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感冒發燒別著急輸液吃藥,按摩這幾個穴位就能快速退燒!
說到這兒,就不得不提小兒推拿啦,作為中醫的一種特色療法,小兒推拿通過特定的穴位和特定的手法,在比較放鬆的體驗下,就能達到治療疾病的效果,讓寶寶少受吃藥打針的痛苦。
今天,袋鼠麻麻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寶寶感冒發燒後,如何用小兒推拿幫寶寶退熱、緩解感冒的不適。
不過,小兒推拿也不是隨隨便便就能做的,在做推拿之前,你得先了解以下幾點:
一、了解感冒發燒的原因
寶寶的正常腋下體溫是36~37℃,超過37.2℃就屬發燒了。雖然寶寶的癥狀看起來都是感冒發燒,但背後的原因可能有所不同。
在中醫看來,感冒屬於一種外感病,是感受了外界的風邪所引起的,也就是老人們經常說的「孩子是受了風,導致了感冒」。風邪,有冷風和熱風,所以這感冒也分為風寒感冒和風熱感冒。
怎麼區別呢?
風寒感冒:外感風寒所導致的感冒,除了有發燒的癥狀外,寶寶通常是怕冷的(中醫稱為惡寒),無汗,鼻塞,流的鼻涕是清鼻涕。冬春季氣候較冷,發生風寒感冒的情況較多。
風熱感冒:外感風熱所導致的感冒,除了發熱,寶寶一般不怕冷,還會有微微的出汗,口乾,咽喉痛,流的鼻涕也是黃鼻涕。夏季發生風熱感冒的情況較多,如從比較冷的空調屋子裡出來,到了外面,就很容易感受風熱之邪。
有些家長會說,寶寶剛開始流的是清鼻涕,後來又變成了黃鼻涕,是怎麼回事呢?這是由於外感風寒以後,沒有及時的祛邪外出,導致了寒邪入里化熱,所以產生了一些熱證的表現。
了解了寶寶感冒發燒的原因,下一步,在正式開始小兒推拿前,我們要了解小兒推拿的基本要求和操作順序。
二、小兒推拿的基本要求和操作順序:
1)小兒推拿手法的基本要求,概括起來是:輕快、柔和、平穩、著實。
因為寶寶的肌膚非常嬌嫩,很容易被擦破,所以操作起來的時候,不能用很大的力氣,要求動作一定要輕。
用的力氣小了,動作就要快,這樣才能在一定的時間內,對穴位造成足夠的刺激。比如推法,一般針對成年人的操作頻率是120-160次/分鐘,而針對小兒,就需要160-200次/分鐘。
另外,操作的時候,用的力氣要均勻,不能力氣一會大、一會小,速度一會快一會慢。只有操作手法規範了,才能起到應有的效果。
點擊播放GIF/1.4M
2)小兒推拿的操作順序,是由前到後、由上到下,按順序依次操,以免遺漏。
通常是先讓寶寶取坐位或仰卧位:按照上肢頭面部胸腹部下肢前側的順序;
然後再讓寶寶翻身俯卧:按照枕後頸後腰背部下肢後側足底的順序。
如果在操作的時候,寶寶不願意趴著或者躺著,也可以由家長抱著來操作,總體上是以寶寶舒服為原則。家長也可以用一些小玩具來吸引寶寶的注意力,讓寶寶更加配合。
好了,了解了基本的規範要求,下面我們就來學習如何通過推拿,來治療寶寶的感冒發燒。
三、寶寶感冒發燒的推拿穴位和方法
中醫認為,寶寶感冒的原因是感受了風邪,邪氣侵襲體表,與肺衛相爭,而引起發熱。怎麼理解呢,通俗點說,這個肺衛就相當於人體衛士,來保護寶寶,當風邪入侵時,肺衛奮起抗爭,這個激烈的鬥爭,就引起了寶寶的發熱。
所以,寶寶感冒發燒的基本治法是:疏風解表、清退熱邪。也就是寶寶把體內入侵的風邪給趕出去,並幫寶寶把燒降下來。
具體操作呢,分為以下這麼幾步:
第一步:補脾經
不管是風寒還是風熱感冒,寶寶之所以會得感冒,還是由於自身體質偏弱,抵抗外邪的能力不足所導致的,通俗點說,也就是寶寶的免疫力比較低,所以要先提升一下寶寶的免疫力。怎麼提升呢?先給寶寶補脾經,因為中醫認為,脾為小兒的後天之本,通過補脾經,能夠健脾胃,補氣血(提升寶寶免疫力)。
(在這裡提一句,寶寶的手上有很多穴位,中醫裡面心、肝、脾、肺、腎,五臟所對應的五經,就在手上。如下圖:
針對五經的操作,主要分為補法和清法,兩者的區別主要是在方向上:從指尖推向指根的方向(向心推),稱為補法;由指根推向指尖的方向(離心推),則稱為清法。)
脾經位置:拇指橈側(也就是拇指外側緣),自指尖至指根處
操作方法:用您的一隻手拿著寶寶的手,用另外一隻手的拇指螺紋面,由指尖推向指根(向心推),操作:200次
點擊播放GIF/1.1M
第二步:清肺經
風邪最容易侵襲寶寶的肺,感冒的寶寶一般會出現咳嗽、鼻塞、發熱的癥狀,所以清肺經是很有必要的,能夠清肺瀉熱、化痰止咳。
肺經位置:無名指掌面的末端
