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位優秀教師的教育智慧
聆聽精粹小語,體味教育情結,反思教育行為,激發教育靈感,引發嶄新思維,生髮教育智慧,提升教育質量,提高寫作水平。
這些教育精妙小語出自400位優秀教師的筆端,更是成千上萬教育工作者的心聲。每則小語都是教育思想者、改革者、實踐者智慧思考的結晶,是作者深思熟慮的真知灼見,是作者切身體驗的至深感悟,是作者殫精竭慮的思想火花。閱讀這些小主事給我們以智慧,讓我們去反思,促我們去改變。每則小語都值得細細品反覆琢磨。
教育智慧(1)
1 敬畏感和幸福感
要加強對中小學生敬畏感和幸福感的培養。培養孩子的敬畏感,包括敬畏生命、敬畏自然、敬畏崇高、敬畏美好等,也就是要培養孩子對生命價值的認識,對自然的親近,對崇高事物的追求和嚮往。如果青少年沒有這種敬畏之情的話,就很可能成為一個無法無天的人,一個對自己的內心世界沒有約束的人,一個缺少憧憬與精神追求的人。
在中小學階段,應該讓孩子們真正感受到稱讚是幸福,不斷超越自我是幸福,克服困難實現了目標同樣是幸福。
(摘自2003/11/17《德育報》3版 朱小曼的觀點)
2 教師的終身學習
要讓學習支撐我們每個教育者的生命,必須首先樹立終生學習的意識。教師是知識的重要傳播者和創造者,連接著文明進步的歷史、現在和未來,更應該與時俱進,不斷以新的知識充實自己,成為熱愛學習、學會學習和終身學習的楷模。作為國家教育功能的具體實施者,教師學習不僅是為了民族的復興與進步,更是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展。因為只有不斷學習,教師才能準確把握現代社會的人才觀,才能準確把握當代少年兒童的身心發展規律,才能準確把握來自不同家庭的學生的個性差異、學習差異和發展差異,從而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也才能使每個學生游擊、和諧地把自己的理想和祖國的命運緊密結合在一起。......終身學習不僅使教師提高自己生活質量的重要前提,也是教師晚年幸福、完美人生的重要保證。
(摘自2003/11/6《中國教育報》(8)管錫基)
3大師的寂寞
「寂寞」是成為大師的必要條件。當大師們選擇他們的研究方向時,所面對的往往是冷門、難題、困惑甚至危險。他們在進入研究的狀態時,表現出的往往是廢寢忘食,不顧安危,甚至是與世隔絕的。—他們比任何人都知道「寂寞」的必要,比任何人都了解「寂寞」的力量。......
中國古人說:「自古聖賢皆寂寞。」聖賢也就是大師。大師之為大,不一定經歷了大的災難,承擔了大的不幸,但一定是沉浸在大的寂寞之中,忘我地投入工作—工作是他們的生命本身,而不是養家糊口的手段。寂寞是他們工作的必要條件,而不是忍受不了的痛苦。歷史的辯證法就是追逐時髦、尋求熱鬧的歸於沉寂;甘於寂寞、樂於寂寞的永垂不朽。大師們帶來了熱鬧,但他們所固有的,還應該是寂寞。當大師們熱衷於名利時,他們就墮落了,他們就終結了。「不朽」太難了,因為「寂寞」太難了。大多數人善於熱鬧,而不善於寂寞,這就是大師和公眾的區別。然而。少些急功近利,少些欺世盜名,少些拔苗助長,少些弄虛作假,總不算是過分的要求吧。......
(摘自2202年9月9日《今晚報》夕惕之文《公眾的熱鬧和大師的寂寞》)
4 當今教育的弊端
看一看時下的學生生活,機械和單調、平庸和乏味。他們在題海里掙扎,在作業山上爬坡;他們的個性和獨特性受到壓抑和忽視。試想,時下的學生有多少時間與莎士比亞、普希金、雨果展開心與心的對話;有多少時間與貝多芬、德彪西、柴科夫斯基展開情與情的交流;有多少時間與黑格爾、馬克思展開思想與思想的晤對;有多少時間沉醉於梵高、達·芬奇的色彩與線條之中,從而受到心靈的震撼。他們的生活中沒有了詩歌、音樂、繪畫和哲學,他們沒有了精神的放牧。可以這樣說,教育一旦喪失人生的幸福,就可能進一步損害人的理智和創造的活性,甚至可能會因為人性中情感的弱化而危及道德人格的生成。
(摘自2003/5/28《教育文摘周報》6 陳明華、秦志強)
5 教育孕育夢想
從某種意義上說,教育就是一個讓學生孕育夢想,追尋夢想,實現夢想的過程。如果學生還沒有夢,那是因為我們還沒有將希望和愛灑向他的心田,沒能催生夢的幼芽,讓他們長出屬於自己的七彩的夢。孩子一旦有了夢,就讓他們的心靈自由飛翔吧。呵護寶貴的熱情,珍視稚嫩的創造,放飛翱翔的膽量,分享成長的愉悅......這一切我們責無旁貸。
(摘自2003年第11期《班主任之友》陳大明《多夢的季節》)
教育智慧(2)
6 用美德佔據心靈
人存在的價值,不惟知識的飽學,不惟智慧的增長,最重要的是人格的建樹,精神的挺立。要讓學生心靈無雜草,無塵埃,無污穢,唯一的方法就是用美德佔據心靈的曠野,在孩子的心靈里播種上高尚人格的種子、進取精神的種子。
(摘自2003年11期《班主任之友》牛和泉《基礎教育:為學生終身發展作準備》)
7應該為學生爭取閑暇
君不見,我們的教師總是耳提面命地宣揚專家、學者、大師們如何焚膏繼晷、皓首窮經,卻很少真實地介紹他們豐富多彩的閑暇生活。君不見,我們的教師總是更多地欣賞學生的廢寢忘食、夜以繼日,而很少引導學生每天要堅持睡眠八小時,並努力為之創造健康良好的閑暇生活。......教育,應該為學生爭取閑暇,爭取閑暇就是爭取自由發展的空間。沒有閑暇,就沒有自由發展,就沒有對世界深刻、獨到的感悟、體認、理解和把握。興之所至的閱讀,超越功利的精神漫遊,去除壓力的沉思冥想,最有可能創生獨到的思想。思想的自由翱翔,需要廣闊的心理空間,而負擔過重只能使認的內心世界變得逼仄。
(摘自2003年第九期《師道》秦志強 陳明華《為"嬉"叫一點屈》)
8教師,學會給自己的心靈鬆綁
教師從事的是塑造人的事業,要引導學生積極進取,自己就必須永葆青春和激情;要培養青少年的探索精神,自己就要有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同樣,你要讓孩子們將來成為一個幸福的人,教師自己首先就應該學會幸福地生活著。這些是生活對自己智慧和人格的挑戰。知道嗎?生命最本質的存在方式在於創造。每天,我們在傳承人類文明的同時,也應創造自己豐富多彩的精神生活,找回健康、快樂的心靈。教師朋友,讓我們學會給自己的心靈鬆綁吧!
(摘自2003年第九期《師道》王懷玉《教師,學會給自己的心靈鬆綁》)
9 教師,要學會享受生活
有許多教師把滿腔的熱血、亮麗的青春都獻給了教育。"為伊消得人憔悴,衣帶漸寬終不悔。"深夜凄風孤燈中朦朧定格的是教師批閱作業的身影,吊針剛拔下血漬新鮮就慷慨上班的是教師。確實,偉大的教育事業需要老師赤誠的燃燒,需要老師血汗的滋潤,否則,難以撐起冉冉上升的教育事業。
但是,老師,你不是聖人,你生來不只是吃苦、受累,你還要會享受生活!享受教育,就要把自己看成是一個有血有肉、有情有義的人,而不只是凄苦燃燒、耗盡最後一滴淚的蠟燭,不只是蠕動著軀殼、痛楚地抽完最後一根絲的春蠶。追求快樂的教育,就會享受教育的快樂!
享受生活,就要關注豐富多彩的生活,就要感受生活的斑斕、時代的風雲,而不只是循環塗抹教室——辦公室——宿舍單調至極的運行軌跡。月光的朦朧、泉水的丁冬、交響樂的優雅、看足球的吶喊......都應該融進你的生命!
享受教育,就要會思考。老師不能做機械的操作工,要力求主動地、創造地工作。"捧著一顆心來","捧"來的應該是激情、理想;"不帶半根草去",無用的雜草"帶"去有什麼用!帶著豐富的感受,帶著沉甸甸的思索才有價值。
享受生活,就要珍惜自己、善待自己、敬畏生命,用生活點燃生命,力求自己"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
會享受教育才能還給學生真實的生活,才能培養學生"面對一叢野菊花而怦然心動的情懷",才會呵護孩子的情感,才能關愛孩子的生命。教育才不會是馴獸式的冷酷,而是引人入勝的學習旅程。
(摘自2003年第九期《師道》卜延中《在新課改中演活教師的角色》)
10讓激勵創造奇蹟
充滿積極因素的激勵,不管她是來自他人,還是來自自己的心靈深處,都能給我們帶來無窮的力量和無窮的智慧,她永遠像我們生命中的一塊塊礪石,能讓我們的生命之劍保持住無堅不摧的鋒利。
(摘自2003年第十期《師道》王飆《讓激勵創造奇蹟》)
教育智慧(3)
11、 教育的弊端
我們不能容忍孩子玩樂、自由,我們每天都在給孩子洗腦,告訴他們,要勤奮、要刻苦,要有上進心,要有競爭意識,要拿第幾名......甚至,我們的教師和學校已經習慣了將孩子們的成績排好名次貼在最顯眼的地方。卻不知道,考不及格,考倒數第一名也是孩子的權利,這些孩子更需要尊嚴和愛。在許多國家裡,學生分數被認為是他們的隱私而嚴禁公布的。
我們忘了,他們是孩子,只有幾歲,十幾歲。對他們而言,最要緊的,是健康和諧的身心,對世界的好奇,是對事物充滿探究的快樂,知道尊重和關心他人,理解愛和民主......
可是我們卻用沒完沒了的作業、習題、試卷覆蓋在他們身上,早晨天不亮就讓他們起床,晚上也捨不得讓他們閑著。我們的老師和校長安慰自己說,這是對孩子負責。可是沒有好好想想,一雙雙健康的眼睛被熬成了近視眼,正常的脊樑有點彎曲,活潑的天性日漸磨光,一些孩子患上了精神疾病......這就是"負責"嗎?......
從某種意義上說,我們今天的中小學教育,過早地把成人世界中的一切傳遞給孩子,讓這些小小的生命過早地背上了難以承受的重負,無端地消耗了他們的健康、靈氣和創造力,窒息了孩子應有的天性。最可怕的是,教師和學校已將此看成天經地義的了,罪惡成了習慣。
(摘自2003年第十期《師道》 白雲《孩子,你怎麼這麼快就走了》)
12 、新課程給老師出的思考題
我們一直在勉勵自己:"倒給學生一碗水,教師要有一桶水。"然而,用新課程的理念分析,"一桶水理論"是站不住腳的。知道我們思考的是,一桶水到底有多少碗?十碗百碗千碗......即使再大的桶也是有限量的,決不會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吧。倒完了以後再去打水,那是遠水解不了近渴的。再說,教師把桶里的水倒往學生的碗里,一個"倒"字,就"倒"出了某種陳舊的灌輸式的教育思想。
(摘自2003年第十期《師道》孟憲平《新課程給老師出的思考題》)
13、 教師教學觀念錯位
教育本應是啟迪人類智慧,營造廣闊自由空間的偉業;教師本應喚醒兒童自身中沉睡著的力量和蘊藏著的豐富的發展因素和天性;兒童本應該繼續發揚自身中積澱著的人類進步的成果。教育的發展應是一種建築在活動建構基礎上的升華過程。
(摘自2003年第十期《師道》 蔣保華《教師教學觀念錯位》)
14 、閑暇出智慧
亞里斯多德講過"閑暇出智慧",有閑暇才有屬於自己的自由時空:獨立地思考,自由地發展,自信而能動地揮灑才智,才能心理坦然,心情輕鬆,觀古今,攬四海,聯想,懷疑,批判,求異,發散,組合,歸納,演繹,馳騁想像,生髮靈感......閑雲悠悠,恰是知識的搖籃,智慧的溫床。
牛頓看蘋果落地生髮萬有引力的構想,魏格納發現大陸漂移學說是躺在病房裡的床上,英國劍橋大學喝下午茶喝出了六十多位諾貝爾獎獲得者。
目前,閑暇、自由似乎還不屬於我們的學生,他們三更眠、五更起,頭懸樑、錐刺骨,語文老師出去,數學老師進來。課上失去了人權,課下失去了自由。沒有時間看看外面精彩的世界,讀讀自己喜愛的書,做做自己喜愛的事,沒有自己思考的空間。
(摘自2003年第十一期《師道》 蔣壽軍《劍橋大學下午茶的啟示》)
15、 教育的弊端
有外國人評價我們的小提琴手,認為他們拉小提琴的技能技巧確實比較高,很熟練,但缺乏神韻,沒有內涵。因為我們的藝術教育,更多的是進行知識的傳授和技能的操練,至於文化修養和藝術修養的提高,常常給忽略。
一部再好的作品,哪怕是世界文學名著,在我們一些老師的眼裡,也就像庖丁眼中的牛,根本就沒有全牛,只有一些字、句以及它們的組合規則。說白了,就是知識和技能的訓練,其他皆空,唯此為實。其中所蘊涵的豐富的人文意蘊被化簡了,壓縮了,使一部部內涵豐富的曠世絕作成了一塊塊經過壓縮後的餅乾,缺乏原汁原味。
(摘自2003年第十一期《師道》 黃行福《教育不能化簡》)
教育智慧(4)
16 教育的感動與幸福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往往比喻為人真誠,嚴於律己,自然會感動別人,自然會受到人們的敬仰。也許你從不曾在意過你的細心關懷會為一個孤獨的心靈帶來如此大的震撼;也許你也從未想過會有那麼多的人在各個行業各個地方謹記著你教給他們的人生道理,心懷著對你由衷的感激......請翻開那些塵封的記憶,在每一張笑臉的背後,尋找這一份溫馨的感動。
(摘自2003年第十一期《師道》 《我的一級棒老師》)
17教育,享受生命成長的快樂
我們的教育應該讓學生明白,不是只有接受禮物才能獲得快樂,不是只有考出高分才能擁有快樂,不是只有一呼百應才能體驗快樂,快樂其實還有很多。
譬如給予的快樂。快樂不僅來自收穫,更來自給予。給予的快樂是人世間少有的充盈著透明質感與人性光輝的快樂。
譬如同情的快樂。世界上沒有最弱小的人,每一個人都能成為另一些人的強者,每一個人都能在同情比自己更弱小的人的情感體驗和行為付出中,獲得精神世界的慈善與飽滿。
譬如寬恕的快樂。生活不可能沒有差錯,差錯是不愉快的,而寬恕別人的差錯卻能使差錯變得可愛起來,人心因之明朗起來,寬舒的快樂是一種襟懷,是一種氣度,是一種高尚。
譬如稱讚的快樂。讚美別人不僅使他人快樂,也使自己快樂——看到他人因自己的讚美而快樂起來,自己內心怎麼會不升騰起一份快樂?讚美別人吧你會成為一個撒播快樂的天使。
譬如感恩的快樂。內心充滿感恩的人是最平和最溫暖的人。哪來那麼多的不滿不屑與挑剔,感謝農民產出糧食,感謝江河帶來水源,感謝太陽帶來光明,感恩讓我們知足常樂。
譬如交往的快樂。孤獨的人之所以孤獨,是他把自己封閉了。勇敢地打開心靈之門,和他人交往吧,那裡有世界上最愉快的東西:友誼;那裡有世界上最寶貴的東西:信任。
譬如追求的快樂。沒有追求沒有目標的人行走於世間,就像水中的那株隨波逐流的小草,沒有自己的方向也沒有自己的路程,因此,也就沒有真正屬於自己的快樂。
教育,請讓學生享受豐富多彩的生命成長之精神快樂吧。請和我們一起相信:惟有這種快樂是持久而永恆的,是奠定人的生命基礎和精神健康的。
(摘自2003年第十一期《師道》 管建剛《教育,享受生命成長的快樂》)
18、讓微笑永留孩子心中
雨果曾說過:"笑就是陽光,它能消除人們臉上的冬色。"的確,微笑是人類最甜美、最動人的表情,微笑可以表達人們的喜愛,傳遞友善的信息,使人們顯得可愛而有魅力。作為一名教師,面對正在生長發育中的孩子,就更加需要微笑。現代心理學研究表明,情緒和情感具有感染力,教師的微笑可以給學生營造一個美的氛圍。微笑面對學生,不僅可以使教師贏得學生,也會使學生在教師的微笑中學會關心、體諒和善待他人,從而微笑著面對生活。
微笑是筆財富,每個人都能容易擁有,而微笑在教育中又是那麼重要。
(摘自2003年18期《人民教育》林麗媛《讓微笑永留孩子心中》
19、愛,是什麼?
愛,是陽光,是雨露,更是喚醒沉寂心靈的春風,是孕育生機的沃土,是滋潤生命的綠洲......
愛,是保護,是尊重,是耐心,是寬容,是理解,是期待,是"抗生素"和"腦白金"。
愛,是媽媽的手,能量出孩子額頭的溫度;愛,是爸爸的眼,能趕走兒子內心蠢蠢欲動的毛毛蟲;
愛,是課間棋盤上一次次激烈的拼殺;愛,是一節節用生命和激情演繹的歷程......
愛,到底是什麼?
