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論白話解 ---平脈法
06-16
傷寒論白話解平脈法1、問:人的脈象有寸關尺三部,是陰陽相互依存、維繫的反映。脈的搏動與營衛氣血及肺氣密切相關。在人體內,營衛氣血隨呼吸出入、氣息的活動而循環上下、敷布周身,故有脈的跳動。人與天地相應,四時氣候的變化,對人勢必產生影響,故脈隨四時而有變化,呈現多種多樣的形態。例如春天脈象弦,秋天脈象浮,冬天脈象沉,夏天脈象洪。同時,病人的脈象,有大小的區別,即使在一個時間內,也往往變化不定。此外,尺部和寸部脈象可參差不齊,或見短脈,或見長脈;上部和下部的脈象可以不一,有的有脈搏存在,有的脈搏消失。並且,人一生病脈搏就會發生變化,或見脈搏跳的快,或見脈搏跳的慢,或見脈浮,或見脈沉。這些都容易使人心迷意惑,動輒就丟掉綱領,請老師詳加陳述,以便清楚明白。老師答:你所問的,正是醫道中的根本問題。脈有三部,就是寸關尺。營衛氣血的流行,如尺之量長短,秤之稱輕重,準確無誤。所以腎脈沉,心脈洪,肺脈浮,肝脈弦,這是各臟正常的本脈,不會有絲毫差錯。隨呼吸出入,人體營衛之氣流行,按漏刻時間循環周身。漏刻中水下二刻,則循環一周。因此,按寸口之脈,就可察人體虛實,觀病情的變化,明陰陽的偏盛偏衰。如果感受風邪,則脈象浮虛,感受寒邪則脈象牢堅,沉伏之脈主水飲停蓄,急弦之脈是支飲為害,動脈主痛,數脈主熱甚。假如脈與病症不相對應,必須了解變化的根源。寸關尺三部的脈象不同,疾病也就相異。脈搏太過是病態,不及也是病態。總之,邪氣不是空無所見的,如果窮究其源,必能找到病變根本。因此,必須審查病在表在里,分辨在上焦、中焦、還是下焦,明確邪氣所侵犯的部位,診查推斷臟腑的盛衰。如果掌握這些,就會有獨到、高超的見解。為此,分條記述如後,以傳給有知識的人。2、老師說:脈隨呼吸之氣的出入而行。初按脈搏時,其脈來的快,去的慢,這是因為呼吸之氣呼出的快吸進的慢,叫做內虛外實。初按脈時,其脈來的慢,去的快,這是因為呼吸之氣呼出的慢吸進的快,名叫內實外虛,。3、問:高明的醫生,通過察顏觀色就能知道病情,一般的醫生,通過問診就能知道病情,水平低下的醫生通過診脈才能知道病情,請老師給以指教。老師答:假如病人家屬來請醫生時說,病人發熱厲害,身體疼痛,卻能自然安睡。到病家後診病人的脈為沉而遲,知道疾病將要痊癒。根據什麼知道的呢?這是因為,患者發熱、身體疼痛,是表證之見症,表證脈應浮大,現在脈反見沉遲,為表證而得里脈,由此可知邪氣已衰,疾病將要痊癒。假如病人訴腹部突然疼痛,卻能安然自坐,切其脈為浮大,也可知道疾病將愈。根據什麼知道的呢?這是因為,患者腹內疼痛,是病在里,里有病脈應當沉而細,現脈浮大,是陰證而見陽脈,為正復邪退之兆,所以知道疾病將愈。4、老師說:病人家屬來請醫生時說,病人發熱很厲害。第二天醫生到了病家,見病人朝牆安然入睡,這是熱已經退了。此時,即使脈象還未趨調和,也可以斷言疾病已經痊癒。假如病人朝牆而睡,醫生來後,並不驚坐而起,卻盯著醫生,說話吞吐支吾、欲言又止,給他診查時,卻吞咽唾液,這是病人假裝生病。假如病人的脈象正常,醫生就可故意說這個病很重,應當服涌吐葯及瀉下藥,並須針刺、艾灸數十、數百個穴位,以嚇唬病人,這樣才能痊癒。5、醫生診脈時,病人打哈欠的,這是沒有病。醫生診脈時,病人呻吟的,這是有病。