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個父親勝過100個校長?做爸爸的好好看,孩子教不好別怨別人!

從做父親的那一天起,這就是一個終身職業,一個好爸爸,會學習怎樣教育孩子,學習怎樣愛孩子,用濃濃的父愛,為孩子撐起澄澈的藍天,讓孩子擁有燦爛的人生

這是一個需要呼喚爸爸歸位的時代,爸爸不能把教育孩子的重任推給媽媽或老人。研究表明,由男性帶大的孩子更加聰明。

一天與父親接觸不少於2小時的孩子,相比一周與父親接觸不到6小時的孩子,智商更高。

父親「缺位」趨勢明顯

由於父母離異,父親在家庭教育中長時間「缺位」而對孩子性格的養成產生一系列影響,孩子常會有焦慮的情緒、膽怯、自制力弱、缺乏自信,骨骼發育不健全等等被歸納為「缺乏父愛綜合症」。

少時患綜合症的孩子,中學輟學率高2倍,犯罪率高2倍,女孩長大後成為單身母親的可能性高出3倍。在沒有爸爸的家庭中,孩子情緒變化較激烈,長大後較衝動,有較多的過失行為和反社會行為,缺乏自我控制,有較偏激的人格。

現實生活中,特別是在「北上廣」等一線大城市中,男主外女主內的觀念依然保持,因而有「父權社會,母權家庭」的說法,既照顧孩子,教育孩子的重任都落到了母親身上。

然而,隨著獨生子女為人父母的現象與日俱增,大部分年輕的爸媽沒有時間照顧孩子,雙方的父母在這個時候就「挺身而出」了,有的是迫不得已,有的是心甘情願。

在我們一項針對「家中孩子誰來帶」的調查中,截止記者發稿,共有405位受訪者參與投票,位居第一位的是媽媽(26%);爺爺奶奶,姥爺姥姥與爸爸親自帶的比例持平,均為17%。在「你覺得爸爸應該怎樣教育孩子」這個選項中,選擇「很少有時間陪孩子玩兒」的比「扮演嚴厲父親角色」的還有多出一個百分點。(前者19%,後者18%)

此外,在我們對幼兒園男幼師的採訪中,也了解到了這樣的現象,現在「女孩子氣」的男孩越來越多,有時候為了一點點小事跑到老師那裡「告狀」的居然是小男孩兒。

據專家分析,產生這種情況的是兩個互為極端的原因。一方面,「母權家庭」中,孩子和爸爸都聽媽媽的,媽媽在批評孩子的時候,爸爸在旁邊「煽風點火」、「幫腔做事」。

長期由媽媽獨攬大權,孩子的性格得不到平衡,很多小男孩兒也變得斤斤計較。另一方面,孩子的爸爸過於細心,爸爸像媽媽帶出來的男孩子像女孩兒一樣。

因而,父親也好,母親也罷,做好自己是最重要的。父母的角色都不可獲取,但也因為男人、女人生性不一樣,兩者在家庭教育中的角色也具有互相不可替代性。

父親角色的不可替代性

著名的心理學家格爾迪說:"父親是一種獨特的存在,對培養孩子有一種特別的力量。"英國著名文學家哈伯特也說過:"一個父親勝過100個校長。"

父親在帶給孩子快樂的感受上,認知的建立上,性別的辨認、自信心的培養,獨立能力以及社交技能上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A.遊戲從拋起孩子那一刻開始!

研究表明,20個月時,父親就成為孩子的基本遊戲夥伴;30個月時,則成為更主要的遊戲夥伴。20個月的嬰兒對父親發起的社會交往遊戲明顯地感興趣,反應積極。

30個月的嬰兒能興奮、激動、投入、親近、合作而有興緻地和父親一起遊戲,他們會把父親作為第一遊戲夥伴來選擇。

父親是孩子快樂的源泉。在我們的街頭採訪中,大多數母親表示,無論是男孩兒還是女孩兒跟爸爸玩兒起來的時候「瘋」的特別不靠譜!從男女的性格特徵來講,這一點很好解釋。

男人較女人來講,更具有冒險精神、探索和求知慾、無所畏懼等大膽的特點,這樣的性格會淋漓盡致的體現在對孩子教育的模式上。

因此,在媽媽眼裡的「不靠譜」的事情反而會在爸爸眼裡認為是「自然而然」。這當然帶給孩子的感受會不盡相同。例如,很多小朋友在很小的時候都會被爸爸、大伯、姑父、爺爺等父系角色拋起來過,很少女性會有這樣的動作。