愛,是滴水,可以穿石;愛,是璞石,可以琢玉。
其實,愛,是人間最美好、最無私、最崇高、最真摯的情感。
(摘自2003年第十期《班主任》李淑芬《愛,是什麼》)
20 、讓每個孩子的心靈都充滿陽光
在每個班主任的手中,都握著幾十個鮮活的生命,而每個生命都有著不同的性格。有的開朗,無憂無慮;有的內向,多愁善感;有的脆弱,易受傷害。班主任要生就一雙慧眼,心細如髮,在他們憂傷的時候,給予快樂;在他們無助的時候,給予支持;在他們失意的時候,給予慰藉;在他們自卑的時候,給予鼓勵......讓每個孩子的心靈都充滿陽光。
(摘自2003年第七期《班主任之友》梁靖《遲到的安慰》)
教育智慧(5)
21、 人的修養
作為肉身的人,並無高低貴賤之分。惟有作為靈魂的人,由於內心世界的巨大差異,人才分出了高貴和平庸,乃至高貴和卑鄙。
由於生存鬥爭的壓力和物質利益的誘惑,大家都把眼光和精力投向外部世界,不再關注自己的內心世界。其結果是靈魂日益萎縮和空虛,只剩下了一個世界上忙碌不止的軀體。對於一個人來說,沒有比這更可悲的事情了。
(摘自2003年第十一期《師道》 周國平《人的高貴在靈魂》)
22 、德育的底線
北京大學倫理學教授何懷宏在他的《底線倫理》一書中說:"我一直試圖探討生活在現會中的人的底線倫理學。底線倫理即每一個社會成員自覺遵守的最低限度的道德規範。雨果說,做一個聖人,那是特殊情形;做一個正直的人,那是為人的常規。......市場經濟初始、價值多元化胚胎形成之際,機自由降臨的同時,底線倫理面臨挑戰。不殺人、不說謊、不欺詐、不姦淫、不偷盜,在市場經濟下亟待重申。你可以做不到捨己為人,但你不能損人利己;你可以不是聖賢,但你應該認同道義和人道。你攀升不到道德最高境界,但道德最低下限必須堅守,那是人類最後的屏障!"
(摘自2003年第十一期《班主任》孫亞萍《三思"德育的底線"》)
23 、人是什麼
人是什麼?人首先是一個 生命體。他生來帶著很多的問號,所以求知是他的天性;人長著一個腦袋,所以思考是他天生的權利;人有自己的身體和心理活動,所以一出生就開始走向獨立;人有超越肉體的精神存在,所以思想在自由地馳騁;人有可開發的智慧礦藏,所以有不斷發展的可能;人是社會性動物,所以在成長中求善;人有人的尊嚴,所以需要尊重;人有人的價值,所以需要呵護。總之,從嬰兒的第一聲啼哭開始,人就在生長著,發展著,創造著。人總是在告別過去,走向未來,在向他人、向社會、向自然開放的過程中,生成新的"我"。教育理應依據人的生命本性,尊重生命的價值,促進生命的發展。教師就是看守學生生命的護園人,因此,教師就應當目中有人,教育就應該尊重人的生命價值。
(摘自劉德華《讓教育煥發生命的價值·代前言》P2)
24 、人生的重量
人們常說:生命活得有分量,才會有價值。
一滴泉水,若沒有重量,就不會從石崖上墜落,水滴石穿,詮釋"堅持"這個哲理。
一粒種子,若沒有重量,就不會沉落泥土,生根發芽,結出累累的碩果。
那麼,人生的重量在哪裡呢?
大腹便便?不是,因為人生的重量不是身體的重量,就像一支蠟燭,它的重量絕非蠟與捻的斤兩,而是燃燒自己照亮他人的光芒;
肌膚亮麗?不是,因為人生的重量與肉體無關,就像一塊璞玉,它的重量絕非是光潔的石面,而是美麗的內心;
腰纏萬貫?官居一品?也不是,因為人生的重量與財富、權利無關,就像麥粒的大小與麥芒無關。
靜下心來細細想想,其實這世間最重的,莫過於一顆無私的心。可見,人生的重量在於無私。人生的幸福與快樂都蘊藏在無私中。
(摘自2003/12/26《今晚報》《今晚周刊》瀚海)
25 、要靜下心來潛心修鍊自己
每個人在其生活的歷程中都難免會碰到志不得酬、才不見用而造成的精神上的愁苦和鬱悶。此時最難得的是靜下心來潛心修鍊自己,並認真反思現實社會帶給自己的深刻體驗。
(摘自2003年第十期《班主任之友》劉福奎《生活拾零》)
教育智慧(6)
26、 嗜書
讀書不受時間的限制。無論是瀟瀟細雨的春日,還是皓月當空的仲夏之夜;無論是霜葉紅於二月花的深秋,抑或是人跡板橋霜的嚴冬,都可以手不釋卷。或研讀教育教學專著和刊物,或背幾首唐詩,或誦幾闋宋詞,或欣賞情文並茂的散文,或瀏覽一部鴻篇巨著。如果在伸手可及的地方置一杯清茶,便有餘香裊裊,享受著一份怡然自得的閑情逸趣。
(摘自2003年第十一期《師道》 葉碧青《嗜書》
27、 讀書的感悟
我一直保持著讀書、寫筆記的好習慣,辦公桌上、書房寫字檯上常常疊放著我隨手翻閱的書刊。讀書的時候,知識和智慧指引我認識社會,分辨是非,使我學會了思考和解讀的方法;讀書的時候,哲人的思想洗滌著我的靈魂,使我的生命一次又一次地向前拓展;讀書的時候,我徜徉在文化的海洋里,消解了塵世的喧嘩和浮躁,還原回和煦平靜的本我世界。
(摘自2003年18期《人民教育》儲建明《讓文化互動植根於語文教學》)
28、 閱讀是幸福的
閱讀是幸福的,閱讀是快樂的。通過閱讀,可以舒展心靈的翅膀,讓笑容變得燦爛;可以仰望思想的星空,讓目光變得深邃;可以搭建理想的階梯,讓歲月變得充實;可以品位別樣人生,讓生活變得陽光。我們提倡健康向上的閱讀,我們熱愛自由、理性的閱讀,因為我們嚮往步步成功,追求天天進步。給每一天留下閱讀時間,給每一個閱讀時間留下寧靜心情,給每一份寧靜心情留下悠悠書香,四季將因此而充滿溫馨,青春將因此而溢滿甜蜜。
(摘自2003年第七期《班主任之友》曹保印《提高閱讀品位,打造美好生活》)
29、要讀名著
要讀名著,就是因為每一個民族、每一個時代精神的精華都凝聚於其中,人類最美好的創造都彙集於其中。人類精神文明的成果,就是通過各類學科的"名著(經典)"的閱讀而代代相傳。
文學名著的閱讀,就是一種發現。既是對作品所描述的已知、未知世界的發現,也是對自我潛在的精神力量的發現。說到底,這乃是對"人"的發現——它的魅力就在這裡。……名著的真正魅力要你去發現,通過你的感受、體驗、想像而內化為你的精神。一切決定於你自己。
(摘自2003/12/3《教育文摘周報》 錢理群)
30、 書籍給了我們......
如果你整天只顧著奔忙,,你也就漸漸失去了人的靈性,也你缺乏應有的精神滋養。沒有精神滋養的人不過是具行屍走肉,所以我們離不開文學,都應該在閱讀中學會欣賞。文字的功能是如此巨大,它可以勾勒出世間萬象。在書里,我們可以欣賞到花的美麗,樹的粗壯;舞的曼妙,歌的悠揚;文的深邃,圖的想像;事的明白,人的滄桑……這世上值得欣賞的事物是如此之豐富,就等著有心的人去發現、去體會、去傳揚。
(摘自2003年12月25日《讀書周刊》周學靜《慢慢地讀,欣賞啊》)
教育智慧(7)
31 班主任工作的意義
班主任要有和學生一同成長的意識,珍愛每一天的工作經歷和生命歷程,不斷的反思和總結,不斷的探索和升華。班主任的工作不僅充實,而且富有光彩;班主任的人生不僅幸福,而且不朽。
32 班主任的意義
一個沒當過班主任的教師,是一個不完美的教師;一個想逃避班主任複雜工作的教師,是一個得不到教育之樂的教師。
(摘自2003/12/1《德育報》湖南嶽陽縣四中 萬震球)
33 班主任播下了什麼
班主任所從事的工作,就是用自己的人格,在學生的心靈里播下真、善、美的種子除去假、丑、惡的雜草,以愛的陽光雨露,培育起一棵充滿人性的參天大樹。
(摘自2004/1/5《德育報》岳曉雲《祝福您!班主任老師》)
34、做個仁慈的班主任
仁慈就是熱愛、同情、關心、幫助,沒有仁慈的教育將是缺乏關懷機械的、冷漠和無效的教育。班主任的特殊地位,使其有可能成為是學生最親近的老師,也有可能成為學生最厭惡的老師,這取決於班主任對學生的態度。所以對班主任來說,能否對人仁慈,是一個關係到教育工作成敗的關鍵性倫理課題。
(摘自2004/2〈班主任之友〉P26白海東〈做個仁慈的班主任〉)
35、做教師是幸福的
做教師是幸福的,將自己學到的知識和做人的品格傳授給學生,應該說勝過世界上的一切饋贈,對給予者和接收者而言,,都是幸福。親手攙扶著混沌初開的孩子走向人類文明的聖殿,去吮吸知識的瓊漿、文明的精華......那種感覺就如同年輕母親第一次將自己甘甜的乳汁餵給新生的嬰兒,沒有什麼比這樣一種境界更叫人快樂的了。
(摘自2004/9/6《德育報》劉瑞清《做播撒快樂的人》
教育智慧(8)
36、細枝末節的力量
人與人之間的確需要接觸,哪怕一瞬間眼光的對視,一個微小的抓握動作,一次不經意的攙扶,那種溫暖的傳遞,那種力量的感覺,那種潛在的震撼,帶來的卻是一份信任,一份接納,可能就是改變一個人、改善人際關係的契機。
(摘自2003年18期《人民教育》韓萍《我看"體驗式教學"》)
37、比成功更寶貴的
每個人都渴望成功,然而還有比成功更寶貴的東西,那就是追求成功的歷程。作為社會的個體,我寧願做一個未必成功的追求者,而不願做一個不再追求的成功者;作為一名班主任,我寧願是孩子成功之路的嚮導,而不願是他們成功與失敗的審判者。
(摘自2003年第七期《班主任之友》黃海霞《比成功更寶貴的》)
38、老師的微笑
微笑就是陽光,能融化冰雪;微笑是春雨,能滋潤萬物;微笑是橋樑,能溝通師生的心靈。老師的微笑是送給學生最好的禮物。願每一位老師都學會微笑,每一天都能問問自己:"你今天對學生微笑了嗎?"
(摘自2003/12/1《德育報》常熟市何市中心小學陸利東)
39、教育者,請目中有人
要擺脫生命的不幸,就要讓生命之光點亮人類的村落;
要激發學生的生命潛力,就要讓他們理解做人的價值;
要使學生長大合理地做人,就要讓他們懂得做人的尊嚴;
要建構一個富有人性的社會,就要讓人類走出動物家族。
我們需要把學生當人看待,施行充滿人性的教育;
我們需要尊重學生的人格,呵護生命的尊嚴;
我們需要沉思學生的存在,理解他們的處境;
我們需要改變自身的教育方式,重塑教師的新形象。
教育者,請回回頭,看看來時走過的路。
教育者,請目中有人。
(摘自劉德華《讓教育煥發生命的價值·代前言》P5)
40、孩子遠離大自然
中國都市的少年離大自然越來越遠,他們中的許多人,不僅不知道螳螂、蚱蜢,甚至不知道香蕉、蘋果從何而來?......今天知了的鳴唱已引不起孩子的多大興趣,栽花種草更是與孩子無緣。孩子們最好的夥伴就是遊戲機、電視機,這種遠離大自然的教育是可怕的,孩子們的觀察能力與動手能力越來越差。如果這樣的少年置身大自然之中,或遇上突發的災情,他們除了幻想"變形金剛"來救護之外,還能有什麼其他辦法呢?
(摘自劉德華《讓教育煥發生命的價值》P83)
教育智慧(9)
41、給學生一雙慧眼
清華附小校長趙穎說:作為為學生生命奠基的教師,我們時時提醒自己:給孩子一雙慧眼吧,讓他們把這個世界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
(摘自2003年18期《人民教育》趙穎(清華附小校長)《立人為本,成志於學》
42、談表揚與批評
表揚是甘露,但是過多了則成了水患。批評是整理枝葉,只有去掉劣枝壞葉,才能使花開得更美。批評需要表揚的鋪墊,沒有表揚作鋪墊的批評,容易扼殺學生向上的積極性;同時,表揚也需要批評的襯托,沒有批評作襯托的表揚,顯得軟弱無力。只有表揚和批評結合使用,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摘自2003年第十一期《班主任》楊曉華《表揚的泛濫》)
43、老師應該給孩子一份自信
老師不是醫生,不能總是看學生的不足與缺陷;老師不是警察,不能總是像盯著可疑的人那樣,只看學生檔案中的陰影;老師也不是演員,不能只在舞台上按照劇本演戲。老師應該是尋找寶藏的人,在學生心靈的土地上,尋找生命的精神資源,並把這種潛在的資源發掘出來,變成精神財富。老師不僅要發現學生的閃光點,而且要引導他們自己去發現其閃光點,使他們形成自愛的心態,使他們相信自己就是最好的,自己有許多可愛的地方。我們經常教育學生要愛他人,可從來沒有告訴他們要愛自己。學生因為找不到自己的可愛之處,於是就放棄了許多追求。生命的發展需要自愛。
(摘自劉德華《讓教育煥發生命的價值》P186)
44、教師要引導學生走進生活
絢麗多彩的生活是孩子們的夢想之源,教師要引領學生走進生活,捕捉語文學習資源。讓語文生活中有花蕾綻放,有蝶兒起舞,有魚兒戲水,有月兒彎彎,有青煙裊裊,有鳥兒展翅,有柳絮飛揚......在繽紛的世界裡,學生會懷有許多美好的期待,用美妙的生活織成七彩的夢想。
(摘自2003年第二十四期《人民教育》劉長永《我聽到了荷花開放的聲音》)
45、請展開夢想者的"雙翼"
童年是孩子們用花環編織的,是孩子們用童話寫成的。他們喜歡對著星星說話;他們喜歡望著白雲遐想;他們嚮往飛向藍天的小鳥;他們常常疊一隻紙船放在水中寄託自己的心愿;他們騎著掃帚,把自己當成威武的將軍......童年是多夢的季節,做夢的孩子有著許多奇妙的幻想。一旦我們用理性代替了想像,用標準代替了多元,孩子們就會失去天真爛漫而老氣橫秋。缺夢的人生是乏味的人生。
(摘自2003年第二十四期《人民教育》劉長永《我聽到了荷花開放的聲音》)
教育智慧(10)
46、怎樣"說"才好?
