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在烏克蘭問題上是如何搞砸的
去年11月,在時任烏總統亞努科維奇的辦公室里,美國駐烏克蘭大使傑弗里·派亞特正襟危坐。很快,總統辦公室主任謝爾蓋·列沃奇金帶來了一個「壞消息」:「我簡直無法相信,總統說我們將暫停與歐盟簽署『聯繫國協定』。」
這是烏克蘭危機演變中關鍵的第一回合。在這個回合中,美歐落在了下風。但經過一系列的密謀,三個月後,原先似乎穩如磐石的亞努科維奇政權在街頭運動中被推翻,親西方的反對派掌握了政權。這是第二個回合。
只是較量還沒有結束。俄羅斯總統普京迅速採取反制措施,大批俄軍開進烏克蘭的克里米亞,這個俄羅斯族占多數的地區「脫烏入俄」的呼聲不斷高漲。
指責、抗議、制裁……美歐對俄羅斯怒目而視,卻顯得有心無力。畢竟,為克里米亞或烏克蘭而與俄羅斯兵戎相見,不符合西方的利益。而反思烏克蘭危機的演變過程,也與西方一系列誤判有莫大關係。
亞努科維奇為何「翻臉」
不得不說,烏克蘭這個國家比較「悲催」,長期以來一直在歐盟和俄羅斯兩個「巨人」中間左右權衡。甚至於,烏克蘭已經形成東部「親俄」和西部「親歐」的格局,即使是本國的政黨和民眾,也無法在外交政策上形成統一意見。
烏克蘭素有「小俄羅斯」之稱,是莫斯科的「小兄弟」,不僅對「老大哥」有著先天的心理依賴,就連經濟命脈也是握在人家手中。俄羅斯憑藉巨額貸款援助和天然氣供應兩張「王牌」,就足以讓烏克蘭「低頭」。
然而,融入歐洲的願望在烏克蘭也不乏民意基礎。不少烏克蘭人希望,未來入歐以後,可以獲得赴歐免簽待遇和更多的工作機會。
歐盟與烏克蘭的對話可以追溯到蘇聯解體之時。近些年,烏歐之間的會談聚焦於涵蓋政治經濟合作的「聯繫國協定」。如這項協定能最終簽署,將大大拉近歐盟與烏克蘭的關係。
美國媒體援引相關官員的話說,為了在不觸怒俄羅斯的基礎上拉近烏克蘭同西方關係,美歐之間做了分工:歐洲的任務是在2013年11月的最後期限前與烏克蘭簽署協議;美國則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合作,促使烏克蘭推行嚴厲的經濟改革。
對西方的「挖牆腳」舉動,俄羅斯表示了極大的憤怒。俄羅斯於2013年前三個月開始減少進口烏克蘭商品。隨後,針對那些傾向於與歐盟簽署協議的烏克蘭寡頭,俄羅斯發起了一場貿易戰。
去年10月,在白俄羅斯首都明斯克舉行的獨立國家聯合體會議上,亞努科維奇再次為烏克蘭與歐盟簽署協議辯護。當天,他與普京進行了簡短的會晤。美國官員相信,正是從那個時候起,俄羅斯向烏克蘭施加了更大的壓力。
實際上,亞努科維奇也在打著自己的「小算盤」,那就是在兩邊都「不得罪」的基礎上,儘可能多地獲取經濟利益。他曾在會見歐盟負責擴大和睦鄰政策問題的委員斯特凡·菲勒時,開出了數百億歐元的「天價」,菲勒斷然拒絕。
但一些分析人士也認為,烏克蘭政府拒絕簽署「聯繫國協定」的根本原因,並非俄羅斯的壓力,而是西方提出了亞努科維奇無法答應的政治條件——要求釋放烏克蘭前總理季莫申科,這將對亞努科維奇政權帶來極大的威脅。
最終,亞努科維奇選擇了「向東看」。去年12月17日,他飛抵莫斯科,出席俄烏國家間委員會會議,並獲得來自普京的150億美元財政援助以及廉價天然氣的「救急禮包」。
西方惹普京「出手」
亞努科維奇的舉動,觸怒了烏克蘭的大批親歐人士。他們指責亞努科維奇將烏克蘭「賣給」俄羅斯換援助,呼籲彈劾總統,解散議會。
在不少俄羅斯人眼中,反對派的背後,是西方的教唆和資助。對於不斷出現在基輔的西方「調停者」,俄羅斯總統普京諷刺西方是在「攪渾水」。他說:「我不知道烏克蘭是否需要調停。倘若需要,他們應當表明這一訴求。但在我看來,調停者越多,問題就越多。我們有句俗語,叫做『7個保姆照看的孩子反而沒了眼睛』。」
