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面色看健康
人體作為內外統一的有機整體,通過食物的五味、五色以及調和相應的心態就可以調整人的容顏和身體。五色是指青赤黃白黑,五味即酸苦甘辛咸。
青入肝:面色發青的人說明肝釋,就不應該多吃青色或者味酸的食物。在喝酒的時候,如果配一點青梅子,那麼青色和酸味就會對喝酒者的肝起到雙重的保護作用,從而減少酒精對肝的損害;紅入心:想面色紅潤,可以多吃一點紅色的食物,而且紅色的食品具有活血化淤的功效,對心臟最有益處,如山裡紅、桃子、紅心蘿蔔、紅心西瓜、春天的草莓等; 黃入脾,如南瓜、黃豆、玉米等黃色食物就可以起到養脾的作用;白入肺:白色的蘿蔔可以化痰,而白藕、白梨、白色的肉也是可以潤肺養肺;黑入腎:黑色的東西對於補腎、抗衰老是最有效果的,多吃點黑色的食品,如黑豆、黑芝麻、黑桑葚、黑木耳、黑蘑菇、黑米、黑魚,可補腎,對於人們抗衰老最有效。 人生活在天地之間,自然環境之中,是整個物質世界的一個組成部分,應和大自然融為一體。自然界的植物五顏六色,接受陽光雨露的滋潤生長,為萬物之靈的人類提供了豐富的食物來源。這大自然的五色,與人體五臟還有著密切的關聯。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熟知的五種顏色(綠、紅、黃、白、黑),各入不同的臟腑,各有不同的作用,不同顏色的食物養生保健的功效、屬性、歸經都不盡相同。五色對五髒的滋養《黃帝內經》中說:綠色養肝、紅色補心、黃色益脾胃、白色潤肺、黑色補腎。 綠色養肝【肝屬木,青(綠)色和酸味入肝。青綠色可調節體內平衡,消除緊張情緒,起鎮靜作用,有助於減輕頭痛、發熱、暈厥失眠;酸食能開胃,增強肝功能,利於鈣、磷的吸收,如醋、乳酸、檸檬等。】常見綠色食物:綠豆、菠菜、西蘭花、黃瓜、絲瓜、芹菜、韭菜、青辣椒、茼蒿、萵筍、白菜、薺菜、油菜、四季豆、豆角、空心菜、木耳菜、綠莧菜、蘿蔔茵、青菜、苦瓜、水果等。
紅色補心【中醫認為:心屬火,紅色和苦味入心。紅色具有增加腎上腺素分泌和增強血液循環、促使神經系統興奮的作用;苦味具有解除燥濕、清熱解毒、瀉火通便、益腎利尿以及健胃等作用。中醫提倡在夏天多吃些苦味食品,如苦瓜、茶葉等。】常見紅色食物:紅豆、紅薯、胡蘿蔔、紅辣椒、紅棗、番茄、山楂、香椿、草莓等。
黃色益脾【脾屬土,黃色和甜味入脾。黃色具有刺激神經和消化系統,加強邏輯思維的作用;吃甜食具有補熱量、養氣血、緩解疲勞、調和脾胃、解除毒素等作用。】常見黃色食物:黃豆、牛蒡、腳板薯、薏米、韭黃、南瓜、蘋果、蛋黃、粟米、玉米等。
白色潤肺【肺屬金,白色和辣味入肺。中醫認為,辣入肺,可發散、行氣、活血,辣味能刺激胃腸蠕動,增加消化液的分泌,還能促進血液循環和機體代謝,可祛風散寒、解表止痛。】常見白色食物:白豆、冬瓜、梨、白蘿蔔、銀耳、藕、百合、茭白、米面、豆腐、花菜、竹筍、淮山、涼薯等。
黑色補腎【腎屬水,黑色和鹹味入腎;鹹味能軟堅潤下,調節人體細胞和血液滲透壓平衡及水鹽代謝,可增強體力和食慾。在嘔吐、腹瀉及大汗後,適當喝點淡鹽水,可防止體內微量元素的缺失。】常見黑色食物:黑豆、黑米、黑芝麻、黑木耳、核桃(不是黑色,但也是補腎的食物)、紫菜、海帶!
