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意纖纖,眷眷情深——李清照《一剪梅》
圖片來自網路 謝謝
李清照,宋朝著名的女詞人,婉約派詞的代表,南渡之前,李清照是生活的佼佼者,父親的溺愛,婚姻的美滿,良好的教育,過人的才華,她是上帝的寵兒,如果說有一點點愁,那也是閑愁,「薄霧濃雲愁永晝」,「濃睡不消殘酒」,淡淡的閑愁,些許的惆悵,來書寫與丈夫趙明誠之間的相思。《一剪梅》就是這個時期詩詞創作的代表,筆意纖纖,眷眷情深,清新婉約的筆調,表達那種複雜的思念之情,一經別離,兩處相思,那淡淡的憂傷,相思溢於言表。
《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李清照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
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
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這首詞作於清照和丈夫趙明誠遠離之後,寄寓著作者不忍離別的一腔深情,是一首工巧的別情詞作。
詞的起句「紅藕香殘玉簟秋」,領起全篇,上半句「紅藕香殘」寫戶外之景,下半句「玉簟秋」寫室內之物(玉簟,光滑似玉的精美竹席,簟:念店音dan),「紅藕」,即紅色荷花。「玉簟」,是精美的竹席。這一句不僅點明了時節,指出就是這樣一個蕭疏秋意引起了作者的離情別緒,顯示出全詞的傾向性。而且渲染了環境氣氛,對作者的孤獨閑愁起了襯托作用。如「紅藕香殘」,雖然是表示出秋來了荷花凋謝,其實,也含有青春易逝,紅顏易老之意;「玉簟秋」,雖然是暑退秋來,所以竹席也涼了。其實,也含有「人去席冷」之意。
接下來的五句順序寫詞人從晝到夜一天內所作之事、所觸之景、所生之情。前兩句「輕解羅裳,獨上蘭舟」,寫的是白晝在水面泛舟之事,以「獨上」二字暗示處境,暗逗離情。下面「雲中誰寄錦書來」一句,則明寫別後的懸念。接以「雁字回時,月滿西樓」兩句,構成一種目斷神迷的意境。按順序,應是月滿時,上西樓,望雲中,見回雁,而思及誰寄錦書來。「誰」字自然是暗指趙明誠。但是明月自滿,人卻未圓;雁字空回,錦書無有,所以有「誰寄」之嘆。說「誰寄」,又可知是無人寄也。詞人因惦念遊子行蹤,盼望錦書到達,遂從遙望雲空引出雁足傳書的遐想。而這一望斷天涯、神馳象外的情思和遐想,無時無刻不縈繞於詞人心頭。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句,承上啟下,詞意不斷。它既是即景,又兼比興。其所展示的花落水流之景,是遙遙與上闋「紅藕香殘」、「獨上蘭舟」兩句相拍合的;而其所象喻的人生、年華、愛情、離別,則給人以凄涼無奈之恨。
下片自此轉為直接抒情,用內心獨自的方式展開。
「一種相思,兩處閑愁」二句,在寫自己的相思之苦、閑愁之深的同時,由己身推想到對方,深知這種相思與閑愁不是單方面的,而是雙方面的,以見兩心之相印。這兩句也是上闋「雲中」句的補充和引申,說明儘管天長水遠,錦書未來,而兩地相思之情初無二致,足證雙方情愛之篤與彼此信任之深。這兩句既是分列的,又是合一的。合起來看,從「一種相思」到「兩處閑愁」,是兩情的分合與深化。其分合,表明此情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其深化,則訴說此情已由「思」而化為「愁」。下句「此情無計可消除」,緊接這兩句。正因人已分在兩處,心已籠罩深愁,此情就當然難以排遣,而是「才下眉頭,卻上心頭」了。
「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三句最為世人所稱道。這裡,「眉頭」與「心頭」相對應,「才下」與「卻上」成起伏,語句結構既十分工整,表現手法也十分巧妙,在藝術上具有很強的吸引力。當然,這兩個四字句只是整首詞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並非一枝獨秀。它有賴於全篇的烘托,特別因與前面另兩個同樣工巧的四字句「一種相思,兩處閑愁」前後襯映,而相得益彰。「才下眉頭,卻上心頭」形象地反映李清照愁眉變化的情景,怪不得成為千古絕唱。
李清照(1084.3.13~1155.5.12),號易安居士,漢族,山東省濟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詞人,婉約詞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詞》,已散佚。後人有《漱玉詞》輯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推薦閱讀:
※秋歌讀詩: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李清照)
※一剪梅
※《一剪梅。憑欄把酒憶梅紅》
※《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李清照
※學習唐宋詩詞格律二:李清照的詞與您一起走近《一剪梅》的詞格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