如果說話遲鈍不靈活的,是風病;搖頭說話的,是里有疼痛的病症;行動遲緩的,是筋脈強急的病變;俯伏而坐的,是短氣;不能正坐的,是腰痛;雙手護腹,好象懷抱雞蛋不肯放手,懼怕人觸碰的,這是脘腹疼痛。6、老師說:伏氣這種病,必須時時留意觀察,注意及時發現病人,以便儘早治療。假如過去確有邪氣內伏,就應該及早診查。如果脈象微弱的,就會出現咽喉疼痛劇烈,好象創傷一樣,這不是喉痹證。病人說:咽喉的確疼痛。雖然如此,現在又想腹瀉。7、問:人在恐懼驚怕的時候,脈的形態怎麼樣?老師答:脈形好象用手指按絲線,纖細而連貫,同時,病人的面部失色而顯蒼白。8、問:人如果不飲水,以致津液虧虛,脈的表現怎麼樣?老師答;脈象澀,並見唇、口乾燥。9、問:人羞愧時,脈的表現怎麼樣?老師答:脈象浮,並見面色忽紅忽白。10、問:《難經》說:脈有三菽重、六菽重的,是怎麼回事?老師答:醫生用手指按脈,如三粒小豆一樣的重量就能切得脈搏的,是肺氣之脈;如六粒小豆一樣的重量而切得脈搏的,是心氣之脈;如九粒小豆一樣的重量而切得脈搏的,是脾氣之脈;如十二粒小豆的重量而切得脈搏的,是肝氣之脈;重按至骨始得脈搏的,是腎氣之脈。假如病人腹瀉,寸關尺均摸不到脈搏,但尺部時而出現脈微微搏動,隨呼吸而至的,這是腎氣尚未竭絕;如果出現一息而脈二至的損脈,則是難治之證。11、問:脈象有相互乘侮、有縱橫、有順逆,講的是什麼呢?老師答:四時各有平脈,五臟之氣與之相應,所以有春弦、夏洪、秋浮、冬沉之脈。如果五臟之氣相乘相剋,則為病脈。其中,如果臟腑之氣相乘,克其所勝的,例如夏令脈應洪,反見沉脈,是腎水乘心火;春季脈應弦,反見浮脈的,是肺金乘肝木,這些就叫縱。如果臟腑之氣反侮,反乘其不勝的,例如冬季脈應沉,反見洪脈的,是心火反侮腎水;秋令脈當浮,反見弦脈的,是肝木反侮肺金,這些就叫橫。如果秋令反見沉脈,是腎水乘肺金;春季反見洪脈,是心火乘肝木,這些是子氣克母,名叫逆。如果冬令反見浮脈,是肺金乘腎水;夏令反見弦脈,是肝木乘心火,這些是母氣乘子,名叫順。12、問:脈象中有邪氣傷人的病脈,是怎麼回事?老師答:脈象中有弦、緊、浮、滑、沉、澀,這六種脈象就是邪氣傷人所致的病脈,是邪氣侵害各經脈所致病變的反映。13、問:脈象中有災怪,是怎麼回事?老師答:假如有一個病人,既有太陽之脈,又有太陽之證,脈與證相應,於是製作湯藥治療,待到服藥後約一頓飯左右的時間,病人突然出現劇烈嘔吐,或者嚴重腹瀉,並見腹中疼痛。而醫生就診時沒有這些見症,是現在才發生的意外變化,這就叫災怪。又問:是什麼原因引起的嘔吐、腹瀉?老師答:可能是以前服的其它葯,現在才發生作用,所以引起了嘔吐、腹瀉等症,產生了意外變化。14、問:東方肝脈,它的表現怎麼樣?老師答:肝,屬木,又叫厥陰,其脈微弦濡弱而長,是肝的平脈,如果肝病而見濡弱之脈,示疾病將愈。假如為單純弦脈的,預後不良。為什麼呢?因為其脈如弓弦一樣直,這是肝臟損傷,所以知道預後不良。15、南方心脈,它的表現怎麼樣?老師答:心屬火,又叫少陰,其脈洪大而長,是心的平脈。心病而見洪大脈,是疾病將愈。假如脈象來時微弱去時大,這是反常的現象,叫做「反」,主病在里。如果脈來時小而去時大,這叫「覆」,主病在表。如果脈浮取而微來時小的,就會出現汗出。如果脈沉取微而去時大的,則會出現關格不通,沒有小便。此時,倘若頭部無汗的,其病尚可以治療;倘若有汗的,屬於死候。