陰陽五行與中醫養生「有諸內者,必行諸外」,即不同類型體質對疾病有不同的親和性。火型人——太陽外形特點:面赤體實,熱情易激動,行走如飛,動作是暴發性的,思維是閃電般的。目光敏銳,富於創造性,有發明家素質。易患疾病:火型人,火氣偏多,火通於心,心為火臟,心主血脈,故該型人易患心血管病,包括冠心病、高血壓、動脈硬化;火能動風、傷血,故火型人有中風、腦出血等潛在傾向;火型人陽氣旺盛,陽盛則熱,易患多種熱證;火型人熱灼傷津,易患陰虛陽亢的疾病如糖尿病。 如何保健:火型人由於熱盛陽盛,所以極易生熱動火,灼傷陰液,所以火型人要少吃生熱動火之品,多吃養陰清火之物。 火型人要多保養心臟,因火氣通於心,最易傷害心臟,所以要多養心安神,常吃養心陰清心火的食品,如蓮子、百合、青梅等漢方草本奶品等。個性:火象徵熱情、活力與喜悅,賦予人野心勃勃但缺乏耐心的個性。也因為受到火的影響,你的想像力豐富,腦子裡充滿了希奇古怪的創意,永遠拒絕不了陌生、冒險、刺激事物的誘惑木型人——少陽外形特徵:面青體瘦,身稍長或小巧玲瓏,脈弦。 易患疾病:由於木屬風,木型體質人多風氣,風氣通於肝,故該型人易患肝膽方面的疾病;風性善動,故木型體質人,又易肝風內動,患高血壓、中風及過敏性疾患;風性善變,故該型人易患神經系統失調的疾患,如肝鬱證、癔症、神經官能症等如何保健:由於木型人多風氣,為避免外風引動內風,所以養生要注意,大風天要避免迎風受風,有肝陽上亢(高血壓等病)的人尤要注意;木型人多風氣,風氣好動,易引動肝風內動而引發高血壓、中風等,所以要注意靜養生及慢養生以調整心態,防止風動;木型人還要注意防止過敏性疾病,尤其在春天花開及秋天草枯季節,要注意不要到自己有可能過敏的地方去。 個性:木是動力、活力與增長的象徵,它會賦予人們想像力與雄心壯志。受到木影響的人,懂得傾聽他人的心聲,並善於以理性的方法說服他人。土型人——陰陽平和外形特點:膚黃、面圓、頭大、肩豐背厚、腹大、大腿道跳脛部生的壯實,步履穩健易患疾病:土型人屬土,土氣陰濕,濕氣通於脾,所以易患脾胃疾患,如腹痛、腹瀉、水腫等病;由於濕性黏滯,易致氣血運行緩慢而積濕生痰,所以多有痰飲、積聚、水腫等病;由於濕氣通於脾,脾受損傷易致中氣虛而引起內臟下垂等症。如何保健:由於土型人體質濕氣偏重,所以要防潮濕,尤其在長夏、伏天、梅雨季節更應注意;土型人氣血運行偏緩慢,易形成血黏,所以要常吃一些理氣活血的食物,以防血黏稠度高,如陳皮、蘿蔔、山楂、西紅柿、黑木耳等;土型人濕重,易出現水腫、食少,那就要常吃健脾利濕之品,如薏苡仁、黑米,龍眼等去濕健脾的漢方草本食品,或可搭配親胃的酸奶。 個性:土象徵穩定與實際,它賦予人們踏實與勤奮的特性。一旦陷入情網,你會全心投入與付出,但有時候卻因為佔有慾太強,而讓對方受不了。金型人——少陰外形特徵:寬額面白,方臉,骨大體魁,個中等,脈大而勁。 易患疾病:金型體質由於秉天地燥金之氣,金氣較濃,金氣主燥,燥氣適於肺,故易患肺方面的疾病;金型體質人,由於秉天陽之氣,陽氣偏盛,陽氣主熱,所以易患燥熱性疾病;由於燥熱易傷陰津,所以金型人易患陰虧燥熱之病如咳嗽、慢性支氣管炎、消渴(糖尿病)、便秘等病如何保健:由於金型體質偏燥,燥易傷津,所以,要少吃溫燥上火的食品,多吃潤燥生津之品,尤其要多吃潤燥的食物以保護肺,如藕、梨、百合、杏仁、枇杷、柚子、筍子、水稻、銀耳……;因為金型體質人陽熱偏重,所以要少吃易上火的食品,如辛辣煎炸之物、鹿肉、狗肉等,還要忌煙酒,以保護氣管;金型體質人偏燥、偏熱,所以要多喝水,包括礦泉水、潔凈的井水…… 多吃養陰之品如青梅,蓮子、百合草本食材等;多到樹林做深呼吸,以吸取陰氣(負氧離子)。