老師,特別是班主任,什麼該說,什麼不該說;什麼時候該說,什麼時候不該說;什麼地方該說,什麼地方不該說,請三思而行,因為說者無心,聽者可有意啊!(摘自2003年第十期《班主任》沈楊《請三思而行》)
47、什麼是師智
師智,就是教師的智慧。由於教無定法,由於講台隨小含宇宙,由於我們面對著的是性格各異的學生,所以教學情景多樣,所以教學難以預測,所以教學異彩紛呈。
面對瞬息萬變的教育情境,準確迅速地作出判斷,恰倒好處地妥善處理,從而收到理想的教學效果,達到最佳的教育境界,這就是教師教育的智慧。
現代社會一位優秀教師的智慧必須是精與博的有效結合。在專業技能和理論水準方面,必須力求精深;在人文精神和科研理念方面,必須力求廣博;在一般智力結構和特殊的思維品質方面,必須力求合理有效。應變性、直覺性、靈活性、巧妙性、幽默性是教師智慧的表現。
(摘自2003年23期《人民教育》任勇《足與不足》)
48、還快樂於課堂
學習,不僅僅在於獲取知識,它更是一種生活。對孩子來說,是最主要的生活方式。我們不能固執地再讓學生想到學習就是"頭懸樑,錐刺股",而應當尋求有一種既學到知識,又使孩子快樂成長的途徑。讓我們還快樂於課堂,全面關注學生對學習的幸福、滿意的感受。充滿快樂的課堂教學能激發學生對未知世界濃厚的興趣,能為學生提供儘可能多的自主學習的時間和自由選擇的空間;充滿快樂的課堂將充滿著創造的活力,它以興趣、自由、創造作為課堂教學模式的基礎。
(摘自2003年第十二期《師道》歐陽有銀《課堂,為何總讓學生黯然神傷》)
49、班主任沒有可以照搬照抄的妙方
人的心靈是一個及其寬廣、複雜、多變的世界。面對幾十個性格各異、變化發展的孩子,怎樣走進他們的心靈世界,找到屬於他們自己的那片沃土,播下適宜於他們成長的那粒種子,並沒有可以照搬照抄的妙方,需要班主任細心地觀察、認真地思考、創造性地實踐。
(摘自2004/1/5《德育報》岳曉雲《祝福您!班主任老師》)
50、教師是智者
教師是智者。首先,教師應該博學,應該上通天文,下曉地理,學富五車,滿腹經綸。其次,教師應該是睿智的。教師不僅是知識的傳播者,還是智慧的化身,從他嘴裡流淌出來的是思想、機敏和幽默。他能讓人豁然開朗,讓人柳暗花明,讓人峰迴路轉,讓人如沐春風。他就像一塊寶石,永遠散發著人格、學識和智慧的魅力。
(摘自2004/6《教師博覽》孫雙金《讓課堂成為師生精神的天堂》
教育智慧(11)
51、目中無人教育的弊端
目中無人的教育不是真正的教育;目中無人的教育不可能培養出真正的人;目中無人的教育在撕裂具有生命整體性的人,在摧殘具有智慧生命的人,在壓抑具有求知創新的人,在詆毀具有求善意向的人,在扼殺具有生命活力的人。
(摘自劉德華《讓教育煥發生命的價值·代前言》P3)
52、教育不能遺棄"醜小鴨"
教師的目光不應該總停留在那些優秀的"鴨子"身上,而應關注所有的"鴨子",包括"醜小鴨"在內。教師也不應將冰冷的目光投注到"醜小鴨"身上,而應該以母性的敏感去關愛"醜小鴨",幫助他們成長。總之,教育不能遺棄"醜小鴨",不管他們能否成為美麗的"白天鵝"。
(摘自劉德華《讓教育煥發生命的價值》P145)
53、目前我們對孩子的教育最欠缺的東西。
我擔心,過於鼓吹個性的張揚,最終會不會演變成粗俗,演變成傲氣,演變成華而不實的個人作風。看看我們的"小皇帝""小公主",個個唯我獨尊,他們不是個性張揚得不夠,而恰恰缺乏的就是彬彬有禮之態,儒雅謙讓之風。我們一再地暗示我們的孩子,"我是最好的""我最聰明""我一定比別人強"等等,目的是引導孩子樹立信心。目的是好的,但事實果真如此嗎?當孩子在事實面前碰壁的時候,我們把什麼來安慰孩子?固然,"失敗是成功之母",但如果孩子由於自身素質、能力的原因而一再遭遇失敗,這樣的安慰不是過於蒼白無力嗎?事實上,引導孩子樹立實事求是的態度,正確地對待自己,客觀地對待他人,承認自身的不足,才是對孩子真正有益的教育。教育孩子踏踏實實地學習,而不是華而不實地鼓吹自己,是目前我們對孩子的教育最欠缺的東西。
(摘自2004/2《師道》P44閆學《我讀論語》)
54、賞識,別過了頭
禾苗乾涸了,需要澆水,但不能太多,水多了就會淹死。車胎癟了,需要充氣,但不能太足,充得太足了就會爆炸。生命短暫,需要關愛,愛不能太多,愛得多了,就成了傷害。教育固然需要慈母般的溫存,也應當來點嚴父的"狠心";溫室中的幼苗鮮嫩可愛,烈日下的萬物更加茁壯。賞識,來點理性吧,千萬別過了頭。
(摘自2004/3/10《教育文摘周報》姜秀琴等)
55、學生減負難
幾年前,只有"高三學生"是同情的對象,現在初中生、小學生也開始"拼搏"。其間,各學生減負的聲音也從未間斷,教育部、各地教委也多次下文,要求減輕中小學生負擔,但執行的效果並不理想。......由於升學壓力大,學生之間的競爭已經呈現逐漸提前的趨勢。一名小學五年級的學生"成熟"地說:"不考高分就進不了好初中,進不了好初中就別想進好高中,進不了好高中想讀好大學就門都沒有,更別說找好工作。"
(摘自004/3/10《教育文摘周報》)
教育智慧(12)
56、教育追求的目標
給孩子一片自由的天空,不讓他們背著沉沉的包袱前行,使他們學得愉快而有興趣,這應該是教育追求得目標。可是,中國的教科書據說是世界上最難的。學習負擔恐怕也是最重的。
(摘自劉德華《讓教育煥發生命的價值》P179)
57、提高學生對生命的認識
生命不僅在於生物體的"活著",更在於必須活出意義和價值。所以,生命教育的目標不僅要使學生珍愛生命,還要使他們感悟人生的意義,追求人生的理想,實現人生的價值。只有實現了這一目標,才能使生物層面上的個人生命真正轉化為文化層面上的相對獨立的、有尊嚴的、自由的價值主體,即成為大寫的"人",除此之外,還要引導學生學會挑戰苦難、磨練意志。因為沒有對苦難的挑戰,自然體會不出生命的甘甜。要有意創設一定的逆境,以磨練學生的意志,使他們體驗生命的艱辛。還要通過對死亡的了解,使他們看到生命的有限性與局限性,從而更加欣賞生命、珍愛生命,提升生命的質量,達到擁抱生命的目的。
(摘自2003年12期《班主任》P9楊良妃《珍愛生命,擁抱人生》)
58、基礎教育的任務
基礎教育所要為學生幸福人生和終身發展而奠定的基礎,至少應該包括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基礎教育應該在學生的內心世界中打下一個亮麗的底色。其次,基礎教育的基礎應該包括學生終身學習的願望、興趣和能力。再次,基礎教育的基礎中應該包括發展學生獨立性、有尊嚴地面對世界的品質和能力。第四,基礎教育為了學生幸福人生奠定的基礎中還應該包括引領學生分享和掌握人類千百年來積累的基本經驗和核心價值,第五,基礎教育要幫助學生與他人、自我和自然建立積極的、建設性的關係。
(摘自2003年第二十四期《人民教育》肖川《基礎教育該為學生奠定怎樣的基礎》)
59、讓生命的陽光照亮每一個角落
教師的使命在於發現、喚醒、引導。不要把愛當作掛在嘴邊的空話,請把師愛的陽光灑向每一個孩子,讓生命的陽光照亮教育的每一個角落。
(摘自2003年第二十四期《人民教育》樊裔華《感受陽光》
60、以心靈贏得心靈,以人格贏得人格。(李鎮西)
教育智慧(13)
61、班主任修養的重要性
水有容清納濁的寬大容量,水善於以自己的清潔洗凈他人的污濁,班主任也應像水能容善洗濁一樣善於改正、包容學生的錯誤和缺點,提升學生的品格修養。但正如只有凈水才能洗滌一樣,班主任自身的品德修養也應該像水一樣純潔透明,才能照見並洗掉學生心靈上的污跡。 (摘自2003年第十二期《班主任之友》王玉環《上善若水》)
62、願所有的教師都關愛"醜小鴨"
從漠視"醜小鴨"的存在到關愛"醜小鴨",是教師教育信念的關鍵性轉變,是教師職業生涯中的實質性飛躍,是教師生存境界的提升。"醜小鴨"在變成"白天鵝"的同時,教師的職業價值就閃耀出生命的輝煌,教師的心靈境界也變得更加純潔,更加美麗。"醜小鴨"在變成"白天鵝"的同時,教師也成了學生心中的"母親"。願所有的教師都關愛"醜小鴨"。願所有的"醜小鴨"都變成美麗的"白天鵝"。
(摘自劉德華《讓教育煥發生命的價值》P150)
63、要重視並感激對手
真正認識你的人,除了你的朋友外,就是你的對手。所以,要重視你的對手,因為他能夠最早發現你的過時;同時也要感謝你的對手,因為他才使你強大起來。
(摘自2003年第十期《班主任之友》劉福奎《生活拾零》)
64、首先要改變自己
如果別人不喜歡自己,是因為自己還不夠讓人喜歡,因此,要想有所改變,首先得改變自己。只有改變了自己,才會最終改變別人。只有改變了自己,才可以最終改變屬於自己的世界。 (摘自2003年第十期《班主任之友》劉福奎《生活拾零》)
65、徐匡迪談今天怎樣做教師:教師的人格力量
教師的人格力量來自於學術水平與道德情操的完美統一。教師不僅要學識淵博、循循善誘,更要通過言傳身教,通過榜樣、無言力量教給學生做人的道理。因此在我看來,這種人格力量表現在三個方面:健康的價值觀;高尚的道德情操;走在時代前列的學識。而其中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又是為人師表、垂範師德的基礎。(摘自2004/3《班主任》)
教育智慧(14)
66、生命如此精彩(雪原/詞曲)
是你給了我一切/讓我的生命精彩/是你給我碧綠給我蔚藍/給我燦爛美麗的世界/是你陪伴我每一天/為我的生命喝彩/是你給我歡笑給我嚮往給我溫暖幸福的明天/一年又一年,從春天到冬天/我們相知相伴相親相愛/守著那份誓言/一年又一年,從春天到冬天/我們相知相伴相親相愛守著那份誓言/生命如此精彩,我默默地珍愛/生命如此精彩,我默默地感懷/生命更加精彩,我悄悄地期待/生命更加精彩,我深深地祝願!
(摘自2003年第七期《班主任之友》胡艾玲《生命如此精彩》)
67、要看到學生生命活力
正是看不到學生的生命活力,我們沒有遵循學生的身心特點,我們把學生限制在狹窄的空間,限制在書本,限制在課堂,限制在學校,這種封閉狹小的教育場所使學生的生命活力在慢慢地隱退,直至消亡。......學生生命的生長和發展得不到自由拓展的活動空間,得不到需要的"陽光"和"雨水",得不到必要的"營養"和"空氣"。所以,少年學生的自殺其實是對生命的抗爭,是他們生命衝動的最後表現,是他們最後一次的自由選擇。
(摘自劉德華《讓教育煥發生命的價值》P16)
68、要在青少年的內心世界打下亮麗的底色
要讓學生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人性的美好;讓學生學會過精神生活,重視精神的價值,眷注內心,使學校生活成為整個人生美好回憶的巨大的寶庫,以便讓學生形成快樂、開朗、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快樂是心靈的陽光,樂觀的人生態度。一個不快樂的人,就有可能內心變得陰暗,就可能對人不信任,甚至充滿敵意,就有可能成為害群之馬,甚至是窮凶極惡之徒。
(摘自2003年第二十四期《人民教育》肖川《基礎教育該為學生奠定怎樣的基礎》)
69、我們的德育往往很世故,很功利。市儈教育剝奪了孩子的童年。說讀書就是為了掙大錢,娶美女,這是赤裸裸的剝奪孩子的童年。50多個孩子憧憬著50多個未來,而你卻用一個未來來要求學生,這是很殘酷的。這種教育是可怕的,剝奪了孩子的憧憬和夢想。(李鎮西)
70、我認為,教育的真諦是幫助每個人成為他自己,幫助他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把個人的獨特性發揮到極致,從而為民族、為人類作出自己獨特的貢獻。(朱永新)
教育智慧(15)
71、 珍愛生命
生命是美麗的,我們為五彩繽紛的生活而歡呼,我們欣賞生命。
生命是神聖的,它需要愛情、親情、友情的呵護,我們敬畏生命。
生命是脆弱的,我們悅納自己,善待自己,悅納他人,善待他人,珍惜生命的每一天。
生命是偉大的,我們應提升生命的價值,為社會的發展、人類的文明與進步奉獻自己。
(摘自2004/1《班主任之友》余旭林《珍愛生命》)
72、教育是培育生命的事業
教育是培育生命的事業。當孩子走進校園,開始他生命的體驗時,教育給予他們的是快樂還是痛苦,是提升還是壓抑,是創造還是束縛,完全憑著教師的職業素養和職業行為。
(摘自竇桂梅《竇桂梅與語文教改的三個超越》P32)
73、語文教師的歷史使命
為生命奠基,為中華民族的創造力奠基,是我們21世紀語文教師責無旁貸的歷史使命。
(摘自竇桂梅《竇桂梅與語文教改的三個超越》P162)
74、 課堂教學質量對教師個人生命質量的意義
必須看到的是課堂教學質量對教師個人生命質量的意義。如果一個教師一輩子從事學校教學工作,就意味著他(她)生命中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是在課堂中和為了課堂教學而付出的。每一堂課都是教師生命活動的一部分。
因此,十分重要的是使每個教師都要意識到這一點:課堂教學對他們而言,不只是為學生成長所作的付出,不只是別人交付任務的完成,它同時也是自己生命價值和自身發展的體現。每一個熱愛學生和自己生命、生活的教師,都不應該輕視作為生命實踐組成的課堂教學,從而激起自覺上好每一節課,使每一節課都能得到生命滿足的願望,積極地投入教學改革。(摘自葉瀾《讓課堂煥發出生命活力》)
75、勞凱聲論教育的最基本任務
"我們培養了許多天才與神童、許多專家與學者,在他們身上卻難尋真情的流露、個性的釋放。我們的社會中有太多的循規蹈矩之人,他們學富五車,卻缺少開拓創新的精神,缺少必要的公民素質、仁愛精神,甚至缺少基本的仁義之心,同胞相妒、手足相殘。因此,教育的任務首先不在於教會受教育者多少知識和本領,它最基本的任務是教他們如何去發現生活世界中的真誠、善良的魅力,教他們用一顆真誠的心去融入社會、理解他人、關愛生命。
因此,十分重要的是使每個教師都要意識到這一點:課堂教學對他們而言,不只是為學生成長所作的付出,不只是別人交付任務的完成,它同時也是自己生命價值和自身發展的體現。每一個熱愛學生和自己生命、生活的教師,都不應該輕視作為生命實踐組成的課堂教學,從而激起自覺上好每一節課,使每一節課都能得到生命滿足的願望,積極地投入教學改革。(摘自葉瀾《讓課堂煥發出生命活力》)
教育智慧(16)
78、師德教育應關注教師生活
師德教育必須表現生活的特性:其一,師德教育應成為教師道德生命成長的田園。其二,關注教師道德生命的自由成長,必須在生活世界中進行。教師首先是人,是有思想、有感情、有個性的平凡人,因此,教師道德教育的內容必須貼近教師生活,成為教師得以健康和諧發展的文化資源。師德教育要貫穿於教師現實生活中,要直面生活的問題與困惑,引導教師過有意義的生活。其三,師德教育是為了提高教師生活質量。......師德培訓應貼近教師生活,關注教師幸福人生,並教給教師看待生活的洞察力,獲得解決教師心理困惑的智慧技能。與此同時,教師也要考慮個人的發展,要獲得自我實現的滿足,使主體意識得到積極發揮。
79、提高學生對生命的認識
生命教育的目標不僅要使學生珍愛生命,還要使他們感悟人生的意義,追求人生的理想,實現人生的價值。除此之外,還要引導學生學會挑戰苦難、磨練意志。因為沒有對苦難的挑戰,自然體會不出生命的甘甜。要有意創設一定的逆境,以磨練學生的意志,使他們體驗生命的艱辛。還要通過對死亡的了解,使他們看到生命的有限性與局限性,從而更加欣賞生命、珍愛生命,提升生命的質量,達到擁抱生命的目的。
80、王通訊談讓孩子們知道大自然
如果一個人看過螞蚱、捉過蛐蛐、挖過蚯蚓、玩過魚,那他對人類和自然的感覺會完全不一樣。我們應該讓孩子們充分利用節假日到農村去、到森林去、到原野去,讓孩子們知道什麼是自然。這對人的修養,對凈化人的靈魂都有價值。
教育智慧(17)
81、對教師先進事迹的再認識
有一位先進教師的事迹是:在她的丈夫患癌症直到死亡期間,她沒有耽擱一點工作,沒有請過一天假。其實中國的宣傳媒體都在不厭其煩地重複這樣的故事。如果這個材料為實,我們不禁要問:這位女教師為什麼寡情至此?丈夫的生命只有一次,妻子所奉獻的愛心是任何人不可取代的,而工作是別人可以取代的。在丈夫告別世界的時候,只沉溺於自己的工作,是不是太自私了?她單位的領導為什麼不能照顧一下她的實際需要,讓她盡一點人之常情?
(摘自劉德華《讓教育煥發生命的價值》P20)
82、擁有被照耀和照耀的喜悅
"你臉上寧靜的光就可以照耀別人",書就是這樣給我們啟示和安慰,讓我們開始變得平靜而且幸福,讓我們開始關注和尊重別人的幸福,關注這個極易破碎的世界;讓我們學會用柔軟的心去安慰無家可歸的狗、飢餓的麻雀、受到各種驚嚇和傷害的生靈;去擁抱你的親人、你的朋友、你的敵人和人群里瑟縮的靈魂。當我們在黑暗的寒冷中,看見陽光慢慢鋪過來,照在我們的手臂上,照在我們的臉上,微笑像碩大的玫瑰花慢慢開放。每個人都是一團陽光,一種照耀和相互照耀的溫暖與喜悅湧上心頭,枯萎的心靈長出圓潤的葉子,我們像蒲公英的黃色花朵在陽光下輕輕舞蹈。
(摘自2003/12/4《讀書周刊》張樹偉《擁有被照耀和照耀的喜悅》)
83、足與不足
人生之路,是一個不斷自我完善的過程。人生之路,也是伴隨著足與不足的過程。
我常感到知足,又喜歡在足中尋找不足;我也常感到不足,又會靜下心來,在不足中去感受足。足,是進步,是收穫,是成功,是令人快樂的;不足,是缺憾,是失去,是差距,時常會有幾聲嘆息。事情往往就是這樣,從一個角度看是不足的,而從另一個角度看已經是很足了;但一味"知足常樂",姑息缺點,寬恕懶惰,又往往會步入平庸。
足與不足,一切盡在認識自我、戰勝自我中。
(摘自2003年23期《人民教育》任勇《足與不足》)
84、對後進生,老師和學生給他們白眼,家長也打罵他們,這就是我們的社會主義教育對這些學生的迫害,我們的教育人道主義和人性就這樣地一點一滴地流失了......李鎮西
85、你的心裡沒有陽光,你的教育就不會輝煌。朱永新
教育智慧(18)
86、我欣賞這樣的境界:心中有太陽,臉上有笑容,嘴裡有歌聲。朱永新
87、不要嘆息
一個人擁有什麼,抑或失去什麼都可以在生活中尋求補償。擁有了,可以總結經驗去爭取更多更好;失去了,可以吸取教訓去追求更大更新。故而不要嘆息人生得失、生活不平、命運不公。(摘自2003年第十期《班主任之友》劉福奎《生活拾零》)
88、樸實與高貴
如果一個人無論春夏秋冬都能平靜地微笑,這個人就高貴;如果一個人無論喜怒哀樂都能自然地流露,這個人就樸實。樸實與高貴都表明了一個人生活的態度,它們同樣美好,只是高貴接近神靈,樸實毗鄰稚童。(摘自2003年第十期《班主任之友》劉福奎《生活拾零》)
89、被人嫉妒新解
當你超過別人一點點時,別人就會嫉妒你,當你超過別人一大截時,別人就會羨慕你。你被別人嫉妒,說明你卓越;但如果你要嫉妒別人,就說明你無能。
(摘自2003年第十期《班主任之友》劉福奎《生活拾零》)
90、凡事不可太在意
生活中,心累通常是人為地在自己的思想上加壓造成的,是因為凡事太在意了。太在意同事間的小摩擦,太在意上司偶爾的責備,太在意家人一時的賭氣。其實,人生總會有煩心事,睜開兩眼歷歷在目,閉上雙眸空無一物。倘若凡事都記取,必定不堪重負!看開瑣事,忘卻不幸,藐視挫折,這何嘗不是一種心靈的釋荷、人生的升華!
