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美畫——當代中青年優秀藝術家宋新英作品

宋新英 中央美術學院本科畢業,文學學士學位。中國楹聯學會會員,中央美術學院「一刀印會」會員,山東省美協會員,東營畫院畫家,東營市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墾利美術家協會主席,

中國畫作品先後在《美術報》、《齊魯晚報》、《魯中晨報》《黃河口晚刊》等報刊雜誌專刊發表,並被多家藝術機構及個人收藏。

2011年,簽約山東省美協「三個一百」大型創作工程,負責「黃河入海口風光」主題創作。

2012年,山東省美協「慶祝十八大」書畫展銀獎

2013年,中國第十屆藝術節優秀美術作品展山東預展

2013年12月,中國當代山水畫名家邀請展《藝術市場》北京展

2014年1月,獲東營市「黃河口文藝獎」。

2014年6月,被評為「黃河口文藝之星」

2015年6月,中國美協 「翰墨齊魯」全國中國畫展。

2016年9月,中國美協 翰墨青州·2016全國中國畫作品展

雁盪山寫生略感

文/宋新英

「崗頂有湖,蘆葦叢生,秸草為盪,秋雁宿之,」雁盪山由此而名。這裡的雨,極為輕柔,又如此動聽,滴在心底,泛起層層的漣漪。站在畫院涼台,雨幕中那建於宋朝的古寺,為雁盪山徒添了幾多靈氣與滄桑,文化與歷史在這裡隱藏,透露著深厚的底蘊。透過朦朧夜色,形態萬千的山巒影影綽綽,模糊中如同一幅墨色淋漓的山水畫,散出神秘氣勢:忽而如同巨大雄鷹撲面衝來,稍稍轉頭卻又見奇妙,那兇猛老鷹已然變作豐滿高聳的乳峰,風姿綽約,撩人思緒......探頭細看,那重疊萬象、群巒懸峰又變的莊嚴統一,靜默著,似情侶般相互依偎,娓娓傾訴著綿綿情話,感慨著時光的飛逝。

每日背著麵包與瓶水在山間行走,卻不覺得疲憊煩躁。參天的古樹滿是勃然的生機,舒展出無窮的生命力,使得我們似乎在這些自然之景中獲得了新生的力量。這些自然美景的力量,竟然讓我有一種迷醉的幸福感,雁盪山的山水民居,既給人心靈的寧靜滿足,又充滿著驚喜與享受。這幾日細雨連綿不斷,我們背著畫架,拎著工具材料進到山裡,一坐就是一整天,雨細細斜斜地飄著,卻絲毫打不濕畫家們一絲不苟的作畫精神,南方溫濕的氣息讓人感覺很是舒坦,撐傘作畫也形成一道亮麗的風景線,人與山水的性情便在這融合間陡然突露。

是的,凡畫山水,最要得山水性情。得其性情,山便得環抱起伏之勢,如跳如坐,如俯仰,如掛腳,自然山性即我性,山情即我情,而落筆不生軟矣。水便得浪濤瀠洄之勢,如綺如雲,如奔如怒,如鬼面,自然水性即我性,水情即我情,而落筆不板呆矣,

真真可謂明心見性了。

除卻收攬的景象與落墨的快感,更大的收穫莫過於遠遠脫離開「逢人且說三分話,未可全拋一片心」的亂糟糟的城市,所幸作為畫者還能有機會有條件遠離喧囂,來到鄉下,進到深山,尋一段靜愜安寧,享受人說人話,鳥歸鳥鳴的快樂日子,得取一份無上的清涼之境。這大約是寫生之外更為迫求的精神需要:遠離,親近。大凡山水靈秀之地,必然民風淳樸,人情溫暖。我們的到來,所到之處,皆得到極大的尊重和熱情的招待,這些樸厚純粹的鄉親給予我們最大的尊信和崇拜,作為一名創作者,深有責任之重和受寵之心,同時又略略存了些惴惴之感,唯恐辜負了他們對畫家的崇仰,一種生命的充實感、蓬勃感,便油然升起,胸中生出浩然之氣,竟然自覺筆下有風雷之聲了。