個性:耐力與正直是金屬的象徵,因此受到金影響的人,個性會比較刻板、保守、果斷。困難不會讓你退縮,反而讓你越挫越勇,並獨立解決問題。你是一個實際踏實的人,在你的人生哲學裡,沒有所謂夢想、願望、烏托邦等不切實際的東西。水型人——太陰外形特點是面黑、體瘦、個中等,目深耳大(腎主耳)。 易患疾病:水性寒,寒氣通於腎,所以這個類型的人易患腎方面的疾病,如水腫、腰痛、厥證、不孕症、五更瀉等;水多陰寒,寒性凝滯,寒性收引,故水型體質的人易氣血不通而患經絡痹阻的關節骨痛等症;水型人多陰少陽,加之水性寒涼易傷陽氣,因此,水型人常常陽氣不足,陰氣偏盛,而易患腎陽虛衰,命火不足之疾患。 如何保健:水型人陰寒氣偏重,要避寒就溫,多吃溫熱之物少吃寒涼之品;水型人多陰盛陽虛,尤其易腎陽虛衰,所以要吃溫陽補腎之品,如果出現腎陽虛癥狀,如乏力神衰,腰酸膝軟,腰以下發涼,手足冷,脈沉無力、苔白質淡,那就可服金匱腎氣丸之類的藥物,有水腫的可用濟生腎氣丸,有滑精冷帶下的可用右歸飲之類;水型人易患寒痹、骨節冷痛,就要吃一些溫熱散寒的食品,如狗肉、羊肉,必要時可服散寒去濕的中藥及紅棗、銀耳、枸杞等葯食同源的傳統漢方食品。個性:水表面看起來靜止不動,但卻蘊含了許多寶藏。受到水影響的人個性敏感,直覺力強,可冷靜面對並解決困難。在感情方面,則企望並尋求圓滿的結合。延伸閱讀: A養生:透過臉色看身體健康臉色不好看象徵著身體有問題,能夠擁有光潔無瑕的臉蛋是很難的,其實每個人的臉上多多少少都會有一些小小的瑕疵,而這些不容易注意到的瑕疵,都在顯示著的身體可能有些不理想,或是你的飲食出了問題。 (一)臉色: 臉色過於蒼白,顯示飲食中缺乏葉酸,鐵質及維他命B12。 (二)前額: 前額出現痘斑,是肝臟里含有過多的毒素所致,必須減少食用含糖分過高的食物,更要避免用太多的酒精。 (三)太陽穴: 太陽穴附近出現小粉刺,顯示你的飲食中包含了過多的加工食品,造成膽囊阻塞,需要趕緊行體內大掃除。 (四)眼睛周圍: 眼睛四周圍乾澀,或是出現像乾燥地表的裂紋,顯示你有必要加強維他命B2及B6的攝取。 (五)臉頰: 老煙槍的臉頰容易出現浮腫,並出現清晰的微血管紋路。這是皮膚缺氧氣的訊號。最好的決方法就是戒煙! (六)嘴角: 嘴角出現細微的皺紋,表示你要多多補充鐵質了! (七)嘴唇: 冬天特別乾冷,嘴唇出現乾燥,脫皮,剝裂現象的身體告訴你缺乏維他命B群,需要加以補充一番。 (八)下顎: 每個月在月經來潮前後下顎長出一顆顆痘子,這區域的皮膚變化與卵巢有直接關係,可以進身體按摩或是淋巴引流改善。 (九)眼睛下方: 眼睛下方與腎臟有直接關係,當出現黑眼圈,眼袋及浮腫現象時,表示你喝了太多的咖啡和茶,有必要節制這類飲料,同時多喝開水。 (十)鼻子兩側: 鼻子兩側出現黑頭粉刺,輕微乾燥脫皮現象,表示血液循環不良可以適度地進行按摩,加強這部分皮膚的血液循環。