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必修二知識點總結
生物必修二知識點總結
第一章遺傳因子的發現第一節孟德爾豌豆雜交試驗(一)
1.遺傳學中常用概念及分析
(1)性狀:生物所表現出來的形態特徵和生理特性。
相對性狀:一種生物同一種性狀的不同表現類型。舉例:兔的長毛和短毛;人的捲髮和直發等。
性狀分離:雜種後代中,同時出現顯性性狀和隱性性狀的現象。如在DD×dd雜交實驗中,雜合F1代自交後形成的F2代同時出現顯性性狀(DD及Dd)和隱性性狀(dd)的現象。
顯性性狀:在DD×dd雜交試驗中,F1表現出來的性狀;如教材中F1代豌豆表現出高莖,即高莖為顯性。決定顯性性狀的為顯性遺傳因子(基因),用大寫字母表示。如高莖用D表示。
隱性性狀:在DD×dd雜交試驗中,F1未顯現出來的性狀;如教材中F1代豌豆未表現出矮莖,即矮莖為隱性。決定隱性性狀的為隱性基因,用小寫字母表示,如矮莖用d表示。
(2)純合子:遺傳因子(基因)組成相同的個體。如DD或dd。其特點純合子是自交後代全為純合子,無性狀分離現象。
雜合子:遺傳因子(基因)組成不同的個體。如Dd。其特點是雜合子自交後代出現性狀分離現象。
(3)雜交:遺傳因子組成不同的個體之間的相交方式。如:DD×dd Dd×dd DD×Dd等。
自交:遺傳因子組成相同的個體之間的相交方式。如:DD×DD Dd×Dd等
測交:F1(待測個體)與隱性純合子雜交的方式。如:Dd×dd
2.常見問題解題方法
1)如果後代性狀分離比為顯:隱=3:1,則雙親一定都是雜合子(Dd)。即Dd×Dd 3D_:1dd
(2)若後代性狀分離比為顯:隱=1:1,則雙親一定是測交類型。即Dd×dd 1Dd :1dd
(3)若後代性狀只有顯性性狀,則雙親至少有一方為顯性純合子。即DD×DD或DD×Dd或DD×dd
3.分離定律的實質:減I分裂後期等位基因分離。
第2節孟德爾豌豆雜交試驗(二)
1.兩對相對性狀雜交試驗中的有關結論
(1)兩對相對性狀由兩對等位基因控制,且兩對等位基因分別位於兩對同源染色體。
(2) F1減數分裂產生配子時,等位基因一定分離,非等位基因(位於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組合,且同時發生。
(3)F2中有16種組合方式,9種基因型,4種表現型,比例9:3:3:1
注意:上述結論只是符合親本為YYRR×yyrr,但親本為YYrr×yyRR,F2中重組類型為10/16,親本類型為6/16。
2.常見組合問題
(1)配子類型問題如:AaBbCc產生的配子種類數為2x2x2=8種
(2)基因型類型如:AaBbCc×AaBBCc,後代基因型數為多少?
先分解為三個分離定律:
Aa×Aa後代3種基因型(1AA:2Aa:1aa)Bb×BB後代2種基因型(1BB:1Bb)
Cc×Cc後代3種基因型(1CC:2Cc:1cc)所以其雜交後代有3x2x3=18種類型。
(3)表現類型問題如:AaBbCc×AabbCc,後代表現數為多少?
