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的基本法度 字法:節奏虛實的和諧

字法,又稱「結體」、「間架結構」、「經營位置」,指按照均衡、比例、和諧、節奏、虛實等美的造型規律安排字的點劃結構的法則,是書法構成的重要因素。中國歷代關於書法結體的著述,如唐歐陽詢的《結體三十六法》,對於如何使筆劃分布勻稱、偏旁部首組織協調、整個字重心穩當等作了具體說明;明李淳的《大字結體八十四法》,對偏旁部首所佔空間的大小、長短、高低、寬窄、彼此的揖讓關係等,也都有分類闡述。結體是書法作品風格表現和結字穩定的重要因素。字體的肥瘦、欹正、寬窄、比例,乃至點劃組合的意態趣味都是結體的運用。一般認為,平衡對稱和多樣統一,是字形間架結構最基本的美學原則。不同的書體有不同的結構規範。總體上看,甲骨文、金文、大篆,在點畫與字形安排上,運用隨意生髮,因勢利導的審美原則,結體自然蕭散、古樸拙雅。而小篆則開始走向嚴謹勻稱的結體風格,字形為長方形,上緊上松,給人以秀麗飄逸之感。漢隸結體一反篆書縱長字形,而演變為扁長形,使漢隸結體以謹嚴勻稱、整飭凜然而著稱。隨著隸書中波磔的隱退和轉化,楷書一變漢隸的扁橫形,而形成中國方塊字的基本形態。尤其是唐楷更以其橫平豎直、結構勻稱規範而成為楷書的典範。典型的唐人楷書(如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顏真卿、柳公權等的作品)處處符合平衡對稱的結字法則,字字四滿方正。而行書草書開始打破書體的靜態結構,變靜為動,變整飭為流暢,從而在新的層次上發展了漢字的造型之美。平衡對稱不能脫離多樣統一。晉王羲之說:「若平直相似,狀如運算元,上下方整,前後齊平,此不是書,但是其點畫耳。」離開多樣統一的平衡對稱,結構必然機械呆板。多樣統一法則要求字的間架結構一方面平正,符合平衡對稱法則;另一方面險絕,具備平正與險絕相統一的結構形式。在結構上更重視結體行氣和疏密韻致。在虛實相生之中,得凝神造意的結構美。字形間架結構必須符合對比照應的法則。沒有對比就無從求得結構的鮮明多樣變化;沒有照應就無從求得結構的和諧統一。對比方法很多,如粗細、輕重、藏露、方圓、剛柔、潤燥、高低、長短、疏密等,都能構成對比。字的筆劃還要互相照應,使字成為和諧統一的有機整體。離開照應的法則,字的點劃必然處於各自孤立、雜亂無章的狀態,也就不會有結構的美。孫過庭所說的「違而不犯,和而不同」恐怕是虛實、欹正、違和關係處理的最精鍊的表述。書法結體除了橫平豎直,字體勻整的要求以外,還講究中宮的收放、點劃的張弛。如顏真卿的書法中宮敞豁,筆力雄健,結體端莊,筆勢開張而有恢宏之氣。柳公權的書法中宮內收,點劃伸展,神情森嚴,氣象雍容而有廓大之氣。顏柳楷書之所以給人以威然肅然、以正面目示人的感受,關鍵在於尋求到了一種處理重心平衡關係和虛實黑白關係的法則。使得書法家能在有限的空間方塊中,通過點畫的匠心經營而造成千變萬化、千姿百態的空間意趣。字法尤其講求藝術辯證法,強調分主次,講向背,明伸縮,辨虛實,論斜正。這一切對書法的審美境界的形成有著重要的關係。點畫結構變化無盡,如果萬字同形,則書法了無意趣。正是在筆墨運行中,在點畫與點畫之間、字與字之間形成一種節奏、一種意趣,一種依法而超於法,無法而無不法的精神,才能寫出書法的活力生機。所以,點劃疏密、筆墨枯潤、字形大小、偏旁向背、字體欹正是相生相剋、互補互用的。即以疏補密,以枯補潤,以小補大,以欹補正。只有這樣,字體結構才能成為一個有筋骨血肉的生命體,一個具有意境的書法單位。字形間架結構還講求虛實結合的法則。要求「虛」與「實」、「白」與「黑」形成和諧統一。同時,強調「筆斷意連」或「意到筆不到」。即指書法作品中點劃雖斷而筆勢連續的整體勢態。也就是說,草書如果只有勾連的筆道,無頓挫勁健的點劃(筆斷),便顯不出魁偉軒昂,而成為春蚓秋蛇扭結;楷書如果僅有靜止的筆劃,無顧盼靈動的體勢(意連),就不能表現奕奕神采,而象「運算元」一樣呆板。在一字之中,「筆斷」使線條起止有度,「意連」使結字啟承分明。一字之外,有上下字的意連,前後行的意連,全幅的意連。照應謹嚴,氣貫不斷,可呈現韻律美和意境美。筆斷意連的用筆,要求書法作品上下呼應,左右顧盼,行於所當行,止於所當止,從筆未到處顯出更多的意蘊,從靜止的字形中,顯出活潑飛舞的動勢,加深和豐富書寫內容所要表現的思想感情,使書法作品具有特殊的美感力量。
推薦閱讀:

節奏感有多重要?如何培養?
薩克斯節奏的控制—99薩克斯網
跳拉丁舞時如何連貫的跟上音樂節奏
【心有節奏】絕殺前奏篇,驚艷不止
如何唱准和奏准切分節奏

TAG:書法 | 節奏 | 和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