外界的插手,導致烏克蘭局勢迅速惡化。示威者不斷與軍警發生衝突,大規模流血事件接連發生。在這一問題上,烏政府與反對派相互指責。反對派指責政府鎮壓和平示威,而烏總統府發表聲明稱示威者使用武器,包括狙擊步槍,開槍殺人。
到底哪一方應對流血事件負責,目前尚無定論。但至少在俄羅斯政府看來,其間不乏西方的黑手。一段不久前被披露的愛沙尼亞外交部長佩特和歐盟高級代表阿什頓的談話,似乎印證了俄羅斯人的疑慮。
在這段錄音中,佩特說,他出訪基輔期間聽見一些示威者說,狙殺是反對派陣營狙擊手所為。曾醫治傷員的醫生奧莉加·博戈莫列告訴佩特:「狙擊手不是亞努科維奇的人,而是新聯盟(現臨時政府)的人。這種看法越來越強烈。」
俄羅斯普京在3月4日的記者會上也表示,亞努科維奇曾明確向他說,他從未向警察下達開槍鎮壓的命令,而遭遇槍擊的還有烏克蘭的「金雕」特警隊員,而且槍手使用的是作戰武器,「誰下的命令,我不知道」。
因此,當亞努科維奇政權被推翻後,俄羅斯迅速採取了反制措施。3月1日,俄羅斯聯邦委員會(議會上院)授權普京政府在烏克蘭動用軍事力量。至於出兵的理由,普京認為,現在的基輔政權是非法的,「法律上,烏克蘭只有一位合法的總統」,那就是亞努科維奇,而亞努科維奇請求俄羅斯出兵保護烏克蘭民眾的生活和安全。
與此同時,克里米亞分離傾向不斷高漲。剛在烏克蘭有所斬獲的西方,隨即面臨一場新的地緣政治危機。
「選邊站」惡化局勢
對於烏克蘭危機的演變,即使在一些西方資深政治家看來,歐盟和美國也犯了嚴重的錯誤。德國前總理施羅德就指出,西方曾試圖讓烏克蘭選邊站,要麼是俄羅斯,要麼是西方,這種對烏克蘭國家結構缺乏了解的方式,最終讓危機不斷惡化。
「我不知道,讓烏克蘭這樣文化上分裂的國家作二選一的抉擇——要麼和歐盟結盟,要麼和俄羅斯組建關稅同盟——是否正確。」施羅德說,「如果歐盟當時能讓『兩個方向』都成為可能,那就好了。因此歐盟一開始犯的錯誤導致了俄羅斯和烏克蘭的衝突。」
他的看法,也得到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的認同。在《華盛頓郵報》撰寫的一篇分析文章中,基辛格指出,西方必須認識到,對俄羅斯來說,烏克蘭絕對不是簡單的另一個國家。因為俄羅斯歷史的開端,就是源自烏克蘭的基輔羅斯公國,那裡是俄羅斯宗教的發祥地;而且,在過去數百年時間,烏克蘭一直是俄羅斯領土;而作為俄羅斯在地中海投射影響力的工具,黑海艦隊按照長期租約駐紮在克里米亞的塞瓦斯托波爾。
「就連索爾仁尼琴和布羅茨基等知名持不同政見者都堅稱,烏克蘭是俄羅斯歷史乃至俄羅斯這個國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基辛格說,「如果把烏克蘭視作東西對抗的一部分,就會毀掉在今後數十年里把俄羅斯與西方(尤其是俄羅斯與歐洲)納入國際合作體系的希望。」
換言之,西方不能逼迫烏克蘭在西方和俄羅斯間作出「非此即彼」的選擇,這樣的選擇只會害了烏克蘭,還會加劇俄羅斯與西方的對立。正確的做法,在基辛格看來,那就是絕不能讓烏克蘭「成為一方與另一方對抗的前哨」,而應該讓它「充當雙方之間的橋樑」。
由此來看,在烏克蘭局勢愈加錯綜複雜之時,美歐必須要為之前的「失誤」而負責,並與俄羅斯達成某種妥協。只有這樣,烏克蘭危機方可能迎來柳暗花明的一天。(《環球視野》摘自2014年第6期《環球》)
推薦閱讀:
※烏克蘭留學之優勢專業
※烏克蘭留學優勢詳覽
※我國青年歌唱家韓旭在烏克蘭榮獲「烏中貢獻獎·烏中音樂之橋」榮譽稱號
※俄軍進入烏克蘭克里米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