或是適量補充鋅,維他命B2及B6,對於改善此部分皮膚的血液循環與油膩有大的幫助。 (十一)臉頰兩側: 這部分皮膚出現粉刺,表示飲食必須加以節制,不要暴飲暴食,多食用幫助身體去毒的食物,像蘋果即對於身體腸胃自凈有很大的功效。 B 情志與疾病對外界信息能產生情志反應是人區別於其他動物的重要特徵之一,不同的外界信息會使人產生不同的情志變化。如遇到開心的事會笑,遇到傷心的事會哭,遇到恐懼的事會害怕、緊張等,其中比較常見的情志變化有喜、怒、憂、思、悲、恐、驚這七種,中醫將它們稱為「七情」。七情中的悲和憂性質相似,恐與驚性質相似,所以中醫又把七情進行歸納合併,最後形成喜、怒、憂、思、恐這五種最具有代表意義的情志變化,稱之為「五志」。在上一章里,我們已經探討了情志和五臟精氣的關係,了解到情志的變化往往是外界信息影響下五臟精氣發生變化的結果,因此,情志是物質的,它是物質運動變化的產物,而影響情志變化的就是五臟精氣。五臟是人體五個藏精氣的倉庫,五臟又通過五官和外界進行密切的聯繫和接觸,外界的信息通過五官傳遞給五臟,五臟再根據外界的信息不斷調整自身精氣的儲存和活動狀態,使人體隨時和外界相適應。在五髒的自身調整過程中,五臟所儲藏的精氣也在不斷地發生運動和變化,這種精氣的運動變化表現在內就是臟腑功能的改變,表現在外就是各種精神情志的反應。比如說,我們受到突然的驚嚇,在出現心跳加快、肌肉收縮、汗腺分泌增加等臟腑變化的同時,也會產生驚恐的情志變化。所以,對情志的變化,我們可以看作是五臟精氣在外界刺激下產生的與外界相適應的變化和活動。 中醫在「整體—平衡」的研究思路指導下,在長期的臨床觀察和實踐中發現,五志和五臟之間的對應關係是這樣的:喜和心相關,怒和肝相關,憂和肺相關,思和脾相關,恐和腎相關。也就是說喜是心臟精氣在外界刺激下的變化活動,怒是肝臟精氣在外界刺激下的變化活動,憂是肺臟精氣在外界刺激下的變化活動,思是脾臟精氣在外界刺激下的變化活動,恐是腎臟精氣在外界刺激下的變化活動。這樣,人的情志變化就和人體五臟精氣有了直接關聯,情志變化不再是一種單獨存在的意識活動,而是人體內在物質在精神意識上的外在表達。這也讓情志活動這種看不見、摸不著的精神意識領域的變化,可以通過體內五臟精氣這個具體物質來具象化和物質化。我們既可以通過情志的變化來推測體內五臟精氣的充足程度和活動狀態,也可以通過調節五臟精氣的方法來實現對情志的改變,而這無疑是中醫學對情志疾病的卓越見解和發現。 既然五臟精氣的運動變化產生了喜、怒、憂、思、恐等情志變化,那麼情志變化也就必然要消耗五髒的精氣。在正常的情志活動中,對五臟精氣的消耗,機體可以通過自身的調節和補養加以恢復,所以對人體不會造成特別的傷害。但如果情志活動過於激烈或過於持久,對五臟精氣的消耗就超過了人體自身調節的能力和範圍,這就會導致五臟功能的失調而產生各種各樣的疾病。根據上面五志和五髒的對應關係,我們很容易就可以知道,過喜就會損耗心臟精氣,導致心臟功能失調;過怒就會損耗肝臟精氣,導致肝臟功能失調;過思就會損耗脾臟精氣,導致脾臟功能失調;過憂(悲)就會損耗肺臟精氣,導致肺臟功能失調;過恐就會損耗腎臟精氣,導致腎臟功能失調。因為過激或過久的情志活動所損傷的是五髒的精氣,所以在導致五臟功能失調的同時,也會導致體內精氣的運動狀態受到影響和破壞,出現各種病理現象。