16、西方肺脈,它的表現怎麼樣?老師答:肺屬金,又叫太陰,其脈如毛之浮,是肺的平脈。如果肺病而見此脈,或見緩遲的,是疾病將愈。如果出現數脈的,那麼疾病就將增劇。為什麼呢?脈數,主南方火邪盛,火克西方金,就會形成癰腫,是難治之證。17、問:二月見毛浮脈,根據什麼斷言到秋天就會死亡?老師答:二月期間,脈象應當濡弱,反而出現毛浮(如毛之浮),所以知道到冬天會死。二月是肝氣當令的時候,肝屬木,脈應濡弱,卻反而見毛浮脈,毛浮是肺脈,肺屬金,金來克木,所以知道到秋天就會死亡。其它各季的脈象都可依此類推。18、老師說:給肥胖人診脈,如果脈浮,應當尋求致浮的原因;為瘦弱人診脈,如果脈沉,應當查找致沉的根源。這是因為,肥胖人脈象本應當沉,現反而見浮;瘦弱人脈象本應浮,現反而見沉,都是反常之脈,所以應當查找原因。19、老師說:寸脈下不及關,是陽絕於上;尺脈上不達關,是陰絕於下,這都是不治之候,必死無疑。如果要預測病人的死期,可以根據月令季節與疾病相剋的規律來推算。20、老師說:脈象有病而外形無病的,叫做行屍,是臟腑生氣已竭的表現,如果突然昏眩仆倒不省人事的,就會夭折而死亡。如果外形病而脈象正常的,叫做內虛,這是缺乏水谷之氣所致,雖然身體困苦,也無危害。21、問:脈來大而盛,又忽然沉下,象轉珠一樣的,叫做滑脈,這是什麼意思?老師答:沉脈是少陰純陰之象,脈大而盛是陽明正陽之象。少陰為先天之本,陽明是後天之本,陽明少陰兩相結合,則氣血充盈,流行疾急,所以脈滑,而其關尺脈必自然相平。如果關脈不平而微沉的,是陽明裡實未甚,則飲食尚可;如果尺脈不平而微浮緊的,這是少陰陰盛,病人一定會出現兩大腿內側出汗、陰部潮濕的癥狀。22、問:我曾被人問難,緊脈是怎樣產生的?老師答:假如發汗太過,或者催吐,導致肺臟虛寒,可致緊脈;假如咳嗽的病人,因喝冷水,致寒飲內停,也能產生緊脈;如果患虛寒腹瀉,因胃中虛寒,同樣可致緊脈。23、寸口衛氣過盛的,叫高;營氣過盛的,叫章;營衛之氣均盛的,名叫綱。衛氣弱的叫惵;營氣弱的叫卑;營衛之氣均弱的,名叫損。衛氣調和的,名叫緩;營氣調和的,名叫遲;營衛之氣均調和的,名叫沉。24、寸口脈緩而遲,緩脈是衛氣調和之象,衛氣充盛於外,所以其人皮膚顏色鮮明,有光澤,聲音清晰高亢,毛髮生長旺盛;遲脈為營衛調和之象,營血盛於內,所以其人骨髓生長,血脈充盛,肌肉豐腴結實。陰陽相互促進,營衛之氣流通,剛柔相濟,所以身體強壯無病。25、趺陽脈滑而緊,滑主胃有實邪,緊主脾有實邪。脾胃之邪相互搏擊,各持其強,自相傷害,這就好象用手握住刀口,因而產生創傷。26、寸口脈浮而大,浮主正氣虛,大主邪氣實。浮大脈見於尺部的,是正虛於下,邪氣關閉下焦,而致小便不通,這就叫「關」;浮大脈見於寸部的,是正虛於上,邪氣格拒上焦,所以吐逆,這就叫「格」。27、趺陽脈伏而澀,伏為中焦壅塞,水谷不化,所以吐逆;澀為臟氣內結,脾虛不運,所以飲食不能入口,這也叫關格。28、脈象浮而大,浮是感受風邪,大是邪氣盛。風邪與正氣相互搏結,輕的邪犯肌表而出現皮膚出疹,身體搔癢、名叫泄風;重的風邪久羈不去,皮膚潰爛結痂,而形成痂癩。29、寸口脈弱而遲,弱是衛氣虛弱,遲是營中有寒。營是血,血中受寒就發熱;衛是氣,氣不足就會出現胃脘痞滿,雖感覺飢餓卻不能飲食。30、趺陽脈大而緊,脈大為虛,緊為寒盛,正虛而陰寒邪甚,應當見腹瀉等症,治療較為困難。