬥收場了。
「我們真的很生氣,我們都很不安!"
15歲的約瑟芬要去參加學校的舞會,她答應午夜以前回家。結果,凌晨兩點才回到家裡。她的父母簡直都要急瘋了。他們明確地對約瑟芬表達了自己的憤怒、關心和失望。但是他們沒有罵孩子,沒有直呼其名,沒有指責孩子的品行,也沒有侮辱她的人格。以下便是他們的部分談話:
「當你沒有按時回家的時候,我們都快擔心死了。」
「你無法想像我們的腦子裡在擔心些什麼。」
「我們真的很生氣,我們都很不安!你答應要在午夜之前回家,我們以為你會在12點以前回家。把我們弄得這麼擔心實在不公平。如果你晚點回家,就應該打電話給我們。」
「我們的感受很複雜。看到你安全回家我們鬆了一口氣,但是你這麼晚回來,我們又很生氣。」
不帶侮辱性地表達憤怒
要做到不帶侮辱性地表達憤怒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這需要克服我們的自然衝動和根深蒂固的習慣。但是無論如何,我們都必須學會使用新的語言來表達憤怒,以免傷害到我們所愛的人。已經掌握了這種語言的父母無疑具備了更好的自制力。他們能夠充分有效地表達自己的憤怒情緒,並且起到有益的作用。以下就是這樣的一些例子。
「沒經過同意不能在商場里用信用卡買東西!"
這是一位母親講的故事,她剛剛與她十幾歲的女兒發生不愉快。
不帶侮辱性地表達憤怒真是很有幫助的一個觀念。這使我成為一個成熟的成年人。我認識到,我們的人生是如此短暫,何苦還要去敵視、侮辱別人呢?況且事後我們還要花很多時間和精力來彌補傷害,消除自己的罪惡感。在處理疑難事情的時候,我在心裡告訴自己:「我主要想表達的意思是什麼?直接說出來!講清楚應該做哪些事情。別把事情弄混淆了。」
這種觀念幫助我解決了很多事情。比如,一個星期天的晚上,我外出度完周末回到家裡。15歲的女兒格羅瑞亞撲向我說道:「媽媽!來看看我剛買的裙子。它太漂亮了!我是用你的信用卡買的。」聽了她的話,我的腦袋一下子要炸開了。這時我的腦子裡冒出了各種各樣的句子,比如「你真是膽大包天!』「誰惜給你這麼大的膽子?」,「你當自己是誰?」等等。但是,實際上我只是說:「沒經同意,不能在商場里用信用卡買東西!」
格羅瑞亞(辯駁地):我又沒有偷你的信用卡,你幹嘛這麼生氣?
媽媽(就事論事地):沒有經過同意,就是不能隨便用信用卡買東西!
接著,我回到自己的房間,關上了門。我需要時間來考慮怎樣告訴她不能留下她買的那條裙子。那是一條短小的迷你裙,裙於上點綴著李子圖案的腰帶,她打算穿著這條裙子去參加學校的化妝舞會。格羅瑞亞來敲我的門,一邊說:「請開開門吧。看看我穿上這裙子有多合適,我穿上它顯得又漂亮又浪漫。」
我打開了門,可她穿裙子的模樣真讓我受不了。我又累又惱,但我也知道,格羅瑞亞從星期六開始就在等我回來看她的裙子。
我又一次克制住自己,現在我要做的是讓她退掉她的裙子,同時又不貶低她的品位。我說:「我看得出來你為什麼這麼喜歡這條裙子,可是這並不適合在學校里穿,而且價格也太貴了。」「可是你不覺得這裙子的顏色很漂亮嗎?」她說。我差一點要順口遷就她的看法,可我還是忍住了,我誠實地說:『有的人會喜歡那樣的顏色,但我不太喜歡。」「為什麼!」她反駁道,「你喜歡這種顏色,不是嗎?」「噢,不,我雖然在畫畫的時候喜歡用這種顏色,可我不喜歡這種顏色的衣服。」我回答道。
這時,她真想跟我爭論起來,但我還是始終把握著我們談話的主要焦點。「我看得出你確實很喜歡這條裙子。要你把它退回去對你來說很不容易。那麼,你明天下午再退是不是好一點?」「不了,我今天晚上就把它退回去吧。」她一邊慢慢地說著,一邊匆匆地在我臉上吻了一下,走出了房間。
「你這樣講話讓我很不舒服!".
