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口店重回人們視野(中華文化游)

本報記者 楊易鋒《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11年05月11日 第08 版)

大猩猩是人類的近親

石刀石斧

回顧發掘1936年春天。北京城正值花退殘紅,而房山一帶花樹剛剛綻放出燦爛的花朵。一個只有高中文化水平的技工,領著一大群工人在房山周口店一處山坡下的發掘現場忙碌著。此時,周口店發掘現場所有的專家都因為種種原因離開了,只剩下他獨自一個在這裡進行著發掘研究工作。他彎著腰,仔細在土層里搜尋……突然,手碰到了一個堅硬的物體。他輕輕地用小刷子刷去表面的塵土,一下,一下,又一下,歷史遮蒙的塵埃漸漸被刷去,一個震驚世界的發現漸漸露出了真容!這個人就是賈蘭坡。他在北京周口店猿人遺址發掘工作處于山窮水盡的時候,先後挖掘出3個較完整的猿人頭骨,雖然裴文中於1929年已經發掘出一個猿人頭骨,但是賈蘭坡的發掘再次震驚了世界,並且為周口店的發掘工作注入了一針強心劑。雖然日後抗日戰爭和「文革」期間都曾暫停過發掘,但是「北京人」的形象再也沒有離開過中國人的視線,它躍然於歷年中學歷史課本的前幾頁,在啟蒙教育的雨露下植根於每一個現代中國人的心中。「堅持,是考古發掘工作最重要的職業素質。」周口店北京人遺址博物館館長楊海峰在進行了一番生動的描述後,作出了這樣的總結。他身後的窗外,正有一樹丁香花在怒放,此時的周口店又是一個春天。回顧居住文化「幾百萬到幾十萬年前,周口店附近的植被比現在還要茂密,那時是水草豐美,氣候溫濕,河湖眾多,從某種意義上講那時的春天要比現在長,所以大概距今77萬年到50萬年間,一批古人類便在這裡過起了定居生活。」楊海峰的聲音把我們的思緒從眼前的春天帶到了史前的春天。在周口店猿人遺址博物館裡牆上陳列著一塊距今500萬年的魚化石橫剖片,上面一尾尾湖魚栩栩如生,每一尾都保持著生前的姿態,而這個姿態一定格就定格了幾百萬年。靠著豐富的魚類和其它叢林動物,從距今50萬年的「北京人」到距今二三萬年的山頂洞人,一直延續著人類生命的火種,在幾十萬年的漫長光陰里,他們愉快而忙碌地生活著。有了食物還不夠,還要有住處,「房子對我們今天的人來說也非常重要。」楊海峰用幽默的口吻一語道破了「天機」。正是這一所所史前的房子——山洞,為猿人提供了躲避凶禽野獸和風雨雷電的庇護所,也為我們今天看到幾十萬年前人類的「生活」提供了可能性。沿著曲曲彎彎的山路迤邐而行,轉過一個山腳,一個狹窄的裂縫出現在眼前,裂縫後是一條長長的通道,通道上方可見一線天光。「這裂縫就是大門,這通道就是走廊!」楊海峰將古猿人的居所與現代人的房產「掛鉤」,他指著通道末端的一個扁長型的山洞和其中連套的一個小洞說,這是客廳,那是卧室。我們被他的說法逗笑了,這一笑卻產生了奇異的效果!微弱的迴音在山洞和通道間蕩漾,然後消失在洞內看不見的地方,天光一線在頭頂微微地晃動,晃得我們好像穿越了時空,而且一穿就是幾十萬年……回顧火文化我彷彿看到了洞里有一叢篝火,篝火旁坐著圍著獸皮的原始人,有男人有女人有孩子有老人,他們也在歡快地叫著笑著,他們正在為那歡騰的火苗和火上燒烤的獵物而歡笑……「距今50萬年到20萬年的北京人已經能夠控制火了!」