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仕強:如何理解孔子的 」小杖則受,大杖則走

孔子只有告訴子女的,記住一條原則,小杖則受,大杖則走。既不能氣死老爸,又不能陷老爸於不義,這不是兩全其美嗎?

—— 引言

曾教授講家庭教育:

第二節父母管教子女的態度

有合理的原則,還要表現出合理的態度,才顯得父母言行合一,而且說到做到,給子女樹立良好榜樣。

家庭固然可以看成小社會,但是家庭畢竟和社會不同,而且父母管教子女,和政治無關,所以不必拘泥於民主或專制。換句話說,父母管教子女,不能夠用民主或專制這一類政治性的形容詞來加以規範。

無論如何,父母是一家之主,愛子女絕對不能放縱子女、溺愛子女。父母對子女一再容忍、妥協並不是好的態度。父母有權認定這是我的家,一切都要按照我的規定,這才是父母的尊嚴和氣魄。父母生存的目的,並不是一天到晚做良父良母,父母也是人,也應該追求自我肯定和自我滿足。父母愛子女,也應該愛自己,事實上只有充分愛自己的父母,愛到自己全身都充滿了愛,才可能有多餘的愛來愛子女。父母除了管教子女之外,還有很多事情要做,他要奉養自己的父母,照顧自己的婚姻和事業,以及追求自己的理想,所以父母有發脾氣罵人的自由,也有表現喜怒哀樂的權利,而這些,都是子女必須加以尊重的。

上天把子女託付給「這一家」,寓有希望子女按照「這一家」的教養態度而生長的用意。教養出不同的孩子,才能夠滿足社會上多元化、多樣化的需求。父母愛護子女,子女也應該充分尊重父母的教養原則和態度。

孔子從來沒有否定過體罰,也從來沒有主張過體罰,這才是中國人既不反對也不贊成的標準態度。孔子知道父母也是人,有發脾氣的時候,有不講理的時候,贊成體罰,子女不被父母打死才怪。否定體罰,子女不被寵成小惡霸才怪。孔子只有告訴子女的,記住一條原則,小杖則受,大杖則走。既不能氣死老爸,又不能陷老爸於不義,這不是兩全其美嗎?

父母既然生育了子女,就應該努力陶冶自己的性情,端正自己的習慣,做為子女恆久而有力的模範和指南。父母不能改自顧自己,一碰到頭痛的事情便大吵大嚷,鬧的全家雞犬不寧。父母也不應該自我陶醉,認為子女長大了,一切問題自然會解決,多少子女就是在這種鴕鳥式的態度下被父母害得一生痛苦不堪,而父母還未必知道。

什麼才算是合理的管教態度,以下是五大要領:

第一,父母管教子女,要經常保持溫和的態度。

體罰子女,是一種不得已才採用的方式。因為父母責打子女,無形中會教導子女養成打人的行為,將來遇到忍無可忍的時候,就會出手打人。而且父母體罰子女,也可能傷害子女的尊嚴和自信心。

父母對子女的態度,是影響子女長大以後人際關係的重要來源之一。子女從父母對他的態度,學會了對待別人的態度。父母對子女的態度,如果充滿了關懷和愛,任何事情都以坦誠、幽默、互相尊重的方式來溝通,對子女的優點,父母能夠欣賞並且私底下給予適當地讚賞;對子女的缺點,父母也能夠接納並且協助他改進,將來子女長大以後,在人際關係的互動過程中,就會獲得比較良好的效果。為了陶冶子女的愛心,父母必須以愛來引起子女的共鳴。所以經常保持溫和可親的態度,才是真正愛子女的表現。子女看到父母溫和的態度,產生安全感,覺得父母在關心她、接受他、了解他、支持他,而不是在懷疑他、支配他、控制他、排斥他,子女反而比較容易接受父母的教導,比較不會產生盲目抗拒的心理。

第二,父母管教子女,需要嚴厲的時候,應該採取嚴厲的態度。

平常十分尊重子女,一旦嚴厲起來,甚至於體罰子女,子女才會覺得父母是真正的關心他、愛他,否則為什麼會生氣到這種地步?

