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研究的基石是文本

▲魯迅《野草》插圖本

復旦大學中文系百年慶典,舉辦了一系列學術活動,其中包括《紀念〈野草〉出版90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此次會議中外有關學者畢至,有人用不同方法闡釋《野草》,有人將《野草》譯為不同語種。我在會上有一個插話,大意無論是從事理論探討,抑或從事翻譯工作,都要以這部文學經典的文本作為基礎。這個道理十分淺顯,但在研究過程中卻經常被忽略。

魯迅《野草》收錄散文詩23篇,連同《題辭》共24篇,從1924年12月至1927年7月,連載於北京《語絲》周刊。1927年7月北京北新書局出版,至魯迅去世那年,共發行11版,總印數達29000冊,現已譯成維吾爾文、蒙文、朝鮮文以及日文、英文、捷克文、世界語等語種。據此次《野草》研討會的信息,印地文譯本也將於明年出版。

但是,用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魯迅全集》(簡稱「通行本」)跟原刊於《語絲》的文字和北新版《野草》相匯校,相出入的文字多達百餘處,大體可歸納為以下四種情況。

一、通行本訂正了原刊本中的若干訛誤。比如,《好的故事》原刊本:「我正要凝視他們時,我驟然一驚……」衍一「我」字,現已刪除。同篇「大紅花和斑紅花,都在水裡浮動,忽而碎散,拉長了,(如)縷縷的胭脂水」,原刊本脫一「如」字,現已增補。

二、《野草》結集前,可能經過作者修訂,故北新版文字比原刊文字更為精確。比如《風箏》中的「我」反對小兄弟製作風箏,原刊本的文字是:「我知道這是沒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藝。」「知道」含有肯定的語氣,也就是判定了孩子製作風箏是一種沒出息的事情。後改為「我以為這是沒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藝」,「以為」就是「認為」,這只是表達一種看法,語氣中並不含有對正誤的判斷。因為事實上,這只是某些成人一種違反兒童天性的偏見,在作品中為作者所批判。《雪》中描寫南國的雪景,其中有一句:「蜜蜂是否來采山茶花和梅花的蜜,我可記不真切了。」原刊「山茶」後無「花」字。「山茶」是一種灌木,加一「花」字,更準確地表達了蜜蜂采蜜的對象。《過客》中老翁問行者怎麼稱呼?原刊本中行者的答覆是:「我不知道。從我還能記得的時候起,我就是一個人。」「就是」中的「是」字,在此處表意模糊,因為他本來就是「人」,而不是其它。後改為「我就只一個人」。這個「只」字不僅表達了人物的屬性,而且突出了他的孤獨感。

第三種情況是原刊本的文字跟北新版和通行本的文字互有出入,留下了改動的痕迹。差異的地方很多,但似乎在兩可之間,很難判定孰優孰劣。比如《求乞者》的首句:「我順著剝落的高牆走路」,原刊本「順著」為「沿著」。兩相比較,文意相同,只不過前者更口語化。《復仇》中描寫無聊的路人圍觀兩個提著利刃的裸者,「而且拚命地伸長頸子」。原刊本「頸子」為「脖子」。這兩個詞都指人體頭顱跟軀幹相連接的那個部分,均可用。《雪》中描寫朔方的雪在無邊的曠野上旋轉升騰。原刊本「無邊」作「無際」。「際」者「邊」也,複詞同義。類似的例子,可以列舉數十處。

我以為當下最值得關注的是第四種情況,即通行本的文字跟原刊本、北新版進行匯校,前者反遜於後面,亟需進一步校勘規範。記得龔明德先生曾指出,《死火》中的「我」撿起「死火」,塞入衣袋中間,後來「死火」燃燒,燒穿了「我」的「衣裳」。此處「衣裳」原刊本作「衣袋」,顯然更加準確。《頹敗線的顫動》中那垂老的女人曾經為女兒無私貢獻了自己的一生,最終得到的卻是怨恨和鄙夷。老女人痛苦萬狀,「她於是舉兩手盡量向天,口唇間漏出人與獸,非人間所有,所以無詞的言語」。「人與獸」的語言中既然包含了「人」,怎麼又會「非人間所有」?實際上原刊本作「神與獸」,這兩種言語當然「非人間之所有」。所以,通行本的「人」字應據原刊本訂正為「神」。通行本類似的錯訛和不規範之處還有一些,比如《淡淡的血痕中》譴責造物主「暗暗地使人類流血,卻不敢使血色永遠鮮穠」。「穠」,是形容花木繁茂;應作「濃」,「淡」的反義詞。《影的告別》中連用文言嘆詞「嗚乎嗚乎」。原刊本及北新版均作「嗚呼嗚呼」,更為規範。《復仇》中描寫路人從四面奔來,「如馬蟻要扛鯗頭」。原刊本作「螞蟻」。「馬」是動物,「螞蟻」是昆蟲,應予規範。《希望》中有一句「雖然是悲涼漂渺的青春罷,然而究竟是青春」。原刊本「漂緲」作「飄渺」,當更規範。關於裴多菲的生卒年,通行本的注文為「1823-49」,原刊本為「1823-1849」,文中援引了「希望」之歌,原刊本「希望」前後使用的是書名號,顯然也比通行本規範。《聰明人和傻子的奴才》一文中奴才尋人訴苦,說他住得簡直比「豬窠」還不如。原刊本為「豬窩」。雖然「窠」「窩」同義,但「窩」比「窠」更口語化,通行本應據原刊本訂正。

限於篇幅,僅舉以上數例,借一斑略窺全豹。校勘工作是文學研究的基礎工作,遺憾的是水平低的人做不好,水平高的人不屑做,評職稱時不被視為學術成果,出版校勘成果又困難重重,以至產生以上現狀,應該引起學界關注。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


推薦閱讀:

python專業方向 | 文本相似度計算
馬爾可夫鏈文本生成的簡單應用:不足20行的Python代碼生成雞湯文
ABBYY識別圖片中文本的教程
轉載《筋柔百病消》文本(五)

TAG:文學 | 文學研究 | 文本 | 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