上海中易心理健康研究所副所長陸為之表示,「因為我是學醫的,要講到神經系統,感官會促進腦生長發育。我們一般知道的是視覺、聽覺、味覺,還有就是觸覺,還有一個就是我們大家不太知道的,就是前庭感覺,人跟地心引力之間的。

還有一個就是肌肉和關節運動之間傳遞過去的,叫做本體感覺。這兩種感覺,在大運動的時候,還有就是在扔的運動的時候才獲得的。

母親帶孩子的時候,這兩種刺激是比較少的,而觸覺刺激是比較豐富的,觸覺刺激和前庭刺激也是不同的。抱的時候輕輕晃是給大腦一種安撫的感覺,而上下的拋是給他興奮。

觸覺也是,輕輕的安撫給他一種平靜,如果他恐懼的時候你就要緊緊地抱住他,而父親抱孩子的時候,拉力是比較大的,輕撫是比較少的,給他的刺激是不一樣的。

孩子所需要的實際是一個全面的刺激,小朋友一般會在父親的刺激當中會比較興奮,而在母親這裡是比較安全。

小朋友在剛剛開始的時候他首先要獲得安全感,然後他才能夠去探索和運動,比如說爬行。小朋友從與母親的近距離接觸,得到安全感,有這樣一種安全感的時候他才會去運動,才會去爬行,才會去探索。

不僅僅是一個生理功能的成熟,他還要一種心理上的成熟,他要一種安全感,他知道出去一會,他可以回來,母親依然會在這裡。所以父親和母親的之間功能是不可替代的。」

如果孩子沒有接受過這樣的「刺激」,對於這樣的孩子陸為之認為:「前庭功能不足的小孩子對空間的把握能力比較差,因為他對空間的感知力比較差的時候,往往對於探索性的行為比較恐懼,到新環境里,比如很空曠,很陌生的場合會退縮,還有前庭刺激不足會導致肌肉的張力不足。

小朋友在母腹中都是屈曲的,所以每個小朋友的屈肌都是很發達的,日後發展的是伸肌,而伸肌的功能是運動當中獲得的,也就是在前庭基礎上獲得的。

本體感跟一個小孩子對自己身體的操縱有關。

有一個叫作超越眼睛的境界,在運作自己身體時不用眼睛來看,就可以自如的運作身體,只有到了這個程度他才可以騰出自己的心理空間,去做更加高級的事情。」

針對父親的探索精神,陸為之觀察到:「我看媽媽總是拉著小孩子的手,父親總是讓小孩子自己在後面走或是在前面走,在車上也是這樣,媽媽一般總是抱著孩子,而父親甚至可以讓小孩子自己吊在欄杆上晃來晃去。」

不僅如此,在遊戲的時候,父親通常會和孩子一起玩兒,而母親通常是扮演拿著玩具和孩子玩兒的角色。

父親在非常專註和小朋友玩兒完之後,會馬上投入到另一件事情中,這無疑是一種善始善終,張弛有度,收放自如的教育模式,而這種模式從來就沒有什麼固定的說辭與公式,完全是由男性自身性格決定的。

從玩兒的內容上看,父母帶領孩子玩遊戲的主題也會不同,這對於孩子全面智力的開發非常有益。男性的性格一般是比較趨向自由,討厭束縛的那種,所以在玩什麼,怎麼玩兒上頗具創新性,這無疑是對於寶貝智力發育最好的催化劑。

研究發現:孩子智能發展的高低與和父親接觸的密切程度息息相關。心理學家麥克·閔尼指出:一天中,與父親接觸不少於2小時的孩子,比那些一周以內接觸不到6小時的孩子,智商更高。

