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山水詩詞(轉)_不醉不歸30的博客_不醉不歸30--紅豆博客

桂林山水詩詞(轉) 2008-11-14 21:47:30
桂林,以其動人心魂的自然山水。引起古往今來多少文人騷客的遐想和讚歎!  桂林的山水詩詞創作,發端於南朝,興盛於唐宋,發展於明清,繁榮於當代,共有山水詩詞近10000首。 1400多年前南朝劉宋時期,顏延之唱出了「未若獨秀者,峨峨郛邑間」讚美獨秀峰的詩句,是以詩詞形式描寫桂林山水的濫觴。及至唐宋,歌詠桂林山水的文學作品佳作迭出,蔚為壯觀,呈現出短、精、妙的特點。韓愈、柳宗元、杜甫、白居易、李商隱、黃庭堅、范成大、劉克莊、張孝祥、方信孺等大詩人、大作家,都留下了吟唱桂林山水的不朽之作。「江作青羅帶,山如碧玉簪」,「五嶺皆炎熱,宜人獨桂林」,「千峰環野立,一水抱城流」,「桂林山水甲天下」等詩句,成為膾炙人口的千古絕唱。明清時代,桂林山水文學創作,進一步向大、全、博方向發展,詩歌方面出現多首「歌行」、「長韻」;此外,別的文學形式也有了進一步發展。譬如散文遊記也由點到面,出現了「諸山記」、「諸洞記」,甚而「古文遺事、郡囤政績、文獻流寓」,乃至山川地貌,無不「匯摩」成篇。桂林籍學者、散文家張鳴鳳的《桂故》、《桂勝》,偉大的地理學家、文學家徐霞客的《粵西日記》由此產生。近現代,特別是當代,山水詩詞的創作不僅數量超過前代,而且出現了歌詠桂林山水的扛鼎之作,成為桂林這片神奇土地上綻放的奇葩。  由於地處嶺南,遠離中原,歷代統治者把桂林視為僻荒化外之地。桂林自古處往南方漢族和南疆少數民族相交匯的特殊地理位置,其古代文化源於楚文化與百越文化的交融。唐宋以後,中原帝都大邑一些仁人志士屢屢被貶至此,又使桂林文化更多地接納了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較活躍的積極因素。到桂林任職或貶官謫吏,著名的有顏延之、褚遂良、宋之問、張九齡、李渤、吳武陵、范成大等人;有一些則是流放途中經過桂林,如柳宗元、李德裕、李涉、劉蕡等。這些從中原來的文人學土創作的山水詩詞,為桂林山水增色,使桂林山水成為「人化的自然」。  唐代著名詩人杜甫的《寄楊五桂州譚》:  五嶺皆炎熱,宜人獨桂林。  梅花萬里外,雪片一冬深。  聞此寬相憶,為邦復好音。  江邊送孫楚。遠附白頭吟。  這首詩寫出了詩人想像中桂林的美好。  晚唐代表性詩人李商隱《桂林即事》:  城窄山將壓,江寬地共浮。  東南通絕域,西北有高樓。  神護青楓岸,龍移白石湫。  殊鄉近何禱、簫鼓不曾休。  詩中不僅寫出了桂林美好的自然環境,而且反映出當時的桂林已是一個很繁華的南國重鎮。這是李商隱這位「憂傷詩人」被貶官途經桂林所作,詩中一掃詩人作品中常有的傷感,心靈是怡然的。  張九齡寫的《巡按自灕水南行》傳誦一時,詩中寫道:  理棹雖雲遠,飲水寧有惜。  況乃佳山川,怡然傲潭石。  奇峰岌前轉,茂樹隈中積。  猿鳥聲自呼,風泉氣相激。  詩人用白描手法記敘山水的奇秀、物候的特異,平淡中見清麗,耐人尋味。  