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房歷史第二!韓國最近這部電影火得一塌糊塗

韓國電影在新年交替階段,又掀起了一個大高潮,《與神同行》上映近2月後,拿下了韓國票房史上第二高的觀影人次,僅次於《鳴梁海戰》的1761萬人次。

《與神同行》

在港台地區,同步上映的《與神同行》同樣創造著票房神話,很有可能創下韓影在港台地區的票房紀錄。

票房火肯定有其理由,不過客觀地說,《與神同行》的優點和缺點都很明顯。

它最大的優點在於概念設計的視效落實,加上頗具新意的世界觀設定。

《與神同行》

前者得益於導演金容華十多年來在這個領域的浸淫,加上高昂的後期VFX製作費用。全片耗資約2.5億人民幣(400億韓幣),在錙銖必較,精打細算,強調性價比超高的韓國電影圈來說,已是很大的一筆投資了。

不僅如此,本片在時間管理上的投入亦是韓影中的另類,經過周密的五年策劃,《與神同行》實際上已被分為四部分別上映,最後一部的上映日期定在了2022年。它也是韓國影史上第一次嘗試以系列來展現全貌的電影。

最後一部已經排到了2022年

後者則因《與神同行》根據同名人氣網路漫畫改編,原著漫畫曾經在富川國際奇幻電影節上獲得過「優秀故事漫畫獎」,還獲得過韓國漫畫界各種大獎,包括「韓國漫畫大賞—總統獎」,「最受讀者歡迎漫畫大獎」等,具有極高的人氣基礎,所以一經改編,跟漫威、DC的人氣漫畫改編成電影的受歡迎程度一模一樣(相映成趣的是上周,新上映改編自漫威同名動漫的超級英雄電影《黑豹》也火遍北美)。

為了充分展現漫畫原貌,劇情銜接緊密,加上節約製作周期和資金,金容華學習《指環王》系列,充分利用已經搭好的拍攝場景,通過一次拍攝兩部,然後按照上映時間安排後期製作的方法來實現製作。

因此我們看到的這部《與神同行》和2018年夏季將要上映的第《與神同行2》是同時拍攝的,耗時長達10個月,演員也分成了兩撥,第一撥就是觀眾現在所看到的河正宇、車太賢、朱智勛、金香奇、金東旭、都暻秀這個組合。

根據故事進展,到了第二部,金東旭就要取代車太賢成為主角,而河正宇、朱智勛、金香奇還會在第二部里扮演地獄使者。

《與神同行》

其實,《與神同行》中車太賢飾演的金自鴻死後被帶到陰間接受為期49天共7場審判,才能夠決定其轉世還是被打入地獄,這樣的故事模式對於我國觀眾接受起來應該說非常友好。

自打兒時起,各種強調因果報應的民間傳說就伴隨我們長大,這種通過「人間若作惡,地獄必有苦頭吃」 而達到揚善抑惡目的之樸素世界觀和價值觀對於東亞民族來說都並不陌生,所以,骨子裡較大陸更秉承華人傳統文化(或說更「封建迷信」)的港台地區票房爆倉是有其道理的。

車太賢飾演的金自鴻

即使在西方,篤信上帝者必上天堂,作惡者必下地獄的信念較之東方還要深入人心,而韓國做為東亞地區擁有信徒最多的基督教國家,對於漫畫乃至電影里的這種價值觀判斷必定不會反感。

中世紀時但丁的《神曲》還可以說是這種創作模式的鼻祖——所有亡者在死後的49天內都要經過七次審判——分別在殺人獄、懶惰獄、欺騙獄、不義獄、背判獄、暴力獄、天倫獄中進行,只有通過了七次審判宣告無罪的亡者,才有獲得新生的機會。

電影里展現的視覺奇觀便是依據《神曲》所描繪的場景,結合華夏文明裡民間傳說對韓民族長久以來的影響力而繁雜而成的,東方神學要素具體就體現在判官判定善惡,閻羅王決定輪迴這些設定之上。

《與神同行》

但以水、火、鐵、冰、鏡、空氣、沙,七種自然元素,去呈現虛構的七種地獄面貌,這部分是對各自神話體系中的地獄描繪採取最大公約數所達成的,且和基督教關於「七宗罪」的設定結合起來,新奇有趣,也是我覺得這部電影里技術方面做得最好的地方。

不僅如此,地獄的鋪陳描繪還跟人物的內心鬥爭結合起來,而且在敘事過程中,一分為二,一條是主人公金自鴻,關於他之罪責的爭端發生在「殺人」、「怠惰」、「背叛」、「暴力」、「天倫」五大方面,而對於「欺騙」和「不義」,則反映在軍營里掩蓋真相的支線上,這樣通過轉換焦點而切換敘事節奏的做法,原著漫畫和改編劇本其實做得很聰明。

《與神同行》

但這部電影在劇作上最厲害的是還有暗中埋設的第三條線,那就是地獄使者對應亡者而形成的互動,不論是對貴人金自鴻,還是對於他的冤死鬼弟弟金秀鴻(金東旭飾),江林使者(河正宇飾)通過對他們的拯救也完成了自己的救贖,這就彌補了金自鴻這個角色較為平板,沒有轉變的缺失感。金秀鴻和江林使者的爭鬥亦是善惡爭鬥的一部分。

江林使者(河正宇飾)