操作方法:用您的一隻手拿著寶寶的手,用另外一隻手的拇指螺紋面,推寶寶無名指掌面的末端,方向:離心推,操作:300 次
點擊播放GIF/1.2M
第三步:清天河水
清天河水在小兒推拿中,是非常常用的清熱手法,能夠清熱解表,常用於感冒退燒。
天河水位置:在前臂內側正中,自腕橫紋至肘橫紋成一直線
操作方法:操作者一手握住寶寶的手,另一手的食中二指,自寶寶的腕橫紋推向肘橫紋。如果寶寶發燒溫度不是很高,可以操作50次左右,如果溫度較高,可以操作100次,為加強清熱的效果,在推的時候,可以用手指蘸取微涼的溫水,作為介質。
點擊播放GIF/1018K
第四步:頭面部三大手法--開天門、推坎宮、揉太陽
感冒通常都會有頭痛的癥狀,我們成年人也會有這種體驗,如果感覺頭痛了,會不自覺的揉揉額頭、太陽穴,而這跟開天門、推坎宮、揉太陽,這三個手法推拿穴位所在的位置是差不多的。它們能夠疏風解表,止頭痛,因此被並成為治療外感病的三大手法(若再加上揉耳後高骨,則並稱為四大手法),通常都是一起用的。
開天門操作:用兩手的拇指,由眉心為起點向上交替直推至前髮際線,操作次數:50次
點擊播放GIF/1.2M
推坎宮操作:用兩手的拇指,從眉心向兩側眉梢分推,操作次數:50次
點擊播放GIF/799K
揉太陽操作:用中指的指端揉寶寶的太陽穴(太陽穴位置:眉毛後凹陷處),操作次數:50次
點擊播放GIF/1.1M
第五步:推天柱骨
感冒往往會讓人有一種頸項痛的感覺,而天柱骨穴能夠清熱祛痛,通過推天柱骨,能夠治療寶寶的感冒發熱和頸項痛。
天柱骨位置:頸後髮際正中至大椎成一直線
操作方法:讓寶寶趴著,或者坐在另一位家長的身上。操作者用拇指或者食中二指的指面,從寶寶頸後髮際的正中自上向下直推到大椎穴的位置。大椎在哪裡呢?寶寶低頭時,頸後會有一個明顯的凸起,這裡就是「大椎穴」。操作次數:反覆推至皮膚潮紅。
點擊播放GIF/1.1M
第六步:拿肩井
操作到最後,我們可以給寶寶拿一拿肩井,給寶寶進行一個放鬆,可以起到一個宣通氣血,發汗解表的作用。
肩井位置:在大椎穴與肩峰連線的中點
操作方法:用拇指與食中二指對稱用力,提拿肩部筋肉。操作次數:3~5次
點擊播放GIF/1.2M
綜上呢,這是寶寶感冒發燒時的一些基本的操作。我們還可以根據寶寶的癥狀,加一些有針對性的穴位:
1)如果寶寶屬於風寒感冒,需要發汗,可以掐揉食指與中指、中指與無名指縫隙下的「二扇門穴」。二扇門是發汗的要穴,通過掐揉二扇門,可以起到發汗退熱的功效。操作次數:100次
點擊播放GIF/1.2M
2)如果寶寶比較怕冷,可以加上推三關的操作,起到一個溫陽散寒的作用。但如果寶寶是風熱感冒,有咽痛、鼻流黃涕等癥狀,則不適於用此操作。三關穴是位於前臂橈側,操作的時候,食中二指併攏,自寶寶前臂的腕橫紋推至肘橫紋處,操作次數:200次左右
點擊播放GIF/965K
3)如果寶寶高熱,上面講過的清天河水的操作手法就有點不夠用了,在天河水這個位置,操作方法可以換一下,換成複式手法里的打馬過天河,或者引水上天河。
點擊播放GIF/1.3M
點擊播放GIF/1.2M
寶寶高燒不退,可以再加上退六腑的操作,六腑穴為大涼要穴,退熱功力很強,需要與推三關配合來用,以平衡陰陽,防止大涼大熱傷其正氣。六腑穴位於前臂尺側,自肘關節至掌根成一直線。操作方法:食中二指併攏,自寶寶肘關節推至掌根。操作次數視發熱程度而定,100~500次
點擊播放GIF/1.0M
4)如果寶寶鼻塞不透氣,可以用複式手法中的黃蜂入洞,起到一個發汗宣肺、通鼻竅的作用。操作方法:左手扶住寶寶的頭部,右手食中二指指端揉寶寶鼻孔的下方,操作次數:20~30次
點擊播放GIF/1.3M
最後提示:
治療寶寶感冒發燒,推拿手法可以稍重、稍快。推拿過程中,如果寶寶出現了哭鬧也不需要太緊張,寶寶的哭鬧其實反而有利於發汗和退熱。
除了推拿,還要注意對寶寶身體的調適。寶寶發熱和退熱後恢復期間,不要給寶寶添加沒吃過的輔食,更要遠離油膩、冷硬的食物,可以吃一些瘦肉粥、軟爛麵條等清淡易消化的食物,等寶寶退熱,精神和食慾也好轉後再補充營養。其次,要少量、多次的給寶寶增加飲水量,來補充出汗丟失的水分、保持二便通暢。
推薦閱讀:
※貼敷療法、直腸給葯、靜脈輸液哪個更好?
※輸液被禁止,也許特色療法行得通!
※輸液危害大
※在挪威,只有快死去的病人才打點滴!輸液...
※不能讓輸液成為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