先分解為三個分離定律:
Aa×Aa後代2種表現型Bb×bb後代2種表現型Cc×Cc後代2種表現型
所以其雜交後代有2x2x2=8種表現型。
3.自由組合定律的實質:減I分裂後期等位基因分離,非等位基因自由組合。
第二章基因和染色體的關係第一節減數分裂和受精作用
1.減數分裂
減數分裂的概念:①範圍:進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原始生殖細胞(精原細胞或卵原細胞)發展成為成熟生殖細胞(精子或卵細胞)過程中進行的。②過程:減數分裂過程中染色體複製一次細胞連續分裂兩次,③結果:新細胞染色體數減半。
2.精子和卵細胞的形成過程及比較
(1)同源染色體:兩條形狀和大小一般相同,一條來自父方,一條來自母方的染色體。
(2)聯會:同源染色體兩兩配對的現象。
(3)四分體:複製後的一對同源染色體包含四條姐妹染色單體,這對同源染色體叫四分體。
一對同源染色體=一個四分體=2條染色體=4條染色單體=4個DNA分子。
(4)一個精原細胞減數分裂完成形成四個精子。一個卵原細胞減數分裂完成形成一個卵細胞和三個極體。
3.減數分裂和有絲分裂主要異同點:
4.受精作用的概念、過程及減數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義
意義:減數分裂和受精對於維持每種生物前後代體細胞中染色體數目的恆定,對於遺傳和變異很重要特點:
5.識別細胞分裂圖形(區分有絲分裂、減數第一次分裂、減數第二次分裂)
(1)、方法(點數目、找同源、看行為)
第1步:如果細胞內染色體數目為奇數,則該細胞為減數第二次分裂某時期的細胞。
第2步:看細胞內有無同源染色體,若無則為減數第二次分裂某時期的細胞分裂圖;若有則為減數第一次分裂或有絲分裂某時期的細胞分裂圖。
第3步:在有同源染色體的情況下,若有聯會、四分體、同源染色體分離,非同源染色體自由組合等行為則為減數第一次分裂某時期的細胞分裂圖;若無以上行為,則為有絲分裂的某一時期的細胞分裂圖。
6.配子種類問題
由於染色體組合的多樣性,使配子也多種多樣,根據染色體組合多樣性的形成的過程,所以配子的種類可由同源染色體對數決定,即含有n對同源染色體的精(卵)原細胞產生配子的種類為2n種。
7.植物雙受精(補充)
被子植物特有的一種受精現象。花粉被傳送到雌蕊柱頭後,長出花粉管,伸達胚囊,管的先端破裂,放出兩精子,其中之一與卵結合,形成受精卵,另一精子與兩個極核結合,形成胚乳核;經過一系列的發展過程,前者形成胚,後者形成胚乳,這種雙重受精的現象稱雙受精。
註:其中兩個精子的基因型相同,胚珠中極核與卵細胞基因型相同。
例:一株白粒玉米(aa)接受紅粒玉米(AA)的花粉,所結的種子的胚細胞、胚乳細胞基因型依次是:Aa、Aaa
第二節基因在染色體上
1.薩頓假說推論:基因在染色體上,也就是說染色體是基因的載體。因為基因和染色體行為存在著明顯的平行關係。
2.基因位於染色體上的實驗證據:果蠅雜交實驗
3.一條染色體上一般含有多個基因,且這多個基因在染色體上呈線性排列
第三節伴性遺傳
1.伴性遺傳的概念
2.人類遺傳病的判定方法
口訣:無中生有為隱性,有中生無為顯性;隱性看女病,女病男正非伴性;顯性看男病,男病女正非伴性。
第一步:確定致病基因的顯隱性:可根據
(1)雙親正常子代有病為隱性遺傳(即無中生有為隱性);
(2)雙親有病子代出現正常為顯性遺傳來判斷(即有中生無為顯性)。
第二步:確定致病基因在常染色體還是性染色體上。
①在隱性遺傳中,父親正常女兒患病或母親患病兒子正常,為常染色體上隱性遺傳;
②在顯性遺傳,父親患病女兒正常或母親正常兒子患病,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
③不管顯隱性遺傳,如果父親正常兒子患病或父親患病兒子正常,都不可能是Y染色體上的遺傳病;
④題目中已告知的遺傳病或課本上講過的某些遺傳病,如白化病、多指、色盲或血友病等可直接確定。
註:如果家系圖中患者全為男性(女全正常),且具有世代連續性,應首先考慮伴Y遺傳,無顯隱之分。
4、性別決定的方式:雌雄異體的生物決定性別的方式,分為XY型和ZW型。
①XY型:XX表示雌性XY表示雄性;主要時哺乳動物、昆蟲、兩棲類、魚、菠菜、大麻
②ZW型:ZW表示雌性ZZ表示雄性;主要指鳥類、蝶、蛾
第三章基因的本質第一節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
1.肺炎雙球菌的轉化實驗
(1)體內轉化實驗:1928年由英國科學家格里菲思等人進行。