(摘自2003年第十期《班主任之友》劉福奎《生活拾零》)
教育智慧(19)
91、教師的職責
儘管我們面對的都是祖國的花朵,但生活告訴我們,不是每一朵花都如牡丹、芍藥那般光彩四射、美麗可愛,其中還有帶刺的玫瑰,有遲開的花蕾,有受過生活傷害的花瓣......然而,凡是花都擁有自己的特色,有的花香襲人,有的粗生粗長,每一朵花都有自己存在的價值,都會綻放出生命的光彩,在未來的社會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做老師的就是要用那一顆博大的愛心,公平、公正地為每一朵花都撒上甘露,讓每一顆星星都在夜空中放出自己的光芒,用期待熱誠開啟孩子努力上進的門扉,讓他們在各自的基礎、資質上健康快樂地進步成長。(摘自2003年第十二期《師道》張勝珍《初為人師》)
92、教育是什麼
教育不是犧牲,而是享受;教育不是重複,而是創造;教育不是謀生的手段,而是生活的本身。教師的一生不一定要干成什麼驚天動地的偉業,但它應當如百合,展開是一朵花,凝集成一枚果;它應當如星辰,遠望像一盞燈,近看是一團火。應該慶幸,在教育中享受著生命,和學生一起成長,採摘到了一路的幸福體驗。
(摘自2002年11月28日《人民政協報》袁衛星《採摘一路的幸福體驗》)
93、可以改變的是自己的心情和態度
個人的命運遭遇到什麼,我們有時真的無法改變。但是自己的心情和態度可以改變。正如一位哲人所言:"不管自己的人生如何,你好歹得愛它。"而在你愛它,珍惜它,改造它時,劣境也可能創造出奇蹟,不幸也會有值得回味的地方。自然,在自己的努力和營造中,便可感覺到生活的有趣、自如、平和、恬靜和充實。
(摘自2004/1/16《今晚周刊》杭大慶《營造生活的情趣》)
94、收穫一粒種子的快樂
讓我們小而為之:撿起一片落葉,收穫季節變幻的快樂;扶正一株小苗,收穫一點蓬勃的綠意;予人一個微笑,收穫一份恬適的心情;批好一次作業,收穫一個孩子的進步;引導一個頑童,收穫一個健康的人生......做每一件小事,就是一次成功的儲備和積澱。
......當我們懷著精益求精的態度,抱著一顆熱忱的心,投入到認為最平凡的事情中,會驚喜地發現,有許多事情遠非你所現象那樣索然無味,甚至別有情趣。做好了它們,你依然會有成就感,會有自豪感。(摘自2004/1《師道》蔣靜雅《收穫一粒種子的快樂》)
95、做一枚小小的葉子多好
鮮花雖然美麗,但它過於短暫;綠葉雖然平凡,可它有幸經歷了四季。美麗,往往是個片段,平凡普通才是生命的整個過程。
生命中可以沒有鮮花,卻不能缺少綠葉。沒有鮮花的生命,至多平凡普通了些,但缺少了綠葉,生命就會枯萎。
綠葉的可貴之處在於:即使枯萎了,也要回報大地的哺育之恩。做一枚小小的葉子多好,不羨浮雲之高遠,不慕百花之富貴,終身恪守謙恭的信條。(摘自2004/1/26《德育報》傅瑞文《落葉》)
教育智慧(20)
96、我們需要行動
學習的沉重,教育的沉重,是因為教育這種神聖的事情本身就應該這樣嗎?不是的。你見過魚兒飲水累嗎?你見過鳥兒飛翔苦嗎?你見過樹苗害怕風雨嗎?你見過花兒害怕陽光嗎?教育,說到底就是一個人的成長,本來就應該像呼吸一樣自然,像吃飯喝水一樣自然。面對教育中出現的問題和不足,我們不能只是迴避或者悲觀地看待,我們需要行動,需要改變,要讓她變得充滿快樂,充滿詩意,充滿激情。
(摘自2004/1《教師博覽》沈建華《夢想,在網路中起飛》)
97、要時時身行好事
當我們拿花送給別人時,首先聞到花香的是我們自己;當我們抓起泥巴想拋向別人時,首先弄髒的也是我們自己的手。一句溫暖的話,就像往別人的身上灑香水,自己也會沾上兩三滴。因此,要時時心存好意,腳走好路,身行好事。
(摘自2004/2/6《今晚周刊》佚名《生命的空隙》)
98、應該是擁有一顆輕鬆自在的心
美好的生活應該是時時擁有一顆輕鬆自在的心,不管外在世界如何變化,自己都能有一片清靜的天地。清靜不在熱鬧繁雜中,更不在一顆索求太多的心中。放下掛牽,開闊心胸,心裡自然清靜無憂。(摘自2004/2/6《今晚周刊》佚名《生命的空隙》)
99、教師首先是一個人
教師首先是一個人,他有自己的喜怒哀樂,有自己的油鹽醬醋,他必須做好一個人,爭取做一個大寫的人,一個能夠影響學生健康發展的人,一個永遠讓學生記住並學習的人。
(朱永新《讀書與教師成長》)
100、需要執著地追求
在回答"你取得優秀成果的主要經驗和體會是什麼"這個問題時,錢夢龍說:對自己摯愛的事業,要以戀人般的痴情、信徒般的虔誠、革命志士般百折不撓的意志,一以貫之、無怨無悔地緊追不捨。我這個人,要學歷沒學歷,要資格沒資格,要智慧沒智慧,我靠的是什麼?靠的就是這份對事業的執著,這份如痴如醉全身心地投入!
(摘自2002/2《教師博覽》《錢夢龍話成才》)
教育智慧(21)
101、教師理應成為文化人
教師理應成為文化人,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蘊。書籍應成為教師終身的伴侶。教師既是一位博覽群書的"雜家",又是一位熟讀本專業書籍的"專家"。有文化才有底蘊,有底蘊才有底氣,有底氣在課堂上才有靈氣。
(摘自2004年3—4期《人民教育》P65孫雙金《啊,我魂牽夢縈的課堂》)
102、命運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你看見陰影是因為你低著頭,命運如同掌紋,彎彎曲曲,卻時刻掌握在我們自己手中。(摘自2004/2《師道》馬國福《一張紙片的命運》)
103、教師職業道德中的一條底線
避免空洞的、偽化、神話的說教,將德育踏踏實實地在日常生活中體現出來,不隨意要求學生去做教師自己也做不到的事情,也許是我們作為教師應具備的職業道德中的一條底線。(摘自2004/2《師道》閆學《我讀論語》)
104、班主任要能海納百川
班主任要勇於、樂於、善於做一隻"廢紙簍",要以海納百川的胸懷,包羅萬象的氣魄,去理解、寬容、接納、化解學生形形色色的錯誤。(摘自2004/3/8《德育報》《班主任心語》)
105、何必悲觀失望
你知道,你愛惜,花兒努力地開;你不識,你厭惡,花兒努力地開。——無論悲觀還是失望,時間都會流逝。何必悲觀失望,以一顆豁達、樂觀的心去構築明天的歡樂,何樂而不為呢?(摘自2004/3/24《教育文摘周報》)
教育智慧(22)
106、拯救靈魂需要什麼
學生的心理很脆弱,承受能力有限,在明知自己的過錯並為之痛下決心悔過自新之際,教師最好不要草率行事。拯救靈魂,需要的是耐心,是毅力,是勇氣,是寬容。此時,給學生一點面子,就是給他留下了信任、關愛、期望。須知,一個翹首向善、滿懷希望的靈魂,他一定能戰勝自我和超越自我。(摘自2004/4/5《德育報》湖北省竹山縣一中朱士泉)
107、少煩惱多豁達
人生不如意者十之八九,面對挫折和失敗,不斤斤計較,不耿耿於懷,彈性應對,坦然處之,把自己豁達地送入快樂的殿堂。(摘自2004/3/29《德育報》張遠桃)
108、心是一本存摺
心是一本存摺,有的人平時吝於付出,斤斤計較,存摺上的積蓄當然少得可憐;有的人捨得付出,樂於助人。他不經意間的善意之舉,使存摺上的數目越來越大:別人陷入困境時你慷慨相助,使他度過難關;朋友遇到困難你給予建議,使他豁然開朗;甚至同事心情不愉快,你真心安慰,耐心傾聽,使他鬱積心頭的陰雲一掃而光,這些都如同搬動一張椅子、遞上一杯飲料一樣簡單,但正是這些,卻自動在你心的存摺上轉入一筆筆"存款",日積月累,讓你的人生因此而富裕、而殷實。當有一天,你面臨困難、陷入窘境時,存摺上的那一筆筆存款會幫你度過難關——那些曾經被你幫助過、鼓勵過的人,會一如當初你的熱情,真誠地向你伸出友善之手。這時你會覺得,你不再孤立無援,你無比"富有"。
(摘自2004/3/29《德育報》茅娟美《心是一本存摺》)
109、每天給學生送去一個
每天給學生送去一個燦爛的微笑,這微笑會像一縷春一抹陽光,吹散學生心頭的陰霾,溫暖學生的心靈;每天給學生送去一個真誠的鼓勵,能給孩子們以勇氣和力量,進而點燃他們心中的希望,激發他們的潛在力量;每天給學生送去一個誠懇的忠告,或故事、格言,能幫助學生剖析事理,明白道理,提高他們明辨是非的能力。
(摘自2004/4/12《德育報》保定清苑縣第三小學 申杏莉)
110、做人的能與不能
當今社會,處處有考場,天天有考試,時時做答卷。社會開放了,做人的原則不能開放;經濟搞活了,做人的靈魂不能搞活;禁錮衝破了,做人的底線不能衝破。
(摘自2004/6《人民教育》程翔《人到中年的思考》)
教育智慧(23)
111、打跨自己的往往是自己
無論身處怎樣的困境,只要希望還伴隨著自己,只要自己心中還有一縷亮光,你的世界就不會陰冷下去。你依然能夠坦然面對現實,依然能夠詩意地棲居綠洲。外在的力量往往打不跨自己,打跨自己的往往是自己。
(摘自2004/5/24《德育報》張時勝《三英里處是海岸》)
112、教師是仁者
教師是仁者。教師應該充滿仁愛之心,愛自己、愛學生、愛社會、愛世界。他會用"愛滿人間"的胸懷去關愛一切。他對學生就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般呵護、欣賞和寬容——像對待鮮花上的露珠一般呵護,像對待自己的傑作一般欣賞,像對待自己的錯誤一般寬容。仁者無私,讓一位學生在愛心中健康成長是仁者教師的追求。
(摘自2004/6《教師博覽》孫雙金《讓課堂成為師生精神的天堂》
113、教師的笑臉
教師燦爛的笑臉是學生心中永不凋謝的花朵。你笑臉面對學生,學生才會笑臉面對你。你給學生一縷陽光,學生會還你一個太陽!
(摘自2004/6《教師博覽》孫雙金《讓課堂成為師生精神的天堂》
114、智者常樂
人人都希望快樂,但許多人難得快樂,或與快樂無緣,唯智者常樂。智者是這樣一種人,頭腦睿智,目光敏銳,胸懷豁達,洞察世事,明察事理,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得之,水到渠,不刻意追求;失之,本不屬我,是自然之態。以不爭而達到無所不爭,以無為而達到無所不為,活出了人生的高境界,活出了自己的陽光。
智者凡事從容,它是一種品質,一種心態。面對挫折,從容相待;面臨危難,從容不迫;做人做事從容自若。凡事往寬處想,越想越寬廣;凡事往明處看,越看越明亮。亮出了高度,亮出了人格的魅力。
智者凡事感激。它是一種氣度,一種境界。面對傷害,感激它是心志的磨練;面對欺騙,感激它是智慧的增進;面對拌倒,感激它是雙腿的強化......凡事感激,學會感激,感激一切使你成長的人。智者凡事奉獻。它是一種智慧,一種成熟。奉獻是美的釋放、愛的渲染,奉獻是把理想和信念一起點燃。真正的快樂,是一種無私的奉獻。奉獻的人生是快樂的人生,奉獻的生命是不朽的,即使肉體的生命消失了,奉獻精神依然長存,這是真正的智者。智者與積極的心態為友,智者把苦難當成人生的經驗積累,智者殫精竭慮地奉獻有價值的人生。智者常樂。(摘自2004/6/25《今晚報》袁中棟)
115、走自己的路
嘴巴是人家的,人生卻是自己的。雖然我們不必做個真正的聾子,但卻要永遠充滿希望、樂觀和積極,不要只聽那些消極、悲觀的話。別人的嘴巴,永遠不能幫你走過人生的路,無論是康莊坦途,還是崎嶇小道,都只能自己走。在那當中,如果得到的是鼓勵和支持,你就要永遠感恩在心,並同樣幫助別人;若聽到的是批評和閑語,你也不要太難過,不斷地奮勇直前,走好自己人生的大道。(摘自2004/6/28《德育報》農先安《別人的嘴,你的路》)
教育智慧(24)
116、你的花園能否絢爛多彩的關鍵
在這個世界上,人是最容易被毀掉的動物,因為在人的一生中,充滿很多誘惑——金錢的威力、地位的榮耀、名譽的光環等等,它們其中的一項只要在人們的身上滋生蔓延開來,都足以使生命的火焰減弱或熄滅。然而人又是最不容易被毀掉的動物,因為人有理智和良知,有愛和嚮往,有意志力和判斷力,它們又如養料一樣滋養著人、激勵著人。在你的一生中,你的花園裡是否能四季如春、絢爛多彩,關鍵是看你對待雜草的態度。
(摘自2004/6/28《德育報》葛國英《雜草會毀掉美麗的花園》)
117、放棄是一種美麗
對於曾經追求不到的東西,該放棄時,就要主動地放棄。否則,只能讓自己在泥潭中苦苦掙扎,最終的結果是一無所有而傷心至極。所以,放棄不一定是懦夫的行為。放棄工友之間的爭鬥,放棄不屬於自己的東西;放棄不必要的煩勞;放棄,就要讓自己放眼在大路上看一看,還有許多人還在大道上徘徊;放棄是一種非常明智的選擇;放棄能給自己帶來放鬆心情,放棄能使自己壓抑的心情高飛;放棄,可以擺脫煩惱和憂愁,給自己一個平靜的心態。從自身的條件和所處的環境出發,多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一點一滴,循序漸進,在小成功中不斷獲得激勵,要辯正分析和對待受挫,倘若不切實際,那麼就要放棄。該放棄的時候,就要放棄,因為放棄是一種美麗,放棄是走向生活的另一個起點。
(摘自2004/6/30《教育文摘周報》周運華)
118、成功決定於是否懂得尋找途徑
有一些人盲目地識別錯了目標,結果在相反的方向上用錯了勁,到頭來,只能是功虧一簣。所以,很多時候,你的成功決定於你是否懂得尋找途徑。要成為頂尖人物,你不需要比所有的人強,只要強過自己的對手或者同行就行了,這樣就足以使你顯得出類拔萃。
(摘自愛密爾·貝克特《101個年輕人要懂得的哲理》6頁)
119、善待自己的生命才是最大的事業
許多人的一生就是追逐這個追逐那個,沒完沒了,可到頭來沒有一樣真正屬於自己,因為他太貪婪了。如果一個人的追求不能使生命更燦爛,反而更加沉重,那還有什麼意義呢?善待自己的生命才是最大的事業。
(摘自愛密爾·貝克特《101個年輕人要懂得的哲理》9頁)
120、不是快樂離我們太遠
很多時候,不是快樂離我們太遠,而是我們根本不知道自己和快樂之間的距離;不是快樂太難,而是我們活得還不夠簡單。在你少年時,行囊是空的,因為輕鬆,所以快樂。但之後的歲月,你一路揀拾,因為沉重,快樂也就消失了。你以為裝進去的都是好東西,可正是這些好東西,讓你在斤斤計較中無法快樂。對一個喜歡零食的孩子來說,買一座金山和買一包話梅的錢沒什麼區別,所以孩子很容易快樂。
(摘自愛密爾·貝克特《101個年輕人要懂得的哲理》10頁)
教育智慧(25)
121、不要背負太多的負擔
你不快樂是因為你背負了太多的負擔,這也是由於你的慾望所致,試著放下一些超重的慾望,你就會有一個新的發現。(摘自愛密爾·貝克特《101個年輕人要懂得的哲理》11頁)
122、感謝敵人和對手吧
在現實生活中,你沒有必要憎恨自己的敵人,若深入思考一下,你也許會發現,真正促使你成功的,真正激勵你昂首闊步的,不是順境和優裕,不是朋友和親人,而是那些常常可以置你於死地的打擊、挫折,甚至是死神。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中的許多人,卻犯了這樣一個致命的錯誤:總在詛咒我們的敵人,或者因為自己遇到了敵人而失魂落魄。這恰恰錯了,你應該為自己有一個敵人或者是強大的對手而慶幸,為自己遇到的艱難境遇而慶幸,因為這真正是你脫穎而出的機會。感謝敵人和對手吧,因為正是他們使你變得偉大和傑出。
(摘自愛密爾·貝克特《101個年輕人要懂得的哲理》13頁)
123、傷害別人就是傷害自己
無論在任何時候,千萬不要想著去危害別人。傷害別人就是傷害自己。危害別人時,你自己的心理會受到來自於心靈的折磨,另外,你的行動也會危及到自己的利益。
(摘自愛密爾·貝克特《101個年輕人要懂得的哲理》14頁)
124、能夠珍惜已經擁有的才是最大的幸福。
許多人也許認為,擁有大量得財富和無限得權利才會幸福,為此他們拚命奮鬥,永無止境,他們來不及享受擁有得一切,他們也看不見已經擁有得一切。然而,事實是,我們能夠珍惜已經擁有的才是最大的幸福。
(摘自愛密爾·貝克特《101個年輕人要懂得的哲理》126頁)
125 、"萬事如意" 只是一個美好的祝願而已
"萬事如意"是人們真誠的祝福,但我們也要清醒地認識到,那只是一個美好的祝願而已,真正的生活不如意之事常常發生。我們不可能保證事事順心,但可以做到坦然面對,該放則放,不要把一些垃圾總堆在心裡;把烏雲總布在臉上;把牢騷總掛在嘴上,否則你自己會一直是個倒霉蛋,周圍的朋友也覺得你煩人。
教育智慧(26)
優秀的人不會等待時機的到來,而是尋找並抓住機會,把握機會,征服機會,讓機會成為服務於他的奴僕。今後,機會常常會出現在你面前,你完全可以把握住機會,將它變為有利的條件。而你需要做的事情只有一件:行動起來。軟弱和猶豫不決的人總是找借口說沒有機會,他們總是喊:機會!請給我機會!其實,一個人生活中的每時每刻都充滿了機會。學校里的每一堂課是一次機會;每一次考試是一次機會;每一篇發表在報紙上的報道是一次機會;每一次商業買賣是一次機會,每一次都是展示你的優雅與禮貌、果斷和勇氣的機會,更是表現你誠實品質的機會。(摘自愛密爾·貝克特《101個年輕人要懂得的哲理》187頁)
127把敬業變成習慣之後
把敬業變成習慣之後,或許不能立即為你帶來可觀的好處,但可以肯定的是,把不敬業變成習慣的人,他的成就相當有限,因為他的散漫、馬虎和不負責任的做事態度已深入他的意識與潛意識。做任何事他都會有隨便做一做的直接反應,結果可想而知了。如果到了中年還是如此,就會很容易蹉跎一生!