更有趣的是,研究人員還發現,父親對女孩子的影響力要大於對男孩子的影響力,與父親密切相處的女兒數學成績則更佳。一個智慧型的父親,能用自己的智慧啟迪孩子的一生。

由於父親性格、能力等的獨特特點,特別是父親與孩子在交往上的獨特性,使孩子從母親和父親處得到的認知上的收穫是不完全相同的。

從母親那兒,孩子可以更多學到語言、日常生活知識、物體用途、玩具的一般使用方法,但從父親那兒,則可以學到更豐富、廣闊的知識,更廣泛地認識自然、社會,並通過操作、探索、花樣變換多樣的活動、玩法,使兒童逐步培養起動手操作能力、探索精神,刺激、豐富孩子的想像力,培養孩子動腦、創造意識,並發展孩子旺盛的求知慾和好奇心。

這對孩子的認知發展都是十分重要的。父親較多地參與和孩子的交往,能日益提高寶寶的認知技能、成功動機和對自己能力、操作的自信心。

B.父與子、父與女

父親之於兒子和女兒的感覺完全不一樣,這就額外增加了這個角色的重要性。在《爸爸去哪兒》中,郭濤帶石頭的方式頗為爺們兒,在大部分的中國家庭里,父親和兒子通常是「男人之間」的事情。

父親對於男孩兒來說有著不可忽視的榜樣力量,父親是男孩兒的第一個男人,在形成自我價值觀的時候,孩子一直在模仿眼前這個男人的一言一行,舉止神態。

對於女兒,父親是她生命中第一個接觸的男人,很多女孩兒在問及將來要找一個什麼樣的男朋友時,都會毫不猶豫的答道:「像爸爸那樣的!」

因而,父親這個特殊的存在不但給孩子帶來了性別上的辨認,對其對另一半甚至另一個群體的認識都會有著不可估量的感染力和潛移默化的力量。形象高大,有力量的爸爸通常是女孩子依賴的避風港。

研究認為,在孩子生長分三個階段:一、把我抱緊點;二、把我放下來;三、別來打擾我。

這三個階段中,我們把「把我抱緊點」認為是母親的階段。「把我放下來」就個時候他要學走路,他要奔,這時候他最需要父親了。父親可以帶他到草坪上,而母親沒有這個精力,也沒有這個時間,安全滿足他要運動的需要。

如果沒有父親,就是一個空檔,孩子運動能力和與自然的接觸能力將來就欠缺,而這個欠缺對他將來的交往和他的認識,對自然對社會都是有防礙的。

C.專訪親子教育專家付小平老師

Q.現實生活中,爸爸通常是家裡的「頂樑柱」,家庭教育模式逐漸進入「陰盛陽衰」的階段,媽媽、姥姥、奶奶這一類母系角色在撫養孩子中佔得比重較大,您怎麼認為?

A.由於很多爸爸的長期缺位以及因此導致的補償心理,目前部分家庭已經出現「母親父性化、父親母性化」的趨勢,很多媽媽不得不承擔爸爸的角色。

當媽媽把本該由爸爸承擔的角色全部擔當以後,爸爸出於補償心理就會去尋找本該由媽媽擔當的角色,最終導致父親和母親的角色顛倒。

這是一個需要呼喚爸爸歸位的時代。爸爸不能把教育孩子的重任全部推給媽媽或老人,當一個「甩手掌柜」。教育孩子,絕不是媽媽一個人的事情,爸爸理應是主角,不是配角,更不能缺位。

Q.著名的心理學家格爾迪說:「父親是一種獨特的存在,對培養孩子有一種特別的力量。」英國著名文學家哈伯特也說過:「一個父親勝過100個校長。」以您的專業視角,怎樣由一個「業餘」爸爸變成一個「職業」爸爸?