具體來講,情志對五臟精氣運動狀態的影響有以下幾種情況: 怒則氣上。我們都會有這樣的經歷,在大怒或極度生氣時,人會有頭暈腦脹、頭重腳輕的感覺,甚至有很多因發怒導致腦溢血而死亡的實例,這就是怒則氣上的含義。 喜則氣緩(渙)。正常情況下,喜是對身體有益的一種情志活動,也可以稱其為「良性情志」,它能起到緩解精神緊張、舒暢情緒的作用。但是喜樂過度或是暴喜則會導致心氣渙散、神不守舍、精神不集中、失神狂亂,甚至神氣消亡而死亡。在《說岳全傳》中,牛皋因生擒了金兀朮而過度興奮,最後大笑而亡,正是暴喜過度導致心氣耗竭的悲劇。 悲則氣消。悲哀可以使人的精氣耗散,所以在悲哀情緒過後,人往往會覺得軟弱乏力、精神疲憊。 思則氣結。思為脾中精氣的運動變化所生,過度思慮會損傷脾中精氣。而脾中精氣最主要的功能則是對飲食的運化,所以過思常會導致人體的消化吸收功能的下降,出現胃脘脹悶、納食不香、噯腐吞酸等胃腸動力遲滯的癥狀,中醫稱這種遲滯為「氣結」。 驚則氣亂。在受到驚嚇時,我們會出現心悸心慌、心神不定、驚惶失措等反應,這就是「驚」這種情志刺激導致體內氣機紊亂的結果。 恐則氣下。在電影或電視中,我們常會見到一個人因極度恐懼而出現大小便失禁的場景,這就是因為恐導致氣機下陷。這些情志變化對人體臟腑以及精氣運動狀態造成的影響,中醫也稱為「七情內傷」。 過度的情志刺激導致的疾病,我們最熟悉的恐怕就是「范進中舉」了。當屢試不中的范進得知自己中了舉人的消息後,神志開始異常,旁人怎麼也不能使他安靜下來。就在大家束手無策的時候,有人請來了范進的丈人胡屠戶。胡屠戶是個殺豬的,范進平素最怕的就是這位丈人。他丈人來了之後二話不說,眼睛一瞪,隨手給了范進一個耳光,受到驚嚇,范進的神志也就恢復正常了。從這個故事中我們也可以看出,不同的情志之間也有著一定的關聯,一種情志會對另外一種情志產生克制和制約作用,這在中醫上稱為「情志相勝」。 情志之間存在著這種「相勝」關係還得從情志和五臟精氣的關係談起。前面我們講到的五臟之間的相剋關係,那就是心克肺、肺克肝、肝克脾、脾克腎、腎克心。所謂克,也就是克制和制約的意思,五臟相剋,也是指五臟之間的相互制約關係。五髒的相剋使五臟成為一個互相制約的整體。而情志活動作為五臟精氣活動的結果,自然也受到五臟相互制約關係的影響,這就產生了情志之間的相互制約關係,這在中醫上稱為「情志相勝」。 根據五臟相剋的關係,對應到情志上就是:喜勝憂(悲)、憂(悲)勝怒,怒勝思,思勝恐,恐勝喜。「范進中舉」故事中所用的方法正是「情志相勝」中的「恐勝喜」,利用他對丈人的恐懼心理來治療他因過喜而造成的神志失常,從而使神志恢復正常。 「情志相勝」理論的提出,給情志疾病的治療提供了更多的方法。在中國金元時期,就有一位擅長用情志相勝理論治療情志疾病的醫生,他被後世稱為「攻邪學派」的創始人。張從正,字子和,號戴人,約生活在1156~1228年。臨床治病中,他對「汗」「吐」「下」三法的運用具有獨到見解,並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對中醫學的「祛邪學說」的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此外,他對中醫的情志相勝理論也多有發揮,善於運用以情治情的治療方法,巧妙地治癒情志因素導致的疾病。