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豬斷奶腹瀉的原因分析及防治

子豬斷奶腹瀉的原因分析及防治


作者: 12-20 11:15:34
在豬群的飼養管理過程中,由於受飼料和環境因素的影響,很容易發生子豬斷奶腹瀉疾病,若治療不及時子豬就會出現被毛粗亂,體質虛弱生長遲緩,嚴重時甚至引發子豬斷奶綜合征,增加了生產成本,嚴重影響養豬經濟效益。同時,子豬從斷奶到10周齡~11周齡時的生長速度決定著育肥後期的生長性能和胴體質量。此外如果引起死亡則會給豬場帶來更大的損失,因此養殖者要了解子豬斷奶腹瀉的發病原因並做好防治工作。那麼,哪些因素會引起斷奶子豬腹瀉的發生呢。免疫方面由於子豬由初乳中獲得免疫球蛋白產生的被動免疫從第3周開始下降,同時子豬的免疫器官要4周齡以後才發育成熟,造成體內循環抗體的水平降低,子豬抗病力差,容易感染細菌病毒等病原體而發病。應激方面由於斷奶子豬體重小,體內神經調節機制還沒有完全發育成熟,對外界因素的刺激適應性差,母子分離引起的飼料的改變以及子豬轉欄造成的周圍環境、溫度、濕度等因素的改變,使子豬的心理壓力變大,使消化和分泌等系統機能出現紊亂,同時胃腸道發育不完善也是致病因素。應激性腹瀉以拉未消化完全的稀糞為主,一般對子豬的精神影響不大,死亡率不高,但子豬體重會急劇下降。生理方面子豬在斷奶前其胃酸的分泌量不足,不具備穩定的消化能力,此時胃酸的主要來源是乳酸桿菌發酵母乳中的乳糖所產生的有機酸。其次子豬斷奶前後食物由母乳向植物性飼料的轉變,其消化所需要的消化酶的種類不完全相同,使消化酶的活性降低不能完全消化食物,而飼料中部分不被完全消化的易發酵成分在腸道內發酵,產生的發酵產物在腸道內和細菌共同作用使腸內出現滲透性紊亂引起腹瀉。疾病方面大腸桿菌是存在於豬消化道內的常在菌,早期寄生在子豬結腸內。哺乳期因母源抗體及乳中其他抑制物的存在抑制了該菌的繁殖,故子豬無致病效果。當子豬斷奶後,飼料的改變會引起子豬腸道對飼料抗原產生敏感反應,使腸細胞更新加快,腸腔上皮成熟細胞減少,出現腸黏膜萎縮(斷奶後5天最嚴重,斷奶後11天恢復),引起腸吸收表面減少,不利於飼料的消化吸收,使蛋白質在腸道後段腐敗發酵增多,又因為母源抗體供應中斷,免疫力下降,這些變化為致病大腸桿菌的大量繁殖提供了條件,引起致病性大腸桿菌生長,大腸桿菌釋放大量腸毒素(熱穩定毒素和熱不穩定毒素)和內毒素(致水腫病因子和細菌被膜脂多糖)引起子豬斷奶腹瀉、水腫病以及內毒素性休克等疾病。此時如果引起圓環、藍耳、豬瘟等疾病的感染,則會引起子豬斷奶綜合征,嚴重影響豬群健康和豬場效益。因此要保證斷奶子豬的健康,減少疾病發生,就要做好斷奶子豬的管理工作,合理安排豬群的免疫程序,減少斷奶轉群引起的應激。子豬斷奶腹瀉疾病的預防措施創造子豬生長發育的保育條件斷奶子豬適宜的環境溫度是30℃~40℃,41日齡~60日齡為21℃~22℃,60日齡以上為20℃。寒冷季節,特別對飼養在開放或半開放豬舍的子豬要採取保溫措施。斷奶子豬豬舍適宜的相對濕度為65%~75%。合理營養調控在子豬哺乳期20日齡左右實行強制補料措施,使其及早建立免疫耐受力。實踐證明,子豬斷奶前至少採食600克以上的乳豬飼料,使子豬斷奶後適應植物飼料,安全度過腹瀉期。補飼高品質乳豬飼料選購乳豬飼料重要的是產品適口性要好,各種營養平衡易消化,蛋白質含量適中,食後無腹瀉或少腹瀉發生。飼料中添加腸道調節劑飼料中添加抗菌活性成分(最好添加可長期使用且無副作用的產品,如奧來可等),抑制有害菌的繁殖,維持腸道菌群平衡,加快腸腔上皮細胞的生長速度,促進腸道消化吸收功能的恢復,減少疾病發生。建立嚴格的消毒制度從病因分析,子豬斷奶腹瀉病的發生,是由於子豬抗病力下降和大腸桿菌大量繁殖引起的,或者病毒入侵造成的,所以應該建立嚴格的消毒制度。哺乳期堅持每兩周帶子豬消毒,斷奶後進入保育階段每周至少安排一次帶豬消毒,推薦使用金維康消毒劑。豬舍門應設腳踏消毒池,灑入2%氫氧化鈉溶液,出現病死子豬時及時進行無害化處理,以防止疾病擴散。

推薦閱讀:

慢性腹瀉食療
小兒腹瀉中藥驗方
躲過了夏季,秋季腹瀉寶寶又該如何繞過?
五點措施,防治葯源性腹瀉
小孩子肚子脹氣、腹瀉、便秘、食慾不好,學會這幾招,全解決!

TAG:原因 | 腹瀉 | 斷奶 | 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