這是另一位母親講的故事,她的女兒已經16歲了。
我女兒講話總是把我「懸起來」。她總是用開玩笑的方式來讓我生氣。有一次,我說:『你這樣講話讓我很不舒服。」後來她又開始那樣講話,但是沒多久她突然停住說,「我忘了,媽媽不喜歡我這樣開玩笑。」
「在我們的家裡絕對不可以做任何報復的事情!"
15歲的羅伊因為受到了他哥哥的侮辱,便生氣地把他哥哥的床墊掀了下來。爸爸看見以後,便來干涉。他嚴厲地說:「在我們的家裡絕對不可以做任何報復的事情,因為這樣做有違我們的品行!』兩個男孩懷疑地看著他們的爸爸。但是,本來會演變成無休止爭吵的事件也就此了結了。
一封憤怒的信
有的父母發現,通過寫信來抒發他們的憤怒是一種比較有效的方式。下面這封信就是有效地表達憤怒和期望的一個例子。親愛的西爾瑪:
我之所以跟你寫信,是因為我想對你說的事情太讓我生氣了,以至於我可能在跟你說的時候會控制不住自己而發脾氣,這反而會把事情說不清楚。你說「我不喜歡在早上我不情願的時候很早就被叫醒。今天早上,我本來想起得晚一些。這個星期我也只有這一天能睡個懶覺。」我一直為我的孩子不需要父母督促而能夠自己起床上學而自豪,但是今天早上你的行為讓我很失望。
另外,我還想問你,你的房門一直關著,可我今天進你的房間的時候,發現裡面亂七八糟。尤其是當我看到你把打字機放得那麼不穩當時,我很不高興。打字機是一個精細的機器,應該好好的保管。就像你昨天晚上的教訓那樣,打字機只要一落在地上就會被摔壞。你的衣服也應該好好存放,不能再這樣把它們皺巴巴地被扔成一團。
請給我回信。
愛你的媽媽
您可以這樣來教育青春期孩子(二)
四 不要仿效孩子的語言和行為
16歲的貝琳達說:「我媽媽十分賣力地想變成一個十幾歲的少 女。她穿迷你裙,脖子上掛一串珠子,還談論流行的話題。當我的 朋友來我家的時候,她就會對他們說:『嗨,握握手吧!" 或者問他們『最近有些什麼特別酷的新聞?』看見她這麼傻真讓我噁心.我的朋友雖然假裝把她當作我們中的一員,可是他們卻在背後笑她,還拿我開玩笑。」
孩子有孩子的樣子,而大人應該有大人的樣子。青春期的孩子故意要表現得跟我們不一樣。如果我們也去仿效他們的言行,那隻會使他們反叛得更激烈。
A夫人說道:「這個星期我發現自己做了一些很得當的事情。我女兒跟我進行了一次長談,談母親和女兒之間的關係。她說她的好朋友荷麗很不高興,因為荷麗的媽媽總是『在打扮和追求時髦上』跟荷麗比賽。荷麗的媽媽很迷人,總穿著最時髦的衣服,她比荷麗漂亮,而且穿的裙子比荷麗的更短。跟她媽媽相比,荷麗顯得太平常了。接著,我女兒由衷地讚揚了我,她說:『當媽媽的在言行上應該得體適度。比如,你就做得很好,媽媽。你穿得像個媽媽,做得像個媽媽,而且說話也像個媽媽。」
五 不要總挑毛病
當一些父母意識到自己的缺點的時候,總是傾向於在孩子面前竭力地掩飾。而對於孩子的缺點,情況就相反了。他們搜尋孩子在言行上的過錯,記錄孩子性格上的缺點。他們理所當然地認為,時刻提醒孩子注意自己的缺點是為孩子好。然而,這樣做只能是破壞了父母與孩子之間的交流。沒有人能夠從撲面而來的指責中吸取教訓;。讓一個青春期的孩子直面人性中赤裸裸的弱點並不適宜,這就像用刺眼的探照燈來照著他們一樣,孩子的缺點對我們來說,越看越明顯,但對他自己則不然,他總是視而不見。跟他們斤斤計較他們的每一個缺點沒有任何幫助。如果他們在公開場合被迫承認自己的缺點,那麼他們在私底下就會拒絕改正任何缺點。因此,當孩子的缺點在某個問題上顯現出來的時候,我們的任務是首先幫助他解決現有問題。我們的長期目標是為他的人格發展提供友好的環境和經驗。我們的主要目標是鼓勵他挖掘自身的人格潛力。這一目標的實現應該是悄悄地進行,而不是大聲地叫嚷。
六 不要觸痛孩子
