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是誰寫的,有何意義呢?

先回答《黃帝內經》有何意義,再回答該書是誰寫的這個問題。

1 《黃帝內經》有何意義

《黃帝內經》居中國傳統醫學四大經典著作之首,是我國醫學寶庫中現存成書最早的一部醫學典籍。該書不愧為中醫之聖經,或者稱為中醫之憲法。

⑴書名的由來

黃帝是古華夏部落聯盟首領,中國遠古時代華夏民族的共主,號軒轅氏,史載黃帝因有土德之瑞,故號黃帝。全書以黃帝、岐伯、雷公對話、問答的形式闡述中醫基礎理論與防病治病原則,故冠名。

內經之內,與外相對。《漢書·藝文志》記載醫經七家中就有《黃帝內經》《黃帝外經》《扁鵲內經》《扁鵲外經》《白氏內經》《白氏外經》等,除了《黃帝內經》其它典籍都已經失傳。

內經之經,凡書名稱之為經者,非常不容易。張仲景著作《傷寒雜病論》稱為論,而不敢稱為經。《莊子·齊物論》云:「六合之外,聖人存而不論;六合之內;聖人論而不議。」大意是天地之外的事物,聖人知道其存在但不說它,天地之內的事物,聖人說了但不議論它。經者,常也,法也,徑也。經就是永恆不變的意識,醫書名「經」,就是醫學的規範,一門憲法、法律。中醫四大經典包括三經一論,即《黃帝內經》、《難經》、《神農本草經》、《傷寒雜病論》等。

⑵基本內容和意義

《黃帝內經》簡稱為《內經》,分《素問》與《靈樞》(《靈樞》在唐代以前稱為《針經》)兩部分,大約成書於春秋戰國時期。《內經》具有比較完整的理論體系,舉凡人與自然、攝生、防病、生理、臟腑、經絡、病證、診斷治療、中藥、方劑、針刺灸熨、導引、按撟,以及五運六氣等等學說。除醫學理論外,又廣泛涉及到天文、地理、氣象、物候、歷算、哲學等許多方面,因此有人把它說成我國先秦時代的百科全書。

先秦諸子百家對《黃帝內經》都有影響,但主要是儒家和道家。《周易》裡面的「陰陽」哲學,《尚書》裡面的「五行」學說,還有《論語》里講的「中和」、《孟子》、《中庸》的「陰陽五行」構成論、「中庸」方法論,對《黃帝內經》都有直接的影響。道家對《黃帝內經》的影響更大。《內經》開篇「上古天真論」中非常強調上古真人,這是道家的一種理想人格。《內經》重「道」,講「陰陽之道」、「天地之道」、「升降之道」、「醫之道」、「養生之道」、「養長之道」,這是受到《老子》萬物源於「道」思想的影響。此外老子、莊子的「無為」、「道法自然」等思想,更是直接影響了《黃帝內經》的養生、預防、醫療等博大體系的形成。

(3)《內經》對金元四大家的影響

從《內經》對中醫歷史上最有影響的金元四大家形成的提供的理論支持,就可以窺見《內經》的歷史意義。

劉完素是金元四大家之首,寒涼派的代表人物。學術上以倡言「火熱論」著稱,對後世影響較大。《素問·至真要大論篇》提出了「病機十九條」,除了歸屬五臟病機的五條,屬上屬下的病機各一條,屬六氣的病機有十二條,其中屬火的病機五條,屬熱的病機四條,也就是說屬火熱共九條,佔六氣病機四分之三,據此提出了著名的「火熱論」,創立了寒涼派。

張子和根據《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曰:「冬傷於寒,春必溫病;春傷於風,夏生飧泄;夏傷於暑,秋必痎瘧;秋傷於風,冬生咳嗽」。提出「伏邪」理論,應時感邪,當時未即發病,邪氣內伏,至下一季節遇有誘因,外感引動伏邪而發病。病由邪生,「邪去則正安」 ,攻邪祛病,以汗吐下三法為主攻邪,創立了攻下派。

李杲,根據《素問調經論》「有所勞倦,形氣衰少,谷氣不盛,上焦不行,下脘不通,胃氣熱,熱氣熏胸中,故內熱」論述,認為這種「內熱」 是以脾胃氣虛為基礎的,將這種內熱稱為「陰火」,制定了名方補中益氣湯。提出「內傷脾胃,百病由生」理論,創立了補土派。

朱丹溪在師承了寒涼派劉完素火熱病機的基礎上,結合《內經》提出「相火論」"理論,又根據《素問?陰陽應象大論》「年四十而陰氣自半也」論述,創立「陽常有餘,陰常不足」之說。治病以滋陰瀉火為主,創立了養陰派。

2 《黃帝內經》是誰寫的的

該鴻篇巨製究竟是誰寫作,目前無法考證。有一個比較公認的觀點是該書不是出自一人之手筆,也不是一個時代、一個地方的醫學成就,而是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各醫學家們經驗的總結彙編。書名冠以「黃帝」,僅是偽托之辭。

我個人認為《內經》是以黃帝為主,組織當時醫家編撰的一部醫書,由於黃帝的威德服人,就以其冠名,絕不是偽托之辭。張仲景《傷寒論》序言中就談到「上古有神農、黃帝、岐伯、伯高、雷公、少俞、少師、仲文」,表明「黃帝」絕不是虛構,黃帝的醫術非常高明。

當然,今天我們不知道真正是誰寫作,並不重要,在此引用楊絳先生寫的《記錢鍾書與〈圍城〉》中一句話:「一次我聽他在電話里對一位求見的英國女士說:『假如你吃了個雞蛋覺得不錯,何必認識那下蛋的母雞呢?』」


推薦閱讀:

黃帝內經白話版-- 陰陽類論篇第七十九
【趨吉避凶、安身立命】 看看易經與黃帝內經的陰陽觀
曲黎敏教授講解《黃帝內經》智慧養生筆記(下)
簡單說明,五運六氣的排序規律以及背後隱藏的道理
立夏將至,根據《黃帝內經》分析,這是一個涼涼的初夏

TAG:意義 | 黃帝 | 黃帝內經 | 內經 |