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 | 「全面二孩」難破中國低生育困境

欄作家:黃文政 梁建章作者梁建章為「攜程旅行網」CEO兼董事會主席,黃文政為「人口與未來」網站聯合創始人

2015年10月29日,中共第十八屆五中全會宣布全面實施一對夫婦可生育兩個孩子的政策。這是自1971年計劃生育,尤其是1980年一胎化以來,人口政策最為重大的逆轉。雖然來得太遲了,但依然可喜可賀。特別是,計劃生育思想浸淫黨政體系數十年,決策層邁出這一步體現了非凡的魄力和擔當,這是國家之幸、民族之福。

在2013年11月15日「單獨兩孩」政策宣布當天,我們曾撰文《放開單獨二胎對生育率恢復正常杯水車薪》,而之後政策實施的效果印證了我們當初的判斷。那麼全面二孩政策會帶來何種變化?

符合該政策的家庭遠多於單獨家庭,所以全面二孩政策對短期生育率的提升將大大超過單獨二孩。由於長期被限制的生育意願得到釋放,2016年應出現再生育申請高峰,但很多申請者是高齡母親而未必能如期生育,實際出生人數會明顯少於申請數。

我們預料2016年的新生兒會顯著多於2015年。而生育高峰將出現在2017年,新增新生兒估計在300萬到800萬之間,以500萬為估計中值;當年出生人口約在2000到2500萬之間,以2200萬為估計中值。這是1991年以來乃至未來百年之內新生兒最多的一年。但縱向來看,2017年生育高峰的新生兒甚至不到1963至1990年的平均水平,更要遠低於1960年代中期、1970年代初期和1980年代末期的生育高峰。

全面二孩政策的新增新生兒很大比例會出現在城市,由此帶來的醫療、養護、教育需求容易被社會感知,因此可能會造成一定輿論壓力。但我們相信,孩子是民族最寶貴的財富,在嚴重的低生育率下,嬰兒潮更是中國的福祉。只要立即著手規劃,適當投入就可應對峰值壓力,長遠的回報將遠大於有限的投入。

真正的危機不是嬰兒潮壓力,而是2017年高峰之後,隨著堆積勢能釋放,生育旺盛期女性劇減和低生育率慣性的雙重作用,將導致出生人口出現斷崖式下跌。首先,由2010年人口普查數據可確定,從2015到2025年,中國22至29歲的生育旺盛期的女性數量將萎縮42.35%。其次,即便國家統計局近年公布的生育率低估10%,實際生育率也不到1.4;在2.2的更替水平下,這意味著每一代人減少36.36%(1.4/2.2)。

在這兩個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就算完全放開並大力鼓勵生育能將實際生育率提升30%,中國年出生人口在一兩代人內,即2050年前後將萎縮到現在的47.70%((1-0.3636)*(1-0.4235)*1.3),即約800萬(0.477*1687)的水平,而年死亡人數將達2300萬。兩者比較,每年將減少約1500萬人。只要生育率低於更替水平以上,人口萎縮將將一直持續下去。無論是從資源、環境、經濟、科技還是文明傳承來說,嚴重衰微的人口趨勢有害無益,對民族復興更是釜底抽薪。

從全球比較來看,中國未來的人口萎縮更是觸目驚心。過去200年來,中國佔世界人口比例總體上一直在下降,雖然目前還有18.9%,但每年新生兒卻不到佔世界12%。而中國在一兩代人之後每年出生的約800萬人也只相當於屆時世界的5%。在強大的低生育率慣性下,中國要將生育率提升到世界平均水平可能再需要兩三代人時間,等到最終穩定下來,中國每年新生兒佔世界比例可能跌破3%。除非之後中國生育率超過世界平均,中國佔世界人口的最終比例可能不到3%。中國生育意願陷入低迷

中國人口的真正困境是低迷的生育意願,這已被各種調查所印實。比如,基於1980-2011年間開展的227項生育意願的調查研究發現,1980年以來中國家庭生育意願在減少,心目中的理想子女數平均在1.6至1.8之間,遠低於2.2的更替水平。而且,實際生育率通常低於生育意願。在日本和韓國的調查中,理想孩子數都超過2,但實際生育率近10年來都在1.05到1.45之間。即便是在中國生育意願較高農村,生育意願也不到1.9,比日本、韓國還低。

頑強的生育文化曾是中華文明綿延不絕的關鍵,但東亞文化圈目前卻是全球生育率最低的區域。根據世界銀行和台灣的最新數據,東亞各地的生育率分別是:緬甸1.94、越南1.74、泰國1.40、日本1.43、韓國1.19、新加坡1.19、香港1.12、台灣1.07、澳門1.08。與此對應,法國2.01、英國1.92、美國1.87、俄羅斯1.70。

這表明,東亞各地的生育率都在更替水平以下,其中華人社會墊底。與中國文化較近,經濟社會發展水平不如中國的泰國、越南、緬甸,其生育率也分別低於俄羅斯、美國、法國。此外,在有海外華人的國家,華人生育率也普遍低於主流民族。比如,即使排除教育水平的差異,美國的華人生育率也顯著低於白人。

在中華文化圈裡,多子多福觀念曾深入人心,為何現在生育率全球墊底?一是中華文化圈特別注重孩子教育,加重了養育的現實和情感負擔。二是華人女性勞動參與率更高。根據美國勞工統計局的國際數據,2010年中國女性勞動參與率接近70%,處於世界最高之列;大量的女性參加社會工作,減少了撫養孩子的時間和精力。三是東亞國家的工作時間相對偏長。

還有,西方近年生育率提升與非婚孩子比例增加有關。根據美國人口普查局2012年數據,美國、法國的非婚出生的孩子分別從1980年的18.4%、11.4%增加到2008年的40.6%、52.6%,英國則從1980年的1.5%增加到2006年的43.7%。在這些國家,很多不婚女性有自己的孩子。這在東亞則非常罕見;2006年日本非婚出生孩子的比例僅為2.1%。

現代化過程中,生育率下降是普遍現象。一是避孕措施普及給低生育率提供了技術條件。二是現代社會需要更高的勞動力質量,從而推高教育要求,增加養育孩子的實際成本。三是女性就業普及與父母自身教育和工作技能的提升,增加養育孩子的機會成本。三是生活豐富和養老社會化,降低了養育孩子的情感和現實收益。

推薦閱讀:

面對一個單調、無聊、毫無技術含量卻又無法逃避的工作時,我該怎麼辦?
什麼是博弈論:從「囚徒困境「說起
從囚徒困境到博弈論
困境中,你不過是缺少抗逆力

TAG:中國 | 生育 | 觀點 | 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