宋之問被流放欽州路過桂林時遍游山水,著有不少詩篇。共中《下桂江龍目灘》一詩寫道:  亭午出灘險,輕舟容易前。  峰攢入雲樹,崖噴落江泉。  巨石潛山怪,深篁隱洞仙。  鳥游溪寂寂,猿嘯嶺娟娟。  揮袂日凡幾,我行遷已遷。  暝投蒼梧郡,愁枕白雲眠。  詩人繪聲繪色地寫出桂江龍目灘的特異景色,最後幾句融入被流放後的傷感之情,令人慨嘆。  自古以東寫獨秀峰寫得最好的是唐代詩人張固,他的《獨秀峰》詩云:  孤峰不與眾山儔,  直入青雲勢未休。  會得乾坤融結意。  擎天一柱在南州。  詩人在傳神地描寫獨秀峰自然特徵的同時,表達了自己獨立不羈、孤高脫俗的人格。  唐代詩人中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李渤。李渤在唐敬宗寶曆元年(825)以御史中丞出任桂林刺史,他對開發桂林風景作出了很大貢獻。隱山和南溪山風景是他任內開發的,他還率領民工修繕疏通靈渠,興安秦堤四賢詞內有他一席地位。後來他調離桂林,寫了《留別南溪》和《留別隱山》兩首詩。《留別南溪》寫道:  常嘆春泉去不回,  我今此去更難來。  欲知別後留情處,  手種岩花次第開。  《留別隱山》寫道:  如雲不厭蒼梧遠,  似雁逢春又北歸。  惟有隱山溪上月,  年年相望兩依依。  兩首詩字裡行間,表達了詩人對桂林的無限眷戀。  唐代著名詩人中有30多人寫過桂林,其中桂林籍的曹鄴、曹唐都中過進士,《全唐詩》中各收入他們的詩作百餘首。曹鄴對他的出生地陽朔的西郎山、東郎山、廣福岩、東洲都有非常精彩的描寫。他的詩流傳最廣的一首是《官倉鼠》。移居桂林後,他寫了《寄陽朔友人》:  桂林須產千株桂,  未解當天影日開。  我到月中收得種,  為君移向故園栽。  至宋代,隨著經濟文化的發展,來桂林的人多了,寫桂林的詩也多了,詩中對桂林山水的評價也更高了。黃庭堅寫道:  桂嶺環城如雁盪,  平地蒼玉忽嵯峨。  李成不在郭熙死,  奈此百嶂千峰何!  李綱則更進一步稱讚:「雁盪武夷何足道,千岩原是小玲瓏」。王正功高度概括為「桂林山水甲天下」,宋代詩人劉克莊「千峰環野立,一水抱城流」,張孝祥「雲山米家畫,水竹輞川庄」。范成大「舊說桂林無瘴氣,今知灕水辟刀兵」,方信孺「雨腳初收魚尾霞,滿溪流水半溪花」等都是宋代詩人描寫桂林山水的佳句。  宋代寫桂林山水較有特色的詩有宋薊北處士《水月洞和韻》:「水底有明月,水上明月浮。水流月不去,月去水還流。」僅20個寧就非常生動地寫出了月夜裡象山水月洞的奇幻景象,彷彿深藏禪機的佛家偈語。  南宋趙夔《桂林二十四岩洞歌》是宋代詩歌中篇幅較長的一首。此詩於1154年刻於南溪山穿雲岩。岩洞幽奇是桂林山水的一大特點,作者在「遍游諸景」後,抓住伏波岩、讀書岩、疊彩岩等12個岩和棲霞洞、白龍洞、水月洞等12個洞的特徵,分別予以描述和品評,是專詠桂林岩洞奇觀的力作。  宋代詩人張孝祥曾收集前人詩句,寫了一首《水調歌頭·桂林集句》:  五嶺皆炎熱,宜人獨桂林。江南驛使未到,梅  蕊破春心。繁會九衢三市,縹緲層樓傑觀,雪片一  冬深。自是清涼國,莫遣瘴煙侵。  