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根雕的藝術創作—第三節:裁截去皮——《中國根雕圖錄》

2011-10-19裁截去皮是根雕創作中的減法,是根藝創作的第三步。

(一)裁截裁截是在經過觀察悟型.明確了所需塑造的形象,並確定了需要保留和裁除的根、干、枝部分後,對根料進行具體的取捨刪減,初步獲得作品的大致輪廓的一個步驟。裁截量寧小勿大,不要急於求成,「長木匠,短鐵匠」就是這個道理。根藝製作時,截口要復平。復平的方法有:(1)削復法:一般使用普通小刀或雕刻刀等,把鋸口、剪口削平。在削復截口之前,應選目鋸子或枝剪將截口稜角去掉,為減少切削的工作量,削復時應按照根料主體線條順勢進行,保留截口四周紋理連貫,截口線條順暢即可,盡量步傷主體材料,儘可能地保留自然,此外還可用切削辦法去除噴燈噴燒後的炭化層。(2)刨復法:用圓刨復平截口,比削復法要迅速流暢,在刨復截口時應順看根料主體的貫通方向刨削,截口要線條流暢,截口外的木質盡量少損為好。清除大面積的炭化層可用此法。(3)鏟復法:刀法應交錯進行,可順可逆,力求自然,切勿平行走刀,平行的紋理呆板無神。(4)雕復法:雕琢不可過細,否則顯得匠氣,但也不可過粗,粗了刀痕顯露,失去自然美。(5)挫復法:手工挫和電動旋轉挫均可用於復平,前者易於控制,後者勞動效率高。(6)燙復法:用燒紅的鋼筋燙平。(7)砂復法:用噴砂機噴,紋理自然流暢,宛若天成,效果最佳。

(二)去皮去皮即是去掉根料的樹皮。在經過悟型、裁截之後,根據藝術造型需要,有的根料不需要去皮,有的需要去皮。去皮的時間和方法直接影響根料的色彩。如椿樹生剝後呈A色或淡黃色,而干剝後則呈棕紅色。又如紫薇生剝後白色.干剝則呈黃色或褐色。又如大葉紫薇,生剝後用鋼絲刷刷洗乾淨,就呈統一的白色或淺黃色;用鎚子敲擊剝皮不刷不洗,則呈斑斑駁駁的星點變化;如用刀片刮皮則圖案就變得豐富多彩。可根據藝術需要選擇適宜的去皮方法。(1)生剝法:把採回或收集的根料放在陰涼處放置幾周。避免曝晒或雨淋,因為曝晒根料易開裂,雨淋根料易發霉。當樹皮水分晾於後即可剝皮。通常是用鎚子輕輕敲打樹皮,使樹皮與木質部自然分離。生剝特點是色調清潤、紋理細膩。生剝還要注意樹種皮層厚度,皮層厚易脫落的可用此法,皮層薄不易脫落的不宜用此法。(2)干剝法:就是待根料完全脫水乾燥後,再用清水浸泡1~2周或更長的時間,使樹皮軟化.然後再用鎚子結合螺絲刀邊錘邊撬,由於樹皮失水緊縮,皮層與木質部粘附牢固,必須注意不要損傷本質部表面紋理。收購的干根料有時用此法剝皮。干剝的特點是根料木質部表面的紋理較生剝粗獷顯露,色彩厚深。(3)機剝法:有條件的單位或個人可用噴砂機將根料去皮。(4)加藥沸水煮後剝皮法:該法具有殺蟲、滅菌、防裂、防變形、易剝皮的作用。它是一種理想的方法,應予以推廣。其方法要點是根據根料種類不同,決定加藥與否、如對荊條、暴皮榆(木質部有甜味)等易生蟲的材料,往水中加硫磺(加熱水煮的時間要長)、或加濃度為30%~40%敵敵畏1 000倍液(蒸發快);對不易生蟲的柏樹等材料,往水中加鹼面,蓋上鍋蓋,待煮沸後繼續煮1~5小時,煮的時間長短由根料的大小決定。大料多煮一段時間,小料少煮一段時間.煮至樹皮一碰即掉、確保裡邊已煮透為止,出鍋時馬上趁熱剝皮,樹皮易脫離。注意:①剝皮工具用的螺絲刀不要太鋒利,同時注意保護根料不受損傷。②一鍋水可多次重複利用。③水煮時最好按根料容易生蟲的程度和根料的大小等分類進行水煮,以便於控制加藥量、水煮的時間,以達到降低成本、節約能源的目的。上一頁 第二節:觀察悟型下一頁 第四節:除蟲乾燥
推薦閱讀:

詩詞創作方法探微(中)
張愛玲精心創作《連環套》遭傅雷嚴厲批評
呂進微型詩創作談
書法創作用語集錦

TAG:中國 | 藝術 | 創作 | 藝術創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