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標漢字教學的基本要求

新課標漢字教學的基本要求

人生聰明識字始。識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其學習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當前識字教學仍處於一種機械識記、高耗低效的狀況,學生書寫欠佳、錯別字多是不爭事實。為此,新課標對識字教學作了許多調整。

學段

學習量

知識與能力

方法

情感與態度

第一學段(一、二年級)

認1600~1800,學會800~1000

掌握漢字的基本筆畫和常用偏旁部首,能按筆順規則用硬筆寫字,注意間架結構。養成正確的寫字姿勢和良好的寫字習慣,書寫規範、端正、整潔。

學會漢語拼音。能讀准聲母、韻母、聲調、和整體認讀音節,認識大寫字母,熟記《漢語拼音字母表》。

能用音序和部首檢字法查字典,學習獨立識字。

能藉助漢語拼音識字。

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學習的願望。初步感受漢字美。

第二學段(三、四年級)

認2500,

學會2000

能使用硬筆熟練地書寫正楷字,做到規範、端正、整潔,用毛筆臨摹正楷字帖。有條件的可以使用鍵盤輸入漢字。

會使用字典、詞典,有初步獨立識字能力。

對學習漢字有濃厚的興趣,養成主動學習的習慣。

第三學段(五、六年級)

認3000,

學會2500

硬筆書寫楷書書,行款整齊,有一定的速度。能用筆毛書寫楷書。

能獨立識字。

體會漢字的優美。

調整體現在如下方面:

1、培養學生喜歡學習漢字的情感和主動識字的願望,具有獨立識字的能力

課程標準要求,「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願望。」「初步感受漢字的形體美。」這樣的目標與原來僅僅注重識字與寫字的知識和技能的目標是不同的,培養學生對漢字和漢字學習的態度與情感,其價值本身就異常重要,而不是局限在為了解決學習漢字的動力問題。

另外,學生對學習漢字有了濃厚的興趣,必然會主動探求識字的方法,逐漸養成主動識字的習慣。在這個過程中,隨著知識的積累、體驗和總結出來的規律的增多,獨立識字的能力也就自然形成和發展。因此,在識字教學中,在注重識字數量的同時,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主動識字的興趣,關注學生在識字過程中的體會和認識,以及識字方法的嘗試和探索。因此,不能把識字數量的多少當作識字教學的全部目的,也不能當作衡量一種識字方法是否有價值的唯一標準。識字教學的過程不是為了教學生識了字就算完成任務,學生能否自己獨立識字才是關鍵。

2、多認少寫,為儘快實現獨立閱讀創造條件

小學低年級以識字為重點,是語文課程發展過程中的一貫要求。但是,不同時期的課程標準,對識字的要求也不同,主要表現識字數量和質量的要求。小學低年級應該識多少字,識哪些字,這是值得深入研究的問題。課程標準要求,「認識常用漢字1600~1800個,其中800~1000個會寫。」這樣的要求,明確地體現出了認、講、寫不是同步發展,而是重在保證一定的認字數量,使學生在一年級末實現獨立閱讀成為可能。

在小學低年級儘快實現認一定數量的字具有戰略意義。信息社會發展對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戰,如何儘快地提高中小學學生的閱讀水平是教育適應信息社會發展的迫切需要。為此,一些國家在這方面都作出了積極的反應。相對於現實世界,閱讀可以為孩子提供一個充滿無數希奇、可能的想像和幻想世界,從而促進學生的思維以及認識世界豐富性和多樣性的發展。然而,實現獨立閱讀的前提是識字,因此識字教學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重視。

3、多認少寫,為多種識字方法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

因為認、講、寫、用不一定齊步走,所以受制約的因素相對地減少,認字的方法也就可以靈活多樣,做各種嘗試和探索。在我國現階段的小學語文教學中,識字方法或自稱識字流派的實驗是最引人注目的,也可以說是小學語文教學實驗最活躍的領域。教育部門曾經在2000年邀請識字教學實驗的各家各派進行交流和研討,也請了語言文字方面的專家做專題講座。根據會議交流的情況和一些專家的意見,基本形成了這樣的共識,即任何一種識字方法,有自身的優勢也存在劣勢,試圖用一種識字方法包打天下,解決所有問題是不可能的。因此,應該發揮各種識字方法的優勢,針對不同階段學生識字的特點和所要識的字的特點等因素,靈活地採用或並用多種識字方法。另外,不顧漢字本身的特點而牽強附會地拆解漢字或者推崇一種方法而將其不斷僵化,應該引起高度重視。如果學生在打基礎階段,採用的方法違背了漢語言文字的規律,即使一時或短時期內取得一定的成績,但是會誤導、制約學生獨立識字能力的發展。