對中醫的情志相勝理論,他有著更深入的闡述和發揮,他認為:悲可以治怒,以愴惻苦楚之言感之;喜可以治悲,以謔浪褻狎之言娛之;恐可以治喜,以迫遽死亡之言怖之;怒可以治思,以侮辱欺罔之言觸之;思可以治恐,以慮彼志此之言奪之。凡此五者,必詭譎詐怪無所不至,然後可以動人耳目,易人視聽。 下面我們就來看幾個有關他治病的小故事,從中也可以得到很多對情志疾病治療的啟發。 當時的息城司侯聽說父親死於強盜之手,過度悲傷,大哭了一場之後就覺得心下疼痛,疼痛一天比一天嚴重,並逐漸形成結塊。一個月後,結塊有一個杯子般大小,形狀就像倒放在桌子上的杯子,疼痛難忍,多方用藥,都沒什麼效果,最後請張從正來診治。張從正問清了起病的原因之後,想了個治療的辦法。他從巫師那裡借來道具,扮起巫師來,一手持桃木劍,一手拿著硃砂畫的符紙,並且在口中念念有詞:「天靈靈,地靈靈,太上老君速速如律令……」患者看到他這個架勢,忍不住開懷大笑,過了兩天,心下的硬結就漸漸散開,疾病治癒。後來,患者問他,為什麼沒吃藥病就好了。張從正告訴患者,這就是《內經》上說的「喜勝悲」這種情志治療方法。因為喜是心臟精氣的變化活動,心在五行中屬火,而悲是肺臟精氣變化活動的結果,肺屬金,火能克金,所以,喜悅情緒能剋制悲憂的情緒,從而達到治癒疾病的目的。 第二個故事是講的是一個過度思慮導致失眠的患者。這是一個富家的婦人,平時就多思,兩年來都無法入睡,吃了很多的安神葯都沒有療效。她丈夫聽人說張從正治療這類疾病很擅長,於是就請張從正前來給妻子診治。張從正問了起病的原因,並把了脈,悄悄對患者的丈夫說,要治好你妻子的病,還需要你的配合。丈夫問,要我怎樣配合呢?張從正說,我要想辦法使你妻子發怒,你只要照我說的辦就行了。說完,他大聲對婦人說,要五十兩銀子做診金,還要好酒好菜招待我吃上三天,我才能給你治病。說完向患者丈夫使了個眼色,丈夫連聲說好。在接下來幾天里,張從正只管喝酒吃菜、聊天取樂,絲毫不談論婦人疾病的治療,婦人的丈夫也和張從正一起喝酒聊天,似乎也忘了還有他妻子在等著治療。如此吃喝了三天後,張從正也沒給婦人看病,拿了五十兩的診金就不辭而別了。那婦人看張從正吃喝了三天,不但沒給自己治病,還拿走了五十兩銀子,自己的丈夫好像還一點事都沒有,根本不再提治病的事,不由得勃然大怒,大罵起張從正和自己的丈夫來。罵了一通後她感到疲乏了,竟然沉沉睡去。這一睡就是睡了七八天。婦人的丈夫還有些擔心,但張從正給患者查看過後說,你放心,沒事,病人脈象和緩,讓她自然醒來病就好了。患者醒來後,困擾她兩年之久的失眠症就好了。這時丈夫才告訴他妻子,是張從正要故意讓她生氣,通過「怒勝思」這種方法來治療她因過思而導致的失眠症。婦人這才連忙向張從正致謝,張從正也笑著說,以後還要注意不要過度思慮,否則病情還會反覆,說完就奉還了先前拿的五十兩銀子,又囑咐了一些日常注意事項就離去了。 還有一個故事則說明張從正在運用「情志相勝」法治療情志疾病的同時,他還別出心裁,創造出獨特而有效的以情治情的方法。一個婦人,在旅途中遇到有強盜來客棧搶劫,並且還火燒客棧,婦人因此受到很大的驚嚇。回到家後,她只要聽到聲響,就會害怕到失去知覺為止。