(摘自愛密爾·貝克特《101個年輕人要懂得的哲理》224頁)
"挫折是一所最好的大學"。給生命一些坎坷、挫折、艱辛、困苦,不但不影響生命的"生長",反而會使生命"拚命向下紮根",從而使生命之樹"枝葉繁茂"。明白了這一點,當我們給予學生一些愛與關懷時,我們就要想到,是否為他們遮擋了太多的風雨霜雪。要想使你的學生長成參天大樹,那就不能給它太足的水份和肥料,要逼迫它奮力向下自己紮根。
(摘自2004/2/16《德育報》林華《挫折是一所最好的大學》)
129、心懷感激
假如,你不小心冒犯了別人,而對方一笑了之,那麼,感激就會像幽幽的花香在你的四周瀰漫。假如,人在旅途,遇到突然襲來的風雨,有人將雨傘移至你的頭頂,你臉上綻出感激的微笑,那麼,你和對方都會感到人間的溫暖。假如,你深夜埋頭讀書,妻子悄悄走來為你披上一件衣服,送上一杯熱茶,你回眸報以微笑,那麼,感激就會像一縷柔風,輕輕地吹過你和愛人的心湖。假如你能對自己每一個人生階梯曾給過你幫助、給過你撫慰的人,抱以真誠的感激之情,那麼你就會發現,自己簡直是上帝的寵兒。
感激是一杯清醇的酒,使人生更美好;感激是一首浪漫的詩,使人生充滿快樂。
(摘自2004/4/26《德育報》閻保承《心懷感激》)
130、感悟平凡
習習晚風中,平凡的人面對滿天星星,可以任思緒飄飛,感受生命的無拘無束;柔和的燈光下,平凡的人可以隨心任性地將思緒付諸筆端,安享生命的寧靜怡然;街頭小攤旁,平凡的人把一碗餛飩吃得有滋有味。平凡的人無須設防,坦誠為人,自會有很多平凡的朋友,得意時隨意小聚,飲酒嘯歌,悠然自得,失意時便漫步野外,看小草獻花,小河彈琴,海闊天空。我們在平凡中誕生、成長,在沒有浮躁和喧嘩的地方一天天老去,選擇平凡也許是一種理智的無奈。但生活的大海無邊無際,只要用心領略,認真抓住平凡生活中的每一次不起眼的收穫,實實在在做事,勤勤懇懇做人,這樣的平凡,又何嘗不是一種美麗?
把自己當作珍珠,
時時有被埋沒的痛苦!
把自己當作泥土吧,
讓別人把你踩成一條路!
生活就是這樣,人生就是這樣!一個人的價值並不在於他活得怎樣,而在於他怎樣活。平凡並不可悲,可悲的是不知道在平凡中儘力去追求,去創造——做一粒泥土,就去培育希望;做一滴雨露,就去滋養幸福;做一株小草,就去慰藉大地......平凡如此,又何嘗不是一種偉大?(摘自《班主任之友》2004/5夏俊《感悟平凡》)
教育智慧(27)
教師,也許沒有政治家受人尊崇,沒有經濟學家受人羨慕,沒有科學家受人愛戴,註定一輩子平平凡凡、默默無聞、為人作嫁,但我們關注的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是人的心靈,是宇宙萬物最神聖、最神秘、最具活力的對象。有人說,教師的幸福在於看到自己培養的學生長大成人,為祖國和人民做出了實際的貢獻。教師是把祖國的昨天、今天和明天連接起來的人格和智慧的橋樑。教師的勞動成就了學生,他"使自卑的心靈自信起來,使懦弱的體魄強壯起來,使狹隘的心胸開闊起來,使迷茫的眼睛明亮起來,他讓愚昧走向智慧,讓弱小走向強大"。教師為人類播撒著希望的種子,當他的學生走向四面八方時,他體驗到播種者的幸福;教師在為人類傳遞和開創文明,當他的學生以出色的表現回報社會時,他體驗著奉獻者的幸福。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青出於藍而勝於藍,這既是教師的責任,更是教師的幸福。
(摘自2004、8/25《教育文摘周報》曹開華)
132、為他人喝彩
為他人喝彩體現了一種智慧-你在欣賞他人的時候也在不斷地提升和完善著自己的人格;為他人喝彩體現了一種美德-你付出的讚美,非但不會貶損你的體面與尊嚴,相反還會在不經意間收穫友誼與合作;為他人喝彩體現了一種修養-賞識他人的過程本身就矯正著你的狹隘、克服著你的自私。因而為他人喝彩的過程,從某種意義上說就是一種培養和張揚大家風範的過程。(摘自2004/9/3《今晚報》維光)
133、教師要做快樂的人
當學生精神不振時,你能使他們振作;當學生過度興奮時,你能使他們平靜;當學生茫無頭緒時,你能給他們啟迪;當學生自卑自棄時,你能給他們自信......你能從學生的眼睛裡讀出願望,你能從學生的爭論擦出思想的火花,你能使學生在課堂上感受成功的快樂和發現的驚喜......這種種的快樂和幸福皆非語言所能表達。不快樂的老師很難教出快樂的學生,不快樂的教師也很難享受美好的生活。我們要做快樂的、熱愛生活的教師,讓思想輕盈地飛翔,讓心中灑滿燦爛的陽光。只有心中充滿陽光,才能把溫暖帶給別人。
(摘自2004/9/6《德育報》劉瑞清《做播撒快樂的人》
134、甘於失敗不可取
有些教師,優質課比賽不敢參加,教學論文不敢寫,各種帶有競爭性的活動都不敢參與,還美其名曰"平平淡淡才是真"。究其原因就是他們懼怕失敗。因為懼怕失敗,所以在做一件事之前總是瞻前顧後、止步不前。為了逃避失敗,他們想了一個萬全之策:不做事,不參加任何帶有競爭性的比賽,不會成功,但也少了失敗的機會。懼怕失敗的心理重負鉗制了他們本該自由飛翔的雙翼。他們就在既沒有成功也沒有失敗的生活中安於現狀、不思進取,走完庸庸碌碌的教學生涯。
(摘自2004年第十九期《人民教育》欒紹禹《請讓自己多一次失敗的機會》)
成功者不一定是強者,失敗者不一定是懦夫――交付人生的滿分答卷應是竭盡全力。一個連失敗的機會都沒有的人,生活會有意義嗎?我們不應嘲笑失敗者,卻應嘲笑旁觀者。即使失敗一千次,第一千零一次還有成功的可能,而旁觀者卻永遠沒有成功的希望。
(摘自2004年第十九期《人民教育》欒紹禹《請讓自己多一次失敗的機會》)
教育智慧(28)
136、哪怕僅是一點微光
凡俗的我們在這個世界上行走,受到別人的非議和冷落是不可避免的。但我們千萬不能被批評的唾沫淹沒向上的渴望,被冷漠的眼神封鎖萌動的激情,因為我們有理由相信,即使黑暗無邊無際,但總有一盞燈火能為你點燃,為你驅散心靈上的陰霾,給你溫暖,給你慰藉,給你信心和勇氣,哪怕,那僅僅是一點微光。(摘自2004/11/16《今晚報》北原)
人生就像爬一座山,本來是到山頂看風景的,可身上背負著各種各樣慾望的包袱,慾望越多越爬不上去,別說險峰上的無限風光無緣盡覽,就連欣賞沿途景色的快樂心情也蕩然無存。一位哲人說過,生命是一團慾望,慾望不滿足便痛苦,滿足便無聊。在現實中,我們很少去想自己已有的東西,往往竭盡全力去追尋得不到的東西,好像那裡有幸福和快樂等著我們,而恰恰在力不從心的追尋過程中忽視了眼下的快樂。(摘自2004/11/5《今晚報》秦立明)
138、生活感悟
有一些事情,當我們年輕的時候無法懂得,但我們懂得的時候已經不再年輕;有些東西可以彌補,有些東西就永遠無法彌補。比如說"孝"吧,就是無法重複稍縱即逝的幸福,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追悔,是生命交接的鏈條,一旦斷裂,永無鏈接。
(摘自2003年第十期《班主任之友》劉福奎《生活拾零》)
139、戴著鐐銬也可以跳出更精彩的鐐銬舞
我們的很多教師的確在生存狀上無法完全由自己主宰,但精神狀態是完全可以由自己主宰的。在同樣的生存環境下,我們每一個人都可以有不同的活法。有人說,我們在應試教育的大背景下,是戴著鐐銬跳舞,我經常說,戴著鐐銬也可以跳出更精彩的鐐銬舞,我們很多人卻是躺倒不幹了。在相同的生存狀態下,可以演繹出不同的人生與不同的教育生活。這個時候的教育理想應該成為教育工作者的人生坐標。(摘自朱永新教育小語114)
140、落葉的價值
落葉何其微小,然而。正是它們的存在,為大樹提供了生命所必需的養分。世間,本無大小,高山與溪流,同樣是生命的孕育地。(摘自2004/1/26《德育報》傅瑞文《落葉》)
教育智慧(29)
141、教育生活完全可以是......
教育生活完全可以是——沒有惡性的競爭與壓力,沒有埋怨與悲嘆,沒有陳腐的觀念束縛,沒有周而復始的機械重複;有的是夢想與憧憬、創造與靈感。在這樣的教育世界裡,快樂與激情共舞,理想與事業並存。(摘自2004/1《教師博覽》沈建華《夢想,在網路中起飛》)
142、把殘缺當作美麗和富有
維納斯如果街上殘缺的手臂,也許就會失去她獨特的美麗;地球如果是圓的,也許不會存在人類;如果比薩斜塔一點也不歪斜,那就失去專程到義大利羅馬一睹它的風采的必要了。當我們殘缺時,就把這種殘缺當作特點,當作美麗和富有。
(摘自林華民《世界經典教育案例啟示錄》328)
143、不能與可以
你不能決定生命的長度,但你可擴展它的寬度;你不可能改變天生的容貌,但你可以時時展現笑容;你不能企望控制別人,但你可以好好掌握自己;你不能全然預知明天,但你可以充分利用今天;你不能要求事事順利,但你可以做到事事盡心。
(摘自2004/2/6《今晚周刊》佚名《生命的空隙》)
144、要充分利用自己的長處
每個人都有長短處,一個人如果只盯住自己的長處,他很容易驕傲;如果只盯住自己的短處,就可能更危險,因為他會喪失所有的信心,爬不起來。......其實無論是在生活上,在家庭中,還是在班級里,我們都像在進行一場漫長的體育比賽。但是要記住,其實沒有一個人是落在後面的。誰都可以有長項可以利用——除非他自己放棄賽跑的權利。
(摘自2002/2《教師博覽》卷首語——王曉莉)
每個生命的誕生、成熟都離不開親身經歷的痛苦、曲折。挫折能培育人性格的完善;坎坷能錘鍊人品德的升華。莫里哀說:"痛苦是一位偉大的導師,它教會我們做人。"當我們珍惜痛苦的時候,痛苦帶給我們的就必將是奮鬥中的幸福和人生境界的升華!
(摘自〈班主任之友〉P36 周月好〈心靈細語:怎樣對待痛苦〉)
教育智慧(30)
146、台灣作家劉墉名言一則
在人生的戰場上,不要覺得自己已經拼了命,也不要抱怨環境對你的要求過苛。應該想到的是,自己的對手是否更拚命,別人的環境會不會更嚴苛。
(摘自2004/2《師道》P60《並非戲言》)
147、微笑是什麼
如果說微笑是一縷春風,那麼它會吹散鬱積在心頭的陰霾;如果說微笑是一抹陽光,那麼它能溫暖受傷苦悶的心;如果說微笑是一劑良藥,那麼它能讓學生在心底寫下一份自信。西方有一句諺語說得好:"教師就是面帶微笑的知識。"微笑在師生之間架起一座溝通情感的橋樑,老師燦爛的笑容,能給學生帶來親切感,更能贏得學生的愛戴,而且時常成為學生筆下的素材,給學生留下持久的影響。(摘自2004年第一期《班主任》周春燕《微笑的魅力》)
148、香港作家張小嫻說自己的做人哲學
把一撮鹽放在一杯水裡,那杯水會變得很咸,可是把一撮鹽撒在湖裡,湖水卻不會變咸。現在每當我想發怒的時候,我會告訴自己:"我是一片湖。"對別人和對自己開放心胸,便不會那麼易生氣。(摘自2004/2《師道》P60《並非戲言》)
149、美國王牌脫口秀節目主持人溫弗瑞說
一個人可以非常清貧、困頓、低微,但不可以沒有理想,只要理想存在一天,他都可以改善自己的處境。(摘自2004/2《師道》P60《並非戲言》)
150、十個指頭按不住跳蚤
十個指頭按不住跳蚤,可是眼下,人們都想十個指頭按跳蚤。當上小官又想當大官,一邊讀學位,一邊又考著職稱,捨不得名聲,又放不下金錢;紅蘋果啃,青蘋果又不扔;看著人家下海成功,也要去試;聽說人家抄股發財,也要去買。其實現在許多人都是"名片"上的能人,"證書"上的成就,真正有抱負、成事業者寥寥無幾。慾望太多,必心急浮躁,埋頭做學問的少了,都恨不得一夜暴富,一蹴而就,一伸手,就按住十個跳蚤。踢球不踢中場,一腳就傳到禁區,再一腳就射門,連為慾望付出的汗水都想回收、出售;連送給女友的鮮花,都想約會後再賣了它。當今之人,太缺乏古人的那種專一、執著的精神了,李白、杜甫一生就寫詩,陶潛說放棄,就不再為官,諸葛亮輔主,就絕無二心,徐霞客一生就是行路,曹雪芹一生就想寫好一部書,梅蘭芳就唱一個"角",蓋叫天就演武生戲,哪像現在的人,"兩棲"發展到"三維立體","三維立體"又演變為"多媒體"啦。當今的博士雖多而沒多少是真正的"專家"。
教育智慧(31)
財富的意義並不是自己完全佔有,你應該明白,如果我們希望生活得更好更幸福,那麼就必須求助於一種更偉大的力量——博愛。博愛可以讓地獄成為天堂,我們都在渴望著我們生存的環境更加美麗,如果大家都用愛心去澆灌這個世界,那麼,地球就是一個天堂。博愛實際上不僅是一種社會倫理,更重要的,它還是一種讓你的人生更快樂的法則。只有博愛的人,才能胸襟開闊,才能真正做到待人熱情、友善、樂於助人,才能在人際交往中永遠立於不敗之地。(摘自愛密爾·貝克特《101個年輕人要懂得的哲理》16頁)
152、真正的聰明人
真正的聰明人寧願人們需要他,而不是讓別人感激他。因為別人有求於你,便能銘記不忘,而感激之辭轉眼就會忘記了。與其讓別人對你彬彬有禮,不如讓別人對你有依賴之心。一旦別人對你不再有依賴心,也就不會對你必恭必敬了。
(摘自愛密爾·貝克特《101個年輕人要懂得的哲理》32頁)
也許事後你才會意識到,那些煩惱困擾你的事情、那些看似不幸的事情實際上是使你能得到幸福的幸事。那麼,當你能看出,那些討厭的人和煩惱的事其實能夠給自己帶來好運和福氣的時候,你的生活不就會快樂得多嗎?