每個青春期的孩子都有他特別敏感的某個缺點。周圍的人往往會注意到他的這個缺點,並且加以取笑。如果一個孩子個子小,那他就會被別人叫做『矮子」、「武大郎」、「小蝦米」等等。如果他又高又瘦,那他就會被稱做「青豆」、「長傢伙」或者「豆架」。如果他很胖,那他會被叫做「胖墩」、「小胖子」或者「大胖子」。如果他身體較弱,那他又會被稱做『膽小鬼」、「媽媽的小孩兒」或者「小雞」。這些綽號給青春期的孩子造成了很大的心靈傷害。作為父母,
最好不要這樣取笑自己的孩子,即使是開玩笑也不行。來自父母的 侮辱往往對孩子傷害得更深,持續的時間也更長,甚至可能造成永 久性的傷害。
父母應該避免把青春期的孩子當作小孩看。有些父母喜歡經常 對孩子提起幾年以前他是多麼小,他們津津樂道地回憶以前他是多 么地怕黑,或者怎麼在生日宴會上尿濕了褲子。
然而,青春期的孩子討厭提起自己的孩提時代。他們想讓自己遠離孩子氣的童年,他們希望自己被視為成年人,父母應該支持孩於的這種願望。在孩子的面前,我們應該盡量剋制,不去回憶孩子的嬰兒或者童年時期,更不要賣弄孩子在襁褓中的照片。我們的所有談話,不論是表揚還是批評,獎賞還是約束,都應該把孩子視為一個年輕的成人,而不是一個小孩。
七 不要養成依賴性
在青春期,依賴性往往導致敵意。越是鼓勵孩子依賴自己的父母,越是被孩子敵視。青春期的孩子渴望獨立。我們越讓他們覺得自立,他們對我們的敵意就越少。明智的父母會一天天地讓自己在孩子面前變得可有可無。他們會滿懷同情地看著自己的孩子一天天地成長起來,但拒絕經常性地進行干涉,他們允許孩子自己拿主意,用自己的力量解決問題。他們會有意地鼓勵孩子獨立,如:
「這是你自己的選擇。」
「你來決定吧。」
「你想做就做吧。」
「這由你來決定。」
「你不論選擇什麼,我都沒有意見。」
父母的贊同對小孩來說是莫大的欣慰。但是,在面臨影響人生的事情時,他們需要聽到他們自己的聲音,並做出自己的選擇。
以下就是一個成功的例子:
A夫人:我有個16歲的女兒。一天,她告訴我她要和男朋友一道解決她的問題。她問我對她的想法怎麼看。我說:「我相信你有能力做出正確的決定!」我女兒看起來很高興。她用一種深思熟慮的語氣對我說:「謝謝你,媽媽! 」
您可以這樣來教育青春期孩子(三)
八 不要急於糾正孩子
青春期的孩子對任何糾正都會頑固抵抗。他會變得不可理喻,而且下定決心不受父母的影響,不會被強迫做任何事情。
一個十幾歲的孩子說道:「故意出錯能夠帶來一種滿足和快樂,這是那些乖孩子永遠也體會不到的!
另一個孩子說道:「我知道我爸爸是對的。但有些時候我就是希望他是錯的。」
一個正在接受心理治療的孩子這樣說道:「我爸爸是個天生的改革家。只要看到我在用我自己的方式做事情,他就很難過。他總有更好的方式——他自己的方式。我討厭他來糾正我。我不喜歡我爸爸的所有建議。就是犯錯誤,我也要用我自己的方式來做事!」
父母苦口婆心,不見得能教會孩子什麼是真理。這種真理有時反而會變成破壞家庭關係的致命武器。一些父母過於賣力地向孩子證明他們自己如何、在哪些地方、為什麼是對的,但這不僅無濟於事,而且會引發痛苦和失望。當孩子對你有敵意的時候,任何真理都是蒼白的。
九 不要侵犯孩子的隱私
青春期的孩子需要有隱私,這會讓他們覺得自己有自己的生活。我們維護孩子的隱私,就是對孩子的尊重。我們所要做的,正是幫助他們脫離我們,長大成人。然而,有些父母對孩子過於刨根問底。他們偷看孩子的信件,偷聽孩子的電話。這些對孩子隱私的侵犯,可能導致孩子永遠地仇恨父母。孩子會覺得自己被欺騙了,因而憤怒不已。在他們的眼裡,侵犯隱私無異於不誠實、不光彩的侵略。正如一個女孩所說的:「我要控告我的媽媽濫用家長權利。她竟然打開我的抽屜偷看了我的日記!"