因為婦人的疾病,家裡的傭人們走路時都得小心翼翼,生怕弄出聲響驚嚇到這個女主人。家裡為她請了當地的很多名醫,醫生都認為是心神不寧所致,於是用定志丸、珍珠、人蔘、硃砂等藥物治療,但治療了一年多都沒有見效。這時,病家邀請張從正前來治病。張從正了解了患者的發病過程後說,這個病是因為驚恐而引起,要治療,必須要先去掉患者驚恐的病因,這不是藥物能取效的,而是要讓患者逐漸對外界的響動和聲音習以為常,習以為常了,見怪不怪,病就好了。如何讓病人對外界的聲音習以為常而不感到驚怕呢?張從正讓患婦坐在高高的椅子上,讓兩個侍女各抓住患婦的一隻手,在婦人所坐的高椅前面正中放一個矮的木茶几,並叫那個婦人看著這個木茶几。這時,張從正拿起一個木錘猛地擊打這個木幾。婦人聽到聲音後又大驚失色,張從正於是對婦人說,你已經看到了,是我用木錘敲打茶几發出聲音,這有什麼好怕的呢?婦人聞聽,覺得有理,恐懼心理稍稍減退。這時,張從正又說,我現在要用木杖來敲射門,你看這可不可怕。說著,便用木杖在門上擊打了數下,婦人見狀對聲音的恐懼感又減少了幾分。張從正見她對聲音的恐懼感已經大大減輕,又叫人暗自擊打婦人背後的窗戶。第一次敲時,婦人還是有些懼怕,身子猛地一抖,但過了一會,看到自己並沒有受到什麼傷害,便慢慢平靜下來。當第二次敲窗戶的聲音傳來,婦人已經不害怕了,第三次再敲,那婦人竟笑出聲來,對張從正說,是誰這麼無聊,在我背後敲窗戶玩。張從正這時也笑著說,恭喜夫人,你的病已經好了。患者家屬還不放心,怕她只是暫時的好轉,於是夜裡派家丁在婦人房外擊射門窗,從晚上一直到第二天清晨,婦人都沒有被驚醒。病家問張從正,這是什麼治法?張從正說,《內經》有句話叫「驚者平之」,「平」的意思有兩種,一是使之平息,二是使之平常化。因為一個人對習以為常的東西是不會感到驚怕的,我的治療就是讓患者對外界的聲音刺激逐漸習慣,從而解除她的害怕情緒。我把矮木幾放在她面前,讓她往下看的目的,是因為驚怕是神志上越的表現,而往下注視,則可以使神志內收,以平息她的驚怕情緒,因此能治癒患者對聲音異常驚怕的疾病。 通過情志之間的制約關係,用一種情志活動來治療另一種情志引起的疾病,這是中醫學對情志疾病的創造發明。此外,將情志活動和人的五臟精氣有機結合起來,也為情志活動的藥物治療提供了新的思路。根據五志和五臟精氣的關係,我們就可以將各種情志疾病和五臟精氣有餘或不足直接掛鉤,通過調節五臟精氣的方法來治療各種情志疾病。 如喜笑不休是心中精氣有餘的結果,可以通過瀉心火來治療;悲傷不已是肺中精氣不足的表現,可以通過補肺氣的方法來治療;急躁易怒是肝中精氣過旺的表現,可以通過瀉肝火的方法來治療;思慮難解是脾中精氣不足的表現,可以通過健運脾土的方法來治療;易受驚怕是腎中精氣不足的表現,可以通過填精益腎的方法來治療。我們再來看幾個古人通過藥物治療情志疾病的例子。 張從正路過亳州時,遇到一個婦人,喜笑不止半年余,當地醫生都束手無策。張從正將鹽塊燒紅,放冷後研細,再用河水一大碗,同煎四五沸,等水溫合適時,讓病人飲下,並用釵探咽喉,使病人嘔吐,吐出熱痰五升,再用解毒湯(黃連、黃柏、黃芩、梔子)。患者服用數日後,喜笑漸漸停止,恢復正常。喜笑不止為心中精氣有餘,鹽和解毒湯都是瀉心火之葯,通過一吐一瀉而使心火得平、喜笑得止。 