(摘自愛密爾·貝克特《101個年輕人要懂得的哲理》96頁)
世間的任何事務,只要你執著地追求,你會發現它們的背後都隱藏著副產品。你追求愛情,愛情沒得到,結果你成了詩人,詩成了隱藏在愛情背後的副產品。你追求幸福,幸福沒得到,結果你成了智者,智慧成了幸福背後的副產品。你追求事業的輝煌,事業還沒有達到頂峰,你就成了名人,名氣成了事業的副產品。
在這個世界上,對追求者而言,是不存在失敗者的。他們即使實現不了最初的夢想,也會獲得一些潛藏在夢想背後的副產品。這些副產品的價值,有時甚至遠遠超過他們夢想的價值。如果你現在是一位正在為夢想奮鬥著的人,千萬不要停下你的腳步,意外的驚喜,也許明天就會降臨。(摘自2004/9/3《今晚報》劉燕敏)
155、讓失敗改道
失敗是一個漸進式發展的動態過程,假如我們在失敗剛剛發生或者還不至於釀成終結性災難的時候,審時度勢,轉變思路,讓失敗改道而行,那麼,就可以最大限度地減少失敗所造成的各種後果,形成轉敗為勝的嶄新局面。(摘自2004/9/3《今晚報》胡建新)
教育智慧(32)
156、生命感悟
不知道並不可怕;不知道以為知道,有點可怕;不知道假裝知道,是真的可怕。
生活中與人相處需多點和氣,事業上與人競爭少點霸氣。對待原則問題不能沒有點"虎"氣,處理非原則問題尚需多點"猴"氣。
凡事順其自然,遇事處之泰然,得意之時淡然,失意之時坦然。
大貪的人心裡發虛,大吼的人底氣不足。
人生是長與短、進與退、榮與辱的對接與組合,人生是盈與虧、黑與白、陰與陽的碰撞與交融。(摘自2004/9、27《德育報》第三版安生川《生命的白與黑》)
157、失誤孕育著成功
失誤是一種教育,是寶貴的經驗,是成功的嚮導。失誤的結果並不一定都是不好的,有些失誤的結果,往往成為你成功的信號燈。
人的一生充滿著失誤,失誤並不可怕,只要你時時保持發現的目光,你將會從失誤中發現真理,從失誤中走向成功。(摘自2004/9、27《德育報》第三版徐永明)
158、請讓自己多一次失敗的機會
讓自己多一次失敗的機會,也就是給自己多一次成功的機遇。成功與失敗有時只是一步之遙,逃避失敗就會與成功擦肩而過。渴望成功卻懼怕失敗是人的本性,放棄參與很容易,可為了實現人生的價值,必須戰勝自身的弱點。讓永不逃避失敗、永不懼怕失敗的激情飛揚起來,用鋼鐵般的骨骼和精神支撐起強者無畏的天空。
(摘自2004年第十九期《人民教育》欒紹禹《請讓自己多一次失敗的機會》)
159、心中有陽光,人生才透亮
我們可以仰仗大樹,我們可以享受陰涼,但是在心中一定要開一扇窗讓陽光照進來,驅逐懶散和消沉,激發鬥志和信心。心中有陽光,人生才透亮。
(摘自2004/11/29《德育報》周哲)
160、快樂完全取決於自己
活著就要對得起自己,不辜負生命。其實,是否快樂完全取決於自己,旁人不會理會你是否愉快,開心的鑰匙在你自己手中。既然如此,我們為什麼不去選擇一種快樂的活法呢?有什麼理由不讓自己的生活開心一些呢?(摘自2004/11/29《德育報》李忠東)
教育智慧(33)
161、閱讀的意義
在一定意義上說,一個人的精神發育史,就是一個人的閱讀史,而一個民族的精神發育水平,在很大程度上是取決於這個民族的閱讀狀況。傳承文明的橋樑,是延續文化的中介。充實而有意義的人生,應該伴隨著讀書而發展。(摘自朱永新《讀書改變人生》)
162、閱讀的實質
閱讀是讓讀者進入讀物,獲得情感純化,與主人公的思想感情一起起伏變化、同悲同喜的過程;是使學生獲得智慧啟迪,增長知識,擴大閱歷,豐富人生體驗,對社會對人生的認識越來越趨近於理性與正確的過程;使讀者在心靈深處對民族傳統文化中的精華,對代表人類文化發展方向的理想和追求實現認同、積澱的過程。
(摘自2004年第一期《人民教育》唐建新《迷失在功利中的閱讀教學》)
163、讀書是擁抱理想的一條捷徑
教師,需要理想。一個沒有理想的教師,終究不能培養出有理想的學生。林語堂先生說:"人生不能無夢,世界上做大事業的人,都是由夢得來,無夢則無望,無望則無成,生活就沒有興趣。"這裡的"夢",即是"理想"。擁抱理想,讀書是一條捷徑。讀書,能讓人長見識、明是非、堅心志。"心安茅屋穩,情定菜羹香。"如果教師沒有甘於寂寞、安於清貧、銳意求索的心志,置身於物慾熾烈、思想浮躁的時代之中,實難堅守自己的三尺講台。以書為友,與書為伴,會使你心無旁騖,沉醉於書香之中。
(摘自2004/1《師道》錢海榮《讀書,是教師的一種生活方式》)
164、余秋雨談書籍的功勞
只有書籍,能把遼闊的空間和漫長的時間澆灌給你,能把一切高貴生命早已飄散的信號傳遞給你,能把無數的智慧和美好對比著愚昧和醜陋一起呈現給你。區區五尺之軀,短短几十年光陰,居然能馳騁古今,經天緯地,這種奇蹟的產生,至少有一半要歸功於閱讀。
(摘自2004年3—4期《人民教育》P67)
165、閱讀改變人生
閱讀不能改變人生的長度,但可以改變人生的寬度。閱讀不能改變人生的起點,但可以改變人生的終點。(摘自2004年第11期《人民教育》沙柳《一生需要光明,閱讀改變人生》)
教育智慧(34)
166、蔣子龍談讀書
書能夠給人提供多種選擇:生命的選擇,思想的選擇,生活的選擇。書里有各種各樣的人生,使我們生活在自己選擇的時代里。在自己的生命之外,還可以再補充別的自己所需要的人生,可以擁有多種人生經歷。每看一本書就是進入那個作家的頭腦之中,了解他的思想、感情、經驗和智慧。
(摘自2004年第11期《人民教育》沙柳《一生需要光明,閱讀改變人生》)
一讀教育經典:真正的經典永恆而平易;
二讀教育報刊:了解同行在思考什麼;
三讀人文書籍,拓展自己的人文視野;
四讀寫中學生和為中學生寫的書:走進學生的心靈;
真正的經典,永恆而平易。真正的教育理論,永遠不會過時。
自然科學的發展是一個不斷被取代的過程,人文學科的價值是不可能過時的,不會被取代的。《論語》里也有新課程理念,教學相長即師生共同成長等。那些高深莫測的讀不懂的書籍,是偽專家寫的,看不懂就不看。
(摘自2003/12/4《讀書周刊》李鎮西《教師應有的閱讀習慣》)
168、讓閱讀成為衝擊
如浪花衝擊海灘,每一次閱讀是一次衝擊,是對思維、情感的一次衝擊。讓僵化的、落後的東西受到一次次刷洗,讓思維總處於年輕態。這樣的閱讀,真可以使你一日千里,可以改變你的生活。
(摘自2003年12月18日《讀書月刊》卜之《讓每一次閱讀都成為一次衝擊》)
169、讀書在現代的作用
讀書在現代既具有提升個人素質和社會地位的功利性,又有消解現代人的精神壓力,回歸自我心靈世界的非功利性。
(摘自2003年第十一期《天津教育》湯正康《與校長、教師談讀書》
170、教師應該是博覽群書的飽學之士
知識是智慧的基礎,不具備豐富的知識就談不上教育的智慧。教師應該是博覽群書的飽學之士。五湖四海,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縱橫八萬里,教師都應該有所涉獵。這樣,教師在課堂上才有可能口吐珠玉,遊刃有餘,講起課來左右逢源,旁徵博引,妙趣橫生,見地別具,談吐不凡,從而給學生法來一路春風,使其如同進入一個遼闊純凈甚至是可以嗅到花草芬芳的知識王國。這樣的課堂,學生怎麼會不流連忘返、身心陶醉呢?這樣的教師,學生怎麼會不愛戴、尊敬呢?(摘自2004年第一期《人民教育》王雲潔《智慧帶來尊嚴》)
教育智慧(35)
171、關於讀書的比喻
讀書正如飲食,不同的飲食往往造成人不同的營養結構,不同的書籍也同樣造成人不同的精神結構。 (摘自朱永新《讀書改變人生》)
172、 應試教育擠兌了閱讀
現在的應試教育,也在很大程度上擠兌了學生讀書的空間,學校中無書可讀的現象遠未銷聲匿跡,學生無暇讀書、不想讀書的情況也不少見。除了幾本乾巴巴的教科書,學生幾乎不再有時間讀其他書。長此以往,這會使他們的精神世界逐漸枯萎,人生色彩逐漸黯淡。這是令人痛心、發人深省的。(摘自朱永新《讀書改變人生》)
173、讀書有甜
書是心靈尋找寧靜的階梯,不讀書,我們的心靈就會積滿灰塵、脆弱無比。
讀書有甜。一本好的書,是一個足以讓你"為伊消得人憔悴"的情人,或在大樹之下,或在藤椅之上,或坐或躺,或高唱或低吟,心態自然,興味十足,反覆摩挲中生出的一股熱情。讀書的佳境,如同愛情一樣,是投契,是相許,是沉浸,是融合,來不得半點強求與逼迫。(摘自2004/1《師道》錢海榮《讀書,是教師的一種生活方式》)
174、讀書,應該成為教師的一種生活方式
讀書,應該成為教師的一種生活方式。惟其如此,教師才能以自己的書卷之氣,去熏陶學生,使之熱愛讀書,與書為伴,成為未來書香社會的"讀書人口"。
請記住蘇霍姆林斯基的名言:"要天天看書,終生以書籍為友,這是一天也不斷流的潺潺小溪,它充實著思想的河流。"
(摘自2004/1《師道》錢海榮《讀書,是教師的一種生活方式》)
175、要帶領孩子們閱讀
從事"人之初"教育的我們,如果不能在孩子們閱讀背誦的基礎上走進閱讀的空天闊海,讓他們在書中與歷史對話,與高尚交流,與智慧撞擊,從而打下堅實、厚重的文學素養、人文素養,我們的民族將來怎麼會擁有高尚的、文明的、創造的現代人呢?還會有"曹雪芹"、"魯迅"的"橫空出世"嗎?(摘自竇桂梅《竇桂梅與語文教改的三個超越》P33)
教育智慧(36)
176、讀書是讀給自己的
現在的學生朗讀的技巧掌握了,會中印,會停頓,你聽得很動人,也許他的心靈卻依舊空無。看似范讀起來娓娓動聽的老師,也不見得對文章感受的有多麼深刻。我們讀書是讀給自己的,讀的是自己的感受,並不是為了讓別人覺得好聽、動聽。
(摘自竇桂梅《竇桂梅與語文教改的三個超越》P65)
177、讀書要耐得寂寞
讀書,要靜下心來,耐住寂寞,不怕孤獨,要專心致志,心無旁騖。夏天,在樹蔭下,一把椅子,一杯清茶,手捧一本書讀起來,你感到是那樣的寧靜,那樣的優雅;夜晚,在書房裡,,伏案讀書,一盞孤燈,手不釋卷,你又覺得是那樣的幽靜,那樣的愜意。這是一種"板凳甘坐十年冷"的讀書境界。《摘自2004/2〈人民教育〉王世發〈讀書的境界〉》)
178、讀書的最高境界
書籍猶如巍峨的高山,綿延不盡,當你讀到一定的程度,你就能夠高屋建瓴,對事物的認識就會更深更透,你的心胸就會無限寬闊,顯示出一種超越自我,超然物外的至高境界。
《摘自2004/2〈人民教育〉王世發〈讀書的境界〉》)
179、讀書讓教育更加美麗
教師讀書不僅是尋求教育思想的營養,教育智慧的源頭,也是情感與意志的衝擊與交流。從過去的教育家的著作中,教師可以學習的東西很多。有心的教師會認真閱讀教育的重要文獻,認真學習不同時代教育家的人生理想與人格力量。讀書會讓我們的教師更加善於思考,更加遠離浮躁,從而讓我們的教師更加有教育的智慧,讓我們的教育更加美麗。(朱永新《讀書與教師成長》)
我們身在與書密不可分的教育領域,儘管各種書籍鋪天蓋地席捲而來,儘管圖書的消費成為一筆龐大支出,但是我們卻仍然沒有感到底蘊上相應的提升。過多的選擇讓我們無法選擇;緊促的時間讓我們不能選擇;粗製濫造的拼湊讓我們不屑選擇。
(摘自2004/2/18《中國教育報》《遊走的狀態,遊走的存在》 成都市實驗小學 劉定姝)
教育智慧(37)
181、讀書是快樂的
讀書是快樂的,這種快樂是指情緒色調的積極意義上的,但它的表徵可能是多種多樣的情感,有好奇、如饑似渴,有興奮、一見如故的感覺,有心領神會的會心的愉悅、親切可人的溫馨,有理智在努力工作著的神情專註的意志(其實讀書的時候,也常常需要意志,大腦需要努力地、活躍地工作著),有釋疑解惑有如走進愈漸寬廣、敞亮的大道,當然有時也相當沉重,甚或是悲涼、無奈......林林總總,但這卻都是有助於人的精神成長的積極的情感。我常常想,人若沒有這五彩繽紛、波瀾起伏的情感體驗,生命是那樣乾枯、生活是那樣暗淡,而有著這些情感充盈的生命和生活是那樣讓人感到滿足、享受和嚮往。
(摘自朱小蔓《讓讀書支撐我們的生命》)
182、保持讀書所引起的情感
保持著每每讀書時不斷被激起的衝動、想像、思考和希冀,它們慢慢地、漸漸地便會在你的精神和人格上留下越來越深、難以磨滅的印記
(摘自朱小蔓《讓讀書支撐我們的生命》)
183、讀書不是裝點門面
讀書不光是為裝點門面,在年輕人崇尚文化快餐、讀圖時尚的今天,為人師者用讀書填補心靈的饑渴,提升自身素質,力求成為學生的榜樣和引路人,是最重要的。
(摘自2004年第11期《人民教育》沙柳《一生需要光明,閱讀改變人生》)
184、閱讀經典
閱讀經典最初可能充滿了沉重與痛苦,但當你走過泥濘崎嶇的山路,到達峰頂時,"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快樂,與哲人對話的快樂甚至是站在巨人肩上的快樂,就會油然而生。這是心靈的快樂,是靈魂的升華,較之感官的生理快感,是一種超越具像的人生感悟,是更高境界的快樂。
(摘自2004年第11期《人民教育》沙柳《一生需要光明,閱讀改變人生》)
185、讀書永遠不能等
永遠不要等有時間才閱讀,見縫插針,想讀就讀;永遠不要坐進書房才閱讀,任何地方都可以閱讀;永遠不要有用才閱讀,急功近利、立竿見影是妄想;永遠不要嫌自己讀得太晚,只要行動,就有收穫。對女教師來說,書籍是最好的美容品;對男教師來說,書籍是自己的一張挺刮的名片。所以熱愛金庸先生的一句話:"只要有書讀,做人就幸福。"把它寫得大大的,掛得高高的,當一面鏡子,每天照著自己前行,照著自己的靈魂不要迷路。
(摘自2004年第十一期《教師博覽》談永康《做一個幸福的教師》)
教育智慧(38)
186、讀書就是看風景
不管承認與否,讀書一"入定",你就宛若在高處看風景。
大凡讀書,是讀一種知識,讀一種經驗,讀一部人生。只要你心認真投入就會讀出種種神奇,讀出無數坎坷,讀明世間哲理,讀懂萬般謎語,讀懂讓人為之高興、為之憂愁、為之生、為之死的內涵和真諦。站在書前,你彷彿覺得一座山、一條江、一棵樹、一種閱歷、一種想像和形態各異的人,驀地站在你的面前。
此時此刻,風景是一種靈性的感悟。因為,讀書人總愛以書為鏡,照出現實,照出是非,照出古今。"溪雲初起日沉閣,山雨欲來風滿樓。"許渾的佳句可不是為寫景而寫景,讀來讀去,一幅人生的景緻豈不躍然紙上?!