一笑,今日記。

胸有丘壑意恣肆,

攜豪揮墨江河奔。

此生你我欲何求,

山山水水兩知音。

寫生略感

宋新英作品

宋新英作品

宋新英作品

情懷質樸 快然自足

文/宋新英

接某刊約稿,一周有餘,未著一字。

總有些零零碎碎的事務讓人不得寧靜,寫字與畫畫,性質頗為類似,都是要全力以赴找到自己的「語言」,呈現有別於他人的思考,因之,單獨地待著,顯得那麼必要。

宋新英作品

在他人看來,藝術家的生活似乎比常人多一些色彩,余不屑於這種認識,那種斑斕只是一種想像的折射,不是生活的實相。相反,就我而言,又加凡我所識之藝術家,沒有一個不是花大量的時間待在自己的工作室,從早到晚安安靜靜地勞動,一刻不歇。

因為思考最好不要被打斷,不要是間歇性的和零零碎碎的,否則,中斷後再去整合,又將是一段時間的消磨。所以我許多的時間,工作以外的幾乎所有時間,把社交減到最低,每天就只是待在畫室里,哪怕畫得少,也是在集聚某種力量,作品也就成為了終結於心靈的或隱或顯的表露。

宋新英作品

我對傳統有著極其深厚的感情,就中國畫而言,操筆臨池二十餘年,隨著成長閱歷不斷變化,對筆墨了解從茫然無知到始知崇高,這份情感愈加濃烈並充分體現於我的創作之中。修習傳統不是守舊,過去的未必就是老的,在傳統之中,前人窮盡一生所得取的豐富經驗值得今人去吸收學習並發揚光大。對自然的認知,他們比現代人更有條件做到體察入微,也更深刻更透徹更深入了解,因此,我堅信中國畫的傳統會不斷被演繹、生髮、綿延發展。

作為一個山水畫創作者,我很願意把古人的「林泉之意」在當下這個連呼吸乾淨的空氣都成為一種奢侈的環境之中傳達給大家,把人們對於山林之美的嚮往進行呈現。傳達的同時,也包含著個體對山水畫傳統的認識和淺薄理解。但在多數人眼中,小女子畫傳統山水難成氣候,要持之以恆,還要經年累月撐起長久的素質與修養的積澱,的確需要過程中的耐力,余靜坐常思,尺牘之間山河萬里,仰觀俯察行於筆端,禿筆吻墨樂在硯田。就把畫畫當作了悟人生的一種方式,雖不能至而心嚮往之吧。

推崇不是固守,對傳統的鐘愛不影響創新的繼續,探索質疑才能推進,世間萬事皆相對存在,傳統的「舊」在某個時代也未嘗不是「新」的開端,當世之「新」過些年歲也就「舊」了。因此,我們應力圖不對畫風或流派攻擊排斥,不在觀念中「排除異己」,

不在感知中局限人應有的自由,使繪畫這種自由的行當變成奴化的場所。人生各適其適,就如木匠和藝術家對一棵桃樹的多種分析和認識,人人稟賦各各不同,又怎能強按一律,爾爾相同?因此,唯有開闊視野,包容大量,才能努力創造有供我們自由呼吸的創作風氣,靠近我們本該閑適、無求、自由和包容的快然自足的空間。

宋新英作品

余在創作之中,向來主張「相機而發」,歸於感覺的心靈不是開始就胸有成竹,只是有成竹之走向而已,誰也不能事先料盡完成的作品,山水的質樸、簡單、平淡、乃至漠漠無聞的虛靜,很容易讓人嗅到令人沉醉忘返的「真味」,對於畫畫的人來說,在既定的閑適空間,以陶冶性靈、抒發幽思的心態去做性情的吟詠,思想生長,靈感才會降臨。所以「相機而發」在創作中十分重要。誠然,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既囿於傳統的規矩,又合乎個人的認識和趣味,取個人心象來表達。藝術創作需得先要「悅己」方可「愉人」。只要固守中國畫的內質,懷一顆質樸之心,方能繼續創造既經意之極,又若不經意的自然與美好。


推薦閱讀:

當代中國的「私人信仰」陷阱
【嘉德秋拍】秋風有佳意 | 2017秋拍當代書畫專場綜述
當代男女為何會迷上婚外情?
中華文化之源流與當代之傳承
為當代「起名」正名(下)

TAG:藝術 | 藝術家 | 優秀 | 青年 | 作品 | 美文 | 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