也有很多關於和張從正同為金元時期四大名醫之一的朱丹溪治療情志疾病的記載。如朱丹溪治療一個婦人,年十九歲,平素多怒,性子急躁,有一天突然大叫一聲而昏厥過去。家人急忙請朱丹溪來治療,他認為,平素多怒而急躁,則表明肝氣有餘,今發作是因怒則氣上,氣血上沖頭目而導致神昏不醒。於是用香附、川芎、甘草、童便、薑汁煎藥,并吞服用青黛、人中白、香附研粉做成的藥丸。一劑服下患者就漸漸蘇醒,再用導痰湯加黃連、香附、生薑煎服,吞當歸龍薈丸而治癒。怒而發厥是肝氣有餘、氣火上沖所致,所以朱丹溪用香附、川芎、青黛、童便、當歸龍薈丸等清肝火之葯使患者怒止神復,而疾病得以治癒。 宋代時一個婦人無故悲泣不止,家裡人認為是鬼怪附身,請了很多的道士做法事,可是根本沒什麼效果,後來在別人的推薦下請名醫許叔微前來診治。許叔微說,這不是鬼怪所致,是肺氣虛的緣故,治療當以補益肺氣的辦法,肺氣充足而悲戚自會停止。於是給處方用甘麥大棗湯(甘草、淮小麥、大棗),連服14帖而愈。有人問他,既然是肺氣虛,為什麼要用補脾葯呢?許叔微答,這就是虛則補其母的道理呀。肺屬金,脾屬土,土能生金,所以補脾就能使肺氣漸漸充足(可以參閱第三章中有關內容),從而治癒患者的悲泣不止的疾病。 從以上幾則古代醫家的醫案中,我們可以看到,中醫通過對五臟精氣的補瀉治療了很多的情志疾病,而且療效不錯,中醫這種將五臟精氣和神志變化緊密聯繫起來的研究思路和方法,無疑是正確而科學的。而且從上面的醫案也不難看出,情志疾病多為婦女所好發,這和古代婦女的地位低下,往往容易產生鬱悶、多愁善感等情緒有一定的關係,再加上婦人自身月經的周期性變化,也容易對情緒造成一定的影響,這也是婦女情志疾病的發病率遠遠高於男子的原因之一。 上面講到的喜、怒、憂、思、恐五志除了會影響到五髒的精氣和功能,當這五種情志變化到了一定程度時,還會出現質的變化,從而成為一種「內火」,對人的全身的平衡造成影響和破壞,導致五臟機能失調,從而產生各種疾病,這就是中醫所說的「五志過極皆化火」的理論。所謂內火,實際上是指各種因素導致的人體內在臟腑機能亢進而出現的病理狀況,其中情志因素與「內火」的產生有著重要的關係。「內火」在臨床上常見的癥狀有:面紅目赤、心煩失眠、口渴喜冷飲、大便秘結、小便短赤、口舌生瘡等。當「五志化火」的情況出現,我們的治療也應該以瀉火為主要的原則。 通過上面的介紹,我們了解到人的情志活動和五臟之間的精氣存在著密切的關係,不同的情志活動,不但受到五臟精氣的盈虧程度及其活動狀態的影響,反過來也會影響到五臟精氣的盈虧及其活動狀態。而且,因為情志活動是五臟精氣活動的結果,所以不同的情志之間也存在著相互克制和制約的作用。將情志與五臟精氣這個物質基礎緊密聯繫在一起,使情志活動不再是一種看不見摸不著的精神活動,而是一種可以判斷、可以把握的物質的活動,這就使我們可以通過調節和補瀉五臟精氣的方法來治療情志疾病。「情志相勝」這種獨特的治療方法,也豐富了我們治療情志疾病的方法
推薦閱讀:
※金穎專訪:單身的人呵,透過相遇來完整彼此!
※透過指甲看健康狀況
※好巧,你也被傷透過心?
※透過眉毛看你的柔情
※志誠:透過他人完成工作,培養「跨出去」的能力 (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