(摘自2004、12、15《教育文摘周報》 原載2004年第十期《教育參考》翟禮湘文)
187、尊重教師,超越教師
引導學生超越教師,實際上是教師的一種自我超越,是賦予時代魅力的行為表現。是自己成為不斷學習、不斷進步、不斷創新的人,成為學生心目中一本百讀不厭的大書;是學生超越了教師的攙扶和點化後學會質疑、學會批判,最終讓自己成為學生學習的夥伴的過程。
(摘自2003年18期《人民教育》趙穎(清華附小校長)《立人為本,成志於學》
188、托起學生的自尊心
把學生沉淪的自尊心托起來,這是生命發展的希望。
(摘自劉德華《讓教育煥發生命的價值》P135)
教師付出的是有限的勞動,得到的是無限的精神享受,足可以感動一生。因此,如果教師關愛每一個學生的生命,他就是一個大寫的人,是一個具有豐富精神生活的生命體。(摘自劉德華《讓教育煥發生命的價值》P47)
190、要讓青少年學會與人、與自然的交往
(要教育青少年)學會寬容,學會善待他人,學會珍惜親情、友情,學會與他人建立起真誠的、親密的關係;學會自我反省、自我檢視、自我超越和自我發展,形成積極的自我圖象,形成自我的同一感和統一的生活哲學;學會親近自然,聆聽天籟之音,珍愛萬物,珍惜我們生活的環境和自然資源,不暴殄天物,不人為物役。(摘自2003年第二十四期《人民教育》肖川《基礎教育該為學生奠定怎樣的基礎》)
教育智慧(39)
191、讀書的快感
在經典之中,你可以有"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的恬淡;也可以有"自在飛花輕似夢"的善感;可以有"西北望,射天狼"的豪情;也可以有"一丈絲綸一寸鉤"的閑適。你可以點燃《第一爐香》和錢鍾書先生進行《神·鬼·人》的對話;你可以來到希臘城邦和亞里士多德探討《詩學》;你可以冥想孤獨的斯賓諾莎是怎樣用永不屈服的心靈寫下了幾乎不行於世的《倫理學》;你可以夢憶紅樓"萬艷同悲"的蒼涼;你可以與荷馬同歷《伊利亞特》,與雪萊共鑒西風雲雀;訪田園五柳豁達千古塵囂,到盛世詩唐品啜韻美律香。
(摘自2004/2/18《中國教育報》《遊走的狀態,遊走的存在》成都市實驗小學 劉定姝)
192、妙不可言的讀書境界
心靈因為細膩而偉大,因為有了經典的沉韻,在我們的教育中亦可以見山如畫,視水如詩了。何妨把圍壁做東籬,視高樓為南山;講台可為蒼穹,浩淼深邃,縱橫捭闔;教室可為阡陌,稚子垂髫,悠然自得。和學生一起閱讀就彷彿某個慵懶的午後,靜待陽光穿過層層疊疊的樹葉,灑落在心上,手捧清茶一杯,自在幾許,和友人輕鬆地進行著思想的交流。或指點江山,激揚文字;或思接千載,視通萬物;或回顧時光村落里的往事,或傾聽夏日的傳說;或討論雲生霧起的由來,或考證神秘瑪雅的起源。文史是浪漫的散文詩,數理亦是精緻的韻律詩。真是不亦快哉!(摘自2004/2/18《中國教育報》《遊走的狀態,遊走的存在》成都市實驗小學 劉定姝)
193、讀書與關注前沿
關注前沿是為了自身的新鮮活躍,原來在我們不得而知的廣闊世界還有這麼多的不可思議,不可理喻,不可將自己擯棄於時代之外,不可將自己輕易劃入老年一派;關注前沿更是為了教育的新鮮活躍,了解孩子們的心態,才能與他們探討,才能更好地引導他們形成正確的價值觀。(摘自2004/2/18《中國教育報》《遊走的狀態,遊走的存在》 成都市實驗小學 劉定姝)
194、與閱讀為友
我們需要廣泛地涉獵各個領域,我們需要在忙碌中充實,在閑適中詩意,在艱難中執著,在安逸中探求,與心靈為友,與閱讀為友。
(摘自2004/2/18《中國教育報》《遊走的狀態,遊走的存在》成都市實驗小學 劉定姝)
195、為什麼渴求讀學術精品
人為什麼要讀書,知識分子為什麼渴求讀學術精品,究其主要原因,我認為,是因為學術精品中具有強大的文化的力量。我們為什麼需要學術中文化的力量,是因為人活著太需要支撐我們生命的東西,太需要為我們每一天的生活得到鼓勵和依據的東西,所以我們需要尋找自己為人做事的原則、信念乃至方式。
(摘自朱小蔓《讓讀書支撐我們的生命》)
教育智慧(40)
198、美麗的眼睛看學生
用一雙發現美的眼睛看學生,給學生一個展現美的舞台,相信你的學生會表現得更精彩!(摘自2004/1《班主任之友》顧立軍《美麗得眼睛看學生》)
199、於永正老師談學生
每一個學生都是一個"人",都是"上帝"賜予我們的一件藝術品。尊重是教育的第一原則,也是"愛"的主要表現之一。我尊重每個學生,不僅僅讓他們感到我和藹可親,更重要的是我理解並儘力滿足他們的內在需要,無論是學習上的,心理上的,還是生活上的。
(摘自2004/10/18《德育報》《於永正:成功源於反思》)
200、讓每個孩子都找到好學生的感覺
經驗告訴我們,任何一個學生的心靈深處,都有想做好孩子的願望。教育的使命和教師的任務就是要呵護這種願望,讓學生從小就有一種良好的心態,學會自信,學會欣賞自己,趕走內心的自卑,樹立創造者的自尊。(摘自竇桂梅《竇桂梅與語文教改的三個超越》P178)
教育智慧(41)
201、愛還有真愛和假愛之分。
標準是:1、是一視同仁的愛,還是偏愛?2、是功利性的愛,還是超越功利性的愛?3、是居高臨下的愛,還是平等的愛?4、是嚴格要求的愛,還是縱容和溺愛?所以除了愛心教育,還需要民主教育。富有民主精神的愛才是真愛。李鎮西
202、校園生活應該有一些浪漫氣息,應該有一些炊煙,有一些山中的氣息......教育應該給孩子們留下一些浪漫的回憶,而自然這本大書不能不讀,否則教育是不完整的,是空洞的。李鎮西
203、一流的學生
"一流的『考生"不等於一流的『學生"。"《素質教育在美國》一書的作者黃全愈認為,"學生"強調的是善於"學",他們擁有敏銳的嗅覺、篤實的幹勁、極強的適應能力和生存能力;而我們的教育,卻把"學生"培養成了"考生",把千千萬萬的孩子從廣闊的社會大舞台趕到了狹窄的考場,最後變成考試的高手,實踐的低能兒。
(摘自2003年23期《人民教育》《從"一"到"十":2003看教育》)
204、讓學生獨立成長
每一個學生都要獨立長大,最終成為他自己。教師應當站在學生的體驗中思考,讓他們演出獨立成長的活劇,而不是天天複製自己,並粘貼到學生的心裡。
(摘自竇桂梅《竇桂梅與語文教改的三個超越》P161)
教育智慧(42)
206、我們做教育的要上天入地,新教育實驗就是入地。我們要做真實驗,不做假實驗;要做活實驗,不做死實驗。一線的師生是"新教育"的創造者。朱永新
207、現在的教育假的東西太多了,我們的德育假的東西也非常多。一位學生來信說:"現在老師講的,不是我們想的;我們想的,恰恰沒有人。"假德育的具體表現是:一、脫離學生的心靈;二、形式主義猖獗;三、剝奪孩子的童年。李鎮西
208、還快樂於課堂
讓我們的課堂少些功利與分數,遠離憂鬱與深沉,拒絕標準與威壓,多一些快樂,再多一些快樂,讓孩子們在學習中收穫快樂,在快樂中學會學習。
(摘自2003年第十二期《師道》歐陽有銀《課堂,為何總讓學生黯然神傷》)
209、一步一個腳印
夢想在心中,創造在手中。教師要想成功,一步登天做不到,但一步一個腳印能做到;一鳴驚人不好成,但全新做好一件事可以成;一下子成名不可能,但每天進步一點點有可能。
(摘自竇桂梅《竇桂梅與語文教改的三個超越》P162)
210一個教師走向成功的條件
一個教師要走向成功,最終還要取決於教學實踐能力,而經驗的積累、實踐智慧的獲得,就更需要"苟日新,又日新,日日新"的持續反思毅力和"十年磨一劍"的執著。
(摘自2004年3—4期《人民教育》P52賴配根《編輯手記》)
教育智慧(43)
211、讀書與教師成長
教師的幸福也不僅僅是學生的成功,同時應該是自己的充實與成功。教師可以利用的時間與空間決定了教師是一個幸福的人。他完全可以進行自我的設計與武裝,讓自己多才多藝,讓自己的精神世界更加豐富,讓自己脫離庸俗。(朱永新《讀書與教師成長》)
一個老師對於學生的影響不僅僅限於傳道授業吧,有時反而是與課業無關的一句話、一個舉動對學生更為重要——只要他能夠擊中學生那年輕而渴望的心靈。
(摘自2002/2《教師博覽》卷首語——王曉莉)
213、必須讓學生在語文課堂聽見人類的莊嚴?
我們必須讓學生在語文課堂聽見人類的莊嚴聲音。應該首先將人類最有正麵價值的精神財富提供給下一代,讓他們首先學會體驗愛與尊嚴、體驗善良與和平、體驗誠實與虔敬、體驗仁慈與憐憫。(摘自2004/1《教師博覽》摩羅《孩子,需要一隻寶葫蘆》)
214、不能小看小學老師
我們有理由讓社會相信:不能小看小學老師,沒有他們的勞動,辛勤的澆灌,孩子就不能成為參天大樹,更談不上森林一片。作為一名立志在教育戰線中執著為學生生命奠基的我們,每一位教師都會用自己的生命去澆灌孩子的生命之樹。相信,對我,對我們小學教師為教育永遠綠滿人間的神聖勞動會充滿深深的敬意。
(摘自竇桂梅《竇桂梅與語文教改的三個超越》P162)
215、教育中幸福的感覺
我們的工作雖然並不輕鬆,甚至可以說是艱辛的,但當我們觸碰孩子們純真目光,聆聽他們無所掩飾的話語,親歷他們天真浪漫的童年時,就會生出一種幸福的感覺。
(摘自2004/4/5《德育報》無錫市雪浪中心小學 周旭芳)
教育智慧(44)
216、終身學習,終身受教育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早已過時,要畢生用"終身學習。終身受教育"的觀念去追趕這個日新月異的時代,不斷感受和吸納這個時代的奔騰與力量,並以這感受和吸納去鍛造下一個時代的精華與脊樑。(摘自竇桂梅《竇桂梅與語文教改的三個超越》P162)
217、真正意義上的教育改革成功
無論科技怎樣日新月異地發展,人的成長都如同一棵樹:需要陽光、需要雨露、需要肥沃的土壤和適宜的氣候......當教育能成為年輕生命的自由呼吸和歌唱,創造出"茂密之樹和碧草藍天交相輝映"之時,我們的教育改革才算獲得真正意義上的成功!
(摘自竇桂梅《竇桂梅與語文教改的三個超越》P162)
218、新課程需要什麼樣的學生評價
對學生評價的發展性功能的重視,意味著學生評價不僅考慮學生的過去,重視學生的現在,更著眼於學生的未來;所追求的不是給學生下一個精確的結論,更不是給學生一個等級分數並與他人比較,而要更多地體現對學生的關注和關懷;不但要通過評價促進學生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達到基礎教育培養目標的要求,更要發現學生的潛能,發揮學生的特長,了解學生髮展中的需求,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
(摘自2004年3—4期《人民教育》P58王文靜《新課程需要什麼樣的學生評價》)
219、教師是學生人生道路上的思想導師
教師是學生人生道路上的思想導師。教師應用自己思想的火種去點燃學生思想的火把。一位有思想的教育者要引導學生去思考科學、思考人生、思考社會、思考未來。教師只有認真閱讀樂古今中外教育家的思想後,才能逐步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
(摘自2004年3—4期《人民教育》P65孫雙金《啊,我魂牽夢縈的課堂》)
220、"我們"決定著學生的成長
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吉諾特博士說:在經歷了若干年的教師工作後,我得到了一個令人惶恐的結論:教育的成功和失敗,"我"是決定性因素。我個人採用的方法和每天的情緒是造成學習氣氛和情緒的主因。身為老師,我具有極大的力量,能夠讓孩子們活得愉快或悲慘,我可以是製造痛苦得工具,也可以是啟發靈感得媒介,我能讓人丟臉,也能叫人開心,能傷人也能救人。
(摘自2004/5《人民教育》殷朝芹文章)
教育智慧(45)
221、一個教師之所以高貴
任何藝術都需要情感的投入,教學藝術更不例外。在吳正憲的課堂上,滾動著澎湃的激情,也彙集著期待的深情,還蕩漾著師生情感交融的真情。而這一切都是從讀懂學生、走進孩子心靈開始的。吳正憲說:"我一直在努力讀懂他們,真誠地和他們站在一條戰線上,友善地走進他們的心靈,努力把自己的生命和孩子們的生命融合在一起,使它迸發出情感與智慧的火花。"一個教師之所以高貴,就在於他不僅僅是用技巧而是用心靈對待自己的事業。
(摘自2004年第17期《人民教育》劉然《喚醒教育的詩情......追蹤吳正憲的課堂》)
222、要呵護孩子每一個飛翔的夢想
今天,在美國宇航中心的大門上,寫著人類對宇宙的豪邁宣言:只要人類能夠夢想的,就一定能夠實現。作為教師,我們要呵護孩子每一個飛翔的夢想,也許那就是他們飛向成功的第一片羽毛。
(摘自2004、12、20《德育報》錢超《想飛就能飛起來》)
我們要用寬容的心態對待學生的每一個過失,用期待的心情對待學生的每一點進步,用喜悅的心情讚許學生的每一點進步。
(摘自2004、12、20《德育報》孫立紅《班主任心語》)
一個班級就是一個小社會,把每個學生的優點都看作是一種優質資源,科學合理地配置、組合、使用,人盡其才,這樣,每個學生作為個體都得到了培養、鍛煉與提高,而由這些個體組成的集體一定是積極向上、生機勃勃的。
(摘自2004、12、20《德育報》段正山《班主任心語》)
225、讓每個學生找到自己是好學生的感覺
任何一個學生的心靈深處都有做好學生的願望,教師的使命就是強化這種願望,呵護這種願望。讓我們用純樸的微笑和真誠的鼓勵,划出學生學生幸福的人生起跑線。讓每個學生找到自己是好學生的感覺。
(摘自2004年第12期《班主任之友》閆春三 李仕慧《"關注生命發展"的班級管理》)
教育智慧(46)
226、激情
激情是人生的活水,它無拘無束地奔騰激蕩,翻捲起絢麗多姿的浪花,彈撥出跌宕起伏的樂曲,一路呼嘯著奔向廣闊的大海。
激情是生活的電光石火,激情是靈魂的放聲歌唱,激情是深沉感悟的迸發;激情是思想火焰的點燃。
激情產生詩,激情產生畫,激情產生靈感,激情產生奇蹟。
激情可以使患者離開病床,激情可以使老人煥發青春,激情可以重新喚醒麻木的靈魂,激情可以使人產生力挫群雄的千鈞之力。
歷史的車輪要激情來推動,人生的畫卷要激情來描繪。擁有激情的人永遠昂揚著,永遠瀟洒著,永遠是意氣風發、英姿勃勃的;沒有激情的人就只會自哀自嘆、怨天尤人。
(摘自2003年第十一期《教育藝術》殷朝芹《激情》
227、教師需要激情
課堂需要激情,因為課堂是一個需要用激情吹皺的一池春水,它是流動的、活潑的;孩子需要激情,因為只有激情才能激發激情,才能點燃心靈聖火,撥動生命的琴弦;教師需要激情,因為只有激情才會有創造,只有激情,才能使教誨永遠具有探究的魅力。
你應該時時將自己置於生命的原野,用真情去催發生命,為生命中的平凡而歡欣鼓動,讓生命中的習以為常感動自己,再用自己的率真、坦誠、熱情去感染學生、打動學生。那時充滿激情的你猶如一股清新的風吹動了課堂的空氣,吹醒了沉睡的心靈,吹開了原野的花草,於是你擁有了生命的氣息。
什麼最能深入我們內心喚醒我們的激情?讀書。因為只有讀書,才能讓我們擁有更寬廣敏銳的心靈,而擁有了寬廣敏銳的心靈,我們才能常常感動,常常飽含進取的激情。
(摘自2004/1/8《中國教育報》許洪清《老師,你還有激情嗎?》)
其實人生就是一盤棋,與你對弈的是命運。即使命運在棋盤上佔盡了,你也不要推盤認輸,而要笑著面對,堅持與命運對弈下去,因為人生往往就在堅持中轉機。
(摘自2005、1、7《今晚周刊》江漢)
229、什麼是激情
我們對激情作了一個明確的限定:對有價值的目標的執著追求。她熱烈的力量來自心靈的深處,但促使她迸發和指引她前進的則是理性的判斷。大哲羅素在《我為何而生》中寫道:"三種單純而極其強烈的激情支配著我的一生。那就是對於愛情的渴望。對於知識的追求以及對於人類苦難痛徹心腑的憐憫。"愛情、知識和同情,都是非常高尚的目標。對它們不屈不撓的追求――激情,就構成了羅素的一生。由此可見,要讓激情成為人生積極的力量,首先就要懂得欣賞心靈的美麗,與高尚的心靈交流。
(摘自2004年第二十一期《人民教育》《話題:激情,語文教學的生命――編輯語絲》)
230、激情的力量
一堂課擁有了激情,教育將獲得刻骨銘心的力量;一個教師擁有了激情,生命將因此而燦爛。
(摘自2004年第二十一期《人民教育》《話題:激情,語文教學的生命――編輯語絲》)
教育智慧(47)
231、什麼是心理諮詢
諮詢不是說教,它是聆聽;諮詢不是訓斥,它是接納;諮詢不是教導,它是引導;
諮詢不是控制,它是參與;諮詢不是偵訊,它是了解;諮詢不是制止,它是疏導;
諮詢不是做作,它是真誠;諮詢不是改造,它是支持;諮詢不是解答,它是領悟;
諮詢不是包辦解決問題,它是協助成長;諮詢不是令人屈從,它是使人內心悅服。
(摘自2004/1/5《德育報》)
232、尊重
尊重,是一種修養,一種品格,一種謙遜。
尊重,是尊敬,是看重;是自尊,是自重。是對他人和自我人格、他人價值和自我價值的肯定。
尊重是一陣春風,一隻白鴿,一泓湖水。沒有謾罵,沒有侮辱,沒有野蠻,沒有陰謀,沒有奸詐。
尊重不是虛偽,更沒有吹捧。它是發自心底的真誠。它也不是崇拜,它完全具有平等的優勢感和責任心,絕沒有自卑、自輕和自賤。自尊是一種進取,一種上進心和責任感。別人成功,給人以自尊,表明了自己對別人成功的讚賞、羨慕、佩服和追求,激勵自己。這完全是一種積極奮進的人生,絕沒有頹廢、空虛和絕望。
尊重是一種對他人的寬容,是一種微笑的大度。不會尊重別人的人,說明他的修養不夠;不會尊重下屬的上司,同樣證明他的資格不夠。一個人不可能盡善盡美,我們沒有理由要求別人那樣,因為我們自己比不曾做到。別人如果某些方面不如自己,我們一定不要用傲慢和不敬去代替可貴的"尊重"。我們應當相信自己也有比不上別人的地方,這樣你會愉快地去尊重別人。
"努力去尊重別人!"請記住這句話。如果我們都懂得去尊重別人、尊重自己,那麼生活中許多糾葛、怨恨、消極和不快,都將被快樂的"尊重"吹得煙消雲散。
(摘自《教育技巧例話》P134__135)
233 不該有過多的奢望
據一項研究表明,人們精力的60%以上用於抗拒壓力,機械重複的步驟侵佔了我們太多的時間和精力。我們要有適當的追求,因為它是生活激情的來源;但是我們不該有過多的奢望,其實我們並不需要過多的東西。......扔掉過多的奢求,忘記多餘的煩瑣,我們將活得輕鬆自如。(摘自林華民《世界經典教育案例啟示錄》315)
234、怎樣才是一個人性健康發展的健全的學生
當我們帶著學生穿越文學殿堂,遨遊數學王國,探索宇宙奧妙時,千萬不要忘記:學生的素質要全面發展,還要教給他做人的道德底線,基本的智慧知識,基本的審美能力以及勞動能力和自我保護的能力。我們在培養學生的美好情感時,還要叫他懂得恨;我們在讓他品嘗喜的甘甜時,還要讓他知道憂的必然;我們在培養他善良、同情、寬容之心時,還應培養他仇視與抗爭的精神。只有敢愛敢恨,有喜有憂,懂得仇恨與抗爭,具有憂慮意識與奮起精神的學生才是一個人性健康發展的健全的人。
((摘自〈班主任之友〉P38劉文富等〈我們教給學生這些知識了嗎?〉)
(摘自2004/2《班主任》陸廣地《教育絮語》)
教育智慧(49)
241、心態決定成敗
積極的心態創造人生,消極的心態消耗人生。
積極的心態是成功的起點,是生命的陽光和雨露,讓人的心靈成為一隻翱翔的雄鷹。
消極的心態是失敗的源泉,是生命的慢性殺手,使人受制於自我設置的某種陰影。
選擇了積極的心態,就等於選擇了成功的希望;選擇消極的心態,就註定要走入失敗的沼澤。
如果你想成功,想把美夢變成現實,就必須摒棄這種扼殺你的潛能、摧毀你希望的消極心態。(摘自2004、12、3《今晚周刊》沈鴻友)
242、要力求把每張牌打好
一個人所處的環境靠個人也許無力改變,但如何適應環境則是自己完全可以控制的。人的一生難免會碰上許多問題,遇到不少挫折,在面對問題和挫折時,怨天尤人解決不了任何問題;積極調整好生活態度,勇敢地迎接人生的挑戰,並盡最大的努力去做好每一件事,這才是最佳的選擇。記住,牌是上帝發的,我們分到什麼就是什麼,別無選擇,也不可更換;我們能夠做到的、應該做的,就是如何將手中的牌優化組合,并力求把每張牌打好!