江山好,青羅帶,碧玉簪。平沙細浪欲盡,陡  起忽千尋。家種黃柑丹荔,戶拾明珠翠羽,簫鼓夜  沉沉、莫問驂鸞事,有酒且頻斟。  這首詞寫出了桂林宜人的氣候、美麗的山水、繁榮的街市、豐富的物產等各個方面,對桂林作了全面的禮讚。  元代詩人呂思誠有一首詩《桂嶺晴嵐》:  桂嶺崇崇插絳霄,晴嵐浮動翠雲飄。  峰巒碧潤輕翻縠,岩壑精熒深染綃。  晚靄忽開高突兀,餘輝斜抹蔚岹嶢。  緩行鳥徑衣裳濕,莫說梅花萬里遙。  桂林的山峰被作者寫得氣象萬千,美不勝收。  明清寫桂林的詩可謂洋洋大觀,其筆力之健堪追唐宋,尤其是對風土人情的描寫最具特色。如明代解縉《桂林大圩》一詩:  大圩江上蘆田寺,  百尺深潭萬竹圍。  柳店積薪晨爨後,  僮人荷葉裹鹽歸。  清代著名詩人、學者袁枚所作的七絕《由桂林溯灕江至興安》堪稱描寫灕江景緻的代表作:  江到興安水最清,  青山簇簇水中生。  分明看見青山頂,  船在青山頂上行。  全詩清新流暢,質樸無華、無雕琢之痕,將青山綠水的灕江風光和水中倒影生動地描繪出來,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  清代張寶《疊彩山口佔一絕》是描寫桂林秋景的佳作:  奇石嵯峨古渡頭;  訾洲紅葉桂林秋,  洞中穿過高樓望,  人在荊關畫里游。  近代著名政治家康有為兩次蒞桂,對桂林山水稱讚不已,寫了30多首山水詩作。其中有一首甚至寫道「行將築室老於是,天許桂海為衡虞」,表達了他熱愛桂林。想終老於此的想法。  清末和民國年間,桂林湧現出許多本土詩詞大家,有的在全國具有一定影響。臨桂王鵬運、況周頤開創臨桂詞派,為晚清四大詞人之一,對清末詞界產生過重大影響,成為一代宗師。  清末的桂林,還出現了相當於詩社性質的「杉湖畔」聚會,詩人龍啟瑞、汪運、朱琦、彭昱堯、商書浚、楊繼榮,曾克敬、李宗瀛、趙德湘、黃錫祖等人常在杉湖北岸補杉樓吟詩作賦,被稱為「杉湖十子」。今有《杉湖十子詩鈔》留傳。  現代史上,詩人柳亞子、鷗外鷗等都到過桂林,並創作了大量詩篇。建國後,朱德、徐特立、董必武、葉劍英、郭沫若、陳毅等國家領導人也為桂林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詩篇,陳毅的「願作桂林人,不願作神仙」詩句更是眾口相傳。著名詩人貿敬之的《桂林山水歌》,以深刻動人的筆觸,描繪了「神姿仙態桂林的山」、「如情似夢灕江的水」,很得桂林山水神韻,享譽海內外。  雲中的神啊,霧中的仙,  神姿仙態桂林的山!  情一樣深啊,夢一樣美,  如情似夢灕江的水!  水幾重啊,山幾重?  水繞山環桂林城……  是山城啊,是水城?  都在青山綠水中……
固定鏈接┆評論(1)┆引用(0)┆閱讀(783)┆只看圖片┆編輯┆推薦

推薦閱讀:

會背古詩詞到底算不算本事?
「春暖人間,詩詠真愛」詩詞徵集活動
『但得霜刀雕雪月,何妨鐵骨濟蒼穹』‖秦曉舟舊體詩詞欣賞

TAG:詩詞 | 博客 | 山水 | 桂林 | 紅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