結論:在S型細菌中存在轉化因子,可以使R型細菌轉化為S型細菌。
(2)體外轉化實驗:1944年由美國科學家艾弗里等人進行。結論:DNA是遺傳物質
2.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結論:進一步確立DNA是遺傳物質
絕大多數生物(細胞結構的生物和DNA病毒)的遺傳物質是DNA,所以說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
第二節DNA分子的結構
一、DNA分子的結構
1、化學結構:脫氧核糖核苷酸連接成脫氧核苷酸鏈。磷、糖在外為骨架,鹼基在內。
2、空間結構:規則的雙螺旋(雙鏈螺旋結構,極性相反平行)
3、結構特點:①穩定性:外側是磷酸和脫氧核糖交替連接,鹼基A-T、C-G配對。
②多樣性:鹼基對排列順序千變萬化,數目成百上千。③特異性:每種生物具有特定的鹼基排列。
二、相關計算
(1)A=TC=G
(2)(A+ C)/(T+G)= 1或A+G / T+C = 1
(3)如果(A1+C1)/(T1+G1)=b那麼(A2+C2)/(T2+G2)=1/b
(4)(A+ T)/(C +G)=(A1+ T1)/(C1 +G1)=(A2 + T2)/(C2+G2)= a
三、判斷核酸種類
(1)如有U無T,則此核酸為RNA;(2)如有T且A=TC=G,則為雙鏈DNA;
(3)如有T且A≠TC≠G,則為單鏈DNA;(4)U和T都有,則處於轉錄階段。
第3節DNA的複製
一、DNA半保留複製的實驗證據。結論:DNA分子複製為半保留複製。
二、DNA分子複製的過程
1、時間:有絲分裂間期和減數分裂間期
2、條件:模板—DNA雙鏈原料—細胞中遊離的四種脫氧核苷酸能量—ATP多種酶
3、過程:邊解旋邊複製,解旋與複製同步,多起點複製。
4、特點:半保留複製,新形成的DNA分子有一條鏈是母鏈,
5、意義:通過複製,使遺傳信息從親代傳給了子代,保證遺傳信息的連續性。
三、與DNA複製有關的鹼基計算
1.一個DNA連續複製n次後,DNA分子總數為:2n
2.第n代的DNA分子中,含原DNA母鏈的有2個,佔1/(2n-1)
3.若某DNA分子中含鹼基T為a,
(1)則連續複製n次,所需遊離的胸腺嘧啶脫氧核苷酸數為:a(2n-1)
(2)第n次複製時所需遊離的胸腺嘧啶脫氧核苷酸數為:a·2n-1
第4節基因是有遺傳效應的DNA片段
一、基因與DNA、染色體的關係
基因是有遺傳效應DNA片段,是決定生物性狀的基本單位。在染色體上呈直線排列。染色體是基因、DNA的載體
二、DNA片段中的遺傳信息
遺傳信息蘊藏在4種鹼基的排列順序之中;鹼基排列順序的千變萬化構成了DNA分子的多樣性,而鹼基的特異排列順序,又構成了每個DNA分子的特異性。
第四章基因的表達
一、基因控制蛋白質的合成(轉錄、翻譯)
轉錄:在細胞核內,以DNA一條鏈為模板,按照鹼基互補配對原則,合成RNA的過程。
翻譯:在細胞質中,以信使RNA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順序的蛋白質的過程。
二、基因控制性狀的原理,中心法則
三、基因表達過程中有關DNA、RNA、氨基酸的計算
1、轉錄產生的mRNA分子中鹼基數目是基因中鹼基數目的一半,且基因模板鏈中A+T(或C+G)與mRNA分子中U+A(或C+G)相等。
2、經翻譯合成的蛋白質分子中氨基酸數目是mRNA中鹼基數目的1/3,是雙鏈DNA鹼基數目的1/6。
第五章基因突變及其他變異第一節基因突變和基因重組
一、基因突變的原因和特點
⑴誘發突變(外因)⑵自然突變(內因)時間有絲分裂或減數第一次分裂間期
特點⑴普遍性⑵隨機性⑶不定向性⑷低頻性⑸多害少利性
二、基因重組時間:減數第一次分裂過程中(減數第一次分裂後期和四分體時期),受精作用
第二節染色體變異
一、染色體結構的變異
二、染色體數目的變異
1.染色體組的概念及特點
①由合子發育來的個體,細胞中含有幾個染色體組,就叫幾倍體;
②而由配子直接發育來的,不管含有幾個染色組,都只能叫單倍體。
2.總結:多倍體育種方法:單倍體育種方法:
3.染色體組數目的判斷
(1)細胞中同種形態的染色體有幾條,細胞內就含有幾個染色體組。
(2)根據基因型判斷細胞中的染色體數目,根據細胞的基因型確定控制每一性狀的基因出現的次數,該次數就等於染色體組數。
(3)根據染色體數目和染色體形態數確定染色體數目。染色體組數=細胞內染色體數目/染色體形態數
第三節人類遺傳病
一、常見遺傳病分類及判斷方法:
1、判斷順序及方法:第一步:判斷是顯性還是隱性遺傳病
方法:看患者總數,如果患者很多連續每代都有即為顯性遺傳。如果患者數量很少,只有某代或隔代個別有患者即為隱性遺傳。(無中生有為隱性,有中生無為顯性)
第二步:先判斷是常染色體遺傳病還是X染色體遺傳病。
方法:看患者性別數量,如果男女患者數量基本相同即為常染色體遺傳病。如果男女患者的數量明顯不等即為X染色體遺傳病。(特別:如果男患者數量遠多於女患者即判斷為X染色體隱性遺傳。反之,顯性)
二、常見單基因遺傳病分類:
①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病:紅綠色盲、血友病、進行性肌營養不良(假肥大型)。
發病特點:⒈男患者多於女患者⒉男患者將至病基因通過女兒傳給他的外孫(交叉遺傳)
②伴X染色體顯性遺傳病:抗維生素D性佝僂病。
發病特點:女患者多於男患者遇以上兩類題,先寫性染色體XY或XX,在標出基因
③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多指、並指、軟骨發育不全
發病特點:患者多,多代連續得病。
④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白化病、先天聾啞、苯丙酮尿症
發病特點:患者少,個別代有患者,一般不連續。遇常染色體類型,只推測基因,而與X、Y無關
三、多基因遺傳病:唇裂、無腦兒、原發性高血壓、青少年糖尿病。
四、染色體異常病:21三體(患者多了一條21號染色體)、性腺發育不良症(患者缺少一條X染色體)
五、優生措施:⒈禁止近親結婚。(直系血親與三代以內旁系血親禁止結婚)
⒉進行遺傳諮詢,體檢、對將來患病分析⒊提倡「適齡生育」⒋產前診斷
第6章從雜交育種到基因工程第1節雜交育種與誘變育種
一、雜交育種:概念、原理、優缺點二、誘變育種:概念、原理、優缺點
三、四種育種方法(雜交、誘變、單倍體、多倍體育種)的比較
第二節基因工程及其應用
1.概念 2.原理3.基本工具 4.基本步驟:
第7章現代生物進化理論第1節現代生物進化理論的由來
一、拉馬克的進化學說二、達爾文自然選擇學說
自然選擇:過度繁殖,生存鬥爭(進化動力),遺傳變異(內在因素),適者生存(選擇結果)
第2節現代生物進化理論的主要內容
一、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與生物進化
(一)種群是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
1、種群概念:特點: 2、基因庫
3、基因頻率、基因型頻率及其相關計算
兩者聯繫:
(1)種群中一對等位基因的頻率之和等於1,基因型頻率之和也等於1。
(2)一個等位基因的頻率=該等位基因純合子的頻率+雜合子的頻率。
例題1.從某種生物種群中隨機抽取一定數量的個體,其中基因型為AA個體佔24%,基因型為Aa個體佔72%,基因型為aa個體佔4%,則基因A和a的頻率分別是()A.24% 72% B.36% 64% C.57% 43% D.60% 40%
補充:伴X遺傳的基因頻率 Xb/XB+Xb=(2XbXb+XBXb+XbY)/(2XX+XY)
和非伴性遺傳的基因頻率不同點就在於Y染色體上無B的等位基因,女性含有2個X,男性只含有一個X。所以XB+Xb=X染色體的數目=2XX+XY。
(二)突變和基因重組產生進化的原材料
可遺傳的變異:基因突變、染色體變異、基因重組。 突變包括基因突變和染色體變異
突變的有害或有利不是絕對的,取決於生物的生存環境
(三)自然選擇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
生物進化的實質是基因頻率的改變。所以說變異不是定向的,但自然選擇是定向的,決定著進化的方向。
二、隔離與物種的形成
1、物種的概念 注:一個物種的形成必須要經過生殖隔離,但不一定經過地理隔離,如多倍體的產生。
地理隔離 阻斷基因交流 不同的突變基因重組和選擇 基因頻率向不同方向改變 種群基因庫出現差異 差異加大 生殖隔離 新物種形成
三、共同進化與生物多樣性的形成
(一)、共同進化 (二)、生物多樣性的形成
生物多樣性形成的進化歷程
簡單 複雜 水生 陸生 低等 高等 異樣 自養
厭氧 需氧 無性 有性 單細胞 多細胞 細胞內消化 細胞外消化
三、生物進化理論在發展 現代生物進化理論核心是自然選擇學說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