(摘自2004、12、3《今晚周刊》楊協亮《人生就像打牌》)
243、"人"是逼出來的
逼是壓力,有了壓力,才有噴泉奔涌飛濺的景觀;逼是動力,有了動力,才有炮彈出膛呼嘯雲天的神威;逼是一把鐵鎚,把人生的鋼坯鍛打得更加密實堅強;逼是一塊砥石,把才幹的劍刃磨礪得更加光亮鋒利......學習中的收穫,工作中的成績,可以說都是逼出來的;不逼你的腦子用功,只是總還在老師那裡;不逼你的手腳出力,便永遠在原地踏步。不應該害怕逼。在某種外界因素逼迫著你的時候,沒有必要痛苦和煩惱,也不必想方設法逃避它。在大多數情況下,這興許還是件好事呢。勇敢地迎接它的挑戰,人生便又踏上了新的台階。
(摘自2004、12、20《德育報》孫祥虎《人是"逼"出來的》)
244、要認識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獨特性
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獨特性,不同的認知特徵、不同的興趣愛好、不同的慾望渴求、不同的價值取向、不同的創造潛能,從而鑄就了千差萬別的個性。教育的根本任務就在於發現學生的潛能,發展學生的個性,讓個性由依附走向獨立,由封閉走向開放,由內斂走向凸顯。
(摘自2004年第12期《班主任之友》閆春三 李仕慧《"關注生命發展"的班級管理》)
245、我只看我所有的
我們有著健全的軀體,但我們不快樂,因為我們看到了那麼多人比我們美麗;我們有著一個平凡而溫暖的家,但我們不快樂,因為我們看到了別人漂亮的衣服和車子......因為我們只看所沒有的,所以我們生活在喋喋不休的抱怨中,看不見生活的美麗,經常感到失落,讓朋友和家人生厭;至於所謂的成功,當然也與我們無緣。如果你也曾只看自己沒有的,找不到快樂的理由,那麼不妨也記住這句話吧:我只看我所有的,不看我所沒有的!
(摘自2004年第十二期《班主任之友》潘喜東《我只看我所有的》)
教育智慧(50)
246、希望就是力量
更多的時候,我們缺少的恰恰是為了萬分之一的希望去拼搏、去追求的信心,看似不可能便放棄了。我們也會常常嘲笑身邊那些為了不可能實現的夢想而痴心奮鬥的人,笑他們的愚蠢和不明智。可是想想因為目標遙遠抑或困難重重而放棄希望的我們,到了最後一無所獲,不是更應該被嘲笑嗎?成功絕非偶然,雖然有時看似簡單,但在我們不曾注意的地方,卻很少想曾怎樣為了這萬分之一的希望而付出辛勞的汗水和智慧。希望就是力量,有了希望便會有成功的可能。成功和失敗之間,其實只隔著一顆充滿希望的心!
(摘自2004年第十期《師道》汪振德《希望就是力量》)
247、綠色人文精神
綠色人文精神主要是指關懷人、尊重人、解放人、提升人的人文精神。綠色人文精神包括"六講六無":講一點享受,無愧於自己;講一點奉獻,無愧於親人;講一點真情,無愧於朋友;講一點責任,無愧於社群;講一點博愛,無愧於人類;講一點信仰,無愧於世界。
(摘自2004年第十期《師道》朱國忠《綠色人文孵化個性作文》)
人的心靈就像一台空調,愛生活、愛他人的溫度是高是低,全在於自己的調控。同是挫折,有人唉聲嘆氣,有人東山再起;同是傷害,有人銘記在心,有人付諸一笑;同是艱難,有人想到的是絕路,有人挖掘的是機遇......說到底,無非是前者不自覺地被外界操縱,而後者則主動把握了生活。(摘自2004、12、27《德育報》游宇明《本色之美》)
我們在關注貧困生物質生活的同時,更應該關注他們的精神生活,密切關注他們的心理健康,在為他們解決經濟壓力的同時緩解心理壓力,給於他們更多的人文關懷,使廣大貧困學生認識到,堅韌的品質是用任何金錢也買不來的,它對於要成為一個意志堅定、人格健全、富於理想、勇於創新的人才,是一筆寶貴財富。
(摘自2004、12、27《德育報》董長茂《警惕貧困生"心理貧困"》)
250、真正的幸福在所求的少
生命離不開水,慾望也可謂人皆有之;欲而有節,猶如清茶一杯,其味雖淡,卻能滋潤心田、滋養生命;而過度的貪慾則是一杯鹹水,其味雖濃,卻只會越喝越渴、越渴月喝;即使給你一個太平洋,也無法消解那心頭之渴。人生在世,需要什麼,也不需要什麼;世間值得喜愛的東西實在太多,面對太多太多的誘惑,明白自己需要什麼只是本能,而明白自己不需要什麼才是人生的智慧。一位哲人說過:真正的幸福並非所擁有的多,而是所求的少。幸福就常駐在一顆常常感恩、時時惜福的心境里。在人生的杯子里,如果注滿的總是鹹水,是永遠品嘗不出幸福的甘甜的。
(摘自2004、12、31《今晚報》陳文傑《"財主數羊"心態》)
教育智慧(51)
251、最重要的不是能否到達峰頂
人生應該擁有絕臨峰頂的夢想,但更應該懂得不是每個人都有攀抵峰頂的能力。最重要的不是能否到達峰頂,而是是否盡到了最大努力――抵達心靈中的目標,更是一種成功。
(摘自2004、12、31《今晚報》義明《抵達目標》)
我(黃靜華)時刻想著兩句話:"假如我是學生"和"假如我不是學生"。這樣的情感體驗,使我對學生少了一分苛求,多了一分理解;少了一分埋怨,多了一分寬容;少了一分指責,多了一分尊重;少了一分失落,多了一分希望。
(摘自2004年12月7日《人民日報》田泓《黃靜華:讓學生感到幸福》
253、珍愛學生的好奇心
孩童的世界充滿了五彩繽紛的夢想,僅用成年人的眼光,就永遠不可能真正了解他們。教育,應該努力為孩子的成長創造最適宜的環境,讓他們的思維火花發出耀眼的光芒。我們應允許孩子幻想,允許他們好奇,甚至允許他們惡作劇。惡作劇不是"不文明"、"不規矩",而是他們的天性和權利,是創造力和想像力的顯現。
(摘自2004年第二十一期《人民教育》周友富《珍愛學生的好奇心》)
唐娜美國密歇根州一個小鎮上的小學老師。一天上課,她要求全班同學把"我不能......"寫出來,諸如"我不能做三位數以上除法"、"我不能聚精會神地聽課"......她自己也跟同學一樣在紙上寫。大約過了15分鐘,大部分同學已經寫滿了一整張紙,有的已經開始寫第二頁了。"同學們,寫完了一張紙就行了,不要再寫了。"唐納宣布這一步活動的結束。同學們按照她的指示,把寫滿了他們認為自己做不到的事情的紙對摺好,然後按順序依次來到老師的講台前,把紙投進一個空的紙盒裡。
等所有學生的紙都投完以後,唐娜老師也把自己的紙投了進去。然後,她把盒子蓋上,夾在腋下,領著學生走出教室。到運動場最邊遠的角落裡,開始挖起坑來。學生們你一鍬我一鍬地輪流挖著。10分鐘後,一個3英尺深的坑就挖好了。他們把盒子完全覆蓋上。這樣,每個人的所有"不能做"的事情都被深深地埋在這個"墓地"里,埋在了3英尺深的泥土下面。
唐娜老師注視著孩子們,神情嚴肅地說:"孩子們,現在請你們手拉著手,低下頭,我們準備默哀。"學生們很快互相手拉著手,在"墓地"周圍圍成了一個圓圈,然後都低下頭來靜靜地等待著。
"朋友們,今天我很榮幸能夠邀請到你們前來參加『我不能『先生的葬禮。"唐娜老師莊重地念著悼詞,"『我不能"在世的時候,曾經與我們的生命朝夕相處,您影響著我們、改變著我們每一個人的生活,有時甚至比任何人對我們的影響都要深刻的多。""現在,我們已經把『我不能『先生埋葬在了這裡,並且為您立下了墓碑,刻上了墓志銘。希望您能夠安息。同時,我們更希望您的兄弟姐妹『我可以"、『我願意",還有『我立刻就去做『等等能夠繼承您的事業。雖然他們不如您的名氣大,沒有您的影響力強,但是他們會對我們每一個人、對全世界產生更加積極的影響。
"願我不能先生安息吧,也祝願我們每一個人都能夠振奮精神,勇往直前!阿門!"
接下來,唐娜老師帶著學生又回到了教室。大家一起吃著餅乾、爆米花,喝著果汁,慶祝他們越過了『我不能"這個心結。
這是老師帶領學生們做的一則別開生面的遊戲。它寓意深刻,對孩子們的心靈乃至今後人生道路都會產生很大的影響,同時這個遊戲體現了老師對孩子們的那顆愛心。
——(摘自2004/1/21《教育文摘周報》1、8版報縫)
255、快樂地掌握控制當下
現實生活和工作中,難免會有種種近期效益更明顯地誘惑你,這時候,人很容易患得患失,所以必須追問自己到底要什麼,怎樣才跟夢想靠得更近。放棄,也是為了另一種堅持。人生有夢,但築夢要踏實,一步一個腳印。能知道要什麼,能夠做到什麼,不可能做到什麼,就很不錯。(摘自2004年第六期《師道》吳小莉《生命是有彈性的》)
教育智慧(52)
要想在生活中健康地向前走,就不能背負眾多無用的東西,要學會清理和放棄痛苦的記憶。積極的放棄使人寧靜,寧靜使人快樂,而快樂又是身心健康的絕對法寶。
(摘自2004年第十一期《師道》段玉榮《由幾則動物實驗報告所想到的》
257、簡單的哲理
越是單純的人,就越快樂。簡單即是思想,也是目的。古人云:"大道至簡。"智者的簡單是繁華過後的大追求,是一種去繁就簡的境界。
(摘自2004年第十一期《師道》段玉榮《由幾則動物實驗報告所想到的》
教育要使人能夠有質量地生活,就必須使人有強烈的學習慾望,有探求未知的熱情,有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有科學的人文精神,有舉一反三的科學方法;就必須使人有實踐能力、應變能力、革新能力、創造能力;就必須使人能認識自己、知曉他人,能互相關心,互相愛護,互相幫助,互相交流,互相分享。這樣,教育就是一個益人心智,怡人情性,變化氣質,滋養人生的過程,就必然能使人有質量地生活。
(摘自2004年第九期《師道》梅首文《教育應使人有質量地生活》)
259、理想的管理境界
學校的教育管理首先是愛的管理,是溫情的期待,是熱情的攙扶,是真誠的關懷,是恆久的鞭策。讓所有的人,老師和學生,都能體驗到平等、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寬容、親情與關愛,受到激勵、鞭策、鼓舞、感化、召喚、指導和建議;讓人人都享有一份愛,讓人人都得到尊重,讓人人都享有機會,讓人人都有所追求,讓人人都主動參與,讓人人都體驗成功。
(摘自2004年第九期《師道》梅首文《教育應使人有質量地生活》)
260、教師的教育教學個性
教師的教育教學個性是教師知識、技能、素養的綜合表現和情感、意趣、人格的集中展示,是教育教學中不墨守成規的探索,不人云亦云的創造,是對現實強烈的追問,是對保守透徹的批判,是對困惑堅韌的思考,是對體制頑強的挑戰,是對現狀踏實的開拓,是對理想執著的攀登,是求教育規律之真,務發展生命之實。教育管理,應給一些陽光讓其燦爛,給一些雨露讓其滋潤。教育再也不能千人一樣、萬人一模了。
教育智慧(53)
261、埋怨環境,不如改變自身
埋怨環境,我們可以找一百個理由,環境不會因為我們找了這些理由而發生百分之一的變化。可是改變自己,只要今天去做,明天就會發現自己身上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所以,埋怨環境,不如改變自身。(2004年第五期《教師之友》盧志文《今天,我們怎樣做教師?》)
262、德育閃爍著精彩
德育因愛心而精彩,德育因勤奮而精彩,
德育因科研而精彩,德育因讀書而精彩,
德育因藝術而精彩,德育因激情而精彩,
德育因思考而精彩,德育因學習而精彩(學習他人經驗、報刊書籍),
德育因寂寞而精彩,德育因教育者自身素質而精彩,
德育因奉獻而精彩,德育因觀念而精彩,
德育因詩意而精彩,德育因哲理而精彩,
德育因青春而精彩,德育因挫折而精彩,
德育因磨難而精彩,德育因後進生而精彩,
德育因進取而精彩,德育因創新而精彩,
德育因網路而精彩(張萬祥)
263、什麼是師能
熟練的教育教學技能,是師能;嫻熟的課堂駕御能力,是師能;靈活機動的教育機智,是師能;人際關係的處理能力,是師能;更新知識、學會學習,是師能;不斷探索、力求創新,是師能;能操作微機、會電教、善科研,是師能;審美高雅、身心健康,是師能。
(摘自2003年23期《人民教育》任勇《足與不足》)
264、什麼是師魂
師魂就是教師的靈魂。師魂是教師綜合素質的體現,是教師的人格風範。「經師易得,人師難求」。為人師者,方可以德育德、以才培才、以學促學、以趣激趣、以情動情、以性養性、以意練意、以行導行。
(摘自2003年23期《人民教育》任勇《足與不足》)
265、教育的意境
教育是充滿著生機的鮮活的過程,是人與人心靈的相遇與對話。教育是期待,教育是牽手,教育是澄明,教育是心動。教育是洋溢著微笑的面孔,教育是飽含真情的問候。教育中涌動著生命之流,綻放著成長之花,展現著智慧之境,培植著理性之魂。教育陪伴著人們成長、生活,教育已成為人們生命中重要的組成部分。
(摘自2003年第十二期《師道》王丹《教育的意境》)
教育智慧(54)
教育智慧是教師綜合素質的反映,它是由教師已臻爐火純青的教育實踐所涵泳,由教師已含化育天地的博雅知識所凝就,由教師已達駕馭自如的個性品質所培植,由教師令人嘆為觀止的聰明才智所醞釀。(摘自2003年第十二期《師道》王丹《教育的意境》)
既然教室是出錯的地方,那就讓我們勇敢地投入到教改之中,衝破種種舊觀念的束縛,像第一個品嘗狼桃(西紅柿)的法國畫家,像第一個推廣馬鈴薯種植的法國農業專家安瑞·帕爾曼一樣,大膽地進行改革實踐,在嘗試中摒舊推新,在嘗試中積累經驗,不惟書,不惟教參,不惟舊教法,勇敢地走出一條真正的教育創新之路。
(摘自2004/1/12《德育報》宋玉弘《教室是允許出錯的地方》)
教育智慧集中體現在科研教師在教育、教學實踐中,具有對教育前沿敏銳感受,準確判斷生成和變動過程中對可能出現的新情況和新問題能解決的能力;具有把握教育時機,轉化教育矛盾和衝突的機智;具有根據對象實際和面臨的情景及時做出決策和選擇,調節教育行為的魄力;具有使學生積極投入學校生活、社會生活,熱愛學習和創造、願意和他人心靈對話的魅力。(摘自竇桂梅《竇桂梅與語文教改的三個超越》P84—85)
更新教育觀念是個進行式的命題,它應有個泛化的過程,一個深化的過程,一個物化的過程。教育者要肩負民族責任來發展教育,而不是靠功利主義的短期繁榮來發展教育發展學校。
(摘自竇桂梅《竇桂梅與語文教改的三個超越》P158)
有思想、有文化、有情感、有藝術的教師是大師,大師的課堂就會充滿靈動、充滿情趣、充滿智慧、充滿詩意。
(摘自2004年3—4期《人民教育》P65孫雙金《啊,我魂牽夢縈的課堂》)
教育智慧(55)
課堂教學蘊含著巨大的生命活力,只有師生的生命活力在課堂教學中得到有效發揮,才能真正有助於新人的培養和教師的成長,課堂上才有真正的生活。因此,要改變現有課堂教學中常見的見書不見人,人圍著書轉的局面,必須研究影響課堂教學師生狀態的眾多因素,研究課堂教學中師生活動的全部豐富性,研究如何開發課堂教學的生命潛力
(摘自葉瀾《讓課堂煥發出生命活力》)
我是提倡苦中求樂、忙中求閑、失中求得、鬧中求靜。也不能說我生存的環境不喧囂,但我的內心可以說是比較寧靜的。我這些工作加在一塊就外人來看,應該說比較忙,但是不管怎麼忙,我真的是感到很清閑。因為即使有一萬件事,也只能選擇干一件,我只能是不慌不忙。關鍵自己要想清楚,哪個是不做不行的,哪個是副職、助手能做的,哪個是再拖兩天沒問題的,還有的事你再拖一個月沒準兒就自動解決了。
(摘自2004/2/24《中國教育報》魏書生文章)
教育是什麼?道德教育是什麼?它是營造生動的、具體的、形象的教育文化情景。情景就是一種潤澤、一種滋養,情景就是教育智慧的物化。所以,有價值的教育,一定是觸摸到兒童心靈,並且能讓兒童觸摸到,獲得兒童的真心認同。這樣的教育也是有魅力的教育,能讓兒童終身難忘。這樣的教育故事、教育事件、教育經歷,會伴隨他們一生的成長。
(摘自2004年第九期《人民教育》:《道德教育:向"人"的回歸》)
(摘自2004/3《師道》王軍《熱心冷眼看教育》)(摘自2004/3《師道》王琪《另眼看教育》
推薦閱讀:
※子午流注——上古中醫留下的智慧
※智慧千言(二)
※以智慧認知自己,用慈悲接納他人
※鳳凰衛視 智慧東方 視頻
※《佛陀的智慧》(二) 大龍說禪82 禪宗講到要在佛魔尋不到處安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