千年之內必要達到49個亡者的往生才能使得地獄使者投胎至凡間的設定是這部電影最聰明的設計,它使得以前往往被忽視的地獄使者(西方神話里的天使或魔鬼)一下變成故事的主導。這種模式,在東亞的神話傳說體系中很少得見,所以東亞觀眾會覺得新奇。

在基督教神話傳說體系中,賦予天使或魔鬼以人格,使得他們以人的面目行事,最早的記載來自於《聖經》,而到《神曲》及其之後歌德創作的《浮士德》里得以發揚光大,這種基於誘惑和被誘惑、督導和被督導之間的關係,即構成了「由原罪到贖罪」這一基督教倫理基礎,這是《與神同行》最深的根基——每個人都有原罪,即使貴人亦有原罪,但都可以悔悟贖罪,即使他是冤魂。

《與神同行》

是以,《與神同行》以東西交融的方式講述西方的宗教價值觀,從而實現全年齡段的觀眾群覆蓋,這是它能獲取價值觀認同從而達到影片被認同的根本所在。同時,它標誌著韓國電影確實在價值觀取向上完全融入了基督教體系,所以才能基於其上而毫不違和地表達其核心觀點。

這點,同樣體現在以信仰堅定與否為主題的《哭聲》上,這也是最近幾年來,韓片一個最主要的發展特徵(朴贊旭的《蝙蝠》是個異數,他對基督教幾乎是全面否定加抵抗)。

從這個角度來說,韓國其實比中日兩國更加要「脫亞入歐」。

成也蕭何敗蕭何,本片缺點也因價值觀的問題而體現得尤為突出,那就是「只信來世而對現世視而不見」。

《與神同行》

其實《與神同行》在前三十分鐘非常抓人,節奏十分緊湊,但到了金秀鴻成了冤鬼這點之後,整個電影就陷入了一種「為賣慘而強行設定」的家庭倫理戲了。

或許這也是原著根子上的毛病,作者想通過金自鴻一家的悲慘遭遇來強調「愛」的意義,但他的這種概念先行的做法導致金自鴻一家在現世完全成了悲慘的代言詞,甚至可以說是絕望。

老媽殘疾人,兩個正當壯年的兒子一個蠢死,一個冤死,這不是對真實生活最大的背叛么?

觀眾真正要看的是被地獄人生所映射出的現實被拯救的可能性,而《與神同行》其實把兩者混淆了。

《與神同行》

好萊塢電影中也有一部類似設定的,就是羅賓·威廉姆斯主演的《美夢成真》,全家人死的死,自殺的自殺,同樣是美術和特效出色,結局同樣是愛拯救了一切,但那部電影同樣也是犯了同樣一個毛病——對現世視而不見,而是以來世來規誡今生。

這樣的電影,我統統稱之為「宗教價值宣傳片」。

《美夢成真》

事實上,導演金容華自身的風格,帶給這部電影的也是優點缺點兩者放大的問題。

金容華的優點在於:善於改編動漫,同時片中集勵志成分和喜劇元素巧妙結合融為一體。他於2006年改編日本暢銷漫畫《美女也傷心》,推出了中國影迷耳熟目詳的《醜女大翻身》,片中穿插了大量演唱會歌舞元素,頗為新鮮。

《醜女大翻身》

2009年,他則拍攝了體育勵志片《國家代表》,這是他真正聲名鵲起的一部電影,韓國觀影總人次當年僅次於《海雲台》,突破了800萬人次,並讓他囊括了韓國三大電影獎項最佳導演獎。

《國家代表》

而2013年曾在我國公映的《大明猩》亦是根據漫畫改編,從這部開始起,金容華走向了技術流,《與神同行》里的特效為何這麼厲害,就在於金容華和他旗下的公司花了六年時間來整合和開發技術。

在《大明猩》當時的對外宣傳時,金容華號稱:「用《少年派》十分之一的預算(1000萬美元)完成了1000個特效鏡頭,遠超《少年派》700個鏡頭特效,且兩者VFX製作難度和效果相差不大,其中大猩猩的毛髮插件完全是自主開發出的。」

這種努力向好萊塢靠攏的工業意識成就了《與神同行》的技術實力。

《大明猩》

金容華一直鍾情喜劇題材,且喜歡略帶無厘頭的反差喜劇表演方式去表現草根人物的悲歡離合,這方面有點類同於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香港喜劇電影黃金年代時期的模式。

但金容華更擅長在悲喜情緒之間自由轉換,不管借用什麼題材,都能回歸到以家庭為中心的主流價值觀表達上,不走下三濫的「屎屁尿」和限制級「黃賭毒」的路線,老少咸宜,披上合家歡的溫情面紗這層,又讓他類同好萊塢喜劇電影的表達模式。

這點在《與神同行》里體現得很明顯,但合家歡題材帶來的問題在於觀眾是需要真正的溫情,而不是說教,需要現世的希望,而不是來生的救贖。這就是金容華改編《與神同行》這部漫畫所不能解決的一個根本問題,至少第一部里不能解決,因為畢竟觀眾還沒看到真正的大結局。

但無論如何,這部電影的後續仍值得我們高度關注。


推薦閱讀:

趙文卓《功夫聯盟》開機,你有什麼看法?
《阿甘正傳》獲得奧斯卡的原因是什麼?
恐怖廣播第二章講了什麼?
致敬搖滾精神--《海盜電台》
武舞傳奇——中國武俠電影簡述【5】:「殘缺」張徹

TAG:電影 | 歷史 | 韓國 | 票房 | 最近 | 糊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