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從質子到雄主: 他的一生,就是半個戰國

對於秦國歷史上的君王,後人熟悉的往往只有兩位:推行商鞅變法的秦孝公,統一六國的秦始皇。很少有人知道,他們之間還有一位君王承上啟下,在秦國的百餘年擴張歷史上起到了樞紐作用,這就是秦昭襄王。

從秦孝公到秦始皇,秦國經歷了七任君王,他剛好是第四任;他統治秦國長達五十六年,經歷了三十場以上的勝利,摧毀了六個對手中最強的三個,還把周王室滅掉了一半。他去世時,天下再無一國能單獨抵抗秦軍兵鋒,只能在拆東牆補西牆般的合縱中苟延殘喘。

與他相關的還有一串熟悉人名:

他的祖父是秦孝公,父親是秦惠文王;

母親是近年來忽然火起來的宣太后;

曾孫是一直那麼有名的秦始皇;

兄長是秦武王;

戰神白起是他的將軍;

舅舅魏冉是他前半生的丞相,縱橫家范雎是他後半生的丞相;

……

登上歷史舞台之初,沒有跡象表明秦昭王能有日後的諸般作為。他的少年時代在史料中付諸闕如,第一次被史官記下時,他的稱呼還是「公子稷」,出現在離秦國千里之遙的燕國,身份是質子。出使別國不乏風險,同時又遠離本國政治中樞,一般只有不被重視的王族子弟才會承擔這一任務,比如秦昭王的孫子、秦始皇的父親,公子異人。

許多年後,公子異人以一種戲劇性的方式結識了衛國商人呂不韋,並在他的輔佐下歸國為王;年輕的秦昭王同樣在困窘中得到了命運的垂青。他的兄長秦武王繼位還不到四年,就在一場意外中死去,臨終時決定把王位傳給他。

復盤當時的形勢可以發現,這是秦武王一個極為英明的決定,也讓秦國在波瀾不驚中度過了一道危險關口。此時秦國已歷經秦孝公、秦惠文王兩代明君,國勢蒸蒸日上,但背後同時潛伏著重大危機。戰國歷史上,「強不過三代」始終是籠罩在每個大國頭頂的詛咒。魏國經歷魏文侯、魏武侯兩代明主後,在魏惠王一代沉淪;齊威王、齊宣王的繼承者齊湣王招來了五國伐齊,齊國險些滅亡;趙國則在趙武靈王、趙惠文王之後遭遇了長平之戰的慘敗,趙孝成王難辭其咎。

秦國本來也極可能重蹈覆轍。同為「三世祖」,秦武王與魏惠王、齊湣王頗多相似,都因國力的強盛表現得過分自負,由他繼續統治下去,秦國很可能再度走出一條盛極而衰的軌跡。秦武王的意外離世,時機居然恰到好處。

秉持著先王遺命,少年公子稷匆匆回到咸陽,第一件事就是在母親羋八子的支持下穩定朝局,粉碎公子壯、惠文後發動的「季君之亂」,正式開始屬於他們的時代。

準確說,屬於「她」的時代。

秦昭王即位時還太年輕,兩年後才舉行標誌成人的冠禮,大權因此落入了母親羋八子、舅公魏冉之手,姐弟二人不僅強勢,政治能力更出類拔萃。宣太后攝政期間,秦國平定了巴蜀的叛亂,擊退了山東列國的第二次合縱攻秦,魏冉更舉薦了名將白起,他的嶄露頭角使秦軍如虎添翼,伊闕、鄢郢、華陽等一系列戰役對魏、韓、楚等國造成重創。秦國由此擺脫了「強不過三代」定律,甚至一天比一天強大。

這是秦國的幸運,卻未必是秦昭王的幸運。他的母后和丞相牢牢把持著權柄,朝野上下遍布黨羽,也因一系列功績深孚眾望,年輕秦王完全沒有插手朝政的理由,只能在隱忍中等待著不知何時才能來到的機會。這段歲月里,他主要扮演著秦國吉祥物的角色,出現在各種外交場合:繼位第三年,他與楚懷王在黃棘會盟,把上庸還給楚國;第二十二年,與楚頃襄王在宛城會盟,與趙王在中陽會盟;次年又與魏王在宜陽會盟,與韓王在新城會盟……至於這些「親切會面」的源起和結果,無從知曉。

有些舉措應該是秦昭王一個人的決定,這似乎證明,他總算擁有部分自主權。即位第九年,他邀請孟嘗君入秦擔任外相;次年,他給楚懷王寫信,邀請他入秦會盟又扣押了他,間接導致對方客死異鄉;第十九年,他又和強橫的齊湣王互稱西帝、東帝。漫長的蟄伏並未消磨這位秦王的心志,他始終在培養自己的勢力,積極刷出存在感,目的顯然是謀求參與朝政。不幸的是這些嘗試都難言成功,孟嘗君擔任秦相不久就逃離了秦國,楚懷王的客死激起了列國的一致憤慨,互稱東西帝事件開場轟轟烈烈,卻很快以悄無聲息收場。