31、寸口脈弱而緩,弱主陽氣不足,運化不及;緩主胃中谷氣有餘,飲食停滯,所以出現噯氣、吞酸、飲食不下、胸脘滿悶的癥狀。32、趺陽脈浮而緊,浮為氣虛,緊為寒甚,氣虛則腹部脹滿,寒甚則腹中絞痛。氣虛寒甚相合,就會出現腸鳴,腹中氣機轉動,氣機一轉動則胸膈壅滯之氣得以下行。如果少陰脈不現的,是虛寒之氣結於下焦,可致外陰部腫大而疼痛。33、寸口脈微而澀,微是衛氣虛運行不力,澀是營陰不足。衛虛而營不足,營衛不能相互協調,三焦失去依靠,就會導致身體麻痹不仁。營氣不足,筋脈失養,則身體疼痛劇烈、口難說話;衛氣虛弱,不能衛外,則怕冷、呵欠連連。營衛俱虛,三焦失養,不能各司其職,上焦失職,則噯氣吞酸;中焦失職,則不能消化飲食;下焦失職,則大小便失禁。34、趺陽脈沉而數,沉主邪實於里,數主熱,熱能消化水谷,治療較易。如果脈不沉數而沉緊,為里寒甚,屬難治之候。35、寸口脈微而澀,微主衛氣虛,澀主營氣不足。衛氣虛弱,則面色萎黃;營氣不足,則面色發青。營好比樹根,衛好比枝葉,營衛俱虛,則根本枝葉皆枯萎,所以出現畏寒戰慄、咳嗽氣逆、唾吐腥臭膿血及涎沫。36、趺陽脈浮而芤,浮主衛氣虛,芤主營氣傷,營衛之氣衰微,不能充養形體,所以身體消瘦、皮膚粗糙,甚至皮膚乾燥成鱗甲之狀。37、寸口脈微而緩,微為衛氣不足,不能固外,則肌腠空虛;緩是胃氣有餘,胃氣充盛則能消化飲食、吸取水分。飲食入胃,才能生成營衛,運行於脈道;水分經胃的吸收,輸送於經脈,才有血液的生成。營氣雖盛而衛氣弱,外則不能固護肌表,內則不能固其血,就會產生血崩之證。38、趺陽脈微而緊,緊為里寒,微為氣虛。微緊相合,為脾胃虛寒、中氣不足,所以產生短氣。39、少陰脈弱而澀,弱為陰虛,陰虛心火上炎,則微見心煩;澀為血少,陰血虛少,血行不暢,不能溫暖四肢,則為四肢厥冷。40、趺陽脈隱伏不顯,主脾陽衰微。脾虛不能運化,水谷精微不能營養周身上下,所以身體冷而皮膚硬。41、少陰脈象不現,是腎氣衰竭、精血不足。腎陰虛竭,不能潛陽,陽氣上奔,迫促胸膈,宗氣反而被阻,聚而不行,致血結心下。陽氣若退於下,陽氣下行,則陰部及兩大腿內側發熱;陽與陰相爭,陰陽之氣兩相郁遏,營衛俱不通行,所以出現身體厥冷不仁,失去感覺,狀若死人,這就叫屍厥,應當針刺期門,巨闕穴。42、寸部脈微,尺部脈緊,微為陽氣衰微,緊是陰寒內盛。陰邪常盛而陽衰,所以病人虛弱多汗。43、一般說來,寸口脈微主陽虛,濡主血少,弱主陰虛發熱,緊主寒。凡陽虛血少而又被寒邪所乘,氣血不能通達內外,輕則出現口緊急,不能言語、畏寒戰慄;重則出現四肢厥冷、昏暈而失去知覺。究其根源,在於胃虛不能納谷,脾虛不能運化,外不能滋養形骸,內不能營養五臟。44、問:濡弱脈為什麼對十一臟都適宜?老師答:濡弱是胃氣調和之脈,五臟六腑相生相剋,俱賴胃氣以滋生,所以濡弱脈對十一臟都適宜。45、問:根據什麼知道病入於腑?根據什麼知道病入於臟?老師答;凡見陽脈如浮或數的,是病入於腑;凡見陰脈如遲或澀的,是病入於臟。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傷寒論》中有而書中不載的方子
※郝萬山講《傷寒論》 第09講
※《傷寒論》寒熱並用法的臨床運用
※傷寒論條辨
※傷寒論講稿與中醫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