4、降低寫字量,關注寫字的過程,注重寫字基本功的培養

課程標準與1992年大綱比較,可以發現寫字教學的理念和具體要求等方面都發生了明顯的變化。根據寫字教學的特點和規律,在開始寫字階段,應該注重基本功的培養,基礎打紮實後,寫字的速度自然會提高。傳統寫字教學積累的經驗,值得思考和借鑒。傳統寫字教學遵循自己的程序,開始練習寫字先寫「上大人,丘(孔)乙己。化三千,七十士。爾小生,八九子。佳作仁,可知禮也。」根據現有的資料(包括敦煌遺籍),一般認為這個專供啟蒙練習寫字用的教材大約從唐代就開始流行。之所以流傳至今,是有其原因的。古人經過長期的摸索,逐漸積累出行之有效的做法,現在應該很好地進行研究和分析隱含於其中的道理。寫字首先是練習執筆,練習寫基本筆畫並了解基本結構,這是寫字的基本程序。

語文課程標準的發展歷程表明,越是力圖把識字的認、寫、講、用同時推進的時候,卻恰恰是在削弱、忽視各自特點和規律。開始練習寫字應該注重的是寫的質量,要求寫字的數量不代表學生真正會寫的字的數量,如果打好基礎,學生會寫的字可以遠遠超過要求寫的字。否則,急功近利的思路和做法會產生嚴重的負作用。1992年大綱一、二年級要求學會1150個字,課程標準只要求會寫800—1000個。會寫漢字數量的降低,為學生打好寫字的基礎提供了機會和條件,學生可以擺脫疲於奔命地學習寫新學的字,把節省出來的時間和精力用在寫字的基本功上。按照課程標準的要求,如果識字取上限1800個,寫字取下限800個,平均每學期認字450個,寫字200個,多認少寫的理念是鮮明的,多認是為了儘快閱讀,少寫是為了以後能夠寫好、寫快。

另外,對於低年級寫字的要求也不能過分地拔高,一方面做不到,另一方面也容易誤導實際的教學。1992年大綱對低年級寫字的要求是,「掌握漢字的基本筆畫、筆順規則、間架結構和常用的偏旁部首。」「會按照田字格里的範字寫字。」這裡有三個要求存在問題。第一,要求掌握筆順規則,容易造成教師和教材注重講解筆順規則的知識。要求學生記住或背誦這些知識,並不等於學生會按照筆順規則寫字。另外,既然是規則性的知識,相對而言應該嚴謹,一般的筆順規則沒有問題,但是有些字的筆順出現了例外怎麼辦。第二,掌握間架結構,也容易產生注重間架結構的知識的傾向,同時漢字的形體結構也較為複雜,要求掌握漢字的間架結構是不太容易的,最多也只能是基本的間架結構。因此,課程標準要求,「掌握漢字的基本筆畫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筆順規則用硬筆寫字,注意間架結構。初步感受漢字的形體美。」強調在寫字的過程中按照筆順規則寫字,並關注所寫字的間架結構,及其安排、搭配的合理與勻稱。注重寫字過程中的指導,重在書寫行為,而不是寫字知識。第三,明確提出按照田字格的範字寫字,會造成所有教材和教師都要求學生使用田字格。開始寫字時讓學生有所依傍是可以的,但是方法可以是多種多樣的。如果要求只是在田字格里寫,必然會不利於其它方法的探索和實驗。因此,沒有必要對此做明確的要求。另外,1992年大綱三年級寫字要求「行款整齊,有一定的速度。」這樣的要求也過高,學生通過兩年的學習對書寫單一的字才剛剛開始熟練,還很難照顧到行款問題。為此,課程標準第二學段的要求是熟練地書寫,第三學段才要求「行款整齊,有一定的速度。」這樣的變化,也是強調寫字基本功的表現。


推薦閱讀:

原來這30個漢字的筆順寫錯了這麼多年!自己掌握了再教給孩子吧!
漢字該不該簡化?
打開漢字之門
中國最難寫的漢字
為什麼要簡化漢字?

TAG:漢字 | 教學 | 新課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