A.很多媽媽常常會苦惱,總覺得老公對孩子的事參與得太少。其實,爸爸不願參與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媽媽平時給爸爸的支持和鼓勵太少,沒有讓爸爸體會到跟孩子在一起的快樂。

通過《爸爸去哪兒》這個節目,我們可以看出,雖然爸爸們經常囧態百出,但是只要跟孩子在一起,他們收穫的快樂和感動就難以言表。

育兒的快樂,就在舉手投足之間,就在生活點滴之中,只有我們全身心投入才能感受得到,只有我們用心感受才能尋找得到。

作為媽媽,要經常跟爸爸分享養育孩子的開心事,通過自己的一言一行去影響他,讓另一半逐漸受到感染。

同時,還要主動創造機會讓爸爸參與育兒,幫助他發現跟孩子在一起的歡樂,因為男人往往是後知後覺的。

對於孩子的教育,沒有任何捷徑可循,更沒有成功模式可照搬。沒有人天生就會做父母,我們需要不斷學習和自我成長,爸爸也一樣。

Q.您也是一位爸爸。可不可以與我們分享下,您和小朋友之間發生的囧事,以及以一個專業父親的角度來看,您與孩子相處的秘訣,或者說您的育兒經又是什麼?

A.有一個周末,我正在微博上跟一位博友私信交流,女兒忽然跑來要求我陪她一起玩飛行棋。當時,我正跟博友聊得高興,就應付她說,爸爸在忙事情,等忙完後再跟她玩。

伊伊立馬反問:「你為什麼不在辦公室把事情忙完啊?回到家還要忙事情。」她「哼」地一聲,非常沮喪地跑過去向外婆告狀。

我當時內心一震,是啊,為什麼我們不在辦公室把事情忙完?為什麼我們每天花這麼多時間在網上?為什麼總是忙不完我們認為的重要工作?

於是,我馬上跟那位博友致歉,關掉電腦,到客廳陪她玩遊戲。一看我過去陪她玩,伊伊趕緊拿出她的飛行棋,嘴裡開始唱起歌來:「爸爸,爸爸,我的好爸爸……」

當我們陪孩子一起玩的時候,需要回歸孩子的心態,更需要用心陪伴孩子。其實,無論多麼簡單的親子活動或者遊戲,只要我們全身心投入,孩子就一定能感受到,也一定會很開心。關鍵是我們的心與孩子的心要在一起。

Q.在我之前的採訪中,也發現了這樣一個現象,幼兒園的男幼師非常「稀有」,而與園長聊過之後,她告訴我,男幼師資源非常寶貴,因為男幼師能帶給孩子不一樣的感覺,而相應彌補了女幼師的缺點。

從男女性格的角度上講,您覺得男人帶孩子與女人帶孩子最大的不同是什麼?您覺得在家庭教育中爸媽帶孩子的比例在什麼情況下最合適?

A.要把男孩真正培養成男人,家庭和學校里都不能缺少男人的身影。在家裡,爸爸不能缺位;在學校,男老師不能稀缺。

從男女的性格特徵來看,男人具有陽剛、果斷、勇敢、抗壓能力比較強等特點,女人具有溫柔、細緻、耐心等特點。在教育孩子方面,男人和女人最大的不同之處在於,男人更願意對孩子放手。

同時,父親在孩子的自尊、自信、身份感及性格形成的過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父親和母親對孩子的影響都很重要,在孩子成長過程中起的作用也是不同的,兩者不可偏廢。由於男人和女人的性別差異,父親和母親的角色也是無人能替的,更無法用具體比例去分配。

最理想的狀態是,爸爸和媽媽經常一起陪孩子玩和照顧孩子的生活、學習等。

Q.以您的經驗來看,您是否可以告訴我們在孩子眼裡,他們對於爸媽的期待是什麼呢?

A.其實,孩子最希望從父母那裡得到的,並不是我們買的很貴的禮物,而是我們的陪伴。孩子最在乎的不是我們在他身上花了多少錢,而是在他身上花了多少時間。

因此,家長要多花時間在孩子身上,而不是多花金錢在孩子身上,尤其是在孩子出生的前幾年。而三歲前,孩子最重要的發育任務就是依戀關係的形成。

如果三歲前,孩子沒有太多時間跟父母在一起,就難以跟父母建立安全型的依戀關係,孩子長大後容易缺乏安全感和信任感。

推薦閱讀:

教給孩子二十三條避險常識
農家兩胖男孩「吃播」成網紅,家長為什麼縱容孩子「吃播」?
哪些食物適合孩子補腦?
給孩子取名的講究:女「詩經」男楚辭
家訓,可以讓你的孩子不隨波逐流18

TAG:孩子 | 父親 | 校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