平日溫和可親,必要時十分嚴厲,子女才能夠體會到「打是疼,罵是愛」的道理。當幼小的子女,能夠說出「小麗天黑了還在外邊玩,她媽媽都不罵她,我知道她媽媽一定不愛她」這樣的話,她已經充分體會到自己的父母比小麗的父母更加愛她。

嚴厲到必須體罰的時候,父母應該注意三大原則,那就是:

(一)盡量讓父親來執行體罰,因為一般家庭,母親和子女相處的時間比較長,用父嚴母慈來管教,應該比較方便而有效。

(二)應該體罰就要馬上執行,不然的話,乾脆就說說道理算了。因為小孩子的記憶力,大概過十分鐘就不記得了,讓孩子在不知為什麼的情況下接受體罰,孩子不服氣,會認為是父母心情不好,才遷怒於他,把他當做出氣筒。

(三)不必體罰時最好不要。若要體罰就應該讓子女感受到痛的程度,他才會記得教訓,才收到效果。但是,對幼小的孩子來說,小小的痛就能夠收到大的效果,千萬不要給予重的處罰,一面受不了,或者愈來愈皮。

第三,父母管教子女,絕對不可以嬉皮笑臉,或者諷刺辱罵。以免引起子女的反感,產生嚴重的反叛心理。

父母是子女模仿的對象,父母的行為,逐漸成為子女應付其他環境的方式,將來長大獨立,大多會走上父母所採取的途徑。子女的基本習性,有很多從父母而來。父母對子女嬉皮笑臉,子女當然也學習到這一套方式,對誰都嬉皮笑臉,讓人看了心裡十分難過。

大人之間,偶爾是同冷嘲熱諷的方式,甚至而言辱罵,還可以收到使對方知過必改的好處。但是用這種方式來對待自己的子女,情形就十分不一樣。有一位父親教他兒子下棋,有一次當他兒子失誤時,生氣地說:「我一輩子也走不出這樣的棋步,你真是高明啊!」結果兒子從此不再下棋,任憑父親怎麼好言相勸,總是不肯再學。

諷刺、辱罵智慧傷害子女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別無好處,父母最好不要使用這種方式。

第四,父母管教子女,盡量避免在他人面前,更應該避免裝腔作勢,長篇大論,使子女覺得厭煩。

父母管教子女能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和父母是不是基於尊重子女的立場,有十分密切的關係。父母當著別人的面前管教子女,讓子女覺得父母不尊重他們,乾脆來個「人來瘋」,在客人面前和父母頂嘴,讓父母難堪,其實是父母把他逼成這個樣子,不能夠責怪他。

父母管教子女的時候,裝腔作勢,讓子女覺得父母並不是真正關心他、愛他。長篇大論,更可能引起子女的反感,反正聽不完,乾脆通通當做耳邊風,一點效果都沒有。養成這種似聽非聽或者充耳不聞的壞習慣,更不容易收到管教的效果。

第五,父母管教子女,最好標準一致。以免造成子女在父母之間投機取巧,養成壞習慣。

父母的管教態度,必須標準一致。母親讓父親做主,並不表示她的標準和父親不一樣,而是同樣不可以,但是只要子女承認錯誤,趕快設法補救,母親可以不告訴父親,不要讓父親生氣。如果子女不認錯,也不設法不久,那麼母親沒有辦法,只好告訴父親,讓父親來處理。

父母的態度不一致,母親認為可以的,父親偏不接受,父親認為合理的,母親偏要反對,等於鼓動子女在父母之間有不同的行為表現,養成投機取巧的壞習慣,對人格的發展有十分不良的影響。

此文章選自曾仕強教授與劉君政教授的合著《現代父母寶典——教養子女十講》。

推薦閱讀:

理解丈夫,做好妻子的十條標準
想要理解其實也難
比爾·蓋茨名句:在你沒有成功之前,沒有任何人會理解你。
我家狗狗是一個很好的聽眾,但它能理解多少?
十二星座對婚姻的理解

TAG:孔子 | 理解 | 曾仕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