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安全之一:你到底關注誰的安全?

2015-01-24 14:25予墨Auto

時光荏苒,如果從2000年進入大學開始學習發動機專業算起,在這一領域已經混了十五年了。我的這十五年的經歷,四年在大學學習,六年在汽車企業從事研發工作,三年半的時間從事獨立汽車評論撰稿人,最近大半年,從事汽車媒體行業。

在今天往前的五年多時間裡,我撰寫了大量的汽車評論文章,早些大部分發表在搜狐汽車博客里,其餘的主要發表在鳳凰汽車、網易汽車、汽車之家說客里。最近這一年多的文章,則主要發表在說客、我的微信公眾號、搜狐自媒體以及其他同步平台。

回顧這些文章,我撰寫的方向比較雜,有關汽車行業的種種,幾乎都發表過隻言片語。今天回顧起來,有些是真知灼見,有些已經是幼稚之語了。但是,有關汽車安全方向的,我說的比較少。各種原因很多,最主要的是因為我覺得汽車安全是一項大工程,不是簡簡單單就能夠說清楚的。而且這又不曾是我的專業,貿然發表觀點,只能是害人害己,誤導大家。

然而,我在網上也看到大量有關汽車安全的文章,有些觀點確實有用,但有些則完全是誤導甚至是錯誤的。前幾日與幾位圈內知名人士討論,他們都覺得我應該用更加嚴謹的態度,說說我的看法。所以,才有了關於汽車安全的系列文章。

首先我必須要說明的是,汽車安全是一個大話題,涉及的範圍又非常廣,我要討論的範圍,僅僅是小型乘用車在交通中的碰撞安全,這也是大家最為關心的汽車安全之一。

仔細思考之後,有關汽車安全的系列文章,大概將用五篇來討論,今天是第一篇,主要討論汽車安全的概念。後面的四篇,計劃將從全球汽車安全標準,被動安全與主動安全,車企如何研發安全,用戶如何選擇安全等主題來進行討論。我不是汽車安全專業的,所以能夠找到的資料並不一定完整,觀點也並不一定準確,非常歡迎說客的讀者來進行討論。大家可以掃描文尾的二維碼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給我留言。

言歸正傳,今天我想要聊的第一個話題是,你到底關注的是誰的安全?

說客里有關汽車安全的討論文章非常多,其他汽車媒體在這方面也曾經發表過很多見解,但是,我幾乎從未看到有人或者機構清楚的說明,我們討論汽車安全到底是誰的安全?這個問題沒有回答清楚,就給了那些混淆概念,引導偏頗輿論的可乘之機。

毫無疑問,從汽車安全誕生那天起,我們在討論的汽車安全,都是圍繞著人的安全在展開的,而不是車的安全。大家必須要明確這一點。所以,那些用汽車碰撞事故中車輛碰撞的狀況來說明汽車安全性能高低的,均屬於偷換概念,有誤導用戶的嫌疑。站在人的角度,汽車碰撞中,即使一輛車完好無損,而另外一輛車撞的面目全非,但至少車內乘客都沒有受到傷害,那麼這兩輛汽車就都是安全的。

E-NCAP中主要考核的車內成人、車內兒童以及行人安全

正是因為汽車安全是圍繞人的安全來展開的,所以無論是在汽車安全設計還是汽車碰撞測試,也都是以人受到的傷害來作為評判標準的。無論是E-NCAP、C-NAP或者IIHS碰撞測試,最終呈現出來的評判結果,都是人受到傷害程度的高低,絕對不是汽車碰撞後會是什麼狀態。即使在很多碰撞測試的分析文章中,提到了A柱壓縮情況、車門是否能夠正常打開、轉向管柱的壓縮以及氣囊爆開狀況等,都是與人的安全息息相關的。

IIHS中的考核項同樣是主要圍繞人展開的

C-NAP中正面10%碰撞考核情況AP中正面10%碰撞考核情況

2009年廣汽本田行人保護碰撞試驗

有關人的安全,還應該分為兩種——車內乘員的安全,和車外行人的安全。汽車安全設計不僅僅要解決車內乘員的安全問題,更要考慮車外行人的安全問題。因為在交通事故中,相對弱者是車外行人。所以我們看到,E-NCAP汽車碰撞測試中,有專門一項考核車外行人的受傷害情況。在下一代C-NCAP測試中,這一項也將會被加入到考核中來。

正基於此,汽車設計中,前保險杠以及汽車引擎蓋的設計,甚至前擋風玻璃,都必須要做到一定程度的軟。保險杠要考慮行人的腿部保護,而引擎蓋則要考慮行人的身體及頭部的保護。那些成天糾結前防撞鋼樑是不是有、前保險杠後部是不是泡沫的人或者文章,都應該清醒清醒了。不要總想著車內乘客的安全,也不要總考慮車輛安全,別忘了,車外行人的安全同樣重要。

smartfortwo與賓士C級相撞

說到這裡,恐怕會有不少人感到疑惑,難道對於碰撞中的車輛安全,廠家難道就毫無考慮嗎?當然不是如此。在去年的本田汽車技術大會上,我曾經和其日方汽車安全設計部長討論過這個問題。追問之下,他說在設計中一般會考慮8-10公里以下時速碰撞時車輛基本無損,但是,無論是哪家車企,這些都並不是考核一款車型安全的核心,核心當然還是人的安全。

另外,也有一些廠家,進行過一些有關車輛安全的開發和宣傳,比如一些企業開發的車身覆蓋件回彈技術,在輕微碰撞中,車身覆蓋件在凹進去之後,在一段時間內會自動回彈,避免維修。然而,大家也必須要注意,這裡是輕微碰撞,基本無損的情況回彈技術才是有用的。

我還需要說明的一點是,汽車車身有結構件和覆蓋件之分。碰撞中主要是結構件在起主要作用,而覆蓋件則只是輔助。所以,用車身覆蓋件的厚薄來簡單的衡量車輛安全,是完全不靠譜的。它既不能保護乘員的安全,也不能保護車輛的安全。若硬要說和安全相關,它只會與車外行人的安全保護有關。但基於此,它應該是越軟越好。

還有車輛結構件的強度問題,很多車企用車型中使用的高強度鋼的強度高低和多少來宣傳汽車安全,這其實多少有誤導之嫌。車企使用高強度鋼的目的在何處?減小碰撞中車身的潰縮只是一個方面,另外一個更重要的方面是由此來減重。不用高強度鋼難道就不能解決問題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鋼材用得更厚些,結構件的強度設計更合理些,也能解決。

總而言之,今天這篇文章,主要是強調一個概念,考慮汽車安全,必須是以人的安全為核心,車輛安全在其次。用車輛安全來判斷人的安全,自然是張冠李戴。在下一篇文章中,我將具體討論各種碰撞測試中,都是如何來評價汽車安全的。


推薦閱讀:

種族配額歧視華裔?(僑界關注)
陳韻岱:關注女性心肌梗死—差異和警醒
外國媒體關注中國富豪:亞洲開啟新富豪時代
關注全球採購新趨勢

TAG:汽車安全 | 安全 | 汽車 | 關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