一個I6歲的男孩抱怨道:「我媽媽一點也不尊重我!她侵犯我的隱私,甚至侵犯我的公民權。她竟然到我的房間收拾我的抽屜!她說她是因為不能容忍房間太亂。可我希望她只收拾她自己的房間,不要動我的房間。她收拾完以後,我又故意把書桌弄亂,可媽媽還是一點也沒吸取教訓。」
有些孩子還抱怨他們的父母過於參與他們的社交生活。
17歲的貝萊絲痛苦地說道:「如果我男朋友要來家裡找我,我媽媽也要事前化好妝。而當我在準備的時候,她就跟我的男朋友嘮叨個不停。她甚至陪我和我的男朋友一起走到汽車前面。我回來的時候,發現她一直在等我,而且對我大呼小叫地問來問去。她想知道每一件事情,比如我男朋友說什麼了,我怎麼回答的,我感覺怎麼樣,他花了多少錢,我將來有些什麼打算,等等。我的生活就像一本被打開的書,每一頁都是公開的。我媽媽想成為我的好朋友,我也不想傷害她的感情,可是,我不想要一個40歲的好朋友,我只想要有我自己的隱私!」
尊重個人空間就需要保持適當的距離,這對父母來說很難做到。他們希望與自己的孩子親密無間,因此,他們雖然一片好心,卻一次又一次地侵犯了孩子的個人空間。這樣做並不能帶來相互的尊重。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父母與孩子之間應該保持適當的距離,可以「站在一起但不要靠得太近」。對孩子的尊重傳達著這樣一種信息:我們意識到孩子是一個獨立於我們的生命個體。最後,應該明了,父母和孩子並不是相互屬於對方的,每一方都只屬於他們自己。
十 不要對孩子講一些陳詞濫調
15歲的梅說道:「我簡直不能跟我的媽媽講話!她太操心我了,這不但幫不了我,反而讓我更難受。她淚流滿面的臉好像在說:「噢,可憐的孩子,你的痛苦讓我比你還要難過! 誰會喜歡讓一個雖然富有同情心,但是一看見鮮血就暈倒的醫生來幫助你呢?可我媽媽就是這樣的人!」
為了幫助孩子,我們得鍛煉一種移情能力,即面對孩子的情緒和感覺,我們予以真誠的回應,但我們自己不能受他們的影響。我們應該幫助孩子消除憤怒、恐懼和迷惑的情緒,但我們自己不能也變得憤怒、恐懼和迷惑。
一旦對孩子說「當我像你那麼大的時候」,孩子立刻就會裝聾作啞。他們反抗我們說教的方式就是拒絕聆聽。他們不想聽我們在小時候做得多麼好,相比之下,他們是做得多麼不好。即使他們要聽我們講話,也不會相信我們小時候有那麼勤奮、聰明、節儉和循規蹈矩。實際上,他們很難想像我們也曾經像他們那樣年輕過。
十一 不要長篇大論
17歲的巴里說道:「我媽媽從不講話,卻愛發表演講。她能把最簡單的事情說成最複雜的道理。只要我問她一個簡單的問題,她就給我一串很長的答案。我總是躲著她。她的長篇大論花了我太多的時間。我希望她能夠簡潔明了地講話,而不是長篇大論地做演講!
18歲的雷諾伊說道:「我爸爸不可能變得跟誰親近起來。他講話的方式從來不是個人對個人的,而是以某種身份對某種身份的他總是在預測事情,把事情分門別類,我們作為他的孩子,總覺得他還是個陌生人2
16歲的貝絲說道:「我爸爸對溫度很敏感,但對別人的情感反應和情緒變化卻很遲鈍,好像一無所知。他看不出兩句話之間的關係,也不懂弦外之音。他可以長篇大論地滔滔不絕,可一點也沒注意到他的聽眾早就跑光了。他看不出別人厭倦的樣子,也從沒注意到已經沒有人想跟他爭論了,他只是覺得自己還沒有把觀點表達清楚。他雖然跟我們講話,卻沒有跟我們交流。他總是在講經佈道,任何人都無法跟他對話。」
您可以這樣來教育青春期孩子(四)
十二 不要在孩子的面前將他們相提並論
很多父母都把孩子當成聾子一樣對待。他們經常在孩子面前談論所有孩子,好像孩子只是件做擺設的物品。他們評價孩子的過去,預測孩子的未來。例如,他們可能洋洋自得地這樣談論自己的孩子:「阿爾菲天生喜歡吃醋。他是個悲觀主義者,如果你給他半杯水,他只會注意到杯子空著的那一半。而布魯斯卻是個樂觀的孩子,如果他發現了馬料,肯定還會去找到一匹馬。他永遠也不可能灰心喪氣,他會不斷地前進。克萊爾這孩子喜歡幻想,每天都在做夢。她很像她的詩人姨媽愛米麗,她生活在她自己的世界裡。」
把孩子們這樣相提並論是危險的。孩子們總是傾向於扮演父母所賦予他們的角色。
十三 不要利用逆反心理
青春期孩子經常抱怨他們的父母快把他們逼瘋了!15歲的貝莎這樣說道:「我放學回家的時候心情很好。但是10分鐘以後,我就氣得快瘋了。我媽媽知道怎麼讓我聽她的——當她想讓我做什麼事的時候——她總說:『你永遠也不會去做的! 當她給我提建議的時候,她也要補充說:『我是在浪費自己的時間,我知道你是不會聽的!