秦王也不是沒有試圖奪回權力。數十年間,他利用種種手段,先後四次將魏冉免相,但舅公每次都能重返相位。《秦本紀》簡約的敘述下,不知埋伏著帝後兩黨多少激烈鬥爭。結果,所有攫取權勢的努力都顯得徒勞,秦王似乎註定要像查爾斯王儲那樣,終老於王位的一步之遙外。

命運的轉折點出現在即位第三十六年,一位山東士子成了扭轉局勢的關鍵,這就是縱橫家范雎。他在魏國受到迫害,悄悄潛入秦國,幾經周折得以見到秦王,第一句話是,「秦安得王?秦獨有太后、穰侯耳。」這準確擊中了秦昭王的心房。那次密談,他下定了奪權親政的決心。

憑藉范雎的策劃與操持,歷經長達七年史料失載的權力鬥爭,公元前266年,宣太后被廢,魏冉等四貴被驅逐,范雎成為秦國新丞相,秦昭王在權力的遊戲中宣告勝利。這是他在位的第四十一年。

虎兕出於柙,蛟龍歸於海。不難想像,掃清一切執政障礙的秦王該是如何揚眉吐氣,取得宮廷鬥爭的勝利只是一個開始,他更需要戰場上的,真正的勝利。親政六年後,秦昭王舉全國之力與趙國開始了長平之戰,按最保守的估計,此時他也該是六十歲以上的老人。這場天下大決,固然有天下大勢的水到渠成,他自身卻也勢必有著親手建立功勛的急迫渴望。正是這種渴望,驅使著如今的他以前所未有的強勢,加倍彌補此前那段漫長歲月的碌碌無為。

已是一代戰神的白起再度擔任秦軍統帥,秦王自己也以垂暮之身親往前線,給河內地區每位民眾各賜一級民爵,發動他們當中十五歲以上者全數奔赴長平。戰事的結果是秦國大獲全勝,趙國一蹶不振,在這場押上全部家底的戰爭豪賭中,秦昭王又一次笑到了最後。

只不過作為代價,戰爭似乎也耗盡了他的一切心力與神智。數十萬趙軍因飢餓選擇了投降,被白起全數坑殺,就此釀成中國歷史上最重大的慘劇之一。耐人尋味的是,秦昭王的身影始終沒出現過哪怕一次,而殺降的決定本該由他來做出。最終是白起一力承擔了所有的罪責與罵名,秦昭王卻在此時保持了曖昧的緘默。

這一事件成了他生命中的又一道分水嶺。如同所有垂暮的強勢君王一樣,那之後的秦昭王越發迷信於自己的判斷,做出的諸多決定也因此顯得剛愎偏執、不可理喻。白起準備一鼓作氣滅亡趙國,他先是勒令武安君撤軍,又在軍隊歸國後重新要求出兵,白起拒絕服從命令,他就執意將其撤換,導致了邯鄲之戰的慘敗,秦昭王的應對卻是遷怒於白起,將其驅逐出咸陽,並逼迫他自裁。

一代將星隕落之際,秦昭王自己的生命也進入倒計時。公元前256年,他取得了生命中最後一次重要勝利,滅亡了西周國;第二年,不知多少人覬覦的、象徵著至高王權的九鼎,也運入了秦國。五十餘年前,秦武王曾親自來到洛陽,試圖舉起九鼎中的一隻,他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價;半個多世紀後,秦昭王終於完成了兄長當年的心愿。

這次的迴光返照之後,秦昭王五十三年,六國各自派出使臣來咸陽朝見;五十四年,他在雍城夢見了天帝;五十六年秋,他撒手人寰,此時至少也在七十歲以上。

秦昭王生活的時代,正是列國間戰爭最激烈的時期,一半以上的戰國名將(白起、趙武靈王、廉頗、樂毅、田單、信陵君)和知名戰役(伊闕之戰、鄢郢之戰、燕齊之戰、閼與之戰、長平之戰、邯鄲之戰)都集中在這半個多世紀。秦國幾乎與所有強國都交過手,也擊敗了所有對手;秦昭王本人更與無數名人有過交集。

他把三任楚王請來當座(jie)上(xia)客(qiu)——楚懷王、楚頃襄王、楚考烈王;

和三代趙王打過交道——趙武靈王、趙惠文王、趙孝成王;

扣押過戰國四公子中的三個——孟嘗君、平原君、春申君;

他甚至還會見過荀子,後者對他治下的秦國評價很高,認為他們「四世有勝,非幸也,數也」;

……

出身質子,歷經數十年的蟄伏隱忍,最終成為天下為之色變的虎狼君主,秦昭王用自己的一生實現了逆襲,也成為那個時代諸多英雄人物組成的滿天繁星中,當之無愧的那顆北極星。他即位之前,秦國已邁開東出擴張的步伐;他離世之後,秦國正式確立了對六國的壓倒性優勢。他是秦國統一之始,也是六國興盛之終。他的一生,就是半個戰國。


推薦閱讀:

一生必讀的中國帝王史(二十、朱祁鎮)
一個人一生要花多少錢
女人一生要看的書,在忙也要抽時間看書
哪個時辰出生的人,與財神結下不解之緣,一生富貴吉祥!

TAG:質子 | 一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