楊海峰彷彿猜透了我的想法,為我介紹了北京猿人的「火文化」。在猿人洞遺址,考古學家發現了厚度為6米的灰燼層,證明當時的古人類已經學會了採集火種和保留火種的方法。有了火,古人類不但過上了吃熟食的日子,而且火使得居所更安全、更舒適。隨著時光的流逝,距今2、3萬年的山頂洞人更是學會了鑽木取火,可以自由地生火和滅火了。回顧原始藝術在博物館裡,一枚骨針靜靜地躺在展櫃中,據楊海峰介紹,山頂洞人不但學會鑽木取火,而且已經學會縫製獸皮了。「這大概是最初的裁縫」。楊海峰的幽默逗得我們哈哈大笑,他卻繼續正色道,製造骨針將兩塊獸皮縫到一起,在我們今天看來是再簡單不過的事情,而在那時候卻具有著劃時代的意義,從文明到文化往往就在千百萬年間這些細節當中悄悄地演變著。古人類有了食物有了火有了住所有了衣服,那麼就有了相對舒適的生活有了溫飽的狀態,這個時候一件偉大事情就發生了:原始藝術的到來!博物館中有一具普通的大角鹿的鹿角化石,初看時,沒有任何特別的地方,當湊近了仔細探看時,竟然可以看到許多圖案,依稀可見太陽那圓圓的光芒四射的圖形!站在博物館昏黃的燈光下,我閉上眼,想像這樣一幅畫面:一位原始人在其他人都躺倒熟睡的深夜,悄悄地起身,坐到火堆旁,拿起一段鹿角,憑著白天的印象在上面刻畫著,不為食物,不為住所,不為生存,只是為了心裡的某種感覺。天哪!正是他這樣簡單的勾畫,才有了今天的繪畫、雕刻、彩塑,甚至詩歌、音樂、收藏,才有了美學,才有了敦煌,才有了王羲之、鄭板橋、齊白石,才有了生存之外的這一切。也許,人類的偉大正在於此!重回視野沿著去往山頂洞相反方向的另一條路走,我們來到了模擬發掘現場,這裡將一塊模擬池分成許多方格子,每一個方格子標有號牌,在活動期間,工作人員會將模擬骨骼埋入土層,然後指導遊客進行發掘、刷洗,據介紹,這裡與真實的發掘現場及其相似。「為了增強科普性和趣味性,我們還有自己動手做標本、探查底層等互動項目,將來也可能會推出遊客遠距離參觀現場發掘的遊覽模式。」據館長介紹,上世紀末本世紀初,周口店猿人遺址曾一度「沉靜」,有一次,北京文物局局長竟然親自帶人到這裡拔雜草。「我剛到這裡當館長的時候,曾當著所有的員工說,今後如果再發生這樣的情況,我們就集體辭職。」如今的周口店北京人遺址公園裡,乾淨整潔,鳥語花香,漫步其中心曠神怡。楊海峰沒有食言,在保護遺址和整治管理的同時,他非常重視遺址的「發展」需求,「如果沒有宣傳,沒有社會輿論的支持,如果沒有群眾活動的平台,如果沒有教育基地的開展,只談保護,那麼最後會形成保護萎縮,最後就剩下我們幾個人拿著紅纓槍站在山頂洞前站崗了!」對北京人遺址文化公園的採訪在館長的玩笑中結束,而我們對周口店北京人遺址文化的無比熱愛卻也在館長他們的「堅持」中剛剛開始。我們也完全有理由相信:精彩絕倫的周口店文化一定能夠進入越來越多人們的視野。(系列圖片為人類進化演示圖)
推薦閱讀:

雲想衣裳花想容,白龍不是那具身體已經很多年,楊玉環也是!
中華文化正在墮落
周承夏商:奠定中華文化根基
儒學是中華文化的精華還是糟粕
中華文化的代表孔子 – 鐵血網

TAG:文化 | 中華 | 中華文化 | 視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