這種抱怨是合理的。父母不應當利用孩子的逆反心理,這是不誠實的行為,其結果只能導致孩子的怨恨和關係的緊張。而且,這裡面還存在著危險——使孩子聽取我們言不由衷的話。
十四 不要向孩子傳達矛盾含混的信息
父母傳達的矛盾含混的信息讓青春期的孩子深受其害。
例如,媽媽對15歲的莫莉說:「當然,你可以去參加舞會。你一定會玩得很開心。不過,你也知道,你出門的時候我從來都睡不著,我一定要等你回來才能睡著。」母親的這種表白讓莫莉處於進退兩難的境地。不管她去不去參加舞會,都沒什麼好結果。母親的這種雙重信息讓莫莉十分困惑和不滿。為了避免衝突,父母的聲明應該是這樣的:清楚的禁止,熱情的贊同,或者讓孩子自由選擇。
當14歲的布倫達請求母親同意她去參加舞會的時候,她的母親回答道:「我得好好想想。明天早上我會給你一個明確的答覆。明早9點你再來問我吧。」媽媽仔細地考慮了布倫達的要求,了解了舞會的有關情況,然後非常慷慨熱情地對布倫達表示同意,她說:「這看起來好像是個不錯的舞會。你想去的話你就去吧。」然後,媽媽幫著布倫達挑選了參加舞會的衣服,高高興興地跟布倫達說再見,讓她去參加這個讓人愉快興奮的舞會。
十五 不要總是談論未來
許多父母擔。已自己的孩子永遠也長不大。他們悲觀地大聲談論孩子的未來,以為這樣可以刺激孩子儘快地成熟。
「要是你老是不能按時起床的話,你將來是找不到工作的!」
「如果你學不會拼寫的話,沒人會願意僱傭你。你只能是個文盲!」
「你的字寫得這麼糟糕,將來即使是領取失業保障單的時候,你都沒辦法簽好自己的名字廣
雖然父母們如此嚴厲地評估孩子的未來,但孩子從來不買他們的賬。實際上,我們無法為孩子準備好未來。我們只能幫助他們應對現在。即使未來會發生一些令人不寒而慄的事情,比如被愛人拋棄、被朋友背叛、被他人指責、被老師錯待,以及因為親人或者朋友的去世而哀痛不已等等,我們也無法現在就教會孩子做好準備。
預測這些未來的事情是毫無意義的。如果你告訴一個正在熱戀的男孩:「瞧,愛情有時候也會冷卻下來。你的女朋友說不定哪一天就會拋棄你,你最好做好準備。」或者說:『不要太依賴你的朋友,他有可能背叛你。為了保險,還是多交一些朋友為好。」或者說:「你太愛你的狗了,要是哪一天它死了怎麼辦?它不可能永遠活著。你現在就要有心理準備。」那麼別人很難認為你這些話是善意的。
每個青春期的孩子都必須自己面對人生中的每一個危機,而我們給予他們最好的支持就是默默的愛。因為,他們可能會拒絕我們的建議,討厭我們的分析,即使是溫和的警告也會引起他們的反感。孩子不可能永遠待在父母的暖翼下面,他們得獨自去開始人生的歷險。父母最好的關心就是相信他們,並且站在那裡,等他們回來。正如一個12歲的女孩所寫的:「我需要的……就是不要你們做任何事情,只要你們待在那裡,就像港灣一樣——只是靜靜地矗立在那裡,張開雙臂,溫馨地等待遊子歸來。」
推薦閱讀:
※航空航天類大學為什麼不叫航天航空?
※為什麼說尊敬老師,最終受益人是你的孩子?
※2018S&E指數(教育、經濟、科研相關)
※如何給3歲以內的寶寶選繪本